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薩」號鐵甲艦

「利薩」號鐵甲艦(SMS Lissa[a]得名自利薩海戰,是為奧匈帝國海軍在19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一艘獨特的鐵甲艦,也是其所在艦級的唯一一艘。該艦是奧匈帝國建造的第一艘砲廓式鐵甲艦英語Casemate ship[b],與早期的船旁列砲鐵甲艦[c]不同,該艦在位於中央的裝甲砲廓英語Casemate[d]中裝備了12門9英寸(229公釐)火砲作為主砲。由於預算短缺,該艦的建造從1867年6月延誤到1871年5月,而資金的缺乏也困擾著該艦的服役生涯,影響其在艦隊中發揮積極作用。除了在1880至1881年進行了一次的長期改造工程外,該艦的大部分服役周期都在普拉港閒置中。「利薩」號最終在1892年被艦隊除名,並從次年開始拆解報廢。

1875年以前某個時間的「利薩」號
概況
使用者  奧匈帝國海軍
前級 費迪南·馬克斯大公級
歷史
奧匈帝國
艦名 Lissa
艦名出處 利薩海戰
鋪設龍骨 1867年6月27日
下水日期 1869年2月25日
入役日期 1871年5月
除籍日 1892年11月13日
結局 1893–1895年拆解
技術數據
排水量 7,086長噸(7,200公噸)
船長 89.38公尺(293英尺3英寸)(oa
船寬 17.32公尺(56英尺10英寸)
吃水 8.5公尺(27英尺11英寸)
動力輸出 3,619匹指示馬力(2,699千瓦特)
動力來源 1台單脹蒸汽機
速度 12.83(23.76公里每小時;14.76英里每小時)
定員 620
武器裝備
  • 12門9英寸(229公釐)砲
  • 4門8磅砲
  • 3門3磅砲
裝甲

設計

編輯

基本參數及動力

編輯
 
「利薩」號的線稿

「利薩」號水線長86.76公尺(284英尺8英寸),全長89.38米(293英尺3英寸),舷寬17.32米(56英尺10英寸),平均吃水深8.5米(27英尺11英寸)[7]。與當時的其他奧匈帝國鐵甲艦相比,該艦的吃水深度相當深[8]。全艦排水量為7,086長噸(7,200公噸)。艦體和大部分上層建築,包括砲廓都是木製結構外包鐵板,但砲廓兩端的側面則是鐵製的[7]。艦上裝有艦首撞角[9]。該艦的常規艦員配置包括620名軍官和水手[7]

「利薩」號的動力系統由一台單脹水平雙缸蒸汽機構成,驅動一個直徑為6.62米(21.7英尺)的單螺旋槳。蒸汽由7座帶有30個火箱的鍋爐提供。這些鍋爐的廢氣匯集到艦舯部英語Amidships的一個煙囪中排出。引擎最高速度為12.83(23.76公里每小時;14.76英里每小時),功率為3,619匹指示馬力(2,699千瓦特)。然而在1871年5月9日進行的速度試驗中,測得該艦功率為3,663匹指示馬力(2,731千瓦特),只達到了13.29節(24.61公里每小時;15.29英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最高速度下,該艦的巡航半徑為1,420海里(2,630公里;1,630英里)。為了輔助蒸汽動力,「利薩」號在建成之初配備了一套全船帆裝,面積為3,112平方公尺(33,500平方英尺)。這套帆裝在1886年被大幅削減到1,404平方公尺(15,110平方英尺)。[7][8][10]

