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貫英 (平民教育家)
王貫英(1901年6月20日—1998年12月15日),原名王明臣,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桓村人,到臺灣後長年在臺北市拾荒以購書興學,今有紀念圖書館。
王貫英 | |
---|---|
出生 | 王明臣 1901年6月20日 大清山東省濟東泰武臨道泰安府東平縣桓村 |
逝世 | 1998年12月15日 臺灣臺北市萬華區仁濟醫院 | (97歲)
死因 | 敗血症引發心肺衰竭 |
墓地 | 臺灣新北市金山區金寶山 |
国籍 | 大清(1901年-1912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98年) |
生平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王貫英為山東東平縣桓村人王步雲與李氏的第三胎[1],1901年生[2][3],生日為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1],民政登記為1906年4月1日[4],原名「王明臣」[1][5],乳名「鎖住」[1]。王貫英上有二姊外,下有二弟王介其、三第王介臣、四弟王介右[5]。
王貫英十歲受教於私塾教師田浩然[6],私塾位於桓村附近的侯莊[5]。年少時,王貫英曾因仰慕武訓而去堂邑縣柳林集看崇賢義塾[1]。後來,王貫英於單樓村創辦單家國民學校[5]。
約1930年,王貫英生女王庭蘭[5]。
1931年,九一八事變,王貫英至天津加入獨立第十六旅,任機槍手。1933年,因在凌源縣與日軍作戰升下士副班長。1934年秋,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洛陽分校訓練,升上士。1937年,目睹七七事變。[6]
王貫英是資深的國民黨員[3]。抗戰勝利後,王貫英以「山東義丐」之名反共宣傳,編寫《反共三字經》,並於1949年4月1日投稿廣州《中央日報》,獲部長程天放頒發獎金[6]。
拾荒捐古籍
编辑王貫英於1950年搭乘海鄂輪至臺灣[7],從此以反共為誓而留起長鬚[6]。該年,王貫英攜帶擴音機、書籍自基隆開始環島,在火車站進行反共宣傳[8]。次年12月17日到1952年1月26日,王貫英從板橋鎮開始,於臺北縣各鄉鎮宣傳講演,至內湖鄉結束[9]。之後,他將各界捐贈購買一輛兩輪手推車,裝滿大批反共抗俄書籍,繼續在臺灣各地宣傳[10]。
1956年,王貫英住在臺北市館前路、許昌街的違建,以收廢紙為生,但該年9月30日遭到火災[11]。戰後初期,外省籍低層軍人在臺北南機場、水源路一帶堤防外搭違建而居[12]。王貫英便搬到該地的漳州街120巷50號[13],每日騎三輪車從中華路沿著武昌街等地靠撿拾破爛度日[14]。
1955年,王貫英興起動「捐書興學」的心願,在三輪車上寫著「化緣積善,助學立人。請賜廢物,功德無量」[6]。1961年,民間人士在雲林縣西螺鎮籌設人文中學[15]。首次捐書的王貫英買300多冊書捐給人文中學[6],書為價值新台幣5萬元的《通典》等[16]。同年,王貫英與陳五福等得到第四屆好人代表[17]。12月13日在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受表揚時,王貫英當場給總理事長谷正綱新台幣200元,說要救助中國大陸同胞[18]。
1964年,前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梁永章頒王貫英「高風亮節」的獎盃,及匾額「武訓再生」[6]。
1966年8月25日,王貫英發起組織「台北市廢物興學促進會」,設址於台北市濟南路一段5號,期能籌設一所學校[19]。該年,薇薇夫人稱讚王貫英這十幾年來以拾荒的錢,買了不少書捐贈給學校圖書館[20]。1968年實施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王貫英放棄建校,改以贈書為志向,如自費翻印《弟子規》贈送各機關學校及社會人士[13]。王貫英友人季耀回憶王貫英為捐書自奉甚儉,連食物發霉壞了還捨不得丟掉,便只好叫孫子以尊敬長輩名義定期送王貫英食物[4]。
