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清朝)

清朝大臣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县人。清朝乾隆后期、嘉庆前期名臣,亦为嘉庆皇帝的老师。

王杰
清代中南海紫光阁《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中的王杰画像
清代中南海紫光阁《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中的王杰画像
大清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
籍贯陕西韩城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
谥号文端
出生雍正三年(1725年)
陕西省西安府同州韩城县
逝世嘉庆十年正月(1805年2月9日)
京师顺天府
配偶程氏
亲属王笃(孙)
王鼎(同宗)
出身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赐进士及第
著作
  • 奉敕纂《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
  • 《惺园易说》、《葆醇阁集》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编辑

王杰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幼时家贫,以拔贡考铨蓝田县教谕,未任即遭父丧。为养母以游幕为生,曾入江苏巡抚陈宏谋陕甘总督尹继善幕中,二人皆重之[1]。王杰早先跟从孙景烈周游,讲授之学;等到见了陈宏谋,学问更加进步,自认为自己立身行事、沉浮官场都得力于此[2]

乾隆年间

编辑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王杰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乾隆帝时名列第三,乾隆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因为王杰过去为尹继善缮写奏疏,曾经受到他的赞赏,就向人询问他的人品,于是将王杰的名次提为状元[3]。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乾隆帝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更为高兴。又因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从未出过状元,这一年西部边境的战争又取得了胜利,而新科状元又恰是陕西人,于是乾隆帝召见王杰,当面赋诗以贺:“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4]。”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屡次执掌考选文士,五次升迁至内阁学士[5]。奉编纂《西清续鉴甲编》及《西清续鉴乙编》二书。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王杰任刑部侍郎,又转调吏部,擢升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服母丧,就在家中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乾隆帝南巡,王杰赴行在谢恩,乾隆帝说:“你来很好。君臣久别,你应该知道朕挂念你。然而你是儒者,朕不想要将你夺情,可以回去终制。”[6]服丧完毕后,还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教皇子颙琰读书,严加教训,并罚跪罚站。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答道:“教者,不教者,为师之道乎!”[7]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台湾廓尔喀先后平定,两次在紫光阁绘像,加太子太保[8]

王杰在朝廷中枢十余年,事有可否,未曾不将情节详细陈奏。当时和珅秉政,政事大多擅自决定,其他文武百官大都隐忍不发,只有王杰认为不可以时,就与和珅据理力争。乾隆帝对王杰了解深刻,和珅即使厌恶他,也不能把他赶出朝廷[9]。王杰每当议政完毕,就默然独坐。某日,和珅趁此时抓起王杰的手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虽然好,却不会要钱。”和珅羞愧难当[10]

嘉庆年间

编辑

嘉庆元年(1796年),王杰以足疾请求免去军机处、上书房及管理礼部事务,嘉庆帝批准。朝廷每有大事,嘉庆帝必定咨询王杰,王杰也不时以事上闻。当时正逢白莲教之乱,王杰上疏言事,主张实行怀柔政策,优待归降变民,并认为民变的根源在于地方吏治黑暗、官逼民反造成。王杰主张用募兵的方法把乡勇和变民改编为正式军队[11]。嘉庆二年,再次召入军机处,随扈热河。不久后,因腿疾,嘉庆帝下诏王杰不再入直军机处,先行回京。嘉庆三年秋,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就擒,嘉庆帝封赏枢臣,说:“王杰现在虽未入直军机,出兵时曾有赞画之功,一并予以优叙。”[12]嘉庆帝亲政后,王杰主持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13]。王杰作为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嘉庆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五年(1800年),王杰以年老衰病乞归,嘉庆帝下诏挽留,特许拄杖入朝。嘉庆七年(1803年),王杰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衔,在籍享受俸禄[14]

嘉庆八年(1803年)春天,王杰告老归乡,临行前上疏说:

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嘉庆帝接受了他的意见。赐给御制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回乡后,嘉庆帝每年按时给他的赏赐不断,王杰每次上书,嘉庆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16]。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与妻子程氏都正逢八十大寿,陕西巡抚方维甸携带嘉庆帝的贺诗,题匾和所赐珍宝登访祝贺,王杰赴京答谢。嘉庆十年(1805年)正月,病逝于北京,享寿八十一岁、入祀贤良祠谥号文端[17]

王杰身高不超过一般人,为人和蔼可亲,但操守刚正,侍奉两代皇帝,都是凭借忠诚正直获得皇帝的信任。当他退休还没走时,正值有个叫陈德的人在内宫惊动了皇帝御驾,他就急忙上朝谒见嘉庆帝建议说:“陈德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厨子,哪里敢随便就蓄意谋反?这一定是有背后的大奸大恶之徒指使他仿效明朝张差之事,应该马上清除这身边左右的祸患。”到了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之变后,嘉庆帝想到王杰的这些话,特地对他进行了祭奠[18]

