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約翰·羅米塔
約翰·維克托·羅米塔(英語:John Victor Romita/rəˈmiːtə/,1930年1月24日—2023年6月12日),美國漫畫作家,代表作為漫威的《超凡蜘蛛俠》以及瑪莉·珍·華生、制裁者、金霸王、金鋼狼、盧克·凱奇等角色。
老約翰·羅米塔 | |
---|---|
本名 | 約翰·維克多·羅米塔 |
出生 | 美國紐約市 | 1930年1月24日
逝世 | 2023年6月12日 美國紐約花卉公園 | (93歲)
配偶 | 維吉尼亞·布魯諾(1952年結婚) |
兒女 | 2,包括小約翰 |
獎項 |
|
羅米塔的第一部漫畫作品創作於1949年,當時他在漫威的前身時代漫畫擔任代筆,並結識了公司總編輯史丹·李。1951年,羅米塔開始為時代漫畫後繼公司亞特拉斯漫畫創作恐怖、戰爭以及愛情等主題漫畫,並根據美國隊長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超級英雄漫畫。1958年到1965年期間,羅米塔工作於DC漫畫,創作了多部愛情漫畫。這一時期的羅米塔描繪美女形象的能力漸趨成熟,後來更憑藉這一能力而聞名於世。
1965年,羅米塔加入漫威,初期主要負責角色夜魔俠的描繪。後來隨着蜘蛛人創作人之一史蒂夫·迪特科的離開,羅米塔被史丹·李選為《超凡蜘蛛俠》的接班人。此後不到一年,《超凡蜘蛛俠》在漫威作品中的銷量便由第二躍升到了第一,羅米塔為蜘蛛人加入的愛情元素也很快變成了該角色的新設定。1973年6月,羅米塔被漫威晉升為藝術總監,此後對漫威1970年代及1980年代漫畫的面貌帶來了巨大影響。2002年,羅米塔被錄入威爾·埃斯納獎名人堂。
早年生活
編輯羅米塔在1930年1月24日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區[1][2],父親是一名麵包師[3][4],家中有三個姐妹和一個兄弟[3],具有意大利西西里血統。
羅米塔5歲時便開始畫畫[5]。在布魯克林完成初中學業後,羅米塔進入了曼哈頓的工業藝術學校,並在1947年畢業[6],期間曾以書籍插畫師霍華德·西蒙和雜誌插畫師本·克萊門茨(Ben Clements)為師[7]。羅米塔受到各種藝術家和插畫師的影響很大,並自小喜歡閱讀漫畫作品,對諾埃爾·西克爾斯、羅伊·克蘭和米爾頓·卡尼夫(Milton Caniff)等藝術家非常欣賞[3],其中卡尼夫的《特里和海盜》給從業早期的羅米塔帶來了諸多靈感[8]。在職業生涯的後期,羅米塔還受到了西·巴里、亞歷克斯·托特和卡邁恩·因凡蒂諾等人的影響[9]。除了漫畫以外,羅米塔亦非常喜愛喬恩·惠特科姆、考比·惠特莫爾、阿爾·帕克等商業插圖師的作品[10][11]。
在17歲生日之際,羅米塔從曼哈頓總醫院收到了他的第一份藝術作品禮物。當時他通過為一名麻醉專家設計一個關於氣息學藥物的展覽,每周擁有60美元的收入,而他完成這份工作一共花費了六個月時間[12]。1949年,羅米塔加入了《馳名連環畫》系列的創作,正式踏入漫畫行業。據羅米塔本人回憶,當時的所有青年藝術家均由史蒂芬·道格拉斯贊助,後者給他的第一個創作任務是一個愛情故事,而他最終交出的作品中,女性角色被畫得形如「消瘦的男人」,但道格拉斯還是以200美元收下了這些作品,並鼓勵羅米塔繼續工作。不過這些作品之後也一直沒有拿去出版,羅米塔對此也表示此舉理所當然[13][14]。
職業
編輯1949年,羅米塔供職於紐約市的福布斯平板印刷畫公司(Forbes Lithograph),每周薪酬30美元,期間高中好友、漫畫上色師Lester Zakarin[15]在一次地鐵偶遇中提出讓羅米塔代筆一部總共10頁的作品 ,並付給他每頁17美元[16]或者20美元[13]的報酬,主題則可能是根據1920年代匪徒的故事改編出一部犯罪漫畫[10]。鑑於兩頁的報酬就超過了正常周薪,羅米塔接受了這份工作[13]。而這一作品後來交給了時代漫畫,羅米塔也藉此見到了總編輯史丹·李。在此之後,羅米塔又給Zakarin為特洛伊人漫畫(Trojan Comics)創作的《Crime-Smashers》等漫畫擔任了代筆,其中一些作品的簽名還出現了羅米塔[10]。
亞特拉斯漫畫時期
編輯1951年,羅米塔因為需要前往軍隊服役,遂結束了與Lester Zakarin的合作[3]。入伍前,羅米塔將自己的手稿展示給了紐約灣總督島基地的藝術總監,後者便在他於新澤西州迪克斯堡完成基礎訓練後[3]將他安排到了那裏設計招聘海報[10]。大概七八個月後,羅米塔的軍銜被升為下士,可以離開辦公處自尋住處,他遂在布魯克林租了一間公寓[17]。
每當不上班時,羅米塔可以離開基地前往曼哈頓。據羅米塔在2002年回憶,1951年年中至年末,他在一次前往市郊吃午餐的途中經過了史丹·李在帝國大廈的辦公室(此時的時代漫畫也已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正好遇見了他的秘書,便對秘書說雖然李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兩人已合作過一年多時間,秘書後來回應道李手中正有一個4頁的科幻故事計劃。羅米塔最終完成了這個故事的鉛筆稿及上色工作(獨立完成的第一個作品)。自此之後,羅米塔的創作方向開始轉向西方和戰爭主題[10]。這部作品後來被刊登在《漫威夢想家:老約翰·羅米塔作品集》(Marvel Visionaries: John Romita Sr.)[18]和漫威前總編輯羅伊·托馬斯負責的《Alter Ego》第9期中,兩者均將這部作品命名為《It!》,作品內容則是關於一個偽裝成嬰兒的兇殘外星人的故事[3]。1951年12月,這個故事又被收錄進《奇異故事》第4期當中。大漫畫資料庫(Grand Comics Database)在其給出的列表中認為第一部註明羅米塔為鉛筆稿作者和上色師的出版作品為1951年2月在亞特拉斯《西方歹徒》(Western Outlaws)第一期上登載的《The Bradshaw Boys》(共6頁)[19],惟這一作品有可能是羅米塔為Lester Zakarin代筆。而Atlas Tales資料庫的列表則顯示首次由羅米塔全權負責鉛筆稿和着墨的出版作品有兩部,一部是《It!》,另一部則是刊登在《Astonishing》第7期(也出版於1951年12月)的《Out of My Mind》(共6頁),但實際上前者的工號(9118)又要晚於後者(8964)[20]。
