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文化主要用来叙述历史上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共同文化习俗。早期的穆斯林文化主要是阿拉伯人的文化。随着哈里发国的迅速扩张,穆斯林文化融入了波斯、印度、高加索、突厥(土耳其)、蒙古、马来、摩洛、索马里、柏柏尔和埃及的文化。伊斯兰文化包括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文化,包括祈祷(صلاة)和各地伊斯兰信仰的次文化。伊斯兰信仰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中所表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1]。
伊斯兰文化 |
---|
伊斯兰建筑 |
阿拉伯 · 阿塞拜疆 |
艺术 |
服饰 |
阿巴亚 · 阿高尔 · 布布 |
节日 |
阿舒拉节 · Arba'een · al-Ghadeer |
文学 |
阿拉伯 · 阿泽 · 孟加拉 |
武术 |
打拳 · Silat Melayu · 克柔术 · 油摔跤 |
音乐 |
Dastgah · Ghazal · Madih nabawi |
Theatre |
历史
编辑起源
编辑伊斯兰文化作为全球人类的共有的文化之一,充满中东色彩,至于其形成的起源,可追源至公元7世纪,自伊斯兰教信仰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出现后,该宗教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至中亚、西亚、南亚及北非各地,伊斯兰文化亦伴随阿拉伯穆斯林势力的扩张而渐渐形成。在文化领域上,传统伊斯兰教强调穆斯林要像对待非穆斯林的宗教般持宽容和尊重态度接纳非穆斯林的文化[来源请求],间接推动了中东地区的各大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之间的交融。至于伊斯兰文化的真正形成,则始自于穆斯林与被征服地的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和,而最初,征服者(阿拉伯人)的原有文化本身就比被征服者(希腊人、波斯人、埃及人、基督徒、犹太人、印度人等)的文化较低,所以,日后形成的伊斯兰文化可说是建基于两者共同的文化交流之下。
形成
编辑伊斯兰教政权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时,北面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基督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希腊文化,东面则是拥有深厚波斯文化并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的波斯帝国,伊斯兰教在和平发展并不大可能[来源请求]的情况下,长期以武力向外扩张。《古兰经》要求穆斯林讨伐邻近他们的“不信道者”(见第9章123节),加上历史上又曾出现过一些极端的穆斯林统治者对非穆斯林人民实行宗教压迫政策,令人对伊斯兰教文化属扩张型的印象更深。在伊斯兰国家中,非穆斯林教徒一律不须[来源请求]服兵役,更不用改宗伊斯兰教,但作为被保护民是要缴交人头税(吉兹亚),如犹太人、基督徒和祆教徒等。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反对成年男性剃须,认为胡须是真主给人用来区分性别的特征,同时亦认为穆斯林可以此作为与非穆斯林的外表分别。
全盛时期
编辑中世纪可算是伊斯兰文化顶盛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盛世,根据传统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终身学习的原则,沙漠出身,文化程度亦较低的阿拉伯人穆斯林在政局稳定,商业繁荣,大量财富得到累积后,帝国统治者便如饥似渴地学习帝国(阿拔斯王朝)周围文明(希腊、波斯、印度)的先进文化,另外,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都奉行较开明的文化政策,令帝国在的各学科的学术领域(文学、历史、哲学、地理学、教育、科学、医学等)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改进印度数学系统,传至西方,后世称为阿拉伯数字。而文学成就多集中于外文翻译上(希腊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译),天文、科学、航海技术上,阿拉伯人同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贾比尔·伊本·哈扬是伊斯兰世界早期的化学学者,可惜他之后的学者未能好好传承其学术,《天方夜谭》展现阿拉伯的民俗风情,《古兰经》鼓励人们重视知识、研究学问,另外,伊斯兰文化亦间接为日后欧洲的文艺复兴作好了准备。
低迷时期
编辑伴随阿拉伯帝国的衰落,政局长期混乱,突厥人军阀在地方割据、十字军战争、蒙古人西征。在蒙古大军西征时巴格达的陷落是最为致命的打击,城中的图书馆及学校遭受破坏,学者死的死,逃的逃,伊斯兰文化盛世亦一去不回了,此后伊斯兰文化进入长期的衰微,在同时,西方在政治、学术文化、军事等领域上都开始遥遥领先伊斯兰世界,期间虽然有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非王朝、印度莫卧兒帝国等都曾为伊斯兰文化带来复兴,但成就终不及中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到近代,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全球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中,部分积极的穆斯林视此为复兴伊斯兰文化的机会,另一部分则选择作消极接受,也有部分穆斯林视西方文化为威胁,选择以政府压制或极端手法(本拉登、基地组织、塔利班)回应,伊斯兰文化能否再兴仍是未知之数。
文化内容
编辑伊斯兰教法影响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伊斯兰教禁止饮酒,到今日还是一样,又禁止吸烟和任何毒品。由于教义严禁饮酒,因此在伊斯兰世界,咖啡成为了主要的饮料。伊斯兰教又禁止偶像崇拜,因此传统伊斯兰世界的艺术成就不在于人物绘画方面,而更多的是几何图形的设计、阿拉伯文、伊斯兰书法、伊斯兰建筑艺术等。
语言和文学
编辑艺术
编辑建筑
编辑舞蹈
编辑音乐
编辑参考注释
编辑- ^ Minds unmade.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3) –通过The 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