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

三国末期权臣再现 司马氏完全掌控朝政大权篡魏
(重定向自嘉平之变

高平陵之变,亦称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族灭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马氏全面掌权,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为日后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立下基础。

高平陵之变
三国时代的一部分
日期正始十年正月初六(249年2月5日)
地点
结果
参战方
曹爽集团 司马懿集团
指挥官与领导者
曹爽 处决
曹羲 处决
曹训 处决
曹彦 处决
何晏 处决
丁谧 处决
桓范 处决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王观
高柔
蒋济
兵力
数千人 死士三千 禁军数目不详

起因

编辑

魏明帝曹叡景初三年(239年)驾崩,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是曹真之子,辅政之初,曹爽因为司马懿年龄和威望较高,侍奉司马懿如父亲一般,凡事不敢专行。何晏等人向曹爽进言“权力不宜委之于人”,后曹爽开始专权[1],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军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曹训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曹爽更以魏明帝才人歌伎,僭用皇帝仪仗,[2]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后曹爽提拔夏侯玄为征西将军,而中护军一职改由司马师担任。正始六年(245年)八月,曹爽意图又撤销中垒及中坚营,以其营兵直隶中领军曹羲以强化其军力,司马懿以此为先帝旧制反对但不果[3][4]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5],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暗中准备发动兵变,司马师甚至为了此次政变,暗中养了死士三千人[6]

经过

编辑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7](249年2月5日),少帝曹芳拜谒魏明帝之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和中护军司马师以及三千死士在皇宫内城司马门聚集,前往摆放武器的武库,途径曹爽府门,曹爽帐下督严世上楼,用弩瞄准司马懿准备射杀,曹爽门人孙谦却拉拽严世的肘制止并说:“天下事未可知!”导致严世无法袭击司马懿。司马懿控制武库后,藉皇太后郭氏之诏令,关闭洛阳所有城门,率兵占领洛水浮桥。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军权;并以桓范为中领军,桓范在其子的劝说下拒绝[8],改以王观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军队。

司马懿控制城内,随即派人上奏皇帝曹芳,宣称奉皇太后诏书,罢免曹爽兄弟。诏书先传至曹爽手中,曹爽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送给曹芳,将车驾留在伊水南住下,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自卫。司马懿对弟弟司马孚说皇帝在外不可露宿,将帐幔、御膳送到行在。大司农桓范在政变发生后不顾下属劝阻,与曹爽司马鲁芝、参军辛敞、主簿杨综等出城劝曹爽前往许昌,然后以皇帝为号召拥兵抵抗司马懿。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劝曹羲,但曹羲也没有听从。司马懿接连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尹大目等人劝说曹爽投降,并指着洛水发誓,允诺只要曹爽罢兵息马,交出兵权,仍可保留爵位[9]。曹爽犹豫了一夜,最后认为投降虽然会失去政治权力,但以侯爵的身份应仍能享受荣华富贵;于是放弃抵抗,而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曹爽兄弟罢官后随即回到府邸,并遭到司马懿的监视[10]

正月初十[11](249年2月9日),与曹爽往来甚密的内侍张当,因私自将宫女送给曹爽被抓捕,在廷尉严刑拷问之下供称曹爽和何晏计划在三月造反,于是曹爽与其同伙都被捕[12]。司马懿让何晏参与审理,何晏自以为能够得免,就卖力查案,上奏称一共查出丁谧、邓飏等七家参与,司马懿却说还有一家,何晏问是否就是自己,司马懿承认,并将何晏也逮捕。而桓范亦因曾经扬言司马懿谋反,经司蕃供出,被控诬告[13]而下狱,按“诬告反坐”之法作为诬告谋反者按自身谋反治罪,于是与曹爽等人一同处死,并且诛灭三族。后封曹真的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延续对曹真的祭祀[14][15]

影响

编辑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作为辅政大臣全面掌握权力,逐步控制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奠下了根基。原本属于曹爽一党的鲁芝、辛敞、杨综、王基等人在司马氏掌权后,也继续得到司马氏的任用。

蒋济因此事件认为自己失信于曹爽而自责,忧愤病死。

王凌令狐愚因为高平陵之变,认为魏帝曹芳年幼平庸而司马懿独揽大权,于是于两年后发动兵变企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另立年纪较长的曹彪曹操儿子)为帝,即寿春三叛中的第一次。

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与同时身为征西将军的侄儿夏侯玄被征召入洛邑,由于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时下引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三国志卷九 诸夏侯曹传》: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侍之。及晏等进用,咸共推戴,说爽以权重不宜委之于人。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丁谧、毕轨等既进用,数言于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由是爽恒猜防焉。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皆不复由宣王。
  2. ^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晋书·宣帝纪》、《晋书·五行志》指曹爽迁郭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曹芳相泣而别,曹魏因此连年地震。但胡三省、王懋竑都根据《三国志》指出郭太后在曹芳登基时已居永宁宫,怀疑是晋朝大臣修史时为了增加曹爽之恶,给曹爽加上逼迁太后之罪。
  3. ^ 《三国志·夏侯玄传》:“顷之,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讥之。”又裴松之注引《魏略》:玄既迁,司马景王代为护军。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宣王与济善,闻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因戏曰:“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遂相对欢笑。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
  4. ^ 《晋书·宣帝纪》:(正始)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
  5. ^ 《三国志》注引《魏末传》:“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又多次将荆州说成并州,似乎已经病重得思绪混乱。
  6. ^ 《晋书》卷2: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
  7. ^ 《三国志·魏书四·齐王纪》: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
  8. ^ 《三国志》卷9注引《魏略》: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范欲应召,而其子谏之,以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疑有顷,儿又促之。
  9. ^ 《三国志》卷9:宣王使许允、陈泰解语爽,蒋济亦与书达宣王之旨,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
  10. ^ 《三国志》卷9注引《魏末传》:爽兄弟归家,敕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爽兄弟举动。
  11. ^ 《三国志·魏书四·齐王纪》:戊戌,有司奏収黄门张当付廷尉
  12. ^ 《三国志》卷9: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于是收晏等下狱。
  13. ^ 《三国志》注引《魏略》:桓范出城后与门候司蕃说:“太傅图逆,卿从我去!”事后司蕃向司马懿自首,司马懿于是控告桓范诬人谋反之罪。
  14. ^ 《三国志卷九·诸夏侯曹传》:嘉平中,绍功臣世,封真族孙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以奉真后。
  15. ^ 《晋书》卷1: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谒高平陵,爽兄弟皆从。是日,太白袭月。帝于是奏永宁太后废爽兄弟。时景帝为中护军,将兵屯司马门。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短豆,必不能用也。”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洛水浮桥,上奏曰:“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群官要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槃互,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爽不通奏,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树为鹿角,发屯兵数千人以守。桓范果劝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爽不能用,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诣帝,观望风旨。帝数其过失,事止免官。泰还以报爽,劝之通奏。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爽意信之。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乃曰:“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范拊膺曰:“坐卿,灭吾族矣!”遂通帝奏。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蒋济曰:“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 初,爽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奔爽。及爽之将归罪也,芝、综泣谏曰:“公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孰敢不从?舍此而欲就东市,岂不痛哉!”有司奏收芝、综科罪,帝赦之,曰:“以劝事君者。”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