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墟
元朗墟(英语:Yuen Long Hui;1960年前写作Un Long Hui)是香港新界元朗区的墟市,分为元朗旧墟(英语:Yuen Long Kau Hui)及元朗新墟(英语:Yuen Long San Hui)。元朗旧墟位于元朗市中心东北边缘,现为十八乡乡事委员会的成员村落之一。元朗新墟即是水车馆街一带,后扩展为现时的元朗市,是现在元朗市中心最繁盛的心脏地带。
历史
编辑大桥墩墟
编辑古时的“墟”或“集”乃乡民进行买卖的中心,村民一般都会拿农作物到墟集买卖。据嘉庆廿四年(1819年)重修的《新安县志》载元朗有名“大桥墩墟”,亦称“圆朗墟”,位于元朗河口西岸,大桥墩墟于迁界后荒废没落。[1]
元朗旧墟
编辑康熙八年(1669年),清朝取消迁界令,同年锦田进士邓文蔚获封地设墟。邓氏遂将大桥墩墟迁到西边围与南边围之间的地方,今称元朗旧墟。存于大树下天后庙内刻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重修天后古庙碑”中亦清楚纪录:“清康熙八年大桥墩市场改迁元朗”。[2][1]元朗旧墟之拥有者(称为“墟主”)是锦田泰康围邓氏家族邓文蔚一房的“光裕堂”。
元朗旧墟是锦田、屏山一带的农产品集散地,墟场内有长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三条主要街道,东门口及南门口两个出入口,设有各行各业的铺户,共有店铺102间。每月逢3、6、9日:即农历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廿三、廿六、廿九日,便是墟期,设有公秤,收益归“光裕堂”。
20世纪初期,随着元朗日渐发展,而元朗涌(旧称“水门头”)河床淤塞,内陆水运货物需在青山湾码头卸货,再转陆路运到元朗墟。所以自1915年元朗新墟建成后,元朗墟也慢慢衰落。今日元朗旧墟的长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筑物,称为“满清一条街”。
2021年6月香港暴雨后,一栋毗邻同益栈的古屋之露台突然倒塌,无人受伤。[3]
元朗新墟
编辑20世纪初期,随着元朗日渐发展,旧墟地方应该已不敷应用。听讲八乡、十八乡和屏山的乡民埋怨旧墟的地权和生意被大姓邓氏[来源请求]垄断[2];村民做各项生意均要纳租,造成不公平买卖。由戴钜臣、邓英生、伍醒迟、梁惠戴、邓可光、黎翌才、易赞臣等倡议另建新墟;他们以每股2元的价钱,集资一万股[2],成立“合益公司”,兴建新墟。1915年,元朗新墟建成,地点在旧墟西南面,邻近新建成之青山公路-元朗段,包括俗称“五合街”的地方,即合益街、合发街、合成街、合和街及合和后街,共有94幢二至三层的房屋;每幢房屋当时约值750元,地面为商铺,而楼上则用作货仓、工场或住宅之用。新墟由合益公司负责管理,每年租金1元,后增至5元。新墟另有空地供小贩投墟,墟期与旧墟同为三六九,小贩到墟场摆卖,需缴费2仙,亦设有公秤,属合益公司所有,以投标方式交由商人经营[4]。当时墟场以粜谷籴米为最大宗,在场中心建有设上盖的大谷亭供乡民买卖,今日的谷亭街即以此命名。新墟地方广阔,比旧墟更受欢迎,旧墟因此渐渐衰落。[1]
1930年代至[来源请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墟兴隆[2],并一度成为新界西北部最大及有名[来源请求]的墟市。元朗新墟随着政府在1970年代大力发展,渐渐成为元朗市中心,和元朗新市镇相容,于1984年的4月全部拆平。
文物建筑
编辑以下建筑获古物古迹办事处建议评级:
名称 | 历史评级 | 落成年份 | 补充资料 |
---|---|---|---|
同益栈 | I | 1899年以前 | 利益街20号A及21号,香港现存唯一清代客栈 |
晋源押 | I | 1910年代 | 位于长盛街72号,香港现存最古老的当铺 |
大王庙 | I | 康熙时期 | 供奉洪圣王和杨侯公,为当年元朗旧墟的政治及宗教信仰中心 |
玄关二帝庙 | I | 1714年 | 供奉玄天上帝及关帝 |
利益街12号 | II | 1900年以前 | |
利益街31号 | II | 1900年以前 | |
利益街47号 | II | 1900年以前 | |
利益街24号 | II | 1900年以前 | |
利益街27号 | II | 1900年以前 | |
利益街14号 | III | 1900年以前 | |
南门口33-35号 | III | 1920年代 | |
长益街23号 | III | 1910年代以前 |
相关街道
编辑-
元朗东堤街路牌(2022年1月)
-
西堤街路牌(2022年3月)
-
水车馆街路牌(2021年8月)
-
水车馆里路牌(2021年8月)
-
水车馆里(2022年6月)
-
元朗泰衡街路牌
-
泰丰街
-
泰利街路牌(2021年8月)
-
泰利街(2022年6月)
-
长盛街(2022年3月)
-
钧乐里路牌(2022年3月)
-
五和路路牌(2022年4月)
-
五和路近五和公立学校
-
元朗旧墟路路牌(2022年1月)
-
元朗旧墟路近钟声学校
参考文献
编辑- 《新界宗族文化之旅》,严瑞源编著,万里书店,ISBN:962 14 2936 6
- 《一起走过的日子;蜕变的小墟》,编导:翁子忠 ,香港电台: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蔡兆浚. 【地方志/趣】由「圓蓢」到「元朗」——善用傳統地緣紐帶 構建-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 202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 ^ 2.0 2.1 2.2 2.3 何文汇(主持). 百載鑪峰1984年第四集〈元朗新舊墟〉 [Archaeology and Antiquities] (电视节目). 香港: 香港电台电视部. 1984年9月16日 [2019年4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3日) –通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00LwPspfw.
- ^ 元朗百年建築露台倒塌無人傷 旁為一級歷史建築同益棧 (22:47).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1-06-28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繁体)).
- ^ 《郑萃群︰元朗新墟的创立发展》,华南研究第一期,页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