繼以上作品之後,羅米塔繼續為亞特拉斯創作了各種恐怖、戰爭及愛情漫畫,其中最為突出的作品為刊登在《Young Men》第24–28期(1953年12月–1954年7月)和《Captain America》第76–78期(1954年5月–9月)上以美國隊長為藍本而改編的作品[21]。創作美國隊長的任務係由史丹·李交給羅米塔,其原因是原本負責此項工作的莫特·勞倫斯(Mort Lawrence)交出的作品不盡人意[22]。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美國隊長的稱號變成了「Captain America, Commie Smasher[註 1]」,敵人也被賦上了蘇聯特徵[23]。這個系列的商業成績遭遇了失敗,在僅出版3期之後即被棄用[24]。對此,羅米塔認為應該歸因於多變的政治環境,特別是公眾對韓戰的抵制。這次失敗也致使美國隊長這一形象在之後的將近十年裏甚少出現[25]。
在亞特拉斯工作期間,羅米塔還創作出了他的第一個原創角色人形機械人M-11,該角色登場於《Menace》第11期(1954年5月)上的獨立科幻故事之中。在登場之初,M-11並未被期待為持續角色,但在數十年後,它又被重新起用為超級英雄團隊亞特拉斯特工隊的一員[26]。另外,羅米塔亦是《Waku, Prince of the Bantu》的主要畫手之一,該作品之前是由作家唐·里科和藝術家奧格登·惠特尼創作,於1954年9月刊登於作品集《Jungle Tales》第一期中,羅米塔則是從第二期(1954年11月)開始接替惠特尼。《Waku, Prince of the Bantu》屬於黑人主題作品,描繪了一個非洲酋長形象,而幾乎沒有使用高加索人作為常規角色[21]。
DC漫畫
編輯1950年代中期,羅米塔在為亞特拉斯工作的同時,亦有為DC漫畫提供不具名創作[27]。此前,羅米塔在韓戰中服役時得到了好友卡邁恩·因凡蒂諾的推薦[28]。1950年代末,由於亞特拉斯因銷量持續下跌而不得不裁去大部分藝術家,羅米塔於1958年完全轉到了DC漫畫[29]。
羅米塔在DC的第一個知名作品是愛情漫畫《秘密之心》第58期(1959年10月)的封面以及《Heart Throbs》第63期(1960年1月)中的7頁故事《I Know My Love》,後者由伯納德·薩克斯(Bernard Sachs)完成上色。除此之外,羅米塔參與創作的還有《Falling in Love》、《Girls' Love Stories》、《Girls' Romances》和《Young Love》等[30]。
在DC漫畫期間,羅米塔的作品主要遵從該公司漫畫的特有風格,且其刊登在雜誌上的作品的前幾頁也常常由其他藝術家創作。不過在不久之後,愛情漫畫的封面創作即轉為主要由羅米塔負責[11]。此後,羅米塔又開始從電影劇照以及米爾頓·卡尼夫的連環漫畫《特里和海盜》中取材來進行創作[11]。起初,羅米塔的部分愛情作品由伯納德·薩克斯和西·巴里來上色,但到了1950年代末或1960年代初,羅米塔開始自己負責對該項工作[11]。
在DC漫畫工作的日子裏,羅米塔雖然曾希望編輯能讓他負責諸如《蝙蝠俠》等超級英雄主題的創作,但還是繼續留在了愛情主題領域[31]。不過不久之後,讀者對於愛情漫畫的熱情開始下降,到了1965年,DC甚至直接停止買進愛情作品,此後愛情漫畫僅被用於大體量的未出版作品集或重溫作品集中。羅米塔並未接到其他類別部門的工單,但另一方面,他本人亦從未主動提過請求[32]。
羅米塔在DC的最後一部知名作品為6頁故事《My Heart Tricked Me》,該作由薩克斯上色,於1966年12月登載於《Girls' Romances》的第121期中。不過在此之後,他的一些小塊插畫仍時有被刊登在《beauty tip》等單頁填充頁以及讀者來信頁中,這些插畫部分或全部是他的早期作品,此外他的過往故事作品也偶有被重新刊登[21]。
漫威時期
編輯在為DC出版最後一部作品之前,羅米塔已經開始以自由從業者的身份為漫威工作,其中第一份工作是為傑克·科比作品的封面以及唐·赫克作品的內頁鉛筆稿上色,這些作品於1965年12月刊登於《復仇者》的第23期之中[21]。
在為漫威全職工作之前,羅米塔將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尋找廣告梗概圖的創作業務之上,並通過在大型廣告公司天聯廣告擔任藝術總監的朋友阿爾·諾曼迪亞(Al Normandia)成功得到了一份工作。羅米塔曾表示天聯廣告給他開出的工資為每周250美元,而之前在靠創作愛情漫畫謀生時,他每天需要「自殺式地」工作很長時間,一周下來的報酬也才剛剛超過200美元。另外,由於苦於難以想出新的創作點子,羅米塔決定以後只接受上色業務[33]。
然而漫威編輯史丹·李在聽說羅米塔已經離開DC之後特地找到了他,兩人在午餐後進行了三個小時的談話,羅米塔要求李必須保證回到漫威後的薪酬必須與廣告公司給他的一樣,得到了李的承諾,另外,李還向羅米塔保證說他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地點,隨便選擇呆在家裏或是去辦公室[34],不過羅米塔表示並不願意待在家,因為那樣他就無法保證能夠約束自己。由於李承諾了以後會持續安排工單,羅米塔雖然已經接到了廣告公司的入職邀請,但還是選擇了加入漫威[35]。雖然羅米塔一再表示只願意承擔上色工作並且也得到了李的同意,但後來李有一次向羅米塔展示了一些其他藝術家為《夜魔俠》創作的底稿,說自己對這些作品並不滿意,並表示想要另請他人[36]。除此之外,李還拿出了迪克·艾爾斯(Dick Ayers)的一份作品問羅米塔說會怎麼畫,羅米塔遂在描圖紙上大致畫下了自己的想法,李便趁機提出讓羅米塔來接手這部作品[3]}}。此後羅米塔便開始短暫加入了《夜魔俠》的創作,起初他主要是用鉛筆描繪傑克·科比的設計思路,以此學習漫威漫畫的敘事風格。
