討論:羅馬帝國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已撤銷的典範條目羅馬帝國曾屬典範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優良條目落選羅馬帝國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6年9月6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2006年9月16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08年8月7日典範條目重審撤銷
2008年11月23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2年5月22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06年8月16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典範條目;其後評選優良條目亦落選
    基礎條目 羅馬帝國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歷史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政治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歐洲歷史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條目評選

    編輯

    新條目推薦

    編輯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本條目已經提請Wikipedia:同行評審,歡迎前往發表修改意見。謝謝!

      • (+)支持--18164 07:10 2006年8月16日 (UTC)
      • (+)支持;好條目。從文中的紅字也可以看出,我們的基礎條目是何等缺乏。--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7:48 2006年8月16日 (UTC)
      • (+)支持,不管怎說,無功也有苦,這麼大一篇不競逐特色條目有些可惜,但反過來看:很多語系都沒有靠這個條目拿下星星(特色條目),也是挺奇的(以上所言無太多意義含量)。--Danny.umd(對話頁) 07:52 2006年8月16日 (UTC)
        • 呵呵,可能因為這個話題如果想達到專業水平太難寫,畢竟羅馬史是受過全套訓練的歷史學家也在鑽研的課題。--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7:56 2006年8月16日 (UTC)
      • (+)支持,很豐富的內容--天上的雲彩 與我對話 09:10 2006年8月16日 (UTC)
      • (+)支持--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2:57 2006年8月16日 (UTC)
    ~移動完畢~ --Shinjiman 18:21 2006年8月16日 (UTC)

    同行評審

    編輯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同行評審 歡迎提出意見。--Finblanco 07:56 2006年8月16日 (UTC)

    • 此絕對是優秀的條目,本人極度欣賞。但當中的文化部分,內容略略不足。事實上,希羅文化與羅馬帝國的文化有着極深遠的影響力,所以較多的篇幅是合理的。就以哲學為例,新柏拉圖主義教父神學之影響是公認的,但其篇幅只是一兩句。另外,藝術亦有類似的情況。當然若有相關的主條目連結,情況就會好很多。但現階段,若有較多的篇幅,條目的可觀性定必更高。--18164 01:54 2006年8月17日 (UTC)
    • 補充一點,羅馬帝國的宗教對後世影響力亦不少,可補充相關的資料呢?--18164 02:37 2006年8月17日 (UTC)
    • 已讀過,很詳細。但希望增加一些文化方面的描述。正在玩Rome, total war134.102.24.69 17:21 2006年8月25日 (UTC)dgg32
    • (:)回應羅馬文化博大精深,在各方面都有許多成就。作為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條目,羅馬帝國只是將在各領域最主要的成就舉出,具體內容還是要看主條目。--Finblanco 09:53 2006年9月6日 (UTC)
      • 不妨參考一下古希臘開相關的主條目。--18164 10:17 2006年9月6日 (UTC)

    ~移動完畢~--Droxiang 21:48 2006年12月29日 (UTC)

    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支持12,反對3,成為特色條目 花了半個月撰寫成的條目,內容還是很全面的。另外聲明一下,本條目除個別內容外,絕大多數(超過95%)不是翻譯的。--Finblanco 09:48 2006年9月6日 (UTC)

