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意战争希腊语Ελληνοϊταλικός ΠόλεμοςΠόλεμος του Σαράντα意大利语Guerra di Grecia)是意大利希腊之间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间爆发的军事冲突,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战役的开始。这场冲突从1941年4月6日德国干预起被称为希腊战役

希意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战役的一部分

1940年-1941年,希意战争示意图
日期1940年10月28日-1941年4月23日
地点
结果 希腊战术性胜利,战略上陷入僵持状态
参战方

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

希腊王国 希腊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529,000人
463架飞机[1]
低于300,000人
77架飞机[1]
伤亡与损失
13,755人[2][3][4]阵亡
50,876人[2]受伤
25,067人失踪
12,368人冻伤而伤残
超过23,000人被俘
64架飞机(另有24架被夺走)[1]
13,325人阵亡
42,485人受伤
1,237人失踪
超过25,000人因冻伤而伤残
1,531人[5]被俘
52架飞机[1]

地区性政治 编辑

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扩张政策,1940年中墨索里尼对希特勒在北欧及西欧的胜利十分妒忌,并希望向其轴心国的盟友证明他也有能力领导意大利获得相似的成功[6]。意大利在1939年春已经占领阿尔巴尼亚和数个大英帝国非洲的根据地(1940年夏季意大利入侵英属索马里),但不能获得与德国同样规模的胜利。同时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正受到德国的威胁,它的“附属国”罗马尼亚在10月中接受德国对其在普洛耶什蒂的油田的保护,墨索里尼希望保持意大利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并取得可以作为对英国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据点发动进攻的基地。

1940年10月28日当希腊独裁者扬尼斯·梅塔克萨斯拒绝了意大利要求占领希腊领土的最后通牒后,意大利皇家陆军入侵希腊,但希腊陆军其后反攻并迫使意大利撤退,12月中希军更占领了阿尔巴尼亚25%的领土,困住了530,000意大利军队。到1941年3月意大利多次的反攻均失败,只在希马腊附近获得少许进展[7],4月6日当德国出兵入侵南斯拉夫及希腊时,意军才恢复进攻。4月12日起希腊军队开始从阿尔巴尼亚撤退以避免被已占领南斯拉夫南方及从保加利亚进攻的德军切断,4月20日伊庇鲁斯的希腊军队向德军投降,在4月23日意大利、德国和希腊的停战协定被订定,希意战争正式结束。

希腊在1940年对意大利最初攻势的胜利是同盟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大陆上的首次胜利,提高了被占领的欧洲民众的士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来源请求]该战事对整个二战的进程有很大影响,因为德国决定干预巴尔干地区来惩罚倒向英国的南斯拉夫及协助希腊局势而延后了巴巴罗萨作战的军事行动,这令德军在入侵苏联时必须面对俄罗斯严寒的冬天,导致莫斯科战役的失败。

背景 编辑

20世纪初期之希腊-意大利关系 编辑

自从意大利统一后,意大利已经被称为列强之一及地中海的领导者,之后,在法西斯党领导下,墨索里尼更宣布要成立新罗马帝国,并将希腊定为战略目标之一。

在1910年代意大利和希腊在希腊西北部邻邦的阿尔巴尼亚及其保护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上出现利益冲突,最后由意大利成为这两地的保护国,同时希腊取得了在其南部拥有最多希腊人的伊庇鲁斯北部地区,加上意大利在1912年的义土战争中已经占领在东南面爱琴海的拥有众多希腊人聚居的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虽然根据希腊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托马索·蒂托尼在1919年的协议中已经承诺撤出,但意大利之后违反协议,两个军队在占领安那托利亚中发生冲突,意大利在第二次希土战争中帮助土耳其打击希腊,其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新政府利用一名意大利将军在希腊接壤阿尔巴尼亚边境被谋杀为借口炮轰及占领科孚岛,这是爱奥尼亚群岛中最重要的岛屿,这些都是根据18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的原则及意大利扩张主义的目标来进行的,跟着一段承平时期,特别是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在领导希腊时期及两国在1928年9月23日签署友好条约后。

