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春秋時代的著名兵法家
(重定向自孫武

孙武(前545年—前470年或前496年)妫姓,孙氏,名武,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陈胡公的直系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东方兵圣山东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兵圣庙。其族人为乐安孙氏始祖,次子孙明为富春孙氏始祖。

孙武
将军
清宫殿藏画本
长卿
本名姓:妫[注 1]
氏:孙
名:武
出生前544年
齐国
逝世前470年[1]或前496年
吴国姑苏(今江苏苏州吴中区
国籍齐国吴国
活跃时期春秋时期
知名于军事家政治家
知名作品孙子兵法
儿女孙驰、孙明、孙敌
父母父:孙凭
母:鲍姜
别称孙子、兵圣
孙武铜像,矗立于日本鸟取县汤梨滨町的燕赵园

生平

编辑

孙武年轻时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志》,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出仕吴国

著书立说

编辑
 
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孙武到达吴国后,便隐居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业,并在此时著成了《孙子兵法》。

崭露头角

编辑

公元前515年,孙武向伍子胥献计,请阖闾刺杀吴王僚,进而让阖闾即位吴王,公元前512年,伍子胥请退位之吴王伯父推荐人才,其荐孙武,并献上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阅后大为赏识,亲自访山拜请孙武出仕,但却因为奸臣伯嚭道:孙武只是一介草民,故似,吴王对其能力半信半疑,因此便要孙武即场展现其练兵之法以服众,以确孙武之才能。

吴宫教战

编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表明军令如山,众宫女皆不理孙武的号令,两名爱妃作为卒长更大笑,于是孙武将卒长斩首,即便吴王阻止,孙武亦不理会。众宫女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2]

大破楚军

编辑

公元前512年,孙武刚任将军便帮助吴王阖闾消灭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徐国,吴王想乘胜进攻楚国,但孙武制止,认为吴军已疲惫,不宜再战,于是吴王引兵回国。不久,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之略,轮番骚扰楚国达六年,使楚军认为吴国只敢骚扰,不敢进攻,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506年,楚国进犯吴国的保护国蔡国蔡国求救于吴,唐国也愤怒于楚国的蛮横,帮助吴国进攻楚国。吴王倾国之力,阖闾亲率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和伯嚭等统率3万吴军奇袭楚国。孙武认为兵贵神速,所以率领3500精兵采取迂回战略,以迂为直、避实击虚,在蔡、唐两国协助下,夺下了楚国北部三个险隘,进抵汉水东岸。

此时楚昭王大惊,派出囊瓦沈尹戍等人率兵抵抗吴军。沈尹戍建议主将囊瓦率主力拖延吴军,自己率兵往方城迂回至吴军侧后,截其退路,封锁三个险隘,再前后夹击吴军,消灭他们,本来这条计策可以成功打败吴军,拯救危急的楚国,但囊瓦受到部下挑拨怂恿,贪功下在沈尹戍往方城后改变策略,渡过汉水,不等沈尹戍包抄吴军侧后,就发动攻击。孙武见其渡过汉水攻击,佯装后退,退到大别山,楚军在吴军后退时连战数场,皆败,楚军士气不断下降,疲惫不堪。

孙武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柏举与楚军决战,阖闾之弟夫概进谏:“囊瓦不受楚人支持,楚军必不愿死战到底,不如先以小部队进攻,使楚军溃乱,再投入主力攻击,必定大胜。”但阖闾谨慎,不敢用此计,夫概就私下领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果然溃乱,阖闾就投入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囊瓦逃奔郑国。吴军发动战略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重创楚军残部。再追,于雍澨再大破囊瓦军残部。吴军再与由方城回救的沈尹戍部队交战,激烈战斗后楚军大败,沈尹戍伤重而死。其后吴军于麦城之战再大败楚军,至此吴军五战五胜,成功消灭楚国,吴军于柏举之战十日后攻陷都。吴军攻陷都后屠城,楚国军民死伤十万以上,楚昭王逃奔至随国。孙武以3万吴军大败20万楚军,攻灭了强楚,于是一战成名,震惊中原诸国。

其后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秦哀公派出500乘兵车攻打吴军,秦楚联军击败吴军,吴国本土又发生内乱,吴军就被逼返回吴国楚国才免于灭国之难。

助吴称霸

编辑

吴国后来因秦国干预及越国偷袭,被逼自楚国撤军,但是已使楚国元气大伤,不能威胁吴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阻,出兵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被其大败,伤重而死。孙武及伍子胥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夫差成功大败勾践,报仇雪恨。而其后夫差北上称霸,于黄池大会诸侯,亦是因为孙武令士兵训练有素的成果。

晚年境遇

编辑

公元前482年,因夫差在称霸后变得日益专横,孙武遂回齐国专注编撰兵法。《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载:“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大臣内引(引退),谗人益众。”

孙武欲与伍子胥一同退隐,但伍子胥并未答应,直到死前一刻才后悔没和孙武离开。

公元前473年吴亡,孙武回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前470年于此地逝世。《汉书·刑法志》则说孙武是被诛戮[3],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苏州相城区现有孙武纪念园可以参观。

