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1891年康有为著作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撰写的一部讨论古文经学经典之真伪的著作。

概述 编辑

《新学伪经考》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舍古文而从今文,辨伪经而得真经”。康有为在读《史记》的《河间献王传》以及《鲁共王传》时并未载发现古文经一事,故而断定古文之伪,《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始作伪,乱圣制者,自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郑玄”,至于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政权。他说:“王莽以伪行篡汉国,刘歆以伪经篡孔学,二者同伪,二者同篡。”故撰《新学伪经考》一书。书中又称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朝六经博士所读孔门足本,并无残缺。而且孔子所用的字即秦汉时的篆书,根本无今文、古文之目。

《新学伪经考》一经出版即造成轰动。光绪二十年(1894年)遭朝廷降旨以“惑世诬民”为由加以毁版。1898年戊戌变法中再刻,戊戌变法失败又遭朝廷降旨毁版。1900年朝廷再次降旨毁版。

学术贡献 编辑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认为此书“使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查估价,此实思想界一大飓风也”。1929年钱穆以《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由史入经,列举事实,驳斥《新学伪经考》不可通者二十有八端,即有二十八项不能成立的理由,说明康书中见解尽是穿凿、扭曲与附会。钱书一出版即震惊北京学术界。

钱穆还宣称康有为此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1]廖平本人亦曾经致函康有为加以指责:“……弹指之间,遂成数万宝塔,何其盛哉!……每大庭广众中,一闻鄙名,足下进退未能自安……”[2]。廖平宣称《新学伪经考》祖述《辟刘篇》,《孔子改制考》祖述《知圣篇[3]。康有为本人表示并未抄袭廖平,他根本没见过《辟刘篇》。

事实上,自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廖平,许多学者都曾对古文经加以质疑。早在1887年,廖平即著有《今古学考》一书,而康、廖二人曾于1889年在广州两次会晤[4],《新学伪经考》完成于1891年。康有为可能曾受过廖平的启发[5]。梁启超也说:“康先生之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渊源出自井研(廖平),不可诬也。”[6]

崔适1911年写信给钱玄同,极力称赞此书,称,[7]

《新学伪经考》字字精确,自汉以来未有能及之者。

钱玄同曾为该书1931年北平文化学社方国瑜校点本作序。该序后来改题为《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发表于1932年6月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3卷第2号。钱玄同在该文中从历史学的角度指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称,[7]

凡治历史科学,第一步必要的工作是“审查史料的真伪”,简称可曰“辨伪”。

钱又称,[7]

过去的学术界,是被“宗经”的思想支配的。而自宋以来多数学者所宗之经,则更是杂凑之书,就是流俗所谓十三经也者。

钱玄同认为,《新学伪经考》正是一部审查“经”真伪的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他还断然驳斥了康书抄袭廖平著作的说法,称,[7]

我以为康氏政见之好坏,今文经说之然否,那是别一问题。就《新学伪经考》这书而论,断不能与廖平的《今古学考》等书相提并论。廖氏之书,东拉西扯,凭臆妄断,拉杂失伦,有如梦呓,正是十足的昏乱思想的代表,和“考证”、“辨伪”这两个词儿断断联接不上。康氏这书,全用清儒的考证方法。——这考证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吾友胡适之(适)先生曾用很精炼的两句话来说明这方法:“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他这书证据之充足,诊断之精核,与顾炎武阎若璩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黄以周孙诒让章太炎(炳麟)师、王国维诸人的著作相比,决无逊色,而其眼光之敏锐尚犹过之;求诸前代,惟宋之郑樵朱熹,清之姚际恒崔述,堪与抗衡耳。

钱玄同认为,[7]

书中最重大的发明有二点:

(1)秦焚六经未尝亡缺;

(2)河间献王及鲁共王无得古文经之事。

除了优点外,钱玄同也逐一指出了该书在考证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顾颉刚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有言曰:  

康有为为适应时代需要而提倡“孔教”,以为自己的“变法说”的护符,是一件事;他站在学术史的立场上打破新代出现的伪经传又是一件事。

目录 编辑

版本 编辑

内容 编辑

以下拣选该书中的重要结论等,依卷目罗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2. ^ 《致某人书》
  3. ^ 四译馆丛书·四译馆经学四变记》“二变记”:“考究‘古文家’渊源,皆出许、郑以后之伪撰。所有‘古文家’师说,则全出于以后据《周礼》、《左氏》之推衍。又考西汉以前,言经学者,主孔子并无周公;六艺皆为新经,并非旧史。于是尊经者作为《知圣篇》,辟古者作为《辟刘篇》。自注:外间所传之《改制考》,即祖述《知圣篇》,《伪经考》即祖述《辟刘篇》,而多失其宗旨。”
  4. ^ 经话甲编
  5.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康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政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
  6. ^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7. ^ 7.0 7.1 7.2 7.3 7.4 钱玄同,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载 康有为著,章锡琛点校,新学伪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383-462页
  8.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5页
  9.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6-17页
  10.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8-19页
  11.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