王貫英並在文化圖書公司設一帳戶,定期繳款,以長期買書送人[16]。對於為何捐書以《古今圖書集成》、《十三經注疏》、《二十五史》、《古今圖書集成》等非熱門的書為主,他解釋是這些才能代表中華文化[6]。如1973年12月31日,王貫英在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贈送《十三經注疏》、《二十五史》、《資治通鑑》、《三字經精解》、《康熙字典》、《綱鑑易知錄》、《龍文鞭影》、《小學集註》給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1]。國立國父紀念館孫逸仙圖書館也曾獲贈他捐的《十三經注疏》、《二十五史》、《資治通鑑》[22]。
王貫英也為貧苦向學的學生以「忠孝獎學金」支持,至1979年已幫助將近200名學子[6]。
王貫英工作返家後,晚上便在桌前吟詩練字[23]。由薛興國與張夢機挑選數十首王貫英的詩作,編輯成書《拾荒者手記》[6]。王貫英在該書也提及對家鄉的懷念,提到是環境孕育出他的志向[5]。
創立圖書館
编辑蔣經國國防部長任內時曾親自去看王貫英,但不巧未遇,後來差人送給他棉被[6]。蔣經國親自下紙條指示台北市政府協助,讓王貫英開設圖書室[3][24]。設置在南機場國民住宅第三期[25],館址是中華路二段301巷291號地下室[14][24]。1978年4月5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正式開幕時,藏書在12000冊以上[26]。次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楚崧秋來訪,並贈最新版的《中華民國史畫》[27]。
此圖書館的藏書大多數都是1970年代由王貫英拾荒檢來的或近民眾丟棄不要的書,時下的熱門暢銷書、現代知名書一概付之闕如[28]。王貫英其中一個心願是等反攻大陸成功,就要把這些書帶回山東老家[24]。為了維持圖書室運作,王貫英必須拾荒,因此先由民防隊長李寶祿充當義務管理員[6]。由於圖書室緊鄰著菜市場,且地下室經常會有髒水從地下冒出,環境惡臭且潮濕,附近民眾望之卻步[24]。臺北市立圖書館在1982年受命支援王貫英[24],將80幾坪的貫英圖書館列為民眾閱覽室[29]。因王貫英要在館內放置大堆的舊品與廢物,又要住在館內,以至於館內無供人閱覽空間,使北市立圖書館面臨經營不善的指責[30]。
1983年4月10日,國賓大飯店,王貫英、楊煦、林有川、劉天生、趙林月娥、王添丁、陳廖素珠、高政賢、林慎靜、陳俊賢,獲頒第一屆吳尊賢愛心獎,由嚴家淦頒授[31]。
1989年來此協助的王桂香回憶到任後第二年,王貫英身體就已很衰弱,有肺炎、失智等症狀,因此必須照顧他的生活起居[32]。王桂香是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1978年入北市圖書館作約僱人員[29]。她在這必須都戴著口罩才好工作[28]。1990年8月23日,王貫英被她發現昏倒在館內,經送和平醫院診治其腦中有血塊,被要求轉送臺大醫院急診室,25日出院[33]。之後,王桂香長年在此工作,放假時也會來館內看望王貫英是否安好[29]。
王貫英在1990年說一天可賺400元,即加上月收3600元的一級貧戶補助,因此可以捐書[34]。
養老院休養
编辑1996年4月,王貫英日前因肺炎復發在書堆昏倒,被王桂香送入和平醫院[35]。教育部次長楊朝祥在4月25日前往探視時[35],被王貫英拉著手說「我的書怎麼辦?我的圖書館怎麼辦?」[36]。26日下午,市長陳水扁、市館館長謝金菊前往探視[24]。11月12日下午,國立國父紀念館頒發八十五年度社會教育有功團體及個人獎時,總統李登輝特頒「勤儉興學」橫額,由教育部長吳京轉頒[14]。之前李登輝任職台北市長時,王貫英就獲頒榮譽市民[3]。
王貫英於1997年6月17日被市府送入愛愛養老院後,王貫英圖書館也在次日關閉[2]。王桂香被調至市立圖書館城中分館[37]。25日晚,李登輝偕同夫人去愛愛院探視時,王貫英把總統贈的10萬元部分又捐給愛愛院[38]。王貫英在養老院需每月耗費25000元,全由市府社會局負擔[4]。
王貫英被送入養老院之初,因想念他的圖書館,連哭了好幾日[2]。季耀發起替王貫英立傳,邀段彩華彙整[39]。7月22日下午,館長謝金菊與姜穆、段彩華、司馬中原等人會議上一致認為,到王貫英出生地作田野調查有其必要[40]。段彩華受十大傑出青年文教基金會贊助,1998年7月得到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幫忙而走訪桓村[5]。段彩華將王貫英比喻為子路、顏回、武訓的綜合體:服役時像子路,讀孔孟聖書像顏回,興學效仿武訓[41]。