羅米塔加入以後,《夜魔俠》的銷量發生起色,雖然其印刷量與《超凡蜘蛛俠》和《神奇四俠》等漫威的招牌作品相比較小,但其印刷品銷售比例則一度達到最高[3]。這次成功也讓羅米塔後來被安排去創作《超凡蜘蛛俠》,其簽名也一直在這部作品上出現了數年之久[37]。這段時期內,一名DC漫畫的編輯曾邀請羅米塔合創角色元素人,但羅米塔提出了拒絕[38]。1966年,史丹·李為《夜魔俠》的第16期和第17期(5月和6月刊)創作了兩部分故事,並特地安排了蜘蛛俠客串出場,以展示羅米塔創作的形象[13]。
蜘蛛俠
編輯在羅米塔開始創作蜘蛛俠以前,蜘蛛俠的創作人史丹·李和史蒂夫·迪特科之間的分歧開始日漸滋長。1966年,迪特科在完成《超凡蜘蛛俠》的第38期(7月刊)後突然離開漫威,李遂將創作蜘蛛俠的任務安排給了羅米塔。在此之前,羅米塔已先後完成了8期的《夜魔俠》以及該作第20期(1966年9月刊)的封面、一期浩克的形象以及分別刊登在《驚奇故事》第77期(1966年3月刊)和《懸疑故事》第76—77期(1966年4月—5月刊)上的兩期美國隊長,而接手《超凡蜘蛛俠》則是從第39期(1966年8月刊)開始[39]。
在剛剛接到蜘蛛俠的任務時,羅米塔曾經產生過擔憂,由於認為迪特科或許會在不久後回歸,所以羅米塔起初一直有意模仿迪特科的風格,但過了六個月後,羅米塔在意識到迪特科不會再回歸後開始逐漸放棄模仿,但亦仍然延續了迪特科的設定,在描繪彼得·帕克時不畫骨架[3]。
史丹·李曾經評論認為,羅米塔轉向自己的藝術風格對蜘蛛俠系列甚為有益,因為在觀眾逐漸淡忘迪特科的形象後,羅米塔便能在自己擅長的風格里充分發揮[40]。
羅米塔在漫威的其中一個上色藝術家搭檔為邁克·埃斯波西托,兩人共同完成了羅米塔的第一個漫威招牌作品。最初,由於正式僱主為漫威的競爭對手DC,為了隱瞞自己在漫威兼職一事,埃斯波西托的簽名為化名「米奇·德米歐」(Mickey Demeo)[41][42]。兩人合作了3期後,埃斯波西托回到了DC,之後羅米塔在第43–48期(1966年11月–1967年5月刊)中自己負責上色,到第49期(1967年6月刊)時,埃斯波西托又參與了一次創作,但並未署名[43],其後持續使用米奇·德米歐,直到第56期(1968年1月)時開始使用本名,在第65期中,吉姆·穆尼暫時替換了埃斯波西托的工作,之後羅米塔與埃斯波西托在第66期(1968年11月)繼續合作[21]。羅米塔和埃斯波西托的合作給蜘蛛俠帶來了全新面貌。自羅米塔接手《超凡蜘蛛俠》後,該系列的銷量一度升至第二,不到一年後,其銷量更超過《神奇四俠》,成為漫威銷量第一[44]。
羅米塔為《蜘蛛俠》設計了配角瑪莉·珍·華生,設定為主角的戀愛對象[45]。據羅米塔透露,華生的原型是電影《歡樂今宵》中的演員安-瑪格麗特,包括穿搭顏色、面部形狀、紅色頭髮和貼身短裙等都是根據她來設計[46]。華生第一次正式亮相於《超凡蜘蛛俠》的第42期(1966年11月)[47],在此之前,該角色於第15期(1964年8月)開始被提及,並曾登場於第25期(1965年6月),惟其面部當時被一個大盆栽遮擋[48]。
其他出現於李和羅米塔合作期間的角色還有第41期(1966年10月)的犀牛人[49]、第46期(1967年3月)的震動人[50]、第50期(1967年6月)的金霸王[51]以及第56期(1968年1月)的喬治·斯泰西,其中喬治·斯泰西的原型為男演員查爾斯·比克福德[52]。另外,這段時期的《蜘蛛俠》除了講述主角的冒險旅途之外,亦講述了各角色的社會和大學生活[53],且故事的主題也開始更為鮮明,故事的內容亦影射到了越南戰爭[54]、政治選舉[55]以及學生運動[56]等現實問題。
由于越來越多地從事修正、潤色等工作,加之經常協助事務繁多的史丹·李,羅米塔逐步成為了漫威的「事實性」藝術總監[57]。
為了減輕在《蜘蛛俠》方面的工作負擔,漫威在第57期到第75期(1968年2月—1969年8月)期間改為只讓羅米塔負責佈局設計,而鉛筆稿則由唐·赫克或吉姆·姆尼完成,之後在第76期到第81期(1969年9月—1970年2月)期間,羅米塔又回歸了一段時間,但只畫了由約翰·巴斯馬設計的作品的封面[58]。不過這些措施取得的成效亦有限,2001年,羅米塔憶述稱李總是希望他能快去完成工作,所以在唐·赫克用鉛筆標記下他的失誤後往往催他一次性改完,有時甚至在上色之後亦是如此[3]。另外因為種種原因,直到第95期(1971年4月)為止,羅米塔仍負責了多次鉛筆稿創作[註 2],此後直到第105期(1972年2月),鉛筆稿的創作交由吉爾·凱恩接替,而在接下來的第105期到第115期(1972年2月—12月)期間以及後來的第119期(1974年4月)中,羅米塔又全權負責了一段時間的鉛筆稿創作。此後直到第168期(1977年5月),羅米塔負責了大部分的封面設計,並偶爾負責上色。
1973年6月(第121期),羅米塔向編劇傑瑞·康威提出了在即將推出的《格溫·斯黛西死亡之夜》中安排配角格溫·斯黛西死於綠惡魔之手的建議[59][60][61]。這一安排加上一期之後綠惡魔的死亡串成的故事線後來被廣泛視作是蜘蛛俠歷史中最具決定性的情節[62]。2017年6月,羅米塔在接受Syfy採訪時稱他本人最感得意之作為《超凡蜘蛛俠》的第108期和109期,因為這一時期標誌着他開始逐步脫離史蒂夫·迪特科從而轉向自己的風格。此外,羅米塔表示他創作這些作品時,很多畫法均脫胎於米爾頓·卡尼夫[63]。
