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魚雷巡洋艦列表
意大利魚雷巡洋艦列表收錄所有在意大利皇家海軍旗下服役過的魚雷巡洋艦。
由於在利薩海戰中失利,意大利皇家海軍的預算受到極大的壓縮。19世紀70到80年代,為了以較小的代價擴充海軍實力,意大利皇家海軍開始建造一系列小型軍艦。最早建成的裝備有魚雷,被意大利分類為魚雷巡洋艦的小型戰艦就是「彼特羅·米卡」號[a]。該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魚雷巡洋艦。在這之後十年,意大利才建成了第二艘,也就是「的黎波里」號[b]。該艦成為後面戈意托級[c]四艦:「戈意托」號[d]、「孔菲恩扎」號[e]、「蒙泰貝洛」號[f]和「蒙扎巴諾」號[g],和八艘帕耳忒諾珀級[h]:「帕耳忒諾珀」號[i]、「密涅瓦」號[j]、「歐里迪切」號[k]、「烏剌妮婭」號[l]、「伊里斯」號[m]、「阿雷圖薩」號[n]、「卡普雷拉」號[o]、「卡拉塔菲米」號[p]的設計基礎。霹靂級[q]兩艦「霹靂」號[r]、「箭」號[s]也是意大利海軍在小型軍艦上的一種失敗嘗試。最後在帕耳忒諾珀級主機配置基礎上,意大利海軍又建造了兩艘阿戈爾達特級[t]:「阿戈爾達特」號[u]、「科阿蒂特」號[v]。這兩艦與前輩們一樣,依然因航速過低而不受重用。
歷史
編輯主武裝 | 主武器裝備或者主炮的數量和類型 |
---|---|
裝甲 | 艦體裝甲最大厚度 |
排水量 | 戰鬥狀態下滿載排水量[w] |
推進器 |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
服役 |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
開建 |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
下水 | 艦隻下水的日期 |
完工 | 艦隻完成建造、交付使用的日期 |
結局 |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
在1870年代至1890年代,作為在極為有限的海軍預算下艦隊擴充計劃的一部分,意大利皇家海軍建造了一批小型軍艦[11]。這種軍艦裝備有魚雷,被意大利分類為魚雷巡洋艦(Incrociatore torpediniere)[11]。這批魚雷巡洋艦總共建造了18艘,分屬6個不同的艦級。第一艘服役的「彼特羅·米卡」號於1875年開始建造,該艦是當時各國海軍中最早建造的魚雷巡洋艦[2]。然而由於航速過慢,該艦的服役效果並不理想。在「彼特羅·米卡」號之後是設計方案更為成熟的「的黎波里」號,這艘軍艦的設計為4艘戈意托級和8艘帕耳忒諾珀級巡洋艦提供了基礎[12]。戈意托級巡洋艦的設計建造還帶有一定的實驗性質,其中的「孔菲恩扎」號最終成為帕耳忒諾珀級的設計基礎[4]。在建造這些船隻的同時,意大利海軍還訂購了兩艘較小的魚雷巡洋艦——霹靂級。最後一批則是阿戈爾達特級兩艦:「阿戈爾達特」號和「科阿蒂特」號,它們於19世紀90年代末建造,被用作艦隊偵察艦。與「彼特羅·米卡」號一樣,阿戈爾達特級的航速還是遠低於預期[13]。
大多數意大利魚雷巡洋艦在1880至1900年代服役,由於這一時期時局相對平靜,這些艦隻除了例行的訓練行動外幾乎沒有參與其他活動。到了20世紀初,許多意大利魚雷巡洋艦已被降為輔助角色或直接被廢棄。到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時,仍有以帕耳忒諾珀級和阿戈爾達特級為代表的一小部分艦隻在前線服役。它們主要作為沿海炮擊艦,支援意大利在北非的行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時,仍在服役的魚雷巡洋艦都沒有參與攻擊性任務。其中有四艘艦隻,「的黎波里」號、「戈意托」號、「帕耳忒諾珀」號以及「米涅瓦」號被改裝為佈雷艦,用於協助封鎖奧匈帝國海軍在亞得里亞海的行動。「帕耳忒諾珀」號在1918年3月被德國潛艇擊中並沉沒,成為唯一一艘在敵對行動中喪失的意大利魚雷巡洋艦[5]。到20世紀20年代初,這些過時的魚雷巡洋艦紛紛被出售拆解。它們在艦隊中的偵察作用被一批作為戰爭賠償而獲得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輕巡洋艦所取代[14]。
各艦概況
編輯「彼特羅·米卡」號
編輯在1866年利薩海戰後,意大利艦隊的失敗導致意大利議會大幅削減海軍預算[15]。到了1870年代,有限的預算無法購買以新的鐵甲艦為核心的大型戰列艦隊,因此時任意大利海軍部長的海軍上將西蒙尼·安東尼奧·聖邦[x]下令建造一艘裝備有魚雷的小型快速艦艇。這艘實驗艦艇,也就是「彼特羅·米卡」號將為進一步建造類似艦艇提供基礎,從而以較低的成本增加意大利皇家海軍的戰鬥力。這艘新艦是各國海軍最早建造的魚雷巡洋艦之一。然而,由於其扁平底艦體,該艦無法達到預期的速度,這也意味着無法追上並摧毀鐵甲艦。因此,本艦的實際服役時間很短。意大利海軍也在接近十年後才建造了另一艘魚雷巡洋艦。1893年11月,意大利海軍將該艦出售拆解。[16][17]