在希腊方面,韦尼泽洛斯花了很大努力以改善希腊与邻国之关系,希腊与土耳其在1930年签署友好条约及在1934年签署《巴尔干公约》后,希腊已经和其传统敌人土耳其达成和解;阿尔巴尼亚因为实力太弱而不对希腊构成威胁;而南斯拉夫王国虽然不断要求希腊接受在塞萨洛尼基设立自由区,但总体来说两国关系良好;而且这些国家均深受保加利亚的威胁,保加利亚在1930年代希望收复西色雷斯,这对希腊威胁甚大。因此,在为韦尼泽洛斯去世后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的梅塔克萨斯在1936年与列强会面后,便计划重组国家军队及沿希腊-保加利亚边境建设防御工事,防线建成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梅塔克萨斯防线”。在其后数年,希腊投入大量资源加速军事现代化,军队装备的状况大幅改善,凭藉军事实力的增强,也收复了早前失落的一部分领土。希腊政府为3个军团购买了很多枪支,但是,由于战争爆发的威胁增加,1938年及1939年间进行最重要采购的武器没有或只有部分被付运,还有,一个大型的应急计划被制订出来及在希腊各地储藏大量粮食及物资以防战争爆发。

1939年-1940年间之外交及军事发展 编辑

 
1939年3月,希腊军事人员在埃莱阿-卡拉玛防线架设铁丝网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军队占领阿尔巴尼亚,获得了与希腊接壤的边界,这行动令英国法国向希腊提出保证以保障希腊的领土完整,但对希腊人来说,这令他们取消了以前所有计划及仓促的准备意大利人的入侵,当战争在中欧爆发时,梅塔克萨斯尝试令希腊免受波及,但当冲突扩大时,在亲英派的国王乔治二世的支持下,梅塔克萨斯向英国靠拢,国王是其政权的主要支持者,对梅塔克萨斯来说是十分意外,因为他是亲德派人物和与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

法国沦陷后,墨索里尼将其目光转向希腊,根据他在1940年7月3日与其女婿及外交部长加莱阿佐·齐亚诺的对话中说:“……英国的船只或是飞机在希腊停留及补充燃料,墨索里尼被激怒,他决定采取行动”。8月11日战争已经被决定进行:“墨索里尼继续说大约在9月底进行一场小型的进攻攻入希腊”[8]。与此同时原本意大利进攻南斯拉夫的计划因为德国的反对及缺乏必要的运输装备被取消[9]

1940年10月12日德军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墨索里尼因事前没有被知会而十分愤怒,他觉得德国开始侵入欧洲东南部,而这地区是意大利的势力范围,3天后他命令在罗马开会以讨论入侵希腊的行动,只有最高司令佩特罗·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提出反对,举出在入侵前先部署20个师的部队,但阿尔巴尼亚前线总司令巴斯弟盎·维斯康蒂·佩斯卡陆军中将表示只需要3个师及战争在最初阶段的攻势(攻占伊庇鲁斯)就能结束,墨索里尼被他的高级军官保证对希腊的战争只需要两个星期就可以结束,而其外交部长齐亚诺(他说他能依赖希腊人的个性制造借口,因为他们非常容易收买)被授权寻求一个战争借口[10],一个星期后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三世被邀请参与即将对希腊的打击,但拒绝墨索里尼的邀请。

意大利开始宣传进攻希腊的计划,不断重复的挑衅行为被实行,例如飞越希腊领空及用飞机攻击希腊海军船只、在高峰时一艘意大利潜艇于1940年8月15日在蒂诺斯港用鱼雷攻击及击沉希腊轻巡洋舰伊利号”,虽然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是意大利发动攻击,希腊政府宣布攻击是由“不知名的国家”之潜艇发动,虽然维持了中立地位,人们均知道谁是真正的行凶者(指责墨索里尼及其外交部长齐亚诺)[11]

