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2年7月10日) |
玉是一类矿石的泛称,通常指的硬玉(翡翠)和软玉,其中软玉通常是指角闪石类的闪玉。
玉在中华文化非常流行,认为有去凶、避邪、挡煞、鉴真的作用,因此在古代常作成祭祀礼器与象征身份地位的装饰,皇帝印玺亦是用玉刻造,在现代除了装饰之外亦常当作平安符随身佩戴。
定义
编辑玉的概念历来并无十分严格的定义。在汉字文化圈被称为“玉”的矿物种类十分庞杂。一般而言,符合美观、坚硬、温润等特点的矿物皆可能被称为“玉”。同时,也有一些矿物符合通常对于玉的定义,但习惯上并不被称为“玉”。例如古代的“琼瑰”现在称为“玛瑙”。古代的“琅玕”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玉”。古代的“水玉”就是现在称的“水晶”;而“汉白玉”指的是一种大理石。以下是古今不同文献对于“玉”的定义:
-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
- 《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定义“玉”为细腻、光泽、略透明的石头。
-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玉石”为天然、美观、细腻、坚韧、光泽、柔润之岩石,并谓一般指硬玉和软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珠宝玉石鉴定标准(GB/T16553-2003)》对“天然玉石”的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另外,出于商业上的目的,一些商家也为某些传统上不被视为“玉”的材料(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冠以“某某玉”的名称。由于“玉”本身并无严格定义,这样的命名一般也不被视为非法。
分类
编辑由于玉的种类繁杂,在矿物学、历史学及考古学上各有不同的分类,以及中国对“石之美者”的理解,除矿物学外玉的分类不仅繁杂而模糊,其种类也随之不胜枚举。
为解决这种分类混乱的情况,社会上曾提出过各种具体的分类方式,如将“玉”定义为矿物学的解释,而将“玉石”作为包容蛇纹石、岫岩玉、蓝田玉等其他传统上被认为是玉的矿物归类于此。或者将软玉划分出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软玉依然是透闪石、阳起石等物质为主的矿物,而广义上的软玉则是文化传统上所有被认为是玉的矿物集合。也有将软玉只定义为新疆的和阗玉,其它皆为“传统玉材”,不一而足。
因此,最广义上的“玉”包括:
依照颜色划分,也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的分类方式。
硬玉
编辑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Si2O6,宝石矿中含有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才被视为翡翠),出产于高压低温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往往伴生在蓝闪石、白云母、硬柱石(二水钙长石)、霰石和石英。莫氏硬度在6.5—7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中国后,被冠以“翡翠”(翡为红色羽毛,翠为绿色羽毛)之名。翡翠的流行史没有软玉长,其出产地也主要集中于缅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出产国)、日本新潟县以及北陆沿海。危地马拉、美国、俄罗斯也有少量出产。
翡翠的价值通过颜色(所谓“正、阳、浓、和”)、透明度(“水头”)质地和重量来评判。翡翠制品的价格一般不受年代久远的影响,这一点与软玉有所不同。
翡翠的原料依照出产方式分为“老坑”和“新坑”等等说法,其中人们将长期受自然界雪水浸泡的翡翠原石称为“老坑翡翠”,这样的翡翠外观一般是偏绿色,据称有水亮斑的光泽。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强酸浸泡或者激光蚀刻来填充一些颜色,使品种较差的翡翠在外观上变得与高档翡翠类似,现在翡翠在市场上通常以字母A、B、C为标识分辨翡翠制品的质地。其中A货翡翠意为未经过化学处理,颜色、结果自然的天然翡翠。而其他类别的翡翠则或多或少有人工添加的成分。
软玉
编辑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英文中也称Nephrite,苏联化学家曾将软玉命名为“中国玉”。软玉(文化分类)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他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中国),它们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类标准而言,纯度和质地较高的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此外,社会上也流行所谓“中国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石、岫岩玉、独山玉),而其中真正属于矿物学上软玉的只有和田玉和透闪石质的岫岩玉。
软玉的化学成分是钙镁硅酸盐(Ca2Mg5(OH)2(Si4O11)2),单斜晶系。颜色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分决定。透闪石主要是白、灰二色,阳起石颜色则根据其含铁量与铁元素的氧化程度而在深绿—红棕—黑色的范围内波动。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以及较为稀少的糖玉等。
产于新疆的和田玉是纯度较高的一类软玉。一般具有玻璃—油脂光泽,矿物比重在2.80-3.10之间。莫氏硬度在6-6.5之间,颜色因含有的矿物成分不同而呈现纯白—雾状黑等各种颜色,也因此没有固定的解理态。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强的韧性而不易破损。
独山玉