艦名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彼特羅·米卡」號 (Pietro Micca) |
1具16英寸(406毫米)魚雷發射管[16] | 0.5至0.75英寸(13至19毫米)[16] | 598長噸(608公噸)[16] | 1軸,單脹蒸汽機,12.88節(23.85公里每小時;14.82英里每小時)[16] | 1875年2月15日[16] | 1875年8月1日[16] | 1877年7月3日[16] | 1893年拆解[16] |
「的黎波里」號
編輯19世紀80年代中期,設計了卡約·杜里奧級和意大利級鐵甲艦的意大利海軍造艦總監貝納德通·伯林[y]開始嘗試「綠水學派」理念,該派強調採用小型、快速、裝備魚雷的艦艇,能以極低的成本損壞或摧毀大得多的戰列艦。這一嘗試的第一個實驗室一艘新型魚雷巡洋艦,旨在修正「彼特羅·米卡」號的設計缺陷,特別是較慢的航速。新艦「的黎波里」號比「彼特羅·米卡」號快接近5節(9.3公里每小時;5.8英里每小時),並且裝備有5具魚雷發射管,遠比「彼特羅·米卡」號只有單管魚雷發射管火力強大。該艦的成功成為接下來十年裏戈意托級以及帕耳忒諾珀級等12艘類似軍艦的設計基礎。[21][22]
「的黎波里」號在1910年之前一直在意大利艦隊服役。在此期間,該艦大量參與意大利艦隊的訓練演習,幫助完善了意大利海軍的戰略和戰術[23][24]。該艦在1897年至1898年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其中包括更換了新的鍋爐並改進了艦首[25]。1910年,該艦被改裝為佈雷艦[16]。「的黎波里」號在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期間繼續以佈雷艦身份服役,但在戰爭中沒有參與任何行動[26]。該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服役,此時的意大利艦隊廣泛使用水雷陣來限制奧匈帝國海軍在亞得里亞海狹窄水域的活動。「的黎波里」號一直保留在艦隊的庫存中,直到1923年被廢棄並拆解。此時該艦已經成為意大利的最後一艘魚雷巡洋艦,已服役了超過36年[16][27]。
艦名 | 主武裝[16] | 裝甲[16] | 排水量[16] | 推進器 | 服役[16] | ||
---|---|---|---|---|---|---|---|
開建 | 完工 | 結局 | |||||
「的黎波里」號 (Tripoli) |
5具14英寸(356毫米)魚雷發射管 1門4.7英寸(120毫米)炮 |
1.5英寸(38毫米) | 829長噸(842公噸) | 3軸,3台雙脹蒸汽機,17.5節(32.4公里每小時;20.1英里每小時)[16][z],2,400匹指示馬力(1,800千瓦特)[3] | 1885年6月10日 | 1886年12月1日 | 1923年 |
戈意托級
編輯伯林在「的黎波里」號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改進實驗,其成果就是戈意托級。本級相較於前級,採用不同的艦體形式、推進系統和輕型炮組,以此來確定新型戰艦的最有效配置。伯林在這項任務中得到了工程總監賈欽托·普利諾[aa]的支持,後者主要參與設計了「孔菲恩扎」號[4]。本級各艦儘管各不相同,但在設計上與「的黎波里」號大致相似。後續的帕耳忒諾珀級則採用了「孔菲恩扎」號所使用的雙軸引擎佈置以及炮裝套件,其中包括一門4.7英寸(120毫米)炮。「孔菲恩扎」號也是本級唯一裝備中口徑炮的艦隻。[22]
與「的黎波里」號一樣,四艘戈意托級艦艇與大艦隊一起服役並參加訓練演習。由於意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是「三國同盟」的成員國,法國當時是意大利最有可能的對手。因此這些演習通常模擬法國對意大利各個港口的海軍進攻的場景。在沒有進行演習時,這些艦艇經常被放置在預備役中以降低運作成本[23][28][29]。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這些艦艇開始從前線服役中撤出,「戈意托」號在1897年改裝為佈雷艦,「蒙泰貝洛」號在1898年成為訓練艦,「蒙扎巴諾」號和「孔菲恩扎」號在1901年被退役,並作為廢品出售[30]。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戈意托」號參與了對奧匈帝國的布雷行動[31]。戰後該艦與「蒙泰貝洛」號於1920年被廢棄[30]。
艦名 | 武裝[30] | 裝甲[30] | 排水量[30] | 推進器[30] | 服役[30]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戈意托」號 (Goito) |
