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

英语中受汉语影响的一些口语和表达方式

中式英语(英语:Chinglish)是一门具有中文特色的独特英语方言,是中国人说英语的一种形式。中式英语可以视作英语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皮钦语 (混杂语言) 。中式英语具有一些独特的词汇短语,这些内容大多是在汉语的语义上,通过合理的构词法等法则转换到英语的,这使得在其他英语使用者看来不知所云,但如果是华人移民或是新加坡人又能理解其义。中式英语的英文名“Chinglish”就来自Chinese和English的合写。包括有中文拼音在内都算“Chinglish”。

中式英语
Chinglish
语系
皮钦语
  • 基于英语、汉语的皮钦语
    • 中式英语
文字拉丁字母
语言代码
ISO 639-3
IETFcpe-CN
桂林一个翻译错误的指示牌,其中存在翻译和语法错误:
Lighting-prone area Please do not climbing.
应写作:Please do not climb when there is a thunderstorm.

中式英语有时还会具有自己的发音。比如北方人因为母语没有入声,受母语影响,会包括将英语单词末尾的-t、-k、-p等发出声来等现象,比如:将cat(/kʰæt/)读成/'kʰætʰɤ/。

另外,中式英语曾被认为是指带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错误的英语,这种英语被称为“Chinese-Ordered English”。

历史

编辑

1630年代,随着英国商人来到中国南部经商,英语也首次出现于中国。不久之后,中式皮钦英语便在广东的广州流行起来。

1830年代,再随着英国势力的扩张,向北传播到上海地区。随后这种语言便以上海英租界边界上一条小河“洋泾浜”为名,而被称之为“洋泾浜英语”。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曾提到“paper tiger”(纸老虎)一词,用来形容帝国主义势力。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一些汉语新词汇陆续出现,由于中外交流已十分频繁,而中国人的英语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所以这些词也就有了相应的英语形式。

语音

编辑
类型 差别 举例 原因 备注
标准英语 中式英语
闭音节开音节化 塞音+/ə/ book /bʊk/ 读成 bùke

/pʊkʰə/

普通话无入声 多见于北方,清塞音尤明显
唇音+/u/ come /kəm/ 读成 kèmu 普通话无上述韵尾辅音 多见于北方
有咝塞擦音元音化 arch /ɑ:tʃ/ 读成 àchi [äʈ͡ʂʰʅ] 普通话无上述韵尾辅音
长短音不分 /ʌ/ 和/ɑ:/ [ä] 普通话无长短音
/ə/和/ɜ:/ [ɤ]
/ɪ/和/i:/ [i] beach /biːtʃ/ 读成 bitch /pɪtʃ/
/ɒ/和/ɔ:/ [ɑu]或[ɔ]
/ʊ/和/u:/ [u]
以汉语近似音替代 舌叶音被卷舌音替代 /dʒ/ [ʈ͡ʂ] 普通话无舌叶音

只有与之相近的翘舌音

受方言影响

也有人读作平舌音

南方亦可能读龈腭音

/tʃ/ [ʈ͡ʂʰ]
/ʃ/ [ʂ]
/ʒ/ [ɻ]或[ʐ]
无咝擦音有咝擦音替代 /θ/ [s] three /θri:/ 读成 /sri:/ 普通话无无咝擦音
/ð/ [z] that /ðæt/ 读成 /zæt/
清喉擦音被清软腭擦音替代 /h/ [x] hi /haɪ/ 读成/xæɪ/ 汉语拼音中的h读[x] 南方方言中有[h]音者仍发[haɪ]
/r/ [ɹʷ] [ɻu]或[ʐu]
[v] [w] Veiners 读成 Weiners 普通话无v 也有人读作/ʋ/
/ə/和/ɜ:/ [ɤ] 见上 普通话中的e是[ɤ]
/en/和/ən/ [en]或[ɤn] 普通话无/en//ən/之分
/æ/、/e/和/aɪ/ [aɪ]或[æɪ] 普通话中常见[aɪ],少见/æ/、/e/ 受方言影响

