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是国民革命军所辖的军事力量,曾三度组建。[1]最初该番号为地方军阀部队所用,至抗战期间中央化,最后成为中国青年军运用的部队番号。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
国民革命军军旗

存在时期1927年-1945年
1949年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效忠于 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种类步兵
驻军/总部上海

安徽军阀系统 编辑

1925年冬浙奉战争后,孙传芳委陈调元安徽军务善后督办率江苏陆军第6师入皖,收编了皖军第1混成旅,成为皖军总司令。陈调元在1926年指挥江苏陆军第6师与安徽陆军第1、2、4混成旅,任九江上游前敌总司令,与国民革命军交战。北伐军攻打南昌时,陈调元在九江故意按兵不动。1926年11月败于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退回到南京。由于孙传芳的主力在江西省的北伐战役中遭到重创,认为孙传芳统治已将不保的陈调元在1927年3月孙传芳退往扬州后,即与武汉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并决定所部北洋陆军第六师与安徽陆军第1、2、4混成旅投诚改编,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改编时,所辖部队包括:

蒋介石派黄埔一期王君培上校带着80多个青年学生到该军成立了政治训练处。第三十七军1927年6月北渡长江参与北伐,打到山东南部。1927年7、8月孙传芳张宗昌组成联军反攻,第三十七军撤回芜湖。1932年11月,第三十七军新增编一个教导师,军参谋长李梅继兼任师长,陈调元又任命原广州国民政府驻上海的代表何成濬的同学兼同乡范熙绩为副军长,来加强与蒋介石方面的联系。1928年4月,在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序列中参与二次北伐,北上一直打到河北滦县

1928年编遣会议后,第三十七军编制撤消,部队缩编为一师一旅,其后续的情况如下:

  • 第三十七军第二、第三师和教导师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6师,下辖136、137、138旅,由范熙绩担任师长。1930年开始在皖西剿共。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红一军在东西香火岭重创第四十六师三个团,俘1000余人、缴枪支1700余支。第四十六师退守六安城。1931年2月15日腊月廿八日午夜,46师第138旅第272团地下党负责人、黄埔四期生、营长魏孟贤发动“六安兵暴”,击毙安徽省警备第二旅旅长陈孝思及该旅参谋长、第272团团长杨慕铭,第四十六师前敌总指挥兼第138旅旅长陈众孚被击穿膝盖,起以部队改编为红军教导第2师第一团第一、第三营,1931年4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二师36团。[2]参加起义的营部传令兵孔庆德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第138旅由于成建制叛变事件,剩余官兵全部被遣散,重建新的第138旅;46师师长范熙绩引咎辞职,岳盛宣接任师长。1932年春夏的苏家埠战役,第四十六师6个团被全歼,两个旅长被俘杀,国民革命军第55师在此战役也损失了一个旅。46师留守部队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3旅,旅长刘震清。1934年12月,红十军团出击浙皖边,55师和独43旅奉命前去围堵。1936年独43旅编入驻浦镇的国民革命军第85师,并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255旅。
  • 第三十七第一师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旅,由岳盛宣担任旅长。一年后,从原孙传芳投降的九个师缩编整并的国民革命军47师抽出三个团补入新1旅,使部队扩编成2个旅规模,升格为国民革命军第55师,由原本山东军阀张宗昌直鲁联军将领,同时也是北伐战争时代担任三十七军参谋长的阮肇昌担任中将师长。1931年在赣东北围剿方志敏红军。抗战时该师扩编为第六十九军,在淞沪会战因折损重大军级单位撤销,部队遭到陈诚的土木系收编,改隶于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军下,随后调入第九十四第十八军,1945年1月被裁撤,官兵全部补入十八军编制下的国民革命军第118师。

