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作战
平津作战指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在北平及天津地区与日本陆军中国驻屯军的作战。
平津作战 | |||||||
---|---|---|---|---|---|---|---|
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 |||||||
日军从正阳桥列队进入北平 | |||||||
| |||||||
参战方 | |||||||
大日本帝国 | 中华民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田代皖一郎 香月清司 |
宋哲元 佟麟阁 † 李文田 | ||||||
兵力 | |||||||
20,000人 | 46,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日军于7月7日至7月29日在平津阵亡422人,伤者人数不详[1] | 天津市民2000多人遇难[2] |
背景
编辑1935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宋哲元为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12月18日,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兼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统领冀察两省与平津两市的政务、军务。驻守平津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
1937年5月,宋哲元离开北平回到山东乐陵老家养病。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1日晚,宋哲元从山东返抵天津。日本政府一方面标榜“不扩大”方针,一方面向华北派兵。日军因战线过长,又担心国际联盟制裁,决定“迫和为主,内变策应为从”(军事打击为主,策动傀儡政权为辅)。
经过
编辑1937年7月20日,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已分别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在日军向平、津地区集结期间,中国政府军事当局派兵一部向保定、石家庄地区集结。第29军令第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令该师独立第27旅进入北平担任城防。
25日晚,日军一部侵入廊坊,26日占领。当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谍。19时,日军1个大队乘车经广安门向北平城内开进,受到守军阻击。
27日,日军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第29军驻军发动袭击。守军分别退至南苑和北苑。
28日8时,日军在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主攻部队第20师团,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第29军特务旅(旅长孙玉田)、第38师第114旅、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等部发起攻击。南苑守军在日军攻击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一片混乱。位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前出到大红门地区切断南苑到城内的道路,阻击由南苑向城内撤退的第29军部队。战至13时,南苑战斗结束。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殉国。与此同时,第29军第37师(师长冯治安)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被日军增援部队击退。
当日,日军独立混成第止旅团攻占清河镇。该地守军冀北保安部队(指挥官石友三)第2旅退黄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28日下午,宋哲元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于当日晚离北平赴保定。第37师奉令向保定方面撤退。
29日8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与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与日军战斗至18时后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旅长阮玄武)与日军战斗后转移到古城,战斗结束后又返回北苑。该旅于31日被日军解除武装。在城内的独立第27旅被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数日后突围到察哈尔省归第143师(师长刘汝明)序列。
驻防天津的第29军第38师部队(指挥官为副师长李文田),于29日凌晨主动向天津日军发动攻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展开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炮火反击下,至15时开始撤退,随之天津沦陷(除天津租界外)。29日驻通县伪冀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至此,平、津作战结束。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937年华北抗战之八:7.29 最后的觉醒.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 ^ 马金章. 指挥“天津大出击”的著名抗日将领李文田. 淇河文化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2021-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来源
编辑- Hsu Long-hsuen and Chang Ming-kai, History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2nd Ed., 1971. Translated by Wen Ha-hsiung, Chung Wu Publishing; 33, 140th Lane, Tung-hwa Street,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pp.177-180. Map 2.
- 转引自《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下册,第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