意大利之最后通牒及希腊之反应 编辑

1940年10月28日傍晚在雅典的意大利大使伊曼纽尔·格拉齐向梅塔克萨斯转交墨索里尼的最后通牒。最后通牒内,元首要求希腊批准意大利军队进入希腊国土内占据一些没有指明的战略据点,希腊已经向纳粹德国表示友好,特别是在双边贸易关系中获得巨大利益。但现在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却入侵希腊,梅塔克萨斯用以下言语拒绝最后通牒:“好,这是战争”(法语:"Alors, c'est la guerre."),数小时后意大利开始从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

很短时间之后,梅塔克萨斯向希腊民众发表以下演说:“现在是希腊为自己的独立而战斗,希腊人,现在我们要向祖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及保卫他们给予我们的自由;希腊人,为你们的祖国而战,为你们的妻子而战,为你们的儿女而战及为庄严的传统而战,现在,超越一切,战斗!”[12]作为对这个演说的回应,希腊人走上街高唱希腊伟大的歌曲及高叫反意大利的口号,数以千计的自愿者不论男女,在希腊各地应征入伍[13],全国团结一致面对侵略,就连人在狱中的希腊反对党希腊共产党领袖尼古拉奥斯·萨查利阿迪斯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主张抵抗,虽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仍然存在,但这与第三国际的底线相抵触(然而在之后两封信中他指责梅塔克萨斯参与帝国主义战争及要求希腊士兵放弃士兵的身份及推翻政府)。

战斗序列及抵抗计划 编辑

战线宽度共150公里,特点是满布山区及只有很少公路,班都斯山夹在战区中令行动实际上被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伊庇鲁斯西马其顿

意大利的战争计划,代号为“紧急G行动”(Emergenza G),将分3阶段占领希腊全国:第一是占领伊庇鲁斯及爱奥尼亚群岛;之后当增援到达后,进入西马其顿及进占塞萨洛尼基,以占领整个希腊北部;跟着攻占希腊剩余之领土,同时发起一些附助进攻以攻占爱奥尼亚群岛,同时希望保加利亚进行干预及在东马其顿牵制希腊军队。

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在每个战区均部署一个军,由已经驻守在阿尔巴尼亚的军队组成,部署在伊庇鲁斯的较强的第25军(由意大利第23费拉挪步兵师第51锡耶纳步兵师第131圣塔罗装甲师组成,共有30,000人及163辆坦克)向约阿尼纳进击,在其右翼的旅级科利拉尔集团共5,000人沿海岸推进,在左边的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经班都斯山推进,在马其顿的第26科尔察军(由意大利第29皮埃蒙特步兵师第49帕尔马步兵师第19威尼斯步兵师组成,共31,000人从国家北部南下)在最初时期取守势,总体来说,面对希腊的义军共有大约85,000人,由塞巴斯蒂亚诺·维斯孔蒂·普拉斯卡陆军中将指挥。

在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后,希腊参谋人员已制定出IB(意大利-保加利亚)计划,防止意大利和保加利亚的联合进攻,计划主要是防卫伊庇鲁斯,同时保持在西马其顿发动有限的进攻,防守伊庇鲁斯的计划有两个不同版本,IBa计划是在边界建立防御,及IBb是在中部建设防线,选择使用那套方案由前线指挥官决定,希腊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从情报中知道进攻大约在那一天开始,因此能作出有限动员来面对意大利可能之进攻。

战争爆发时希腊在中部防守之部队是:在伊庇鲁斯是已全部动员及准备上前接敌的希腊第8步兵师;在西马其顿是TSDM军级集团,包括营级部队“班都斯支队”(Apospasma Pindou)、第9步兵师及第4步兵旅,希腊守备部队共35,000人,但可以从希腊南部及马其顿之编队迅速获得增援。