漫畫藝術歷史學者丹尼爾·海爾曼(Daniel Herman)認為羅米塔的《蜘蛛俠》作品「重新定義了各角色的面貌」,且「將這一作品帶向了另一個方向」,而《蜘蛛俠》也讓他成為了一個明星漫畫作家。他評論稱「羅米塔使蜘蛛俠脫離了他的根並將他根植於主流人群心中」[64],而漫威的職員則會開玩笑說羅米塔「將蜘蛛俠帶到了市郊」。海爾曼認為雖然羅米塔去掉了《蜘蛛俠》中賴以成為傑出作品的超現實元素,但又成功地使這部作品有了收穫更多讀者的可能性[65]。
1977年1月3日,《蜘蛛俠》推出報紙連環畫,從此時開始直到1980年末,羅米塔就一直是該系列的作者之一[66][13]。另外在這一時期,羅米塔繼續擔任着漫威的藝術總監,並認為這些連環畫的生命力不會太強[67],不過亦向史丹·李保證只要這一系列的銷量還在上升,他就會一直參加創作[68]。這一系列的連環畫報紙最終賣出了500份,成為當時最為火熱的冒險題材連環畫之一[69],但隨後在推出的前四年裏,銷量便開始出現了停滯甚至下降[68]。
漫威藝術總監
編輯1972年,前總編輯及藝術總監史丹·李就任了公司的出版商及總管。羅米塔雖然沒有正式成為藝術總監,但一直負責着相關工作[13]。到了1973年,李正式將羅米塔提升為藝術總監[57],此後便在這一職位上至少工作到了1980年代末[13],並在改變漫威面貌和新角色的設計上發揮了主要作用。這段時期內,由他設計或幫助設計的角色包括制裁者[14]、金剛狼[70]、盧克·凱奇[71]、靶眼[72]、 虎女[73]和巫毒博士[74][75]。其中金剛狼的外貌被設計得像貓一樣,其原因為羅米塔此前曾在一本百科全書上看到其將狼獾[註 3]描述為一種體型矮小且帶有爪子的兇殘動物[76];制裁者的粗稿係由傑瑞·康威提供,當時康威大概畫了一個胸部有一個頭骨和一對交叉骨架的形象,羅米塔後來對頭骨進行了擴大處理,使其直接圍住了整個軀幹,此外還將角色的皮帶扣做成了類似於牙齒的樣子。另外娜塔莎·羅曼諾娃的黑寡婦裝飾也是由羅米塔設計,其靈感來源於漫畫角色Miss Fury[77]。
羅米塔曾與電視劇《電力公司》片方合作,又通過兒童心理學家的幫助,製作了兒童漫畫《Spidey Super Stories》。這一系列自197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1982年。此外,他還主辦過一個名為「Romita's Raider」的活動, 引導年輕人親自動手作畫,並安排漫威的美術職員現場教學[78]。
1976年,羅米塔對漫威和DC之間的首個合作跨界作品《超人大戰超凡蜘蛛俠》進行了修正(未署名),作品原稿則是出自羅斯·安德魯[79][80]。同年,羅米塔為傑克·科比的單篇作品《美國隊長二百周年紀念戰》(Captain America's Bicentennial Battles)完成了上色[81]。1980年左右,羅米塔作為藝術總監的職責範圍開始延伸到其他一些特別項目,例如監督及招聘其他藝術家、在需要時提供修正和封面草圖以及為各種商品作畫等[68]。
後期職業
編輯1982年及1983年,羅米塔分別負責了《超凡蜘蛛俠年刊》(The Amazing Spider-Man Annual)第16期中登場的莫妮卡·蘭博[82]和《超凡蜘蛛俠》第238期(1983年3月)中登場的惡鬼進行了上色[83]。1986年12月,羅米塔與另外五人一起完成了《神奇蜘蛛俠》第121期的鉛筆稿,此後他又負責了9頁故事《I Remember Gwen》、《超凡蜘蛛俠》第365期(1992年8月,30周年刊)[84]以及一個為《神奇蜘蛛俠》第13期準備的備份故事[註 4]的鉛筆稿[21]。
1996年,羅米塔宣佈進入半退休,但此後仍有繼續參與漫畫項目[85]。1999年,羅米塔負責了10頁故事《The Kiss》的鉛筆稿與上色工作,該故事係為《Webspinners: Tales of Spider-Man》第一期(1999年1月)準備的備份故事,在故事設定中,蜘蛛俠彼得·帕克與女友格溫·斯黛西互獻了初吻。2001年,羅米塔為《Spidey: A Universe X Special》創作了一群替代宇宙版本的《蜘蛛俠》角色形象。2002年蜘蛛俠電影即將上映之際,《電視指南》雜誌專門請人創作了四期以蜘蛛俠為主題的封面,其中4月27日至5月3日的封面是出自羅米塔之手[86]。2003年,羅米塔負責了《超凡蜘蛛俠》第500期(2003年12月)中一個30頁故事的最後四頁的鉛筆稿創作,而剩餘部分則由他的兒子小約翰完成。
2000年代初期,羅米塔參與了多個紀念性漫畫專刊的製作,包括《鋼鐵人》第3冊第40期(2001年5月)、《美國隊長》第3冊第50期(2002年2月,羅米塔在本期中使用了他所創作的第一個漫威角色)、《夜魔俠》 第2冊第50期(2003年10月)和第100期(2007年10月,本期中羅米塔使用了《超膽俠》的角色凱倫·佩吉,並運用了數十年前的愛情漫畫手法)等。另外,羅米塔在2007年2月負責了《夜魔俠》第2冊第94期封面的鉛筆稿及上色工作,並在次年以及2010年分別為《超凡蜘蛛俠》的第568期(2008年10月)和第642期(2010年11月)創作了兩期變體封面[21]。
2007年7月27日,美國郵政署在其發行的紀念郵票中使用了羅米塔創作的蜘蛛俠以及由他上色(里奇·巴克勒完成鉛筆稿)的浩克作為其「漫威超級英雄」(Marvel Super Heroes)系列的郵票形象[87]。
羅米塔還加入過漫畫慈善項目「英雄倡議」(The Hero Initiative)的收支委員會(Disbursement Committee),直至2013年離開[88]。
獎項
編輯羅米塔於1979年獲得了一項墨水瓶獎(Inkpot Award)[89]。並在2002年被收錄進威爾·埃斯納獎名人堂[90]。2020年,羅米塔又被錄入R墨水池獎喬·西諾特名人堂[91]
個人生活
編輯羅米塔於1952年11月娶了青梅竹馬的維吉尼亞·布魯諾(Virginia Bruno)為妻,布魯諾在1975年到1996年間也曾在漫威工作,擔任的職務為運輸經理[92][93]。兩人於1954年以前共同居住在布魯克林的賓臣墟(Bensonhurst)社群,其後又在皇后區的皇后村買下了一套房子[9]。若干年後,羅米塔又舉家搬到了長島上的貝勒羅斯[70]。