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 1.5英寸 | 955至974長噸(970至990公噸) | 3軸,雙脹蒸汽機,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 | 1885年9月 | 1887年7月6日 | 1888年2月16日 | 1920年拆解 |
「蒙泰貝洛」號 (Montebello) |
1885年9月25日 | 1888年3月14日 | 1888年3月14日 | 1920年拆解 | ||||
「蒙扎巴諾」號 (Monzambano) |
3軸,三脹蒸汽機,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 | 1885年8月25日 | 1888年3月14日 | 1888年3月14日 | 1901年拆解 | |||
「孔菲恩扎」號 (Confienza) |
5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1門4.7英寸炮 |
2軸,雙脹蒸汽機,17節(31公里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 | 1887年9月 | 1889年7月28日 | 1890年4月11日 | 1901年拆解 |
霹靂級
編輯下一代為意大利艦隊建造的魚雷巡洋艦是霹靂級,標誌着伯林在「綠水學派」思想下的進一步實驗。雖然本級兩艦也裝備有三具魚雷發射管,並且航速幾乎與戈意托級一樣快,但比伯林設計的其他魚雷巡洋艦要小得多。本級兩艦並不是特別成功的艦隻,其設計在未來的魚雷巡洋艦中沒有被沿用。兩艦的服役生涯平淡無奇,部分歸因於「霹靂」號在剛服役時與防護巡洋艦「喬萬尼·包桑」號[ab]相撞造成嚴重損壞而無法修復到原始狀態[30]。「箭」號經常被置於預備役,並在1897年成為炮術訓練艦[29][34][35]。「霹靂」號在1900年被拆解,「箭」號則在1908年被拆除[30]。
艦名 | 主武裝[30] | 裝甲[30] | 排水量[30] | 推進器[30] | 服役[30]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霹靂」號 (Folgore) |
3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 | ー | 364長噸(370公噸) | 2軸,雙脹蒸汽機,17節(31公里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 | 未知 | 1886年9月29日 | 1887年2月16日 | 1900年拆解 |
「箭」號 (Saetta) |
394長噸(400公噸) | 1887年5月30日 | 1888年2月16日 | 1908年拆解 |
帕耳忒諾珀級
編輯帕耳忒諾珀級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始於1887年,該艦級也同樣以「的黎波里」號為藍本。彼時,戈意托級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因此意大利海軍還沒從這一級設計方案中獲得所需的實際反饋。儘管如此,設計人員還是決定將「孔菲恩扎」號所採用的雙軸推進佈局標準化,因為這一設計更簡單便宜。而由於裝備了更強大的引擎系統,帕耳忒諾珀級比三軸驅動的戈意托級更快,最高時速可達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在火炮裝備方面,由於中口徑火炮顯著增加了戰鬥力,帕耳忒諾珀級也採用了「孔菲恩扎」號所使用的炮組。設計人員為了對艦載武器裝備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在「卡普雷拉」號上安裝了第二門4.7英寸火炮。[22]
像其他意大利魚雷巡洋艦一樣,帕耳忒諾珀級艦隻在服役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艦隊一起進行訓練演習[28][36]。在19世紀90年代,「帕耳忒諾珀」號和「歐里迪切」號一起參與了克里特島附近的海軍示威活動,旨在阻止希臘和奧斯曼帝國在該島的控制權上發生衝突[37][38]。到了1900年代中期,本艦級艦隻開始從前線服役中退出。「帕耳忒諾珀」號和「密涅瓦」號分別於1906年至1908年和1909年至1910年改建為佈雷艦,而「卡拉塔菲米」號和「歐里迪切」號則於1907年被廢棄[30]。該艦級其餘幾艘艦隻參加了意土戰爭中的戰鬥,主要是對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陣地進行炮擊[39]。「阿雷圖薩」號曾在紅海與奧斯曼帝國魚雷巡洋艦「榮耀之扈」號[ac]短暫發生交戰[42]。