    • (!)意見:此條目在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中剛落選,又怎會被認同為特色條目? -- Kevinhksouth (Talk) 15:47 2006年9月6日 (UTC)
      • (:)回應,該條目在「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中被一個維基人中途撤除了,並沒有完成七天的投票期,所以也說不上是落選。在撤除之前可能只有我一個人投了票,也就是一張反對票,當時我是以「沒列明資料來源」來反對的,但現在這個條目已經補充上了資料來源,所以大家可以不用考慮我當初的反對意見。--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7:19 2006年9月6日 (UTC)
          • 原來如此。但我認為在毫無理由下中途撤除,似乎並不合乎規則。假如要選特色條目,又已被提名到優良條目,便應待優良條目評選完結後才提名特色條目,而不是匆匆地從優良條目評選中途撤除。 -- Kevinhksouth (Talk) 05:35 2006年9月8日 (UTC)
        • (!)意見,贊同長夜無風所言,此條目達39KB,超過優良的6KB要求與特色的20KB要求,只要沒同一時間兩邊同時評選,優良未果也可至特色吧。--Danny.umd(對話頁) 19:35 2006年9月6日 (UTC)
    • (-)反對。行省部分只是簡單的圖像羅列,文化部分也過於簡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3 2006年9月7日 (UTC)
    • (!)意見有人頂天又沒有退位機制,就開始死叼活叼,但是自己評選過的特色條目卻被眾人批到體無完膚。—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60.248.193.242 (對話貢獻)在13:47 2006年9月7日(UTC +8)所加入的。
    • (+)支持--Dahst 10:10 2006年9月7日 (UTC)
    • (!)意見(+)支持,我相信Finblanco兄在這個條目上的確花了相當多的功夫,內容非常的豐富,透過這個條目,讀者的確可以對羅馬帝國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在投票之前,我也同時參看了這個條目的其它語言版本,雖然Finblanco兄強調絕大部份內容不是翻譯自其它語言的版本,但在參看其它語言版本時,發現有一些不錯的內容,例如英文版、芬蘭語、荷蘭語(Nederlands‎)的模版,英文還另有一個Timeline的模版,這些資訊也許都還可以納入,讓這個條目更加豐富。--天上的雲彩 找我聊天 11:20 2006年9月7日 (UTC)
    • (!)意見,整體上是不錯的條目,如可擴充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一章節會較好,雖然這部分應該簡述,不過可再介紹該繼承國度的少許共同處。--Dracula·Chat Room 13:27 2006年9月7日 (UTC)
    • (+)支持--Jenny9006 13:45 2006年9月7日 (UTC)
    • (-)反對,不見有地理和經濟方面的介紹,政治和文化的描述也過少。--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46 2006年9月8日 (UTC)
    • (!)意見:關於歷史方面寫得很好,但對於羅馬帝國的全方位人文成就的介紹顯得單薄。--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17 2006年9月8日 (UTC)
    • (-)反對,政治、地理、文化都有很大很大的擴展空間。 (+)支持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7:37 2006年9月9日 (UTC)
    • (+)支持,已甚豐富,無大改之可能。--孔明居士 13:45 2006年9月11日 (UTC)
    • (+)支持--董生 11:00 2006年9月9日 (UTC)
      • (:)回應在這裏對各位的眾多意見作回應。先說明一下,我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問題的,所以整個條目都是歷史,而不是分開的歷史、經濟、文化等。政治與軍事:現在條目的主要內容是羅馬帝國的政治軍事史,已經很充沛了。地理:由於羅馬帝國是個古代國家,所以不必像寫現代國家一樣,要述及山川地形。至於行政區劃,就是行省,有地圖列出。諸如疆域如何變化,幾時攻佔何地,幾時失去何地,以及後來的行政區和大行政區,都已有敘述。文化:這是個比較大問題,現在的敘述過於簡單,將會做改進。經濟:寫條目是不小心忘了,馬上補上。另外希望大家關注本條目的改進情況。--Finblanco 12:23 2006年9月9日 (UTC)
