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泉生
吕泉生(1916年7月1日—2008年3月17日),笔名吕玲朗,是一位出身台中县神冈乡三角村 (现台中市神冈区三角里) 的音乐家、基督徒,并以其歌乐创作和合唱指挥上的成就为人所知。
吕泉生 | |
---|---|
音乐家 |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08年) |
出生 | |
逝世 | 2008年3月17日 | (91岁)
职业 | 作曲家、声乐家 |
吕泉生 | |
闽南语名称? | |
---|---|
全汉 | 呂泉生 |
全罗 | Lū Choân-seng |
台罗 | Lū Tsuân-sing |
生平概略
编辑1916年7月1日,吕泉生出生于台中州台中厅葫芦墩支厅神冈三角仔吕家,为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家庭。
幼年时,他受家人鼓励加入教会唱诗班。
1930年前后,他考入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在学期间,他在东京听闻一场音乐会后受感动,向家人央求购买小提琴,并开始自学音乐。 1932年前后,他因练琴旷课多天遭校方处以留级。同时,他又拜钢琴家陈信贞为师,为陈信贞少数的男性钢琴学生。
1936年,他进入东洋音乐学校钢琴科就读;1938年,因意外脱臼且伤及手指,改主修为声乐。
1939年,他毕业于东洋音乐学校声乐科并受聘于东宝日本剧场,担任职业演唱者,同时向成田为三学习作曲。
1942年6月23日,由陈泗治伴奏,于台北放送局举行独唱广播。10月,他返乡处理父亲后事,但因太平洋战争情况激烈而无法返回日本,此后定居台北。[1]
1943年4月起,担任台北市成蹊实践女学校音乐教师。[1]这是他第一份有收入的正式工作,至1944年底成蹊因战争因素迁校至草山(今阳明山),他觉得交通不便才辞职。[2]
1943年9月3-5日,厚生演剧研究会公演张文环作品《阉鸡》。他负责配乐,使用其采集而改编成合唱曲的《丢丢铜仔》、《六月田水》和《一只鸟仔哮救救》等台湾民谣。在当局推行皇民化政策的背景下,首演隔日即被禁唱。
1952年,1月起主编共99期的《新选歌谣》月刊,向大众征稿并发表新作,涵盖儿童歌曲、合唱歌曲和民谣等;3月,受台湾省教育会理事长游弥坚聘任,主编引介各国歌曲的《101世界名曲集》,同时撰写《国民学校音乐课本》,更主编《新传歌谣》月刊,向大众征稿并发表新作,涵盖儿童歌曲、合唱歌曲和民谣等。
1957年,他受辜伟甫邀请,创办荣星合唱团,并担任团长至1991年11月退休为止。
他自1958年开始任教于实践家政专科学校,1969年该校创设音乐科,他获聘音乐科主任,后于1989年退休。
又在任职台北市天主教静修女子高级中学之音乐老师期间. 为第六任校长洪奇珍修女所作校歌谱曲。
1991年,他获颁行政院文化奖。
2008年3月17日于美国过世,享耆寿92岁。
代表作
编辑相关歌曲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人物】 吕泉生,台湾音乐馆
- ^ 陈郁秀、孙芝君,《吕泉生的音乐人生》,134-136页。
延伸阅读
编辑- 庄永明、孙德铭合著之“台湾歌谣乡土情” 。
- 陈郁秀、孙芝君著,《吕泉生的音乐人生》台北:远流出版,2005年10月 ISBN 978-957-325-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