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北大西洋和北美洲的一块岛屿
(重定向自格陵蘭島

格陵兰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发音:[kalaːɬːit nʉnaːt]丹麦语Grønland发音:[ˈkʁɶnˌlænˀ])是世界最大岛,面积2,166,086平方公里,80%都被冰雪覆盖。“格陵兰”在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地”或“绿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后,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内政独立的自治区,但外交、国防与财政相关事务仍由丹麦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兰并不属于欧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兰公民由于同时作为丹麦公民,因此亦享有欧盟公民身份资格,亦属于北约范围。格陵兰如同法罗群岛,在丹麦国会派驻有2名议员。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气候寒冷。隔海峡与冰岛加拿大两国相望。

格陵兰
首都
中央政府
所在地
努克
官方语言格陵兰语因纽特语的一种)
官方文字格陵兰语
族群
因纽特人为主
政治体制 丹麦海外领地
法律体系欧陆法系
国家宪法格陵兰宪法
领导人
• 丹麦君主
腓特烈十世
• 高级专员
尤丽叶·普雷斯特·维尔克英语Julie Præst Wilche
• 总理
穆特·博鲁普·埃格德英语Múte Bourup Egede
成立
• 实行自治
1979年5月1日
• 正式成立
2009年6月21日
面积
• 总计
2,166,086平方公里(第12名
• 水域率
81.1%
人口
• 2019年估计
55,992
• 密度
0.028/平方公里
GDPPPP2011年估计
• 总计
115.9亿美元[1]
• 人均
37,009.047美元
GDP(国际汇率)2011年估计
• 总计
24.39亿美元
• 人均
42,575美元
货币丹麦克朗DKK
时区UTC-2(绝大部分地区)
-1
电话区号299
ISO 3166码GRL
人类发展指数0.869
国家象征格陵兰旗帜
互联网顶级域.gl
格陵兰地图

历史

编辑

格陵兰的原住民为因纽特人,属于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其余为尤皮克人,并与阿留申人有亲缘关系),不过他们并不自称为爱斯基摩人,因为这是北美其他原住民部落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贬义。因此他们自称为因纽特人,于因努特语中的意思为“人”,故外界也逐渐改口作此称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至于何时来到这里、以及为何要选择这个环境严酷的岛屿居住,目前未有定论。在冰岛的北欧殖民者于982年到来,冰岛人在格陵兰岛的最南端建立三个据点,居住至今。

格陵兰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里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Grønland,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终有约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也曾被标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一个天主教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被挪威并吞,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后来瑞典退出后,该联盟瓦解,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殖民统治。

持续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一封1424年由格陵兰寄至冰岛的信件,是北欧人定居在格陵兰最后的证据,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北欧人定居格陵兰的史料,但当时当地的因纽特土著居民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丹麦挪威联合王国解体。而丹麦重新获得格陵兰的控制权。

1931年,挪威占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讼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格陵兰岛的全部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1940年4月9日德国占领丹麦及入侵挪威,格陵兰和丹麦的联络被切断,英美军队随后占领格陵兰以防德国登陆占领。格陵兰透过开采伊维图特冰晶石矿,设法与美国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小规模的争夺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

地理

编辑
 
格陵兰地形图(不包括冰盖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大西洋之间,西面隔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加拿大的北极岛屿相望,东边隔丹麦海峡冰岛对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为极地气候

格陵兰是除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几乎全地区都被冰盖覆盖,只有岛的极北部和东西两边的狭长地带例外,由于该等地区的空气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为中部地区长期受冰雪盖压,故中部地区若去除雪帽覆盖后,会比岛缘地区低。全岛以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平约海拔1000-2000米。若然将格陵兰岛全部冰雪融掉,在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将会呈现群岛的状态。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格陵兰地理

在1989年-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格陵兰岛冰盖的高峰,挖掘了一对2英里(3.2公里)长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学成分。冰核内藏有的空气无法逸出冰盖,愈深层的冰核空气代表该空气成分是在一个较早的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0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北半球的气候状况。而研究结果是地球的气候,通常是在一种较长期稳定的气候,经过突然急速的不稳定变化,转为另一种长期稳定的气候。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政治

编辑

格陵兰名义上的元首是宗主国丹麦君主,现任为腓特烈十世国王。丹麦政府派遣一位高级专员驻于当地(Rigsombudsmand/High 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君主和政府。虽然宗主国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但格陵兰并不属于欧洲联盟的一部分。

格陵兰的立法机构为格陵兰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其自治政府的首长(格陵兰总理)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