羅米塔一共有兩個兒子,分別為維克托和出生於1956年8月17日的小約翰·羅米塔[2],其中小約翰後來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漫畫家[3]。截至去世,羅米塔一共擁有三個孫輩孩子以及一名重孫女[94]。
藝術風格
編輯羅米塔以給蜘蛛俠注入愛情和冒險元素,從而使其得到了更廣泛受眾而著稱[96]。他筆下的蜘蛛俠形象與之前相比更為英俊,女性角色亦更加漂亮,並且他還將肥皂劇的手法帶到了奇幻作品之中,描述了一種「美麗的痛苦」(beautiful suffering)[97]。羅米塔的作品被認為「線條更加圓潤,尤其是對女性的描繪成為了他未來幾年的真正力量」。他筆下的女性被認為是」面孔美麗,但很現實而並不程式化」,並能通過肢體語言展現出獨特的個性[98]。漫畫家亞歷克斯·羅斯曾表示他認為羅米塔的蜘蛛俠在設計上非常完美和美麗,稱得上是漫畫中最美的角色[99]。
羅米塔在DC創作愛情漫畫期間逐漸覺得該類故事非常乏味,便開始設法為作品添加更多個性,例如在幾乎無事發生的場景中為女性角色或風中移動的物體加上飄逸的頭髮以及從非常獨特的角度描繪角色形象等[100]。轉到漫威後,羅米塔又以獨特的影子和外形清晰的骨架而知名[101]。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Taylor, Derrick Bryson; Gustines, George Gene. John Romita Sr., Creative Force at Marvel Comics, Is Dead at 93.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6-14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 ^ 2.0 2.1 Miller, John Jackson. Comics Industry Birthdays. Comics Buyer's Guide. Iola, Wisconsin. 2005-06-10 [2024-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Thomas, Roy; Morris, Brian K. Fifty Years On The 'A' List: A Candid Conversation With Marvel Artist/Art Director Supreme John Romita. Alter Ego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01-07 [2024-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3) –透過Twomorrows.com (美國英語).
- ^ Hamilton 2007,第4頁.
- ^ Romita Sr., John. The John Romita Sr. 2001 Shoot Interview. Comic Book Historians. 訪談 with David Armstrong. 2022-10-21 [2024-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透過YouTube.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8–9頁.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9頁.
- ^ Thomas & Amash 2007,第17頁.
- ^ 9.0 9.1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7頁.
- ^ 10.0 10.1 10.2 10.3 10.4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1頁.
- ^ 11.0 11.1 11.2 11.3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6頁.
- ^ Thomas & Amash 2007,第15頁.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Keefe, Jim; Mietus, John. Interview: John Romita. Keefe Studios. n.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4).
- ^ 14.0 14.1 John Romita Sr., in Spurgeon, Tom. Spider-Man At 50 Part Four: A John Romita Sr. Interview From 2002. TheComicsReporter.com. [202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0).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0頁.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0–11頁.
- ^ Romita interview, Alter Ego #9, p. 11; appears in print version only