希腊有一个小小的优势,是其师团的步兵兵力比意大利的多30%(3个团对两个团)及明显地比意大利有更多的中型火炮及机关枪[14],但他们完全缺乏坦克,同时意大利军比弱小的希腊皇家空军拥有空中优势,加上希腊大部分装备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或是来自已被轴心国占领的国家如比利时奥地利及法国,因此缺乏零件及军火补充,但是很多希腊高级军官均曾参与多场连续性战争(从1912年-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9年-1922年的希腊-土耳其战争),同时虽然资源有限,但希腊军队在1930年代已经即将来临的战争作出充分准备,加上,希腊人因希望为蒂诺斯事件复仇而反意大利情绪及士气高涨。

战争进程 编辑

意大利之最初进攻(1940年10月28日-1940年11月13日) 编辑

意大利人的攻击在10月28日上午展开,迫使希腊边境守军后退,第25军的矛头包括费拉娜及圣塔罗师向埃莱阿推进,而在其右边的科利拉尔集团沿海岸线前进,意大利人因崎岖的地形而受阻,其轻型的L3/35及中型的M13/40坦克无法通过山区地形或满布泥泞的道路。

10月31日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宣布:“我们的部队继续前进到伊庇鲁斯并在几处到达喀尔拉玛河。不利的气候条件和敌人因退缩所采取的行动不会减慢我们部队的进展” 。但在现实中意大利的进攻因没有统一领导及个人互相竞争而缺乏信念及惊喜(甚至没有空袭行动),因而疲于奔命,海上恶劣的条件令在科孚岛的登陆变成不可能[11],11月1日意大利人占领了科尼察及到达了希腊的主要防线,同一天意大利最高司令部将阿尔巴尼亚战线超过非洲战线列为第一优先[15],然而尽管一再进攻,意大利军未能突破希腊的防线,直到11月9日进攻被暂停。

更大规模的进攻由拥有11,000人的强大的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进行,进攻将越过班都斯山指向迈措翁,企图在伊皮鲁斯与马其顿之间分割希腊守军,茱莉亚阿尔卑斯师取得最初成功,在TSDM军级集团中央取得突破,希腊最高统帅部命令立即向该区增援,统归希腊第2军团指挥,希腊的首次反攻在10月31日展开及只取得小许成功,意大利在11月3日攻占了在迈措翁以北30公里的沃武萨,但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该师已缺乏兵力及补给面对源源不绝而来的希腊增援部队。

希腊的反攻夺回了一些村庄,包括在11月4日收复沃武萨,实际上包围了茱莉亚阿尔卑斯师,普拉斯卡命令新到达的第47巴里步兵师(原本准备入侵科孚岛)前往增援,但因到达太迟而改变不了结果,数天后阿尔卑斯师在希腊骑兵不断攻击及恶劣天气条件下顽强拼搏,但在11月8日阿尔卑斯师师长马里奥·特罗西少将命令部队经斯莫利卡斯山向科尼察撤退,撤退直到11月13日结束,在前线的意大利军被肃清,希腊取得班都斯战役的全面胜利。

在西马其顿,由于意大利没有采取积极行动及将主力集中在伊庇鲁斯战区,10月31日,希腊最高统帅部命令将第3军(由第10、第11步兵师及骑兵旅组成,由乔治·措拉格鲁少将指挥)进入该地区及联同TSDM集团攻入阿尔巴尼亚,由于后勤方面的原因,这一进攻之后被推迟到11月14日发起。

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本来预计这只是一次军事野餐,面对希腊突如其来的抵抗,感到非常意外,几个师被匆匆送往阿尔巴尼亚,以及袭击希腊附近岛屿的附属计划被确定取消,由于被进攻受阻而激怒,墨索里尼决定改组在阿尔巴尼亚的指挥架构,在11月9日以他的战争前副部长乌巴尔多·索杜英语Ubaldo Soddu将军取代普拉斯卡,索杜到达后,立即下令他的部队转入防守,因他已经清楚地看到,意大利的入侵失败了。