家系

编辑

先人

编辑
孙氏家系
 
 
 
 
 
 
 
 
 
 
 
 
 
 
 
 
 
 
祖先的父亲:卫武公
 
 
 
 
 
 
 
祖先:惠孙
 
 
 
 
 
 
 
 
 
 
 
祖父:孙书
 
 
 
 
 
 
 
 
 
 
 
 
 
 
父:孙凭
 
 
 
 
 
 
 
 
 
 
 
 
 
 
 
 
 
孙武
 
 
 
 
 
 
 
 
 
 
 
 
 
 
 
 
 
 
 
 
母:鲍姜
 
 
 
 
 
 
 
 
 
 
 
 
 
 
 
 

儿子

编辑
  • 孙驰,孙武长子,在柏举之战的战役中捐躯阵亡。
  • 孙明,孙武次子,被吴王封为富春侯。
  • 孙敌

后代

编辑

争议

编辑

《左传》详细记载了吴国攻破郢都之战,却只提到伍子胥,没有提到孙武,[4]更有学者以为孙武与孙膑是同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5]南宋人叶适、[6]近代钱穆认为不存在孙武其人。[7]清朝牟庭认为孙子就是伍子胥[8]司马迁的《史记》最早为孙武立传,叶适在《习学记言》卷四六中认为所记孙武事迹亦近乎传说,其事“奇险不足信”,而且《史记》成书上距孙武年代亦三百年之遥。

一说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注 2]

相关影视作品

编辑

相关连结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史记/卷065》,出自司马迁史记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富春孙氏族谱
  2. ^ 七十列傳·孫子吳起列傳. 
  3. ^ 《汉书》卷23: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
  4. ^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孙武事吴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毕以珣注《孙子兵法》说:“按武惟为客卿,故春秋左氏传言伍员而不详孙武也。其史称伐楚及齐晋者。盖武以客卿将兵故也。”
  5. ^ 斋藤拙堂:《孙子辨》
  6. ^ 叶适《习学记言》卷四六:吴虽蛮夷,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氏》无传焉,可乎?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辨士妄相标指,非事实。又书论将能而君不御,春秋时固无中御之患,战国始有,而未甚。
  7. ^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卷一(七、孙武辨):《史记 孙吴列传》有孙武为吴将兵。《汉书 艺文志》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而本传则称十三篇。然其人与书,盖皆出后人伪托。
  8. ^ 牟庭《雪泥书屋杂志》卷二: 古有伍子胥,无孙武。世传孙子十三篇,即伍子胥所著书也。而《史记》谓孙膑生阿、甄间,为孙武之子孙者,实即子胥之裔也。知者据〈左传.哀十一年〉,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为王孙氏,是为伍氏之后,在齐姓孙有明验矣!既用,改姓其子,故其著书亦以自号,其所欲寄托者然也。其书旧题当曰:“孙子,《武》十三篇。”后人习传,辄曰:“孙子名武。”而不知武者其书名,非人名也。其姓名、居趾皆不着于书中,而其子孙居齐,传述其家书,故世人由此称之曰:“孙子武,齐人也。”司马迁不知孙子即子胥,别为〈孙武列传〉,亦无能详其事实,独记斩美女、勒兵一事。盖子胥始说阖闾时,曾有此,虽可喜、可愕,而非其事业之伟者,止附存所著书,后为美谈尔。摭拾为传,体制固已不称,而又继之曰:“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此总括子胥之生平,以为孙子传,而实不能详也。   其〈伍子胥列传〉及〈吴世家〉叙阖闾破楚事皆连举子胥、孙武,号曰“二子”,而不可分别,其间,功同一体,语必同辞,以此观之,岂两人哉!盖子胥自柏举以前,说听于阖闾,以覆楚为事,非遑著书。夫椒之后,以越为忧,而寝不见用于夫差,乃托著书以自见,其书多言越人,而不及楚,知为夫差时作也。覆楚则曰伍子胥,著书则曰孙子,前后异称,非两人也。〈左传.昭二十年〉子胥之谋伐楚也,曰:“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三十一年,《传》又曰:“始用子胥之谋也。”然则吴光破楚,运筹决胜,惟子胥实主其功,安有所谓孙武者乎?〈左传.定四年〉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伯州犁为吴太宰,以谋楚。是与子胥同谋覆楚者,犹有伯嚭,而无孙武也。〈吴语〉大夫种曰:“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是与子胥共事而名为善用兵者,犹有华登,而无孙武也。左邱明喜言兵,爱奇士,使吴有孙武其人,安得内外传无一言及之。故余以左氏所不言,而知孙武之为亡,是公可无疑也。司马氏作〈孙子列传〉第五,作〈伍子胥列传〉第六,考校不精,以一人而为两传,使子胥失其十三篇,而孙子空无事实,贻误千年,可大噱哉!

注释

编辑
  1. ^ 孙子为妫姓出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但根据《全唐文》所载《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孙武源出卫国姬姓孙氏。
  2. ^ 孙子故里现在仍在争议中,有乐安说,惠民说,临淄说三种。明代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中肯定孙武为春秋末年人。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