- ^ Lee, Stan; Romita, John; Romita, DeFalco; Thomas, Roy; Stern, Roger. Marvel Visionaries: John Romita Sr.. Marvel Comics. 2005. ISBN 0-7851-1780-6.
- ^ GCD :: Story Search Results. www.comics.org. [June 19, 2023].
- ^ John Romita. www.atlastales.com. [2024-10-02].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大漫畫資料庫上的頁面:John Romita與大漫畫資料庫上的頁面:John Romita Sr.
- ^ Thomas & Amash 2007,第65頁.
- ^ Wright 2001,第123頁.
- ^ Wright, Bradford W. Comic Book N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Youth Culture in Americ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123. ISBN 978-0-8018-7450-5.
- ^ Amash, Jim. 'Captain America Was A Dirty Name': John Romita On the First Superhero He Ever Drew – Captain America . Alter Ego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04-04, 3 (35): 24.
- ^ DeFalco, Tom; Sanderson, Peter; Brevoort, Tom; Teitelbaum, Michael; Wallace, Daniel; Darling, Andrew; Forbeck, Matt; Cowsill, Alan; Bray, Adam. The Marvel Encyclopedia. DK Publishing. 2019: 220. ISBN 978-1-4654-7890-0.
- ^ John Romita Sr. Lambiek Comiclopedia. 201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2).
- ^ Hamilton 2007,第11頁.
- ^ Hamilton 2007,第13–16頁.
- ^ Thomas & Amash 2007,第40, 186頁.
- ^ Thomas & Amash 2007,第38頁.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8頁.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19頁.
- ^ Spurlock & Romita 2002,第20–22頁.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36頁.
- ^ "John Romita Sr.: Spidey's Man" (interview), Comic Book Artist #6, Fall 1999. WebCitation archive.
- ^ Manning, Matthew K. 1960s. Gilbert, Laura (編). Spider-Man Chronicle Celebrating 50 Years of Web-Slinging. London, United Kingdom: Dorling Kindersley. 2012: 35. ISBN 978-0756692360.
Artist John Romita, the penciler that would define the looks of Spider-Man and Peter Parker for an entire generation, had his first crack at drawing the web-slinger in a two-part story of the Stan Lee penned series Daredevil.
- ^ Hamilton 2007,第19頁.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36
- ^ Thomas, Roy. Stan Lee's Amazing Marvel Interview!. Alter Ego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11-08, (104): 12.
- ^ Ro, Ronin. Tales to Astonish: Jack Kirby, Stan Lee and the American Comic Book Revolution. London, United Kingdom: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4: 92. ISBN 978-1582345666.
- ^ Evanier, Mark. Why did some artists working for Marvel in the sixties use phony names?. News From ME. 2008-04-14 [2024-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6).