希腊之反攻及僵局(1940年11月14日-1941年3月8日) 编辑

 
在阿尔巴尼亚前线庆祝1941年新年来临的希腊士兵

由于保加利亚没有加入战争,令希腊最高统帅部能将其主力从希腊-保加利亚边境转往阿尔巴尼亚前线,在11月初,希腊的增援开始到达前线,由于拥有人数上的优势,令希腊军队最高司令亚历山大·帕帕戈斯将军在11月中可以发动反攻,11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及1个骑兵师对5个意大利步兵师及1个装甲师发起进攻[16] [与来源不符]

TSDM集团及希腊第3军不断从希腊北部获得增援,它们在11月14日向科尔察展开进攻,经过在边界上防御工事上的战斗后,希腊军队在11月17日取得突破及在11月22日进入科尔察,但是由于希腊最高统帅部缺乏决心,意大利军因而有机会脱离接触及重组,避免了全面崩溃。

从西马其顿之进攻是配合整个战线的全面进攻一同进行[17],希腊第1军及第2军在伊庇鲁斯进攻,经过激战后在12月初占领萨兰达保格拉德茨吉诺卡斯特和在平安夜攻占希马拉,实际上攻占了被希腊称为北伊庇鲁斯的整个阿尔巴尼亚南部,希腊最后的成功是由第2军在1月10日攻占在战略上非常重要及拥有坚强防御工事的克里苏拉山口,但希腊军队向培拉特的突破未能成功,而向发罗拉的进攻亦以失败告终,在保卫发罗拉的战斗中,意大利的第7迪托斯卡纳步兵师、第3茱莉亚阿尔卑斯师、第24皮内罗洛步兵师及第5普斯提尼亚步兵师遭到重大损失,但到了1月底,由于意大利人数上的优势及希腊本身不良的后勤状况,希腊的进攻被迫停止。

同时索杜将军在12月被乌戈·卡瓦莱罗取代,3月4日英国首批援助的军队及补给到达希腊,由亨利·梅特兰·威尔逊将军指挥,部队共有4个师(共57,000名士兵),其中两个装甲师[18]

意大利的春季攻势及德国的进攻(1941年3月9日-1941年4月23日) 编辑

僵局仍在继续,双方在陆上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攻击,尽管在敌人的土地上战斗,但希腊人被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因为他们实际上已经从北部边境抽调了大批的武器和兵员到阿尔巴尼亚战线,因而没有力量抵挡德国可能从保加利亚发动的攻击。

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希望于德国干预前在阿尔巴尼亚前线取得成功,因而聚集力量发动代号为春天的新攻势,他们动员了17个师来面对希腊的13个师,由墨索里尼亲自督师,指向克里苏拉山口,进攻从3月9日至3月20日,但未能击退希腊军队,及只攻占少许地区如希马拉、该地区的马里哈札及近培拉特的山区[7],从这时候至4月6日德国进攻期间,僵局仍在继续及双方只进行有限度的行动。

由于预期德国的进攻,英国政府和一些希腊人要求撤回在伊庇鲁斯的军队,以留下足够的兵力及装备对付德国人,然而,民族情感不容许放弃来之不易的胜利,压倒一切的军事逻辑,在面对即将战败的意大利人退缩被认为是可耻的,因此,当德军进攻开始时,大部分的希腊军队(共15个师),仍留在阿尔巴尼亚,威尔逊将军嘲笑这种不情愿的拜物主义只是对意大利人有利,及希腊军队的21个师中只有6个师可用来面对德国的进攻[19]

从4月6日起,意大利恢复了在阿尔巴尼亚的攻势以配合德国的玛莉塔作战,最初的进攻只有少许进展,但在4月12日由于德军进攻的快速进展,希腊最高统帅部命令从阿尔巴尼亚撤退,意大利第9军团在4月14日攻占科尼察,3天后攻占爱尔塞克,4月19日义军占领了希腊普雷斯帕湖沿岸,4月22日意大利第4摩托化狙击兵旅在跨越国境进入希腊国土后占领了边境村庄帕列堤的大桥。