    • (!)意見(+)支持,行省的地圖看不太懂,各個顏色都代表什麼意思,應該有圖例才對。--董鋼 23:41 2006年9月9日 (UTC)
    • (!)意見--文句不夠流暢。首句中「表現特徵」何義?Hillgentleman 08:08 2006年9月10日 (UTC)
    • (:)回應這句話不太好說,羅馬帝國的特徵是一個專制的政府,但這是表象,在理論上羅馬帝國仍是共和制。現在改成「特徵是表現為一個專制的政府」。--Finblanco 08:40 2006年9月10日 (UTC)
    • (!)意見Finblanco, 羅馬帝國在現實上是什麼? (專制共和之間?) Hillgentleman 09:30 2006年9月10日 (UTC)
    • (!)意見我仍然無法瞭解這句:「羅馬帝國...特徵是表現為一個專制的政府」Hillgentleman 09:30 2006年9月10日 (UTC)
    • (:)回應羅馬帝國是什麼?它是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在政體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羅馬帝國有元老院、執政官、公民大會等等,但這一切有名無實。羅馬帝國和羅馬共和國的正式名稱都為「元老院和羅馬人民」,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羅馬帝國的政府是皇帝專制的,元老院等共和時期的產物雖然還在但不過是擺設而已。--Finblanco 11:01 2006年9月10日 (UTC)
    • (!)意見,雖然自己撰寫是一件好事,但希望還是參考一下其他語言版本的文章,截長補短。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2:22 2006年9月10日 (UTC)
    • (+)支持--EveIyoaix 13:59 2006年9月10日 (UTC)
    • (-)反對同意長夜無風和Shizhao兄的意見。--用心閣(對話頁) 14:59 2006年9月12日 (UTC)
    • (+)支持文化部分已經改善了許多阿,感覺長夜無風和Shizhao的意見已不太成立,希望用心閣兄能再仔細看一下。--姚活佛 09:39 2006年9月13日 (UTC)
    • (:)回應感謝姚活佛的支持,另外經濟和文化都已經大幅擴充,在此通告一下。--Finblanco 10:44 2006年9月13日 (UTC)
    • (+)支持,確實不錯!是我一時不察,所以改正回來。(-)反對,意見同上。--Danny.umd(對話頁) 09:43 2006年9月15日 (UTC)
      • (:)回應我不明白Danny.umd和用心閣兩位投反對票的理由。所謂的「意見同上」,也就是shizhao和長夜無風的意見。其實羅馬帝國已經大幅改善,文化部分已經擴充,經濟也已補上。至於為何不將政治軍事地理等內容單獨列出,我已有說明。如姚活佛所說shizhao和長夜無風的反對理由已經不成立。希望兩位仁兄能再看一下條目,或提出確切的意見。--Finblanco 11:34 2006年9月15日 (UTC)
    • (!)意見User:Finblanco寫得很用心,不過照慣例還是要多嘴一些:1.行省一圖建議換色,會比較能讓人看得明。 2.國名地名人名書名在第一次提到時建議加上原文(若加入希臘文或拉丁文有困難,至少也要加入英文) 3.照片可以在不破壞排版的情形下,左右左右的排,較不呆板(可參考以往特色條目的方法)。--Ellery 06:00 2006年9月16日 (UTC)
    • (+)支持,個人認為古羅馬文化完全可以作為一條單獨的條目,而不必在此條目中過多敘述。地理方面的內容亦是如此。--納加梅非斯特 10:30 2006年9月16日 (UTC)
    • (+)支持--Ezman3 12:32 2006年9月16日 (UTC)
    • (!)意見羅馬法是羅馬對西方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應稍補充--ffaarr (talk) 14:46 2006年9月19日 (UTC)
    • (:)回應的確如此,但比較尷尬的是,十二銅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都不在帝國時期,另外帝國時期也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法學著作,羅馬法的精髓是在查士丁尼法典。--Finblanco 09:23 2006年9月20日 (UTC)