2008年11月25日,格陵兰举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岛80个市镇和村落举行,并于当地时间次日午夜左右公布了开票结果:投票率71.96%,其中75.54%赞成自治,23.57%反对,公投案以较大优势获得通过。2009年6月21日,格陵兰正式成为了国际法下的独立政治实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内政、司法与资源分配,但其国防、外交与财政的相关事务仍由丹麦管辖。

2019年8月,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两名知情人士称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敦促其高级助手调查美国政府是否可以购买格陵兰岛。其后,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证实此说法,但随即被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斥为荒谬。

行政区划

编辑

格陵兰曾被划分为三个大区,下辖18个市镇,这种划分在2009年被取消。此后格陵兰被划分为几个大的市镇(格陵兰语kommuneqarfiit丹麦语kommuner):塞梅索克(包括首府努克及东海岸的社区)、库亚莱克法韦尔角周边)、凯卡塔(首府以北戴维斯海峡边上)、凯凯塔利克迪斯科湾周边地区)和阿万纳塔(格陵兰西北部地区)。最新产生的两个市镇是原四市镇之一的卡苏伊楚普在2018年被一分为二而组成的。岛屿的东北部是非建制地区的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皮图菲克太空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旧称“图勒空军基地”)也是一个非建制地区,为阿万纳塔市镇内的一块飞地,行政上由美国太空军管理。该基地在建设时最多有一万两千多美国居民,但近年来基地里的居民数量少于一千。

经济

编辑
 
伊卢利萨特的公共住房

格陵兰在上世纪末期曾经历经济紧缩。自1993年以来,其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矿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但要正式投产仍需要数年时间。据估计,格陵兰西北和东北部的化石燃料藏量相当惊人,存有将近500亿桶的石油天然气。另外,在南部纳赫萨克市附近的高原,发现了可能世界蕴藏量最大稀土金属矿床。现今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渔产品出口,此占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当地最大的支柱产业,亦发展有绵羊牧业,但饲料大多由国外进口。

旅游业是该国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国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格陵兰政府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宗主国丹麦的补助,这也是格陵兰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人口

编辑

格陵兰的人口密度不仅非常低,而且人口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当地昼夜长度非常极端,不符合人类的正常作息,导致当地人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极高,自杀现象频繁。

 
1917年,一个格陵兰因纽特人家庭
 
大部分格陵兰的村庄都有自己的教堂,图为纳诺塔利克地区的教堂
人口统计:
  • 56,370(2013年1月估计),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麦移民。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
  • 人口增长率:0.9%(2000年数据)
  •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 婴儿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数据)
  • 人口机械增长率:千分之-8.38(2000年数据)
  • 生育率:2.45新生儿/妇女(2000年数据)
年龄结构:
  • 0-14岁:27%(男性7,718;女性7,483)
  • 15-64岁:68%(男性20,860;女性17,272)
  • 65岁及以上:5%(男性1,332;女性1,644,2000年数据)
性别比率:
  • 出生:1男性/女性
  • 15岁以下:1.03男性/女性
  • 15-64岁:1.21男性/女性
  • 65岁及以上:0.81男性/女性
  • 总人口:1.13男性/女性(2000年数据)
出生时期望寿命:
  • 总人口:68.07岁
  • 男性:64.52岁
  • 女性:71.69岁(2000年数据)
种族:
  • 格陵兰人(包括因纽特人和一些因欧混血后裔):87%
  • 丹麦人和其他:13%

交通

编辑

二战后,美国在格陵兰岛建造基地和机场,康埃卢苏阿克机场(SFJ) 是最大的机场和国际客运枢纽[2],拥有大型飞机起降所需的跑道。但SFJ远离较大的居住区,距首府努克 317 公里。生鲜食品从哥本哈根到SFJ以大型飞机空运,再以小型飞机将货运转输往岛内其他各地。努克机场 (GOH) 是岛上第二大机场,距首府中心仅 6公里[3],主要服务于客运交通,提供岛内每日或定期航班。全岛另有 18 条简易机场跑道,其中 14 条已有人工铺设能提供短距航班的小型飞机起降。

民航事务归属丹麦民航管理局或格陵兰机场管理局,岛内航班由格陵兰航空公司运营。国际航班每周有四航班,连结丹麦哥本哈根和冰岛雷克雅未克。冰岛航空从雷克雅未克飞往纳萨尔苏瓦克,并提供航线服务“荒野一日游”[4]。另外,格陵兰航空公司在夏季有班机从加拿大伊魁特到努克的航线。