愛愛院祕書朱流江朱流江回憶王貫英住愛愛院期間,李登輝和連戰曾先後前往探視慰問[4]。1998年8月19日,王貫英見到段彩華帶回的家鄉照片,及得知弟弟們皆已去世、嫁到平陰鎮李山頭村的女兒尚在人世、及二弟王介其有兒子王庭訓等消息,悲喜交集[1]。
年邁去世
编辑王貫英在1998年12月11日身體不適而去和平醫院就診,再於14日入仁濟醫院,15日0時55分便因敗血症併發心肺衰竭病逝[4]。經中正區公所工作人員及忠勤里長方荷生等人緊急整理後,王貫英圖書館在次日開放作為臨時靈堂時,市長陳水扁、市長當選人馬英九、教育部長林清江、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文建會主委林澄枝、考試委員張鼎鍾陸續前往上香悼祭[42]。
因金寶山董事長曹日章和王貫英都是1994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曹日章主動和教育部聯繫,表示願意免費提供相關協助,只酌收喪葬儀式、墓地等項象徵性的費用新台幣3元[43]。12月24日,討論之後決定分別由教育部、台北市政府、王貫英遺產各負擔1元,創下政府支出單筆費用最低的一次[44]。
1999年1月14日,獲褒揚令[45]。由連戰出任治喪會榮譽主任委員、行政院長蕭萬長任榮譽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長林清江任主任委員,蔣仲苓、黃主文、馬英九、陳水扁、程建人、林澄枝、韋伯韜、陳健治、詹春柏、巴信誠擔任副主任委員[44]。19日,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告別式上,孫運璿、山東同鄉會得到王貫英獎學金的學子等到場外,與王貫英相交五十年、已九十六歲的宋念慈在孫子陪伴下自樹林鎮前來,跪在靈前話別[46]。國民黨追頒華夏一等獎章,並給予覆蓋國旗和黨旗[46]。
紀念
编辑市立圖書館館曾要計畫改善王貫英圖書館,但需耗資4、500萬元,受限於財源,只有放棄[28]。1999年1月19日,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市府已決定將市立圖書館古亭分館更名為王貫英紀念圖書館,並設一專室來陳列王貫英部分藏書和相關文物[41]。12月20日,台北市長馬英九及文建會主委林澄枝主持更名揭幕時,教育部長楊朝祥發言說:「彷彿那熟悉的腳踏車聲再度啪踏響起,穿過大街小巷...」[36]。
文建會為王貫英先生闢建紀念園,設於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外右側[36]。上面刻著「日拉三輪車,一天兩往還,揀來廢棄物,送到垃圾店。餘錢購經史,贈給圖書館,培養清寒士,為國育俊彥」[7]。
2004年,王貫英紀念圖書館要為兒童室書架募款,舉辦起「尋找社區新武訓」活動時,一位住附近、住家簡陋的老婦人李高根,就捐出1萬元[47]。
參考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段彩華. 少年王貫英(明臣)的故事. 聯合報. 1999-01-19~20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戴安瑋. 王貫英進養老院 哭了好幾天. 聯合晚報. 1997-06-25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葉惠欽. 為國育俊彥 王貫英興學大夢戛止 現代武訓 廢紙一元兩元的賣 新書一萬兩萬的買 固本強國 一簞食一瓢飲 一手創辦圖書館. 聯合晚報. 1998-12-15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4.4 馬驥傑. 現代武訓走了 王貫英遺愛社會. 中央日報. 1998-12-16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9-06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5.5 5.6 段彩華. 為拾荒老人 王貫英寫傳. 聯合報. 1999-01-18 (中文(臺灣)).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王琦榕. 現代武訓——王貫英. 光華畫報. 1979-05 (中文(臺灣)).
