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

(重定向自但泽三部曲

君特·威廉·格拉斯(德语:Günter Wilhelm Grass德语发音:[ˈɡʏntɐ ˈɡʁas] ;1927年10月16日—2015年4月13日),德国作家,出生于但泽自由市(今日波兰格但斯克),也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被广泛地视为德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1][2][3][4]。他于1965年获得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并于199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院士[5],他在1995年获得赫尔曼·凯斯滕奖

君特·格拉斯 诺贝尔奖得主
Günter Wilhelm Grass
君特·格拉斯
出生(1927-10-16)1927年10月16日
但泽自由市(现波兰波美拉尼亚省格但斯克
逝世2015年4月13日(2015岁—04—13)(87岁)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吕贝克
职业小说家
国籍 德国
创作时期1956年 - 2014年
代表作锡鼓
奖项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1965
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院士
1993
诺贝尔文学奖
1999
受影响于弗朗索瓦·拉伯雷乔万尼·薄伽丘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汉斯·雅各布·冯·克里斯托·格里梅尔斯豪森德尼·狄德罗伏尔泰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弗里德里希·尼采托马斯·曼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格奥尔格·特拉克尔法兰兹·卡夫卡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台奥多尔·冯塔纳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弗拉基米尔·纳博可夫
施影响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萨尔曼·鲁西迪村上春树约翰·艾文菲利普·罗斯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米歇尔·图尼埃徐四金若泽·萨拉马戈

签名

君特·威廉·格拉斯最著名的作品是《铁皮鼓》,它是欧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但泽三部曲英语Danzig Trilogy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两部作品是《猫与鼠》和《狗年月》)。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被视为有左翼倾向,而他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支持者。瑞典学院授予他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认为他“以嬉戏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6]

生平

编辑
 
君特·威廉·格拉斯的童年住所
 
君特·威廉·格拉斯的肖像素描
 
君特·威廉·格拉斯(1986年)

他于1927年10月16日出生于但泽自由市,父亲是威廉·格拉斯(1899年至1979年),他是一位德国新教徒。母亲海伦(诺夫)·格拉斯(1898年至1954年)则信奉罗马天主教,祖先是卡舒比人波兰人的后裔[7][8]。君特·威廉·格拉斯在天主教的环境下成长。他的父母在但泽开设一家杂货店,全家居住在公寓中。他有一个妹妹,出生于1930年。

君特·威廉·格拉斯曾进入但泽文科中学Conradinum就读。他在1943年成为空军志愿儿童军,然后他被征召进国家劳役团。1944年11月,他在17岁生日后不久,主动请缨进入德国海军,担任潜艇士兵,“他觉得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他走出父母房子的限制,”,他认为天主教中产阶级过于乏味[9][10]。然而,海军不想征招格拉斯,于是他加入了第10党卫军弗伦茨贝格装甲师[11][12]。他于1945年2月至1945年4月20日参予战斗,直到受伤之前。他在波西米亚玛丽恩巴德被俘虏,被送到一个美国战俘营。当时但泽被苏联红军占领,然后苏联吞并了波兰,驱逐境内的德国人。君特·威廉·格拉斯无法回家,只好在西德居住于避难所内。

2006年,他揭露自己曾是纳粹武装亲卫队的成员,而引起社会大众广泛的争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1944年末期被征召入武装亲卫队。当时青少年可以加入武装亲卫队,而不是常规武装部队(德意志国防军[13],虽然君特·威廉·格拉斯的部队就像一个普通的装甲师

1946年和1947年,格拉斯在矿坑中工作,接受琢石艺术训练。多年来,他学习雕塑摄影。他首先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然后是柏林艺术大学。格拉斯为一位作家、平面设计师、雕塑家,所以经常旅行。他从1983年到1986年间,担任柏林艺术学院的主席。

2015年4月13日,君特·格拉斯因感染逝世于吕贝克,享年87岁。[14][15]