戰後,意大利海軍廢棄了「阿雷圖薩」號、「烏剌妮婭」號和「卡普雷拉」號[30]。而「帕耳忒諾珀」號、「密涅瓦」號和「伊里斯」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繼續服役。但由於意大利艦隊採取謹慎的戰略,這些艦隻的活動範圍十分有限[31]。「帕耳忒諾珀」號和「密涅瓦」號被指派在亞得里亞海佈設防禦性水雷區。1918年3月24日,德國UC-67號潛艇在比塞大附近擊沉「帕耳忒諾珀」號[43]。「密涅瓦」號和「伊里斯」號都在1920年代初報廢[30]。
艦名 | 主武裝[30] | 裝甲[30] | 排水量[30] | 推進器[30] | 服役[30] | |||
---|---|---|---|---|---|---|---|---|
開建 | 下水 | 完工 | 結局 | |||||
「帕耳忒諾珀」號 (Partenope) |
5具17.7英寸魚雷管
1門4.7英寸炮 |
1.6英寸(41毫米) | 821至931長噸(834至946公噸) | 2軸,三脹蒸汽機,18.1至20.8節(33.5至38.5公里每小時;20.8至23.9英里每小時) | 1888年6月8日 | 1889年12月23日 | 1890年9月11日 | 1918年3月24日沉沒 |
「密涅瓦」號 (Minerva) |
6具17.7英寸魚雷管
1門4.7英寸炮 |
1889年2月1日 | 1892年2月27日 | 1892年8月20日 | 1921年拆解 | |||
「歐里迪切」號 (Euridice) |
1889年2月14日 | 1890年9月22日 | 1891年5月1日 | 1907年拆解 | ||||
「烏剌妮婭」號 (Urania) |
1889年2月16日 | 1891年6月18日 | 1893年7月21日 | 1912年拆解 | ||||
「伊里斯」號 (Iride) |
1889年2月21日 | 1891年7月20日 | 1892年11月1日 | 1920年拆解 | ||||
「阿雷圖薩」號 (Aretusa) |
1889年6月1日 | 1891年3月14日 | 1892年9月1日 | 1912年拆解 | ||||
「卡普雷拉」號 (Caprera) |
5具17.7英寸魚雷管
2門4.7英寸炮 |
1891年7月27日 | 1894年5月6日 | 1895年12月12日 | 1913年拆解 | |||
「卡拉塔菲米」號 (Calatafimi) |
6具17.7英寸魚雷管
1門4.7英寸炮 |
1891年9月15日 | 1893年3月18日 | 1894年1月16日 | 1907年拆解 |
阿戈爾達特級
編輯阿戈達特級巡洋艦的設計準備工作始於19世紀90年代中期,兩艦的設計工程則於1897年初正式啟動。這兩艘新式巡洋艦明顯大於以往艦隻的設計,但放棄了帕耳忒諾珀級設計中所採用的中口徑炮。本級裝甲厚度和魚雷發射管數量也有所減少。儘管「阿戈爾達特」號和「科阿蒂特」號是主力艦隊的偵察艦,但終因速度過慢,並沒發揮太大作用[14]。兩艦曾參加意土戰爭,為意大利軍隊在北非提供火力支援[44]。兩艘船在一戰期間都沒有參加戰鬥,戰後被撤出艦隊服役。戰後,意大利艦隊獲得了一批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輕巡洋艦作為戰爭賠償,這些艦艇在20世紀20年代取代了意大利艦隊中的魚雷和防護巡洋艦。「科阿蒂特」號之後成為了一艘佈雷艦,而「阿戈爾達特」號在1919年和1920年分別重新分類為炮艦。之後兩艦都沒有服役很長時間,「科阿蒂特」號在改裝完成一年後就被出售拆解,「阿戈爾達特」號也在1923年被拆解。[14][45]
艦名 | 主武裝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開建 | 完工 | 結局 | |||||
「阿戈爾達特」號 (Agordat) |
2具17.7英寸魚雷管[14] | 0.8英寸(20毫米)[14] | 1,292至1,340長噸(1,313至1,362公噸)[14] | 2軸,三脹蒸汽機,22至23節(41至43公里每小時;25至26英里每小時)[14] | 1897年2月18日[14] | 1900年9月26日[14] | 1923年拆解[14] |
「科阿蒂特」號 (Coatit) |
1897年4月8日[14] | 1900年10月1日[14] | 1920年拆解[14] |
腳註
編輯註釋
編輯- ^ 譯名參考自《艦船百科全書》[1],另有來源譯作「皮亞托·米卡」號[2]。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3]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艦船百科全書》[6]。
- ^ 譯名參考自《艦船百科全書》[6]。
- ^ 譯名參考自《艦船百科全書》[7],另有來源譯作「薩埃塔」號[8]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9]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9]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9]