也有人读作鼻化的[æ]

/ɪ/ [eɪ] it 读成 [eɪt] 普通话中无/ɪ/
/l/ [ł]被替代 [ł] 儿化音 girl 读成个儿 普通话无[ł]韵尾
aoou girl 读成 个欧或个嗷
/jʊ/和/ju:/ [iɤu]或[jɤu] you /ju:/ 读成/jɤu/ 普通话无/jʊ/和/ju:/
韵尾/m/ 韵尾/n/ 普通话中古汉语m尾已经合并至n尾
以汉语近似音节代替 齿龈塞擦音+/i/

被 齿龈塞擦音+ei

或 龈颚塞擦音+/i/代替

/dzi/、/tsi/、

/si/、/zi/

字母C 读成 "sei" 普通话尖团合流 多见于北方
字母C 读成 xi 多见于南方
舌叶音+/i/ 被

龈颚音+/i/代替

/dʒi/、/tʃi/

、/ʃi/

/tɕi/、/tɕʰi/

、/ɕi/

字母G被读作ji 普通话中卷舌音无齐齿呼 也可能以卷舌音+/eɪ/代替,从而字母G、J相混
清浊音不分 浊塞音、塞擦音清化 [b]

[d] [d͡ʒ] [z] [ɡ]

[p]

[t] [ʈ͡ʂ~t͡ɕ] [t͡s] [k]

普通话无浊塞音、浊塞擦音 在江南方言z可能发成[ʑ],v可能发成[b~β](有浊唇齿擦音者可能发为[v~ʋ]),b可能保持发[b](因部分南方方言有浊双唇塞音,但虽然有其他浊音,但还是不会发出浊音除了[v])
不读出同音异位 [ɱ] [m]
注:表格中英语为普通字体无括号,汉语拼音斜体英语国际音标使用双斜杠//,国际音标使用半角方括号[]
英语

除表格中内容外,还有以下语音特点

  • 根据英文发音常规读*
    • pilot /pʰɪ'lɔtʰ/
    • deny /'tɛːnɪ/
  • /iː/、/ɪ/混淆*
  • /ɒ/、/ɔ/、/əu/混淆*
    • lord /lɔːt(ə)/
    • lot /'lɔtʰ(ə)/
    • not /'nɔtʰ(ə)/
    • note /'nɔːtʰ(ə)/
  • /ʃ/、/s/、/ɕ/之间的混淆#
    • Sh /ʃ/ 读成 /ɕy/ (xu,ㄒㄩ)
    • Ch /tʃ/ 读成 /y/ (qu,ㄑㄩ)
    • si /si/ 读成 /ɕi/(xi,ㄒㄧ)
  • 增添、删除/ɻ/音#
  • 语调一律为降调。*
  • 将一些清辅音发出声音来且发出汉语音调的第三调(上声)
    • s 读成 sǐ(ㄙˇ)
    • f 读成 fǔ(ㄈㄨˇ)
    • Sh /ʃ/ 读成 xǔ (ㄒㄩˇ)
    • Ch /tʃ/ 读成 qǔ(ㄑㄩˇ)

当然以上各项举例并非所有人都有,有的也并非所有项都有。

  • *项多发于在乡村学校中学习英语的人群
  • #项多发于中年人群。
  • 第4项则可能会有一些把中文翘舌音(比如汉语拼音ch、sh、zh)读成平舌音的人发出。
  • 在发达、较发达城市中接受教育的大多能较好掌握英式美式发音[来源请求]