有些前往格陵兰岛观光的国际游客,是搭乘游轮抵达。Arctic Umiaq Line经营格陵兰岛的海上客运和货运服务,但船运从丹麦到努克的距离为3,800公里,距离过长,无法载运易腐坏的生鲜食品。航运公司Royal Arctic Line载运海运货物,提供格陵兰与欧美间的贸易运输。

格陵兰各定居点之间没有道路,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一些道路,这些地区交通靠雪橇。由于岛上缺乏农业、林业,乡村道路极少修建。许多峡湾间的定居点借由渡轮服务以连结,且道路只铺设在定居点内部和周边,目前全岛共有150公里的公路,其中仅60公里是有铺设的道路。南部的农场附近,有一些极为简便的道路,用以牧羊和收集干草等农牧活动,另还有一些很短的碎石路,是从岸边通往水利电厂设施。2000年该地共有3729辆汽车,其中私人小轿车2093辆。

文化

编辑
 
乌佩纳维克的小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穿上传统的服饰上学

格陵兰文化以因纽特人的文化为主,并受到维京探险文化的影响。部分因纽特人仍然以捕鱼为生。

还有年度举办的狗拖雪橇比赛,只要有队伍就可以参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橇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岛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公公真正的故乡[5]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体育

编辑
 
Uummannaq地区的足球运动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动植物

编辑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大麻苔草羊胡子草地衣。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桤树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其他动物还有北极狐北极兔驯鹿旅鼠等。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海豹。咸水鱼有比目鱼和大比目鱼。

饮食

编辑

格陵兰传统饮食以海洋哺乳类鸟类鱼类的肉为主食,提供相当多的蛋白质。 自从受到殖民文化和国际贸易普及,饮食习惯也受到丹麦英国美国加拿大菜肴影响[6]

由于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被永久性冰川覆盖,因此海洋是大多数食材的来源[7]。近年来全球暖化改变大西洋鳕鱼的迁徙路径,使东海岸开始有商业捕鱼,并有大型鱼虾加工厂。捕鲸是传统生计,当地土著捕鲸是属合法,但捕鲸行为背后有部分肉品的国际商业贩卖,近来经常受到国际保育团体的关注[8]。格陵兰岛为保护生态永续,有猎捕鸟类的各种规定,鸽子、绒鸭、雷鸟和海鸥是常见的猎捕对象,此外猎人也会收集鸟蛋做为食材。

北欧人将养殖绵羊和牛只业引入格陵兰岛,更多的肉类得以提供。野味包括驯鹿、麝牛、狐狸和野兔 [9],甚至北极熊都是狩猎的标的。肉类经煮熟、干燥、冷冻、发酵的方式处理后食用,也偶尔生吃,特别是猎获驯鹿后,肝脏立即生吃,以取得维生素。在格陵兰,海洋动物的狩猎,是一种重要的生计活动,也是社会群体共同活动[10]

岛上绿色蔬菜不足,但受益于全球气候暖化,岛上生长季节略有延长趋势,农民正尝试种植青花菜等新作物,以增加蔬菜供应。格陵兰餐点以米饭和马铃薯做为膳食中的淀粉,洋葱也常见。岛民采集野生蓝莓和小红莓,用于蛋糕和甜点装饰[11],或制作浆果蜜饯搭配肉类菜肴,另在夏季采集可食植物叶做为蔬食,海藻则储存做为冬季储备食品。

格陵兰的经典特色菜肴是 suaasat,一种传统的汤品[12],通常取材自海豹、鲸鱼、驯鹿或海鸟的肉,并用大米、大麦浸泡增加浓稠。汤中加有洋葱和马铃薯,只简单用盐和胡椒或月桂叶调味。独角鲸、白鲸及海豹是肉品的主要来源;烟熏座头鲸肉、鳕鱼乾和鲸鱼脂是受欢迎的餐点和休闲食品。mattak是晒干的鲸脂或驯鹿肉,生食可提供健康所需的维生素C。由于当地严寒,在天气较回温的夏季,人们喜好在户外用餐。

格林兰的特色饮料有咖啡及啤酒,咖啡是格陵兰的主要餐后饮品,将热咖啡、威士忌、和鲜奶油注入在波尔多玻璃杯中,点燃熄火后饮用[13]。过去格陵兰的酒类销售有严格限制,因此自行酿酒非常普遍[14],特色啤酒是从北极天然冰川中取冰酿造。

过去因纽特人以动物肉类为主食,但1980年以后格陵兰岛的杂货店已类似西方商店,提供咖啡、茶、饼干、薯片等食品。依据地点的不同,一年中能提供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多样性则有很大的差异。在偏远地区的夏季,食品可以船只运送,冬季时的蔬菜、水果必须以飞机运送。