武裝和防護

編輯

作為一艘砲廓式鐵甲艦,「利薩」號裝備了由克虜伯埃森工廠製造的12門9英寸(229公釐)後膛砲英語Breech-loading gun[e]作為主艦砲。其中10門安裝在一個只能進行舷側射擊的中央裝甲砲樓中,舷側開砲孔英語Gun port位於水線以上1.96米(6英尺5英寸)。另外兩門砲位於主砲廓上方一個懸掛在下層砲廓上方的小型裝甲圍屏英語Redoubt上,允許一些砲進行有限的端對端火力輸出[7][9]。這些砲的威力能穿透厚達264公釐(10.4英寸)的鐵甲[10]。該艦還裝備了幾門較小的砲,包括4門8磅前膛砲和2門3磅前膛砲。該艦的裝甲帶由152公釐(6英寸)厚的鍛鐵板組成,背後襯有770公釐(30.3英寸)厚的木板[7]。裝甲帶有1.74米(5英尺9英寸)高的部分在水線以下[10]。主砲樓的鐵甲厚127公釐(5英寸),後面襯有724公釐(28.5英寸)厚的木板。砲廓兩端的水密艙壁厚114公釐(4.5英寸)[7]

服役

編輯

「利薩」號於1867年6月27日在聖馬可第里雅斯特技術工廠開始建造,於1869年2月25日下水,並開始進行舾裝工作。次月,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訪問了正在建造「利薩」號的船廠。由於海軍的預算有限,以及從英國進口艦艇裝甲板的巨額開支,該艦的建造工作被延遲,「利薩」號直到1871年5月才完工[7][12]。雙君主制度下匈牙利王國對海軍開支的反對意見不僅延遲了「利薩」號的建造工程,還限制了奧匈帝國海軍的總體預算,從而阻礙了艦隊在和平時期的活躍[13]。1871年艦隊指揮官威廉·馮·特格特霍夫[f]的去世加劇了資金短缺問題,因為他的繼任者弗里德利希·馮·波克英語Friedrich von Pöck缺乏聲望,無法說服政府增加撥款。包括「利薩」號在內的鐵甲艦隊大多被留存在普拉,成為預備艦隊。在1870年代,唯一得到重用的艦船是派往國外的幾艘蒸汽巡航艦英語Steam frigate[g][17]

儘管如此,「利薩」號於1871年11月被分配到現役中隊,並取代鐵甲艦「哈布斯堡」號英語SMS Habsburg (1865)成為該艦隊的旗艦,由海軍少將英語Konteradmiral阿洛伊斯·馮·波科尼指揮。「利薩」號與艦隊內的其他艦艇,包括螺旋槳巡航艦英語Screw corvette「茲里尼」號和「丹多洛」號以及砲艇「胡姆」號一起在該年剩餘的時間裡都在亞得里亞海進行戰術訓練。1872年,「利薩」號仍然是現役中隊的旗艦,該中隊又增加了螺旋槳巡防艦「諾瓦拉」號。1872年1月15日,整個中隊從普拉駛向達爾馬提亞群島進行戰術訓練演習。該中隊除了「茲里尼」號外,於2月底被派往地中海東部的鄂圖曼帝國的黎凡特地區。「利薩」號於3月1日抵達鄂圖曼帝國的士麥那,在那裡最終與「諾瓦拉」號會合。到3月26日,「茲里尼」號已重新加入中隊,「利薩」號率領「茲里尼」號和「胡姆」號在東地中海的希臘和鄂圖曼帝國島嶼進行巡邏。到了7月中旬現役中隊已經離開該地區,開始在希臘科孚島附近進行戰術訓練,訓練於7月16日開始。然後,艦隊於7月21日至29日訪問了西西里島的墨西拿,然後於8月3日訪問了義大利的巴勒莫。這支艦隊在那裡直到8月12日,期間「利薩」號修理了引擎。此後,這支艦隊再次起航前往突尼西亞的拉古萊特。在那裡,船員們舉行了慶祝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的生日的活動。[18]

「利薩」號率領艦隊於8月23日離開突尼西亞,並於8月28日返回到科孚島。之後,「利薩」號和「諾瓦拉」號繼續航行至士麥那,在那裡幫助翻覆的義大利雙桅帆船「普羅維登薩」號(Providenza)[19]。在1872年9月3日至4日的夜間,「利薩」號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當時該艦停泊在科孚島附近時,艦上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火災,就在火勢即將蔓延到火藥庫的時候船員們設法將其撲滅,以免波及高爆炸藥的推進藥[20]。船員們為撲滅大火奮戰了大約兩個小時,但船隻在事故中沒有受到嚴重損壞。艦隊於9月10日重新集合,展開了東地中海的巡航。9月19日,艦隊停靠在賽普勒斯拉納卡;到了27日,艦隊已經行駛到阿格里亞,然後兩天後又返回士麥那。10月初,「利薩」號接到命令將艦隊帶回普拉。到了12月初,艦隊抵達法薩納海峽,之後被編入預備役[21]