作品

编辑

但泽三部曲

编辑

格拉斯最著名的作品是1959年出版的《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并于1979年由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改编为同名电影)。紧随其后的是1961年的中篇小说《猫与鼠》(Katz und Maus),以及1963年的小说《狗年月》(Hundejahre)。

这些书统称为但泽三部曲,重点关注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影响但泽(现为波兰格但斯克),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德国分离并成为但泽自由市(自由城市但泽).《狗年月》被认为是《铁皮鼓》的续集,因为它具有一些相同的角色。它以极具感染力的抒情散文描绘了该地区的混合种族和复杂的历史背景。

《铁皮鼓》确立了格拉斯作为德国主要作家之一的地位,并为他随后的所有作品设定了很高的比较标准,这些作品经常被评论家与这部早期作品进行不利比较。[27]尽管如此,在19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西德,这本书可能会引起争议,其“不道德”促使不来梅市撤销了授予他的奖项。当格拉斯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诺贝尔委员会表示,《铁皮鼓》的出版“仿佛德国文学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语言和道德毁灭之后获得了新的开始”。

比目鱼

编辑

1977年的小说《比目鱼》(Der Butt)以民间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为基础,讲述了两性之间的斗争。它被解读为一部反女权主义小说,因为在小说中,民间故事的神奇比目鱼,现在代表男性的胜利主义和父权制,被一群1970年代的女权主义者抓住,并对其进行了审判。本书通过叙述者与妻子的关系,盘问古今中外的男女关系,作为民间故事中的妻子,她贪得无厌。尽管这本书可以被解读为对女性的辩护和对大男子主义的谴责,但这本书却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严厉批评和拒绝,部分原因在于它对暴力、性化和客观化的描绘,以及女权主义者的看法作为男性自恋和性别本质主义。

回忆三部曲

编辑

2006年,格拉斯出版了自传回忆录三部曲的第一卷。标题为《剥洋葱》(Beim Häuten der Zwiebel),讲述了他的童年、战争岁月、作为雕塑家和诗人的早期努力,以及他在出版《铁皮鼓》时的文学成就。在出版前的采访中,格拉斯第一次透露他曾是武装党卫军的成员,而不仅仅是他长期以来所说的Flakhelfer(防空助理)。当被问及是什么原因导致需要在书中公开忏悔和揭露他的过去时,他回答说:“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我这些年来的沉默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它必须出来最后。”

采访和这本书使批评者指责他虚伪,因为他隐藏了他过去的这一部分,同时在公开辩论中为道德和道德发声。这本书本身也因其对战后德国一代的描述以及一个同时受到破坏和深深内疚感的国家的社会和道德发展的描述而受到赞誉。在整个回忆录中,格拉斯都在玩弄记忆的脆弱,洋葱的层层就是一个隐喻。格拉斯对自己的记忆进行了第二次猜测,对自己的自传式陈述提出质疑,并质疑居住在他过去的人是否真的是他。这种与记忆的斗争来代表德国人民在同一时期与德国纳粹历史的斗争。

三部曲的第二卷《盒子》(Die Box)于2008年出版;第三卷,《格林的话》(GrimmsWörter),标题指的是格林兄弟编纂的《德语辞典》(Deutsches Wörterbuch),出版于2010年。

私生活

编辑

君特·威廉·格拉斯于1954年结婚,自1960年以来一直住在柏林,有时则住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他在1978年离婚,但是于1979年再婚。

社会运动

编辑
 
君特·威廉·格拉斯与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摄于1972年

几十年来,君特·威廉·格拉斯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与其政策的支持者。他曾多次参加德国及国际政治的辩论。

君特·威廉·格拉斯在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执政时期,是一个活跃的社会运动家。君特·威廉·格拉斯批评左翼激进分子,赞成“蜗牛般的和平”,正如他所说的改良主义(Aus dem Tagebuch einer Schnecke)。