- ^ 7.0 7.1 石文南. 貫英圖書館 紀念現代武訓 平民教育家王貫英行乞興學 87年逝世後由政府處理後事 市圖古亭分館更名 以紀念他的義風義行. 中國時報. 2012-10-16 (中文(臺灣)).
- ^ 王貫英抵彰 宣傳反共抗俄. 臺灣民聲日報. 1951-01-05 (中文(臺灣)).
- ^ 義民王貫英 巡迴北縣宣傳反共 今在板橋明往樹林. 聯合報. 1951-12-17 (中文(臺灣)).
- ^ 義丐王貫英 再度抵基宣傳反共. 聯合報. 1952-03-17 (中文(臺灣)).
- ^ 北市館前路昨大火 附近違章建築盡付一炬 紙業公司大樓慘遭波及 損失約千萬火因偵查中. 聯合報. 1956-10-01 (中文(臺灣)).
- ^ 蕭博文、黃文博、林佩怡、黃哲斌. 《民國99台灣久久》起厝一百年 抽籤的記憶 鄉愁聚散離合地 國宅故事多. 中國時報. 2010-04-14 (中文(臺灣)).
- ^ 13.0 13.1 楊芳芷. 垃圾堆裏的 精神食糧 翻印「弟子規」感動服刑人. 經濟日報. 1969-02-03 (中文(臺灣)).
- ^ 14.0 14.1 14.2 張志清. 「現代武訓」王貫英拾荒興學創設圖書館 總統頒贈「勤儉興學」橫額. 中國時報. 1996-11-13 (中文(臺灣)).
- ^ 人文中學報名昨截止. 臺灣民聲日報. 1961-09-10 (中文(臺灣)).
- ^ 16.0 16.1 拾荒老翁王貫英 宣揚我中華文化 捐款萬餘元購買經史 贈送美國聖約翰大學. 聯合報. 1973-12-10 (中文(臺灣)).
- ^ 全國選出六九位 下月十二受表揚. 聯合報. 1961-11-29 (中文(臺灣)).
- ^ 拾荒為生拯溺為懷 王貫英損款 助大陸難胞 致書救總願每年捐贈. 1961-12-14 (中文(臺灣)).
- ^ 拾荒者興學 捐圖書多套 王貫英 組興學會. 聯合報. 1966-08-26 (中文(臺灣)).
- ^ 樂茞軍. 薇薇夫人專欄 廢物不廢. 聯合報. 1966-09-02 (中文(臺灣)).
- ^ 拾荒老翁宣揚文化 古籍一批贈送聖大. 聯合報. 1974-01-01 (中文(臺灣)).
- ^ 國父紀念館今表揚 王貫英老先生 拾荒捐書義行. 聯合報. 1975-11-10 (中文(臺灣)).
- ^ 王貫英詩作率真質樸 聯經公司決出版. 王貫英詩作率真質樸 聯經公司決出版. 1978-06-01 (中文(臺灣)).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林淑玲. 孤獨老人王貫英病榻上仍不願「與書分離」 陳水扁昨親往和平醫院探視 市府欲安排王先生住進養老院 老先生卻怎麼也不願離開他的「貫英圖書館」. 中國時報. 1996-04-27 (中文(臺灣)).