1873年,「利薩」號擔任奧匈帝國艦隊現役中隊的旗艦,該艦隊還包括螺旋槳巡防艦「茲里尼」號和「法薩納」號以及砲艇「維勒比奇」號。同年9月初,「利薩」號停泊在鄂圖曼帝國的士麥那,而「茲里尼」號在希臘水域,「法薩納」號則正在前往西班牙附近與「維勒比奇」號匯合途中。9月24日,「利薩」號啟航前往鄂圖曼埃及的塞德港,在那補充了燃煤並進行了射擊訓練。之後該艦返回士麥那。11月3日,該艦在鄂圖曼敘利亞海岸巡航,隨後駛往克里特島的蘇達灣進行燃煤補給。在那裡,「利薩」號遇到了一支由一艘鐵甲砲塔艦、兩艘螺旋槳巡航艦和一艘明輪船組成的小型鄂圖曼帝國艦隊。然後,「利薩」號前往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並於11月18日接受了希臘國王和王后的訪問。該艦隨後返回敘利亞,最終於11月21日到達士麥那。兩天後,「利薩」號離開士麥那前往馬爾他,在那裡與俄羅斯鐵甲艦「波扎爾斯基公爵」號英語Russian ironclad Kniaz Pozharsky一起參加了慶祝皇帝法蘭茲·約瑟夫即位25周年的紀念活動。「利薩」號隨後北上至希臘的科孚島,然後回到普拉,於12月11日抵達。在接下來的一天,該艦進行了實彈射擊訓練。「利薩」號於12月15日在的里雅斯特進行了射擊訓練,五天後返回普拉。之後該艦被撤出現役中隊並解除了武裝。[22]

1875年,該船更換了新的鍋爐,隨後一年又對帆具進行了修改[20]。到1880年,因艦體嚴重腐爛,「利薩」號被送入普拉兵工廠的干船塢。船廠工人剝去了大部分艦體裝甲板,並用新木材替換了破損的木材。這項維修工程於次年完成,使該艦得以重新投入使用[23]。在干船塢期間,該艦的武裝也進行了調整,保留了原來的12門9英寸火砲,但舊的前膛砲被4門9公分(3.5英寸)24倍徑砲和兩門7公分(2.8英寸)15倍徑砲所取代,並增加了3門47公釐(1.9英寸)的霍奇基斯砲英語Hotchkiss gun和兩門25公釐(0.98英寸)自動火砲[7]

完成大修後,「利薩」號重新回到了現役中隊[10]。在1885年6月舉行的艦隊演習,該艦擔任鐵甲艦中隊的旗艦。演習圍繞著魚雷艇對利薩島外的鐵甲艦中隊的模擬攻擊展開[24]。此後該艦一直處於活躍服役狀態,直到1888年被重新分配至第二預備役中隊。在此期間,該艦曾在1885年加裝了魚雷發射裝置並安裝了新型速射主砲。1885年3月27日,奧地利皇儲魯道夫曾拜訪過該艦[25]。「利薩」號一直留在奧匈帝國的庫存中,幾乎沒有參與什麼活動,直到1892年11月13日被從海軍登記冊中除名。「利薩」號最終於1893年至1895年間被拆解報廢[7]

腳註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鐵甲艦與前無畏艦百科圖鑑》[1]。「SMS」為德語「Seiner Majestät Schiff」的縮寫,是「國王和女王陛下的船艦」(His/Her Majesty's Ship)的意思[2]
  2. ^ 譯名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第1卷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1860》[3]
  3. ^ 「broadside ironclad」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4],另有來源譯作「舷側列砲式鐵甲艦」[5]
  4. ^ 譯名參考自《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卷1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1860》[3],另有來源譯作「砲郭」[6]
  5. ^ 譯名參考自《英漢艦船科技詞彙》[11]
  6. ^ 譯名參考自《戰艦圖文史 第3冊 從1850年到1950年 彩色典藏版》[14],另有來源譯作「威廉·馮·特蓋特霍夫」[15]
  7. ^ 譯名參考自《泰恩河上的黃龍旗》[16]