- ^ The Amazing Spider-Man #49 (June 1967) at the Grand Comics Database
- ^ Thomas, Roy; Sanderson, Peter. The Marvel Vault: A Museum-in-a-Book with Rare Collectibles from the World of Marvel .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Running Press. 2007: 98. ISBN 978-0762428441.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37: A beautiful, fun-loving 'swinger', Mary Jane Watson wandered into Peter Parker's life, changing it forever and capturing more than her fair share of attention."
- ^ Saffel, Steve. A Legend Is Born. Spider-Man the Icon: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Pop Culture Phenomenon. London, United Kingdom: Titan Books. 2007: 27. ISBN 978-1-84576-324-4.
- ^ DeFalco, Tom. 1960s. Gilbert, Laura (編). Marvel Chronicle A Year by Year History. London, United Kingdom: Dorling Kindersley. 2008: 119. ISBN 978-0756641238.
After teasing the readers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Stan Lee finally allowed Peter Parker to meet Mary Jane Watson.
- ^ David, Peter; Greenberger, Robert. The Spider-Man Vault: A Museum-in-a-Book with Rare Collectibles Spun from Marvel's Web.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Running Press. 2010: 38. ISBN 978-0762437726.
- ^ DeFalco "1960s" in Gilbert (2008), p. 119: "The first original super-villain produced by the new Spider-Man team of Stan Lee and John Romita was the Rhino."
- ^ DeFalco "1960s" in Gilbert (2008), p. 121
- ^ DeFalco "1960s" in Gilbert (2008), p. 122: "Stan Lee wanted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crime boss. Someone who treated crime as if it were a business ... He pitched this idea to artist John Romita and it was Wilson Fisk who emerged in The Amazing Spider-Man #50."
- ^ Thomas & Amash 2007,第88頁.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37: "[Stan Lee] knew that most readers tuned in every month for a glimpse of that side of Spider-Man's life as much as they did to see the wall-crawler battle the latest supervillain."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39: The Amazing Spider-Man #47 (April 1967) "Kraven's latest rematch with Spidey was set during a going-away party for Flash Thompson, who was facing the very real issue of the Vietnam War draft."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43: The Spectacular Spider-Man #1 (July 1968) "Drawn by Romita and Jim Mooney, the mammoth 52-page lead story focused on corrupt politician Richard Raleigh's plot to terrorize the city."
- ^ Manning "1960s" in Gilbert (2012), p. 46: The Amazing Spider-Man #68 (January 1969) "Stan Lee tackled the issues of the day again when, with artists John Romita and Jim Mooney, he dealt with social unrest at Empire State University."
- ^ 57.0 57.1 Daniels, 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70–1978). Marvel: Five Fabulous Decade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mics. New York,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1991: 161 and 163. ISBN 9780810938212.
In July 1973, Stan Lee announced that John Romita had been officially appointed Marvel's art director ... Unofficially, Romita had been moving into the position for some time.
- ^ The Amazing Spider-Man (Marvel, 1963 series) at the Grand Comics Database
- ^ Sanderson, Peter "1970s" in Gilbert (2008), p. 159: "In June [1973], Marvel embarked on a story that would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The Amazing Spider-Man artist John Romita, Sr. suggested killing off Spider-Man's beloved Gwen Stacy in order to shake up the book's status quo."
- ^ Manning "1970s" in Gilbert (2012), p. 68: "This story by writer Gerry Conway and penciler Gil Kane would go down in history as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events of Spider-Man's life."
- ^ David and Greenberger p. 49: "The idea of beloved supporting characters meeting their deaths may b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now but in 1973 it was unprecedented ... Gwen's death took villainy and victimhood to an entirely new level."
- ^ Saffel "Death and the Spider", p. 65: "Death struck again, with repercussions that would ripple through comics from that day forward."
- ^ Spider-Man Legend John Romita Sr. on His Favorite Issues, Redefining Spidey. SyFy Wire. 2017-08-08 [202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美國英語).
- ^ Herman, Daniel. Silver Age: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omic Book Artists. New Castle, Pennsylvania: Hermes Press, 2005, ISBN 1-932563-64-4, ISBN 978-1-932563-64-1, p. 166
- ^ Herman, p. 167
- ^ Saffel, "An Adventure Each Day", p. 116: "On Monday January 3, 1977, The Amazing Spider-Man comic strip made its debut in newspapers nationwide, reuniting writer Stan Lee and artist John Romita."
- ^ Cassell, Dewey. One Day at a Time: The Amazing Spider-Man Newspaper Strips. Back Issue! (TwoMorrows Publishing). October 2010, (44): 64.
- ^ 68.0 68.1 68.2 Thomas & Amash 2007,第59頁.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46頁.
- ^ 70.0 70.1 Lovece, Frank. Bellerose artist created X-Men's Wolverine. Newsday. 200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7).
- ^ Sanderson "1970s" in Gilbert (2008), p. 155: "In the early 1970s there was a wave of movies about African-American adventure heroes. Marvel responded to this with Luke Cage, Hero for Hire by writer Archie Goodwin and artist John Romita, Sr."
- ^ Mithra, Kuljit. Interview With Marv Wolfman. Manwithoutfear.com. 199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 ^ Cassell, Dewey. Talking About Tigra: From the Cat to Were-Woman. Back Issue!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August 2006, (17): 26–33.