    優良條目候選

    編輯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
    • 羅馬帝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歷史上的國家和朝代--Winger (留言) 2008年11月15日 (六) 09:16 (UTC)回覆
      • (+)支持前特色條目,雖然有所瑕疵,仍然不失為一個優秀的條目--Winger (留言) 2008年11月15日 (六) 09:16 (UTC)回覆
      • (!)意見,參考來源少,且關鍵是無引注,難以達到可供查證的要求。—Webridge傳音入密 2008年11月16日 (日) 07:36 (UTC)回覆
      • (+)支持本人自己主要寫的條目。說明下關於引用的問題。關於所引英文書籍等,本人全沒看過。因為有些內容翻譯自英文,所以列在下方。我的參考來源也就那兩本書,如果一條條的引,一頁就要引個兩三次,豈不煩死。所以我覺得列出參考書籍就夠了,如果要詳細點,列出相關章節即可。--Finblanco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14:56 (UTC)回覆
        • (!)意見希望大家不要死扣參考文獻引注之類的,「可供查證」不等於一定要有一條條很詳細的引注,列出參考書籍一樣是「可供查證」。而且我想也沒有人查找奧古斯都時期的史事會去翻哈德良那一章,所以我覺得列出書和章節就夠了。--Finblanco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15:16 (UTC)回覆
          • (:)回應,首先就事論事,現在大家只是就參考資料提出意見而不是反對,而且最低要求只是補回英文條目中已有的腳註;其次,如果你經過正規的學術訓練就應該知道,準確的列出參考來源是保證學術質量的條件之一,不僅顯示你的基本學術素養,而且方便評審者和同行查證你的工作,以及根據你的參考來源找到更多有用信息;英文維基對參考資料也有嚴格明確的要求,對優秀條目要求「精確且可供查證(Accurate and verifiable)」,對特色條目要求達到「學術標準(Style standards)」,即格式也有嚴格要求。最後,維基百科無法包括原創研究,而且是集體創作,所以為保證文章質量,一些細節更應該注意。每一個條目都不是個人的條目,可能某一個參與者的目標只是達到優秀,但社區的目標是達到特色。—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1月17日 (一) 21:34 (UTC)回覆
          • 非常贊同塔下人的觀點,我也認為在參考資料引用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向英文維基看齊。本來與傳統百科相比,維基百科的缺點就是可信度不高,如果再不自己嚴格要求一點,就更難以獲得那些對於資料準確性有較高要求的讀者的認同。—Webridge傳音入密 2008年11月18日 (二) 04:13 (UTC)回覆
      • (:)回應首先說明一點,條目中我寫的部分(90%以上吧)中只有語言是從英文譯過來的,而且參考資料早已有之。其它的部分,當然不可能是去補英文的腳註。所以我想是否「《世界通史·古代卷》,人民出版社,第六章第一節」這樣的腳註也能認可。從精確性方面來說,已經相當精確了,一節也就幾頁紙。--Finblanco (留言) 2008年11月18日 (二) 09:01 (UTC)回覆
        • (:)回應,如果你並沒有參考過文末所列的那些英文書籍,根據學術慣例,你不應該把它們列入參考資料。你可以將它們另外列入「延伸閱讀」,「進一步閱讀」之類的章節,有點像對「外部連結」的處理。關於如何引證,en:Wikipedia:Citing_sources里解釋的更清楚些。鑑於維基條目的「合作創作」,「變動性大」,「編者層次不齊」等特性,儘量使用精確到頁的引用和inline citation,更利於其它編者查證相關內容。另外,請參照Wikipedia:列明來源en:Wikipedia:Citing_sources儘量規範參考文獻格式。—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1月18日 (二) 10:10 (UTC)回覆
      • (+)支持:改善即可。—JNIV 2008年11月18日 (二) 09:04 (UTC)回覆
      • (:)回應看過了Wikipedia:列明來源「在你寫作一篇文章時,一般都會參考一些其他的文獻(包括書籍,論文,雜誌,網絡資源等等),那麼你就應該在文章的後面順序列出這些參考文獻(使用「#」號),這樣便於讀者了解更多的該條目的信息。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我們建議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標明,並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表。」那麼本人會按照這個標準,對參考資料進行改善。由於本人自己參考書籍來敘述羅馬帝國史,所以幾乎沒有引用前人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少數引用處,一定標明。換言之,史實方面不用引注,史觀方面引注。(本人重讀條目後將一些找不到出處史觀性語言拿掉了,所以引注的量是少的)另外,英文參考書籍已改為延伸閱讀。--Finblanco (留言) 2008年11月18日 (二) 13:04 (UTC)回覆