- ^ 拾荒興學老人王貫英病逝. 民生報. 1998-12-16 (中文(臺灣)).
- ^ 拾荒老者做善事 王貫英白手創建圖書館. 民生報. 1978-04-03 (中文(臺灣)).
- ^ 響應王貫英義舉 楚崧秋贈書. 民生報. 1978-04-07 (中文(臺灣)).
- ^ 28.0 28.1 28.2 林淑玲. 整修貫英圖書館相關單位傷腦筋預估經費需四、五百萬元 把對老先生的尊重和圖書館分開考量為宜. 中國時報. 1996-04-30 (中文(臺灣)).
- ^ 29.0 29.1 29.2 徐開塵. 王貫英拾荒興學 王桂香‘整荒’理書 不計專業出身背景 照料老人照料圖書館 甘之若飴了七年. 民生報. 1996-05-18 (中文(臺灣)).
- ^ 牛慶福. 貫英圖書館 成了市圖包袱. 聯合報. 1993-06-02 (中文(臺灣)).
- ^ 吳尊賢愛心獎得獎人 獲嚴前總統贈獎表揚. 民生報. 1983-04-11 (中文(臺灣)).
- ^ 牛慶福. 王桂香 助人最樂 照顧拾荒老人七年如一日. 聯合報. 1996-05-21 (中文(臺灣)).
- ^ 徐開塵. 拾荒勸讀老人 王貫英病倒 (中文(臺灣)).
- ^ 徐開塵. 現代顏回 王貫英 拾荒勤學 不改其志. 民生報. 1990-09-08 (中文(臺灣)).
- ^ 35.0 35.1 許寶仁. 拾荒老人 王貫英病倒 仍然不忘捐書. 民生報. 1996-04-26 (中文(臺灣)).
- ^ 36.0 36.1 36.2 蔡惠萍. 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啟用. 聯合報. 1999-12-21 (中文(臺灣)).
- ^ 洪茗馨. 王桂香十年來任勞任怨服務王貫英. 中國時報. 1998-12-16 (中文(臺灣)).
- ^ 陳盈珊. 總統探視現代武訓王貫英 讚揚他對社會貢獻. 中國時報. 1997-06-26 (中文(臺灣)).
- ^ 王貫英傳記 徵求編寫人. 1997-07-22. 聯合報 (中文(臺灣)).
- ^ 賴素鈴. 小人物大作為 老作家 新作為 王貫英 存典範 徵資料 作傳記 段彩華 代執筆. 民生報. 1997-07-23 (中文(臺灣)).
- ^ 41.0 41.1 陳榮裕. 作家完成王貫英傳記小說 市圖貫英館籌備中. 中國時報. 1999-01-20 (中文(臺灣)).
- ^ 洪茗馨. 馬英九陳水扁赴王貫英圖書館上香致意. 中國時報. 1998-12-17 (中文(臺灣)).
- ^ 張志清. 王貫英將長眠金寶山墓園 園方僅象徵性收取三元費用. 中國時報. 1998-12-23 (中文(臺灣)).
- ^ 44.0 44.1 張志清. 王貫英身後三元費用由三個單位支付. 中國時報. 1998-12-25 (中文(臺灣)).
- ^ 何振忠. 生活筆記 李總統明令褒揚王貫英. 聯合報. 1999-01-15 (中文(臺灣)).
- ^ 46.0 46.1 張夢瑞. 話別王貫英 老友說行誼 拾荒興學燈枯油盡 總統頒匾額並褒揚. 民生報. 1999-01-20 (中文(臺灣)).
- ^ 陳俍任. 新武訓 阿嬤慨捐萬元 王貫英圖書館募款 李高根拿出零用錢. 聯合報. 2004-10-1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