词汇

编辑
构词
  • 网民 netizen: net(网)+ -izen(居住者)(此字已经成为正式词汇[1]
  • 蛋疼 testisache: testis(睾丸)+ache(疼痛),当然更常见的用法是 eggpain/eggache
  • 打酱油的人 soy-fetcher: soy (黄豆、酱油味的)+fetcher(取某物之人)
  • 给力的 geilivable: 给力(拼音)+v(无义,取 believable 的拼写风格)+able(可...的),反义词(不给力的)前缀 un-
拼音
过时或罕用词汇
  • shroff(收银台)(港式英语
  • chop(印章)
  • down with(打倒)
  • pupil(小学生)
汉语逐词直译
  • coffee bar(咖啡吧)
  • god of water(水神)
  •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large heavy-duty motorcycle(大型重型机车[3]
  • leave me away (离我远去)
  •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 paper tiger(纸老虎)(此字已经成为正式词汇[4]
  •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但是否为源自华人的“中式英语”则有争议)(此字已经成为正式词汇[5]
  • You dida-dida me I huala-huala you(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直译:你滴答滴答我,我哗啦哗啦你)
拼音与逐字直译混杂成语
  • 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 f**k noodle / Dry noodle(干面)(因简体字将“乾”和“幹”合并成“干”而出现的翻译错误)

近义词以及介词比较混淆:例如see、watch、look之类的,有时甚至在其他英语使用者看来是荒谬的,比如look film、marry with...等。

语法

编辑
 
上海一个翻译错误的警告标示:
Note that the level of gap.
应为:“Mind the gap.”

中式英语有时会采用汉语语序,比如时间状语前置“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我明天要去上海)。有些习语采用汉语语法,比如“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新加坡跟马来西亚华人姓名转写英文拼法亦同,例如新加坡肇建者李光耀(Lee Kuan Yew)跟马来西亚羽球好手李宗伟(Lee Chong Wei),实际上并不符合英文语法。

由于教材的原因,学校教授过于正式或仅限于部分地区或社会阶层用语,而学生不择场合的将这些用法用在其他场合。此外,英语课本中经常以硬背方法教授标准对话,例如“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类的固定搭配套路,而事实上英文中的对答方式有多种。[6]

在现代英语国家,圣诞节的传统贺词“Merry Christmas”在社会上已广泛地因“政治正确”而以“Happy Holidays”来代替[7][8][9],以避免提及基督“Christ”而避讳宗教色彩[9][10][11];然而在华人社会中,“Merry Christmas”仍然是非常主流的圣诞节问候语,而“Happy Holidays”则很少有人使用。

与汉字式英语的区别

编辑

汉字式英语(Chinese-Ordered English)有时也被称为中式英语,但彼此两者之间决然不同。Chinglish总体上指的是尊重正常英语的语法和习惯的,只是拥有些特殊的语音、词汇、短语以及用法,与其他英语方言间一定程度可以相互沟通。

而汉字式英语是完全一字一句将汉语直译为英语的英语,有大量的语法、词汇错误,与其他英语方言几乎无法沟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etizen. 牛津英语词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 
  2. ^ guanxi. 牛津英语词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 
  3. ^ Road Traffic Safety Portal Site: Traffic Signs and Regulations.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4. ^ paper tiger. 剑桥词典.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5. ^ long time no see. 牛津英语词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3-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4). 
  6. ^ 怎样回答“How are you”?. 中国日报中文版.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2). 
  7. ^ Jo Holness. Politically correct holiday greetings dampen writer's Christmas spirit. CBC News. 2015-12-14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8. ^ Krattenmaker, Tom. Christmas political correctness? Bah, humbug: Column. USA Today. 2014-12-14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9. ^ 9.0 9.1 Kareem Abdul-Jabbar. Political Incorrectness Is Just a Strategy. Time. 2016-12-12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For many Americans, the abuses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extend to beloved social traditions. Saying “Happy holidays” instead of “Merry Christmas” seems to some a sinister attempt to restrict religious expression rather than a way to include non-Christians in the holiday spirit. 
  10. ^ Musico, Josie. Battle of the greetings - Happy holidays vs. Merry Christmas. Lubbock Avalanche-Journal. 2014-12-12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If you take 'Merry Christmas' out of it, you're taking Christ out of it - do we really want to do that? 
  11. ^ Abadi, Mark. Trump vowed to get rid of 'Happy holidays' — but it turns out most people don't care whether anyone says 'Merry Christmas'. Business Insider. 2017-12-15 [202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4).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