引文

編輯
  1. ^ 張恩東 (2018),第255頁.
  2. ^ 朱鴻飛 (2016),第87頁.
  3. ^ 3.0 3.1 李昊 (2019),第310頁.
  4. ^ 陳悅 (2015),第234頁.
  5. ^ 李昊 (2020a),第15頁.
  6. ^ 章騫 (2013),第102頁.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Sieche & Bilzer (1979),第269頁.
  8. ^ 8.0 8.1 Scheltema de Heere (1973),第19頁.
  9. ^ 9.0 9.1 Very (1880),第7頁.
  10. ^ 10.0 10.1 10.2 10.3 Pawlik (2003),第43頁.
  11. ^ 《英漢艦船科技詞彙》編輯組 (1975),第304頁.
  12. ^ Sondhaus (1994),第22, 25頁.
  13. ^ Sieche & Bilzer (1979),第267頁.
  14. ^ 朱鴻飛 (2016),第58頁.
  15. ^ 布魯斯·泰勒 (2021),第265頁.
  16. ^ 張黎源 (2020),第160頁.
  17. ^ Sondhaus (1994),第37, 40–41頁.
  18. ^ Benko (1873),第15–17頁.
  19. ^ Benko (1873),第17頁.
  20. ^ 20.0 20.1 Pawlik (2003),第43–44頁.
  21. ^ Benko (1874),第15–16頁.
  22. ^ Bewegungen (1874),第15–16頁.
  23. ^ Sondhaus (1994),第78頁.
  24. ^ Brassey (1886),第145頁.
  25. ^ Pawlik (2003),第43–44, 47頁.

參考書籍

編輯
  • Brassey, Thomas (編). Exercises of the Austrian Fleet. 1885..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86. OCLC 896741963 (英語). 
  • Pawlik, Georg. Des Kaisers Schwimmende Festungen: die Kasemattschiffe Österreich-Ungarns [The Kaiser's Floating Fortresses: The Casemate Ships of Austria-Hungary]. Vienna: Neuer Wissenschaftlicher Verlag. 2003. ISBN 978-3-7083-0045-0 (英語). 
  • Scheltema de Heere, R. F. Fisher, Edward C. , 編. Austro-Hungarian Battleships. Warship International (Toledo: Naval Records Club, Inc.). 1973, X (1): 11–97. ISSN 0043-0374 (英語). 
  • Sieche, Erwin & Bilzer, Ferdinand.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266–283. ISBN 0-85177-133-5 (英語). 
  •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Hungary, 1867–1918.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英語). 
  • Very, Edward W. Navies of the Worl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880. OCLC 20400836 (英語). 
  • (英)布魯斯·泰勒 (編).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由邢天寧翻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山姆·威利斯. 战舰图文史 第3册 从1850年到1950年 彩色典藏版. 朱鴻飛 譯.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7-01. ISBN 978-7-5155-1348-5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悅. 巡洋舰. 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 第1版.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11. ISBN 978-7-5458-1154-4. OCLC 932045897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大衛·K.布朗(David K. Brown).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一,铁甲舰之前,战舰设计与演变:1815-1860. 指文海洋文庫/M002. 由李昊翻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9-07. ISBN 978-7-5594-3746-4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大衛·K.布朗(David K. Brown).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二,1860-1905:从“勇士”级到“无畏”级 [Warrior to Dreadnought: Warshi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1860-1905]. 指文海洋文庫/M003. 由李昊翻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0-07. ISBN 978-7-5594-4605-3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張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05. ISBN 978-7-108-06822-4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第1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年7月. ISBN 9787547405413. OCLC 876800013 (中文(中國大陸)). 
  • 《英漢艦船科技詞彙》編輯組.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75-09. CSBN 17034·25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