家族

编辑

王杰有孙九人,长孙王笃,是道光二年进士,官至署理山东巡抚[19]。王杰常教育子孙“入仕则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孙喧耀于人。”[20]另外,道光朝军机大臣王鼎也是王杰同族[21]

注释

编辑
  1. ^ 清史稿》(卷340):“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以拔贡考铨蓝田教谕,未任,遭父丧,贫甚,为书记以养母。历佐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皆重之。”
  2. ^ 清史稿》(卷340):“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官得力于此。”
  3. ^ 清史稿》(卷340):“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以昔为尹继善缮疏,曾邀宸赏,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
  4. ^ 《四月二十五日御殿传胪纪事》 乾隆帝:“雅化作人祝寿慈,金阶胪唱丽晴曦。既求真学颁新制,亦体常情改近期。公举不教存己见,明扬还豫定其辞。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
  5. ^ 清史稿》(卷340):“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陕人入本朝百馀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制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
  6. ^ 清史稿》(卷340):“三十九年,授刑部侍郎,调吏部,擢左都御史。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车驾南巡,杰赴行在谢,上曰:“汝来甚好。君臣久别,应知朕念汝。然汝儒者,不欲夺汝情,归终制可也。””
  7. ^ 给皇帝当老师得懂经济学. 网易. 2015-12-01 [2016-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8. ^ 清史稿》(卷340):“服阕,还朝。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台湾、廓尔喀先后平,两次图形紫光阁,加太子太保。”
  9. ^ 清史稿》(卷340):“杰在枢廷十馀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10. ^ 清史稿》(卷340):“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
  11. ^ 清史稿》(卷340):“嘉庆元年,以足疾乞免军机、书房及管理部事,允之。有大事,上必咨询,杰亦不时入告。时教匪方炽,杰疏言:“贼匪剿灭稽迟,由被贼灾民穷无倚赖,地方官不能劳来安辑,以致胁从日众,兵力日单而贼焰日炽。……臣以为军务紧要,莫急于去乡勇之名而为召募之实,盖有五利:一,民穷无依,多半从贼,苟延性命,募而为兵,即有口粮,多一为兵之人,即少一从贼之人;一,隔省征调,旷日持久,就近召募,则旬日可得;一,征兵远来,筋力已疲,召募之人,不须跋涉;一,隔省之兵,水土不习,路径不谙,就近之人,则不虑此;一,乡勇势不能敌,则逃散无从惩治,召募之兵退避,则有军法。具此五利,何不增募,一鼓而歼贼?如谓兵多费多,独不思一万兵食十月之粮,与十万兵食一月之粮,其费相等而功可早奏也。”疏入,并被采用。”
  12. ^ 清史稿》(卷340):“二年,复召直军机,随扈热河。未几,因腿疾,诏毋庸入直,先行回京。三年秋,川匪王三槐就擒,封赏枢臣,诏:“杰现虽未直军机,军兴曾有赞画功,并予优叙。””
  13. ^ 刘玉虎. 去韩城旅游 穿越历史 探望清朝名士王杰. 凤凰网. 2013-12-20 [2016-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14. ^ 清史稿》(卷340):“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五年,以衰病乞休,温诏慰留,许扶杖入朝。七年,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在籍食俸。”
  15. ^ 清史稿》(卷340):“八年春,濒行上疏,略谓:“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至嘉庆四年以后,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于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又,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病。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于此二者。请睿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
  16. ^ 清史稿》(卷340):“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
  17. ^ 清史稿》(卷340):“九年,杰与妻程并年八十,命巡抚方维甸赍御​​制诗、额、珍物,于生日就赐其家。杰诣阙谢,明年正月,卒于京邸。上悼惜,赐金治丧,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端。”
  18. ^ 清史稿》(卷340):“杰体不逾中人,和霭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当致仕未行,会有陈德于禁城惊犯乘舆,急趋朝请对曰:“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明张差之事,当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党之变,上思其言,特赐祭焉。”
  19. ^ 清史稿》(卷340):“孙笃,道光二年进士,历编修、御史,出为汀州知府、广东督粮道,署盐运使。时林则徐为按察使,治海防,甚倚之。募广州游手精壮者备守御,以机敏称。擢山东布政使,署巡抚。失察家人、属官受赂,连降罢职归,襄理西安城工。卒,赠布政使衔。”
  20. ^ 李满星. 名臣:扳倒和珅的状元王杰. 凤凰网. 2015-08-28 [2016-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21. ^ 清史稿》(卷363):“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340》,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书目

编辑
  • 清史稿《王杰传》
  • 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
  • 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官衔
前任:
纪昀
提督福建学政
乾隆二十九年十月廿九丁未(1764年11月22日)任
继任:
阿肃
前任:
周煌
兵部汉尚书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丁亥-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丁亥
(1784年3月22日-1787年3月7日)
继任:
彭元瑞
前任:
梁国治
东阁大学士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嘉庆七年(1802年)七月
(同时期授任者还有董诰苏凌阿
继任:
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