-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10]
- ^ 譯名待補充參考來源。
- ^ 譯名參考自《戰列艦與航空母艦》[18],另有來源譯作「本尼迪托·布林」[19],或者「貝內代托·布林」[20]。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節」[3]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4]
- ^ 譯名參考自《意大利巡洋艦史》[32],另有來源譯作「喬萬尼·鮑桑」號[33]
-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40],另有來源譯作「佩克伊謝里夫」號[41]
引文
編輯- ^ 顧慧麗(1998年),第238頁
- ^ 2.0 2.1 西風(2019年),第283頁
- ^ 3.0 3.1 3.2 3.3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0頁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1頁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4頁
- ^ 6.0 6.1 顧慧麗(1998年),第133頁
- ^ 顧慧麗(1998年),第247頁
- ^ 西風(2019年),第296頁
- ^ 9.0 9.1 9.2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6頁
- ^ Gröner(1990年),第ix頁
- ^ 11.0 11.1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29頁
- ^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1、34頁
- ^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35頁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Fraccaroli(1979年),第348頁
- ^ Sondhaus(2001年),第49–50頁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Fraccaroli(1979年),第346頁
- ^ Osborne(2004年),第36–37頁
- ^ 史蒂夫(2004年),第264頁
- ^ 布魯斯·泰勒(2021年),第30頁
- ^ 張恩東(2018年),第239頁
- ^ Sondhaus(2001年),第149頁
- ^ 22.0 22.1 22.2 Fraccaroli(1979年),第346–347頁
- ^ 23.0 23.1 Brassey(1889年),第453頁
- ^ Barry(1897年),第133頁
- ^ Garbett(1898年),第200頁
- ^ Beehler(1913年),第11頁
- ^ Halpern(1995年),第141–142頁
- ^ 28.0 28.1 Clarke & Thursfield(1897年),第202–203頁
- ^ 29.0 29.1 Garbett(1895年),第90頁
- ^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30.17 30.18 30.19 30.20 30.21 Fraccaroli(1979年),第347頁
- ^ 31.0 31.1 O'Hara,Dickson & Worth(2013年),第201頁
- ^ 日本海人社(2014年),第18頁
- ^ 張黎源(2020年),第283頁
- ^ Garbett(1893年),第567頁
- ^ Garbett(1894年),第565頁
- ^ Brassey(1903年),第60頁
- ^ Neal(1895年),第355頁
- ^ Robinson(1897年),第187頁
- ^ Beehler(1913年),第35, 47–48頁
- ^ 章騫(2014年),第258頁
- ^ 張黎源(2020年),第99頁
- ^ Stephenson(2014年),第62頁
- ^ Willmott(2009年),第426頁
- ^ Beehler(1913年),第47頁
- ^ Fraccaroli(1985年),第253–254頁
參考書目
編輯- Barry, E. B. The Italian Manoevres. Notes on Nav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897: 131–140 (英語).