湖南军阀系统 编辑

1926年8月,湖南军阀贺耀祖所率领的湖南陆军第1师先是与当时湖南省当权者赵恒惕合作击败唐生智,但是最后败于国民政府北伐军,贺耀祖的部队最后投降新桂系,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独立第2师。独立第2师在后来从第七军中独立,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贺耀祖因五三惨案牵连遭到撤职,四十军指挥权由副军长毛炳文接替,在北伐战争结束后四十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师,毛炳文担任该师师长。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因江西剿共战争所需,军队编制扩张。8月,以国民革命军第8师为基础建立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所辖部队包括:[3]

  • 军长毛炳文、副军长许克祥
  • 第8师,师长毛炳文兼任
  • 第24师,师长许克祥

三十七军参加了对中央苏区围剿和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的清剿作战。1936年由江西调甘肃阻击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师、围剿红军西路军

民国二十六年(1937)8月,由甘肃调上海投入淞沪会战。后因损失过重撤出上海战场,在整补过程中部队遭到拆分,第24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第8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六军

中央军系统 编辑

1938年初,三十七军编入部队恢复战力,隶属国民革命军第32集团军:

重编后的三十七军,虽然高层仍然是旧三十七军时代人员,但下层部队已非全湖南地方军队组成,成为半中央化部队。1938年9月开赴湖北,转隶属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调入江西省,转隶第15集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第95师(师长罗奇),民国二十八年(1939)初副军长由黄埔军校第一期生陈沛担任后,部队的湖南系高阶将官已全面退场,成为中央化部队。因黄国梁转任国民革命军六十五军,军长一职一度由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兼任,后由副军长陈沛接任。

由于陈沛与陈诚的派系纽带关系较深,三十七军逐渐被土木系吸收,成为陈诚派系色彩较重的中央军。三十七军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路会战、常德会战、常衡会战和桂柳会战、湘粤赣边区之作战。民国三十四年(1945)6月,在江西省西部因追击日军作战指挥不利,军长罗奇遭到撤职转任陆军第2集训处副处长,三十七军遭到裁撤。

中国青年军系统 编辑

1949年春为固守大上海,青年军第202、第204、第209师合编组成第三十七军,隶属淞沪警备司令部:[4]

  • 军长罗泽闿(黄埔六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胡宗南的十三太保之一)
  • 第202师,师长王大均(1948年12月)、孙金铭(1949年5月)
  • 第204师,师长蓝啸声(1907-1982,广东大埔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比照黄埔四期)、万宅仁(1949年5月,1904-?,安徽东至人。黄埔六期步科。汤恩伯第十三军出身,抗战中期任暂编第16师副师长、师长。1944年任第89师师长。1947年4月3日在柳河县红石镇遭伏击被全歼。1948年到汤恩伯手下任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任青年军第204师(重建)师长。赴台)
  • 第209师,1948年1月由整编第202师第2旅改称。师长方懋楷(1910-1962,安徽寿县人,黄埔七期,后任中央军校炮兵处少将教官)

上海战役遭遗留上海 编辑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时与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担任苏州与上海的长江防线。解放军渡江后,上海战役中逐步退守上海西郊和浦东核心阵地守备。当时浦东有四个军,从战场上败下来的第二十一军第五十一军残部奉命掩护第三十七军左右两翼,第五十四军被浦东兵团指挥官阙汉骞放在二线。

第二十一军第五十一军阵地先后被突破后,罗泽闿命令自军长以下各级指挥官全都上一线带着部队冲锋反击,夺回了几个阵地。罗泽闿向汤恩伯说浦东一定能守住。汤恩伯命令把这个军调到浦西。

汤恩伯下达从上海撤军的命令时,罗泽闿主动表示愿意指挥该军余部坚守上海,给各路友军争取撤退的时间。汤恩伯临走时告诉罗:等中央军撤离后,一些杂牌部队留下来掩护第三十七军撤退。汤走后罗泽闿发现撤退计划中没有第三十七军的任何部队。罗召来副军长和几名幕僚登上了货轮赴台,该军部队烟消云散。

第三十七军主官人事异动与部队调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2. ^ 中共裕安区委党史办:《除夕前夜的枪声——六安兵变始末》,来源:六安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网站,2014-6-11
  3. ^ 刘凤瀚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11页
  4.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