气候变迁

编辑

1989 年至 1993 年间,美国欧洲的气候研究人员以机器钻入格陵兰岛冰盖的顶峰,获得了一对 3 公里长的冰芯。这对冰芯可提供地核分层化学成分的分析,可追溯约 10 万年前的北半球气候变化的革命性新记录。根据分析,显示全球气候和温度从过往相对稳定的状态,正迅速转变为另一种不稳定的状态。[15]1991 年至 2004 年间,格林兰瑞士营地的天气监测表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了近 6°C(11°F),[16]导致格陵兰的冰川融解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以前要快。[17]其他研究表明,在 1994 年至 2005 年期间,北大西洋振荡产生的更高降雪导致冰盖内部平均增厚 6 厘米或 2.36 厘米。[18]

2021 年,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在格陵兰岛的冰盖顶峰下雨(非降雪)。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报告,格陵兰冰原本月3216米处的气温上升,在冰点以上的持续超过9小时,是近10年内第3次气温高于冰点。过去均没有发生过降下雨水,但这次受到湿暖空气影响降下暴雨。根据该地区的气象站观测,8月13日至16日的累积雨量高达70亿吨,科学家将其归因于气候变化。[19][20]

2021 年7月15日,格陵兰政府宣布禁止在其领土上进行所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格陵兰政府表示:“石油开采的代价太高,格陵兰政府认真看待气候变迁议题,并准备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作出贡献,格陵兰政府正在为巨型水力发电计划招商,停止石油探勘有助于发展水力发电计划[21]”。

图片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reenland in Figures 2013 (PDF). Statistics Greenland英语Statistics Greenland. [2013-09-02]. ISBN 978-87-986787-7-9. ISSN 1602-57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2. ^ "Mittarfeqarfiit, Grønlands Lufthavne, Greenland Airports Today's Flights Airports Kangerlussuaq airport – mit.gl". www.mit.gl.
  3. ^ "Nuuk Airport". www.mit.gl.
  4. ^ Perrin, Wendy (21 July 2015). "Greenland Day Trip from Iceland: Is it Worth It?". Wendy Perri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6 December 2017. Retrieved 25 December 2017.
  5. ^ 格陵兰击败拉普兰成为圣诞老人故乡. [200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3). 
  6. ^ "Greenlandic cuisine." Archived 2010-04-14 asb t the Wayback Machine Official Greenland Tourism Guide. (retrieved 30 Oct 2010)
  7. ^ Kleivan, "Greenland Eskimo," 522
  8. ^ Black, Richard. "Greenland whale hunt 'commercial'." BBC News. 17 June 2008 (retrieved 31 Oct 2010)
  9. ^ "Extreme Eating in Greenland." creators.com (retrieved 10 Mar 2015)
  10. ^ Kleivan, "Greenland Eskimo," 523
  11. ^ "Traditional Greenlandic food." Archived 2010-11-22 at the Wayback Machine Official Greenland Tourism Guide. (retrieved 30 Oct 2010)
  12. ^ "Recipes of Greenlandic Cuisine." Colonial Voyage. (retrieved 31 Oct 2010)
  13. ^ "Greenlandic Coffee." Official Greenland Tourism Guide. (retrieved 30 Oct 2010)
  14. ^ Kleivan, "West Greenland," 609
  15. ^ Alley, Richard B. The Two-Mile Time Machine: Ice Cores, Abrupt Climate Change, and Our Fu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691-00493-5.
  16. ^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trends along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during 1991–2004 Archived 14 June 2007 at the Wayback Machine, Konrad Steffe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Colorado, USA Nicloas Cullen, and Russell Huff University of Innsbruck, Innsbruck, Austria.
  17. ^ Roach, John (16 February 2006). "Greenland Glaciers Losing Ice Much Faster, Study Says". National Geographi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September 2006. Retrieved 13 September 2006.
  18. ^ Satellite shows Greenland's ice sheets getting thicker Archived 1 September 2017 at the Wayback Machine, The Register, 7 November 2005.
  19. ^ 存档副本.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20. ^ 存档副本.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21. ^ COHEN, LI (16 July 2021). "Greenland halts new oil exploration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and focu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BC. Retrieved 20 July 2021.

3. Greenland in Figures 2019. http://www.stat.gl/publ/en/GF/2019/pdf/Greenland%20in%20Figures%202019.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格陵兰自治相关

75°55′51.19″N 40°15′14.06″W / 75.9308861°N 40.2539056°W / 75.9308861; -40.253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