在此期间当4月18日武装亲卫队第一阿道夫·希特勒摩托化旅攻占迈措翁山口后,在伊庇鲁斯的希腊军队被切断,第二天爱奥尼亚落入德国人手中及希腊军队完全被孤立起来,意识到绝望的措拉格鲁将军,在与其他几个将领同意但没有帕帕戈斯将军授权下,在4月20日向泽普·迪特里希提出投降条件,以避免军队不名誉地向意大利人投降[20]投降的条件是有尊严,包括希腊士兵在解除武装后可自由返回家园,而不会被当作战俘,而军官则容许保留自己的武器,但墨索里尼因这一单方面投降而被激怒,由这一单方面投降,并经过多次向希特勒的抗议后,包括意大利的代表在场的投降仪式在4月23日进行。

4月24日义军与德军联合进攻在雅典附近的阿提卡地区,而战败的英国军队开始他们的撤离,与德意两国有同盟关系的保加利亚则在克桑西附近入侵希腊北部,5月3日在最后攻占克里特岛后,一个德国及意大利联合游行在雅典进行以庆祝轴心国的胜利,这是在希腊(及南斯拉夫)胜利后墨索里尼的首次演讲,以宣传他的意大利的地中海英语Italian Mare Nostrum

海军行动 编辑

在爆发敌对行动时,希腊皇家海军包括旧式巡洋舰格奥格斯·阿韦罗夫号、10艘驱逐舰(4艘旧式野兽级、4艘相对现代化的法兰卡级及两艘最新的格雷伊猎犬级)、几个鱼雷艇和6艘旧式潜艇,面对可怕的意大利皇家海军,它的角色只是限于在爱琴海进行巡逻及使用护卫舰进行护航,对于完成军队的调动及国家的补给,这是非常重要,但从多德卡尼斯群岛开始的护航路线却经常受到意大利的飞机及潜艇威胁。

尽管如此希腊船只也进行了有限的进攻性行动,在奥特兰托海峡打击意大利之海上运输,其驱逐舰队进行了3场大胆但毫无结果的夜间突袭(1940年11月14日至11月15日、12月15日至12月16日及1941年1月4日至1月5日),主要成就是来自潜艇,击沉了一些意大利的运输舰,在意大利方面,虽然意大利海军因英国皇家海军空袭塔兰托而遭到重大损失,意大利的巡洋舰及驱逐舰依然有能力在意大利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航线护航,还有在11月28日一队意大利舰队炮轰科孚岛,而在12月18日和3月4日,意大利舰队炮击在阿尔巴尼亚的希腊海岸阵地。

从1941年1月,希腊海军之主要任务是与英国皇家海军,为往来亚历山大的运输船队护航,由于增援希腊的英国远征军运输已于3月初开始,意大利舰队决定出动攻击对付运输船队,在ULTRA截听提供情报帮助下,英国舰队于3月28日之马塔潘角海战中暂时性地打败意大利舰队。

当德军于4月6日开始进攻后,形势迅速改变,德国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及令希腊和英国海军付出重大伤亡,在大陆被占领及之后德国空军攻占克里特岛标志着盟军在希腊水域行动的终结直至1943年的多德卡尼斯群岛行动

总结 编辑

在1941年5月克里特岛陷落后,所有希腊领土已完全由轴心国控制,在未来3年将受到德国、意大利及保加利亚残酷的共同占领,在被占领的国家内,一个有效的抵抗网络被建立起来及在1944年已解放了大部分山区,而希腊的陷落更加强意大利皇家海军在地中海东部的行动,并随后在1941年底瘫痪两艘英国主力战列舰重夺地中海制海权。同时,希腊的军队及舰只仍然在北非及最终在意大利与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及中东共同作战。当德军在1944年10至11月间从巴尔干半岛撤退后,希腊除一些个别岛屿仍有德国守军驻扎外已全部被解放,但是,国家随即陷入新的冲突中,即希腊内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影响 编辑

