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詩
《齊詩》,是《詩經》四家之一。漢初齊人轅固所傳。[1]《齊詩》亡於曹魏。
西漢漢景帝時立《齊詩》博士,成為官學。[2]轅固在講經上重實用,轅固弟子及其後學夏侯始昌將《齊詩》與陰陽五行之說相結合,以讖緯之學來解《詩》,是為《齊詩》的特點。[3]日後傳傳授《齊詩》的有夏侯始昌、后蒼、翼奉、蕭望之、匡衡等人。[4]《焦氏易林》多引用《齊詩》之學。《齊詩》至曹魏時已佚失。[5]現存的魯詩、齊詩和韓詩由王先謙集合前人從文獻中挑出的三家詩說的殘片,著重參考陳喬樅編集的魯齊韓三家詩,編成《詩三家義集疏》。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史記·儒林傳》載:「自是之後,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漢書·儒林傳》同樣記載:「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
- ^ 《後漢書·儒林傳下》所云:「魯人申公受《詩》於浮丘伯,為作詁訓,是為《魯詩》。齊人轅固生亦傳《詩》,是為《齊詩》。燕人韓嬰亦傳《詩》,是為《韓詩》。三家皆立博士。趙人毛萇傳《詩》,是為《毛詩》,未得立。」
- ^ 《漢書·夏侯始昌傳》載:「夏侯始昌,魯人也。通五經,以《齊詩》、《尚書》教授。自董仲舒、韓嬰死後,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於陰陽,先言柏梁台災日,至期日果災。時昌邑王以少子愛,上為選師,始昌為太傅。年老,以壽終。」
- ^ 《漢書·儒林傳·后蒼傳》云:「后蒼字近君,東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始昌通《五經》,蒼亦通《詩》《禮》,為博士,至少府,授翼奉、蕭望之、匡衡……由是《齊詩》有翼、匡、師、伏之學。」
- ^ 羅惇曧《文學源流》記:「《魯詩》亡於西晉,《齊詩》亡於曹魏,《韓詩》亡於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