在1980年代,他成为了活跃的和平运动者,曾访问加尔各答六个月之久。

德国统一期间,君特·威廉·格拉斯支持两个德国继续分离,认为统一的德国一定再度成为好战的民族国家。

2001年,君特·威廉·格拉斯提议建立德国-波兰艺术博物馆。1907年的海牙公约要求返回的艺术品,都已散落各地或被窃[16][17]

2012年4月4日,格拉斯的诗《应该说些什么》在几份欧洲报纸上发表。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以色列可能会利用设备,对伊朗发射核弹头。他希望许多人要求“伊朗和以色列政府允许自由且开放的国际权威,来检查潜在的核子武器制作能力。” 以色列政府因此宣布他在以色列为不受欢迎人物[18][19][20]

2012年4月26日,他写了一首诗批评欧洲对于希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处理政策。希腊在诗中被称为“欧洲的耻辱”[21][22]

作品列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Kulish, Nicholas; Bronner, Ethan. Gunter Grass tries to hose down row over Israel.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8 April 2012 [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0). GUNTER Grass, Germany's most famous living writer, has tried to quell the growing controversy... 
  2. ^ Outrage in Germany. Der Spiegel. 4 April 2012 [4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9). Günter Grass, Germany's most famous living author and the 1999 recipient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3. ^ Yishai: Günter Grass not welcome in Israel. The Jerusalem Post. 4 April 2012 [4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6). Germany’s most famous living writer, the Nobel literature laureate Günter Grass... 
  4. ^ Outcry as Gunter Grass poem strongly criticises Israel. The Hindu. 8 April 2012 [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8). During his long literary career, Gunter Grass has been many things. Author, playwright, sculptor and, unquestionably, Germany's most famous living writer. There is the 1999 Nobel Prize and Mr. Grass's broader post-war role as the country's moral conscience... 
  5. ^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All Fellows.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8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5日). 
  6. ^ 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诺贝尔基金会. [2008-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7. ^ Garlan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German Literature, p. 302.
  8. ^ "The Literary Encyclopedia", Günter Grass (b. 19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16 August 2006.
  9. ^ "Katholischen Mief".Und Grass wundert sich: Die öffentliche Selbstrechtfertigung des großen Schriftstellers ist so unnötig wie ärgerlich. Die Zeit. 2006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10. ^ Nobel prize winner Grass admits serving in SS. Reuters. 11 August 2006 [11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5). 
  11. ^ Autor Günter Grass: "Ich war Mitglied der Waffen-SS". Der Spiegel. 11 August 2006 [11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12. ^ "Günter Grass was in the Waffen 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rvey of reactions to disclosure of time in the Waffen-SS from the German and international press
  13. ^ Günter Grass im Interview: Warum ich nach sechzig Jahren mein Schweigen breche. Feuilleton. [31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8). 
  14. ^ German author Guenter Grass d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News, 13 April 2015.
  15. ^ Richard Lea. Günter Grass, Nobel-winning German novelist, dies aged 87. the Guardian. [2015-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16. ^ Rückgabe von Beutekunst: Die letzten deutschen Kriegsgefangenen. Feuilleton. 26 October 2010 [31 Octo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17. ^ Spieg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Bar-Zohar, Ophir; Ravid, Barak. Interior Minister declares Gunter Grass persona non grata in Israel. Haaretz. 8 April 2012 [8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19. ^ Günter Grass: 'What Must Be Said'.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2). 
  20. ^ BENJAMIN WEINTHAL: Berlin politicians split over Grass travel ban, The Jerusalem Post 9. 4. 2012, online.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1). 
  21. ^ Literatur: Neues Gedicht: Grass kritisiert Griechenland-Politik, Suddeutsche.de 26. 5. 2012, online.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22. ^ Gunter Grass stands by poem about Greece and Europe, Ekathimerini.com 27. 5. 2012, online. [201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