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简称《八识颂》,明朝僧人雪浪洪恩所辑《相宗八要》之一,和《大乘百法明门论》等同为唯识学的入门指南,计有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七字一句)[1]。本颂之传出,并无单行本,而是随注釋一起流传[2]

流传 编辑

根据憨山德清的《八识规矩通说》,玄奘三藏糅译《成唯识论》之后,窥基法师因该《论》文广义幽,乃请玄奘集此要义,玄奘于是将八识分为四章,每章作颂一十二句,成《八识规矩颂》[1]

最早传出《八识规矩颂》的明朝僧人普泰[3],在其著作《八识规矩补注》的序言,则叙述:

天亲虑末学心力减而不永,遂撮《瑜伽》之文,述《三十颂》,精择而从略,欲人之易入,目曰《唯识三十论》。后护法诸师各出所见以造释论,而累帙积轴,不胜其广,是乃欲易而反难。由是诸师又各摭辞理精粹者,束为十卷,曰《成唯识》。暨奘三藏至自西域,辄翻此论,其《八识颂》实出于斯。

因为《八识规矩补注》是现存第一本《八识规矩颂》的注解,而在唐人的著述及《宗镜录》都未曾提及此颂,周叔迦怀疑是晚唐所造,传给后代,失其人名,而归名玄奘[4]吕澂又以颂文有文义瑕疵,如将“非量”和“”的两类(现量比量)并称“三量”,认为颂文将难陀论师称为“愚者”等,而判定颂文非出自玄奘之手[5][4][2]

在普泰的注解之前,目前能找到和《八识规矩颂》文句直接有关的文献是元代鲜于枢的《困学斋杂录》。该书录有日休《八识诗》:“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跷蹊。五个向外能经纪,止留一个看家计”(押ㄧ韵),其后引用“第八识”:“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景为风。爱□特种根身立,去后先来作主翁。不动地边才舍藏,金刚道后毕然空。大圆镜智成无漏,普照十方尘刹中” ,若扣除缺字和讹字,其文句和《八识规矩颂》“第八识颂”的末八句几近一致[6][7]

包括《八识规矩颂》在内的晚明唯识典籍,作为《嘉兴藏》的一部分,在江户时代传入了日本[8]

内容 编辑

八识瑜伽行唯识学派对心识(识蕴)的学说理论,分为前五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规矩的意思是法度。《八识规矩颂》概述了八识所遵循的法度、轨则,根据于凌波《八识规矩颂讲记》,这包括[1]

  • 境(三类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 (现量、比量、非量)
  • 三性(善、恶、无记
  • 界地(三界九地)
  • 相应心所(五十一心所)
  • 依缘(生识九缘)
  • 体相

注解 编辑

明清时代的《八识规矩颂》注解,有[1][6]

  • 鲁菴普泰《八识规矩补注》,1511年著 ,收录于卍续藏
  • 度门正晦《八识规矩颂略说,1589年著 ,收录于卍续藏
  • 高原明昱《八识规矩颂补注证义》,1609年著,收录于卍续藏
  • 紫柏真可《八识规矩颂解》,未详,收录于卍续藏
  • 憨山德清《八识规矩通说》,1612年著,收录于卍续藏
  • 王肯堂《八识规矩集解》,中山大学善本书籍,收录於崇文书局出版的《八识规矩颂注译》
  • 虚中广益《八识规矩颂纂释》,1622年著,收录于卍续藏
  • 蕅益智旭《八识规矩颂直解》,1647年著,收录于卍续藏
  • 介为行舟《八识规矩颂浅说》和《八识规矩颂注》,收录于卍续藏
  • 性起元峰《八识规矩论义》,收录于卍续藏

近现代的注解、讲记有谛闲《八识规矩颂讲义》(1912年讲)、范古农《八识规矩颂贯珠》(1926年出版)、太虚《八识规矩颂讲录》(1931年讲)、王恩洋《八识规矩颂论释》(1932年讲)、方伦《八识规矩颂讲记》(收录于《唯识三颂讲记》,1968年出版)、 演培《八识规矩颂讲记》(1974年讲),其他还有慈航、真华、星云圣严宽谦、于凌波、倪梁康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徐圣心. 晚明唯識學經典詮釋研究--以《八識規矩頌》為對比討論基礎 (PDF). 
  2. ^ 2.0 2.1 八識規矩頌.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1994. 
  3. ^ 杨维中. 明代普泰系、高原明昱系華嚴宗、唯識學傳承考述 (PDF). 2015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 ^ 4.0 4.1 吴炳荣. 拉雜談《八識規矩頌》. 佛门网. 
  5. ^ 吕澂. 玄奘法師略傳. 
  6. ^ 6.0 6.1 倪梁康. 王肯堂及其《八識規矩集解》. 
  7. ^ 周叔迦. 八宗概要 第二章 瑜伽宗 第十三節 阿賴耶識. 
  8. ^ 简凯廷. 晚明唯識學作品在江戶時代的流傳與接受初探 (PDF). 中华佛学研究. 2015, 16: 43–72. 综合以上的材料,我们大抵可以推估,传入江户的大部分晚明唯识典籍并非是单独传入的,而是作为《嘉兴藏》的一部分传进的。……本文的梳理可以得知,最受江户学僧欢迎的晚明唯识典籍,其一是他们未曾接触过的文献,如《八识规矩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