虽然轴心国在希腊之行动取得全面胜利,希腊对意大利入侵之抵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进程有重大影响,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在巴尔干的干预推迟了巴巴罗萨行动及造成伤亡,特别是在克里特岛之空降作战对飞机及伞兵付出代价及影响战果,在与莱尼·里芬斯塔尔的谈话中,希特勒痛苦地说:“如果意大利没有进攻希腊及需要我们帮助,战争的进程将会大为不同,我们可以在俄罗斯严寒来临前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更不会有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21],加上占领希腊需要镇压游击队及防守该地以防盟军进攻,在战争中牵制了一些德国及意大利师团(不过多数是战力较差的次级师与外籍武装亲卫队),但是其他历史学家如安东尼·贝福却指出不是希腊的抵抗,而是在欧洲东部机场的缓慢建设令轴心国推迟入侵苏联[22]

同时希腊的抵抗最终需要盟国的干预,最终派遣英军到希腊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事后艾伦·布鲁克将军的说话承认这是一个明确的战略失误,在当时的非常时期将兵力从中东分散到希腊,这支兵力不足以对抗德国对希腊之入侵,但如果用在北非战场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将令胜利提早来临。

希特勒在电话中对墨索里尼说:
“贝尼托,你不是在雅典吗”
“阿道夫,我听不到你说话”
“我是说你是不是在雅典吗”
“我听不到你说话,你一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打电话给我,应该是伦敦
在1940年冬天至1941年,在占领的法国流传之笑话[23]

这亦是在道德上非常重要的例子,当时只有英国单独对抗轴心国,对一个小国来说,击退了意大利法西斯是伟大的,从当时的一些对希腊生气勃勃的赞词中可以看到,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温斯顿·丘吉尔的说话:

法国将军夏尔·戴高乐亦赞扬希腊抵抗之勇猛,他在希腊全国庆祝独立日(3月25日)发表正式公告,戴高乐对希腊英雄般的抵抗表示赞赏:

希腊站在盟国一方令自己在被意大利占领期间被吞并,但希腊人占多数的多德卡尼斯群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才回到希腊手中。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Hellenic Air Force Histo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12-12.accessed March 25, 2008
  2. ^ 2.0 2.1 Rodogno (2006), p.30
  3. ^ David Irving, Hitler's War and the War Path (2002), p.374. ISBN 1-872197-10-8
  4. ^ Cervi (1972), p.293
  5. ^ Rodogno (2006), p.446
  6. ^ Ciano (1946), 247
    * Svolopoulos (1997), 272
  7. ^ 7.0 7.1 Buell (2002), p.76
  8. ^ Ciano (1947), [页码请求]
  9. ^ Knox (2000), p. 79
  10. ^ Buell (2002), p. 52
  11. ^ 11.0 11.1 Buell (2002), p. 54
  12. ^ Hadjipateras, C.N., Greece 1940-41 Eyewitnessed, (Efstathiadis Group, 1996) ISBN 960-226-533-7
  13. ^ Goulis and Maïdis, Ο Δεύτερος Παγκόσμιος Πόλεμος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Greek) (Filologiki G. Bibi, 1967)
  14. ^ Buell (2002), p. 37
  15. ^ Knox (2000), p.80
  16. ^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orld War II (1995), p.508 [与来源不符]
  17. ^ Zeto Hellas. 时代. 1940-12-02 [200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18. ^ Buell (2002), p. 75
  19. ^ De Felice (1990), p. 125
  20. ^ Keegan, p. 157
  21. ^ Leni Riefenstahl, Leni Riefenstahl: A Memoir. (Picador New York, USA. 1987) p. 295 ISBN 0-312-11926-7
  22. ^ Beevor, p. 230
  23. ^ Ian Allan Pubs., The Balkans and North Africa 1941-42 (Blitzkrieg Series #4), p.13
  24. ^ Reflections on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the day Greece answered no and once again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by Chris P. Tomara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0-12.accessed October 10, 2006
  25. ^ Fafalios and Hadjipateras, P. 157

参考书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