- ^ Aushenker, Michael. Disposable Heroes. Back Issue!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14-04, (71): 33–37.
'[John] Romita and I designed the character,' Wein says.
- ^ Comtois, Pierre. Marvel Comics In The 1970s: An Issue-By-Issue Field Guide To A Pop Culture Phenomenon.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1605490342.
Credited on the splash page [of Strange Tales #169] for 'creative contributions' were [Roy] Thomas and art director John Romita, who no doubt came up with the character (Romita supplied the cover which might've doubled as a concept sketch before the book was produced.)
- ^ Thomas & Amash 2007,第55頁.
- ^ Thomas & Amash 2007,第57頁.
- ^ Hamilton 2007,第24頁.
- ^ McAvennie, Michael. 1970s. Dolan, Hannah (編). DC Comics Year By Year A Visual Chronicle. London, United Kingdom: Dorling Kindersley. 2010: 170. ISBN 978-0-7566-6742-9.
Many talents from both DC and Marvel contributed to this landmark publication – in addition to inker Dick Giordano, Neal Adams provided several redrawings of Superman while John Romita, Sr. worked on numerous Peter Parker/Spider-Man likenesses.
- ^ Greenberg, Glenn. Tabloid Team-Ups The Giant-Size DC-Marvel Crossovers. Back Issue!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December 2012, (61): 33–40.
- ^ Powers, Tom. Kirby Celebrating America's 200th Birthday: Captain America's Bicentennial Battles. Back Issue!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12-12, (61): 46–49.
- ^ Manning "1980s" in Gilbert (2012), p. 131: "Writer Roger Stern and artists John Romita Jr. and John Romita Sr. introduced readers to a brand new Captain Marvel, an African-American woman with energy-based powers called Monica Rambeau."
- ^ Manning "1980s" in Gilbert (2012), p. 133: "Writer Roger Stern and artists John Romita Jr. and John Romita Sr. introduced a new – and frighteningly sane – version of the [Green Goblin] concept with the debut of the Hobgoblin."
- ^ Cronin, Brian. Stan Lee and John Romita's Final Farewell to Gwen Stacy. Comic Book Resources. 2019-02-12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3).
- ^ 85.0 85.1 McMillan, Graeme. John Romita Sr., Legendary Marvel Artist, Dies at 93.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3-06-13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美國英語).
- ^ Weiland, Jonah. First Look at Spider-Man TV Guide Covers. Comic Book Resources. 200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 ^ "Postal Service Previews 2007 Commemorative Stamp Program" (October 25, 2006 press release). USPS.com. 2006-10-25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8).
- ^ Hero Initiative Board Members Disbursement Committee. The Hero Initiativ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1).
- ^ Inkpot Award Winners. Hahn Library Comic Book Awards Almana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 ^ Will Eisner Award Hall of Fame. San Diego Comic-Con. n.d.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3).
- ^ Inkwell Awards Winners 2020. Inkwell Awards.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 ^ Cohen, Lynn E. "Bullpen Bulletins," Marvel comics cover-dated January 1984.
- ^ Romita interview, Alter Ego #9, p. 10; appears in print version only
- ^ Saad, Nardine. John Romita Sr., who drew early 'Spider-Man' comics and Wolverine for Marvel, dead at 93. Los Angeles Times. 2023-06-14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 ^ Anderson, Jenna. John Romita Sr., Legendary Marvel Comics Artist & Wolverine Co-Creator, Dead at 93. ComicBook.com. [2024-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4) (美國英語).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40頁.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43頁.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35頁.
- ^ Spurgeon & Cunningham 2011,第3頁.
- ^ Hamilton 2007,第17頁.
- ^ Hamilton 2007,第18頁.
引用作品
編輯- Hamilton, Sue L. John Romita, Sr.. ABDO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ISBN 9781599283029.
- Spurlock, J. David; Romita, John. John Romita Sketchbook. Lebanon, New Jersey: Vanguard Productions. 2002. ISBN 1-887591-29-X.
- Spurgeon, Tom; Cunningham, Brian. The Romita Legacy. Mount Laurel, New Jersey: Dynamite Entertainment. 2011. ISBN 978-1933305271.
- Thomas, Roy; Amash, Jim. John Romita... and All That Jazz!. Raleigh, North Carolina: TwoMorrows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1-893905-75-7.
外部連結
編輯- 漫畫書數據庫:老約翰·羅米塔
- Mike's Amazing World of Comics上的老約翰·羅米塔
- Unofficial Handbook of Marvel Comics Creators上的老約翰·羅米塔
- 老約翰·羅米塔的Discogs頁面(英文)
- 老約翰·羅米塔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前任: 鮑勃·鮑威爾、沃利·伍德 |
《夜魔俠》藝術家 1966 |
繼任: 吉因·克蘭 |
前任: 傑克·科比 |
《懸疑故事》 (以美國隊長為特色) 藝術家 1966 |
繼任: 傑克·科比 |
前任: 史蒂夫·迪特科 |
《超凡蜘蛛俠》藝術家 1966–1970 |
繼任: 吉爾·凱恩 |
前任: 傑克·科比 |
《神奇四俠》藝術家 1970–1971 |
繼任: 約翰·巴斯馬 |
前任: Gene Colan |
《美國隊長》藝術家 1971–1971 |
繼任: 沙爾·巴斯馬 |
前任: 吉爾·凱恩 |
《超凡蜘蛛俠》藝術家 1972–1973 |
繼任: 羅斯·安德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