- Beehler, William Henry. The History of the Italian-Turkish War: September 29, 1911, to October 18, 1912. Annapoli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13. OCLC 1408563 (英語).
- Brassey, Thomas A. (編). Foreign Naval Manoevres.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89: 450–455. OCLC 5973345 (英語).
- Brassey, Thomas A. (編).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903: 57–68. OCLC 5973345 (英語).
- Clarke, George S. & Thursfield, James R. The Navy and the Nation, or Naval Warfare and Imperial Defence. London: John Murray. 1897. OCLC 3462308 (英語).
- Fraccaroli, Aldo. Gardiner, Robert ,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334–359. ISBN 978-0-85177-133-5 (英語).
- Fraccaroli, Aldo.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252–290. ISBN 978-0-85177-245-5 (英語).
- Garbett, H. (編). Naval and Military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893, XXXVII: 566–568. OCLC 8007941 (英語).
- Garbett, H. (編). Naval and Military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894,. XXXVIII: 564–565. OCLC 8007941 (英語).
- Garbett, H. (編). Naval and Military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895, XXXIX: 81–111. OCLC 8007941 (英語).
- Garbett, H. (編). Naval Notes – Italy. Journal of the 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ion (London: J. J. Keliher). 1898, XLII: 199–204. OCLC 8007941 (英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德國戰艦:1815–1945年 卷一:主力水面艦艇].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OCLC 22101769 (英語).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1-55750-352-7 (英語).
- Neal, William George (編). The Demonstration in the Levant. The Marine Engineer (London: Office for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ation). December 1895, XVII: 355. OCLC 2448426 (英語).
- O'Hara, Vincent; Dickson, David & Worth, Richard. To Crown the Waves: The Great Navie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3. ISBN 978-1-61251-082-8 (英語).
- Osborne, Eric W. Cruisers and Battle Cruiser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Santa Barbara: ABC-CLIO. 2004. ISBN 978-1-280-71136-7 (英語).
- Robinson, Charles N. (編). 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ed. 32 III. London: Hudson & Kearns. 1897. OCLC 7489254 (英語).
- Stephenson, Charles. A Box of Sand: The Italo-Ottoman War 1911-1912. Ticehurst: Tattered Flag Press. 2014. ISBN 978-0-9576892-2-0 (英語).
- Sondhaus, Lawrence. Naval Warfare, 1815–1914.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ISBN 978-0-415-21478-0 (英語).
- Willmott, H. P. The Last Century of Sea Power (Volume 1, From Port Arthur to Chanak, 1894–1922).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253-35214-9 (英語).
- (英)布魯斯·泰勒 (編).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邢天寧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克里斯·馬歇爾. 舰船百科全书. 顧慧麗(譯).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6. ISBN 7-114-02882-2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克里斯·馬歇爾. 世界舰船视觉百科全书. 西風,徐玉輝(譯).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9-01. ISBN 978-7-5210-0178-5 (中文(中國大陸)).
- 史蒂夫·克勞夫德. 楊穎莉 , 編.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世界武器圖典 第1版. 長春: 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4-01 [2020-02-21]. ISBN 97875386150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出版 (編). 意大利巡洋舰史. 章騫 (譯).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4-05. ISBN 9787555202240. OCLC 951705306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史.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4-10. ISBN 978-7-5474-1347-0 (中文(中國大陸)).
- 張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05. ISBN 978-7-108-06822-4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 Incrociator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arina Militare website (意大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