    移動者—Jacky~TALK 2008年11月23日 (日) 08:48 (UTC)回覆

    優良條目候選(第二次)

    編輯
    本討論已經結束。請不要對這個存檔做任何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提名區~(最後修訂

    羅馬帝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文化與社會 - 文化或文明,提名人:Earthno1留言2012年5月15日 (二) 04:13 (UTC)回覆

    投票期:2012年5月15日 (二) 04:13 (UTC) 至 2012年5月22日 (二) 04:13 (UTC)

    分拆

    編輯

    其實,這個條目譯完之後會不會太長?要不要學英文版一樣,拆成幾個部份? -- 石添小草 16:59 2003年11月26日 (UTC)

    只要別拆了以後,每個部份變了小作品.--Menchi 02:50 2003年11月27日 (UTC)
    建議把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合併到古羅馬中。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應當分離出來。 Coral 04:09 2003年12月8日 (UTC)
    同意。 --Lorenzarius 04:44 2003年12月8日 (UTC)
    不要合併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w:Roman Empirew:Roman Republic都很長.-Menchi 04:47 2003年12月8日 (UTC)
    那麼至少希望能把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中剝離出來,因為這兩個與真正羅馬帝國的關係還不如羅馬共和國來的密切. Coral 05:15 2003年12月8日 (UTC)
    完全同意把拜占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中剝離出來!只有還沒有盲從民粹,改信邪教的羅馬才是真正的羅馬!42.73.175.41留言2015年8月25日 (二) 12:36 (UTC)回覆

    和平的羅馬

    編輯

    五賢帝時代是由公元2世紀5位羅馬王國的皇帝(連續)統治時期。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他們的統治時期被稱為和平的羅馬時期。 原來文章中的這段文字和我查到的資料不一樣。我看到的資料上說,奧古斯都的長期統治,在帝國全境造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開創了延續百餘年的所謂羅馬和平時期。(《中國大百科全書》羅馬帝國條)--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7:35 2004年10月21日 (UTC)

    羅馬帝國的建立

    編輯

    "元老院裏充斥着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後來」指什麼事之後? 幾年? Hillgentleman 23:30 2006年9月10日 (UTC)

    凱撒遇刺為分界--Finblanco 07:32 2006年10月15日 (UTC)

    移動保護

    編輯

    由於本條目之前被不斷破壞(移動到用戶頁後取代所有內容),因此曾經設為全保護,現在降低為移動保護。未來視狀況降低保護等級 :)。 --笨笨的小B | 20巷 10:23 2006年12月19日 (UTC)

    增加內容

    編輯

    要不要考慮根據拜占庭帝國,增加有關帝國的軍事和帝國的政治制度的內容? -- 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12:49 2006年12月20日 (UTC)

    增加內容

    編輯

    羅馬帝國在西元前27年以前就已經存在,為什麼這條目沒有寫到這事? Langdon 05:05 2007年4月5日 (UTC)i7114080

    羅馬帝國興亡史

    編輯

    根據吉本的羅馬帝國興亡史,拜占庭帝國也是被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從歷史角度來看也的確是如此,因此應該合在一起記錄--九紫離火很高興認識你:) 2008年6月12日 (四) 20:59 (UTC)回覆

    在我看來羅馬在盲從民粹主義改宗基督教之後就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重視人權(相對日耳曼與斯拉夫、阿拉伯等蠻族來說)、法治和宗教自由與科學進步的那個羅馬了,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那些只會內鬥跟搞清洗異端異教與迫害科學家的垃圾封建帝國不配與古羅馬帝國相提並論,還有部份(有韓國人心態的)俄羅斯人和黃俄羅斯人還說俄羅斯是拜占庭的延續,那要不要把俄羅斯也跟羅馬合在一起紀錄?42.73.175.41留言2015年8月25日 (二) 12:2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羅馬帝國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8:5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羅馬帝國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19日 (四) 20:29 (UTC)回覆

    返回 "羅馬帝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