编辑“独山玉”是主要产自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北独山的矿物,属黝帘石化斜长岩,其中斜长石、黝帘石为主要矿物成分。苏联地质学家E.Я.基也夫林科曾把独山玉归于翡翠类的玉石矿床。但如今依照软玉的定义它的成分并不属于玉石。但中国传统工艺仍视其为玉雕材料之一。
蓝田玉
编辑产于中国陕西省蓝田县的绿色或白色大理石。
玛瑙
编辑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常用做饰物或玩赏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
绿松石
编辑在欧洲,绿松石被称为Turquoise。这个名称来自法语,是土耳其的称呼之一,因为这种玉石最早由土耳其进口到欧洲,因此得名。
水晶
编辑古代的“水玉”就是现在称的“水晶”。石英(英语:quartz)是大陆地壳数量第二多的矿石,仅次于长石,其晶体结构是SiO4硅-氧四面体的连续框架,其中每个氧在两个四面体之间共享,得到SiO2的总化学式,石英的种类有很多,无色全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
历史
编辑软玉的摩氏硬度并不高,因而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使用玉为材质的工具。中国将在辽东半岛对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遗址考古发现中发现岫岩玉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予以认定。[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西兰的土著人也曾在他们的文化遗迹中发现了众多遗迹,考古证实在新西兰玉石也曾流行了数个世纪。在日本,玉器也被作为祭祀用的器皿材质之一,尤其是勾玉。在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神器中也有玉石的出现。
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器大多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阳起石一类软玉,而是蛇纹石种,亦即文化观念上的玉石。因而这一时期出土的玉器材质往往种类繁多,岫岩玉、独山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玉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玉石的雕刻工艺日趋进步。前16世纪中国商代开始将玉器作为贵族的财富象征。并且玉器也开始分担政治器皿的职能,帝王在分封贵族、授予大臣财富时往往不乏玉器的存在。在河南殷墟,1976年妇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囊括了岫岩玉、和田玉(这说明在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已经和新疆有了经贸联系)等材质制成的玉龙、玉桂、玉璧、玉琮、玉盘等装饰、配件、礼器;在商代的考古中也发现了“跪坐人”等反映社会风气的配饰。说明玉器在商代形成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一个系统,其样式也有新石器时代的片状物检发展为简单的配饰、雕件,说明了当时主要的工具青铜器加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礼乐思想对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影响不断加深,其学说中关于玉的政治理解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共识。玉器系统也在这一时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职能分工各有不同的体系。“六器”出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天子进行对天地四极进行祭祀,祈祷国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礼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持镇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两种玉器,通过官制的高低缓分出六器,说明当时的中央集权已经大体形成。 天子在祭祀天地、时,要用玉册来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标准;民间诗歌中经常以玉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如《诗经·国风·卫风》提到的一段诗歌:
“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 |
这其中的“琼琚”“琼瑶”“琼玖”均是当时对“玉”的美称,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国风·卫风》)此外很多成语也与玉有关,如“玉壶冰心”、“玉石俱焚”等,在这些成语中无分褒贬,“玉”的意义一般均为褒义字。
中国在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逐步接受各种派系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上升,诗歌中、宫殿内、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其中关于“和氏璧”的典故在这一时期出现,通过《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不断延伸,成为极富文化意义的象征。玉的文化意韵还是逐渐成形。
汉朝后玉器的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可以使用玉器的阶层,从帝王将相到市井白衣不一而足。对玉的理解加于了道德的象征,东汉许慎的《说文》上给予玉五种道德,即“仁、义、智、勇、洁”玉之五德。玉器也开始逐渐向随身装饰和摆放雕件两个方向发展。六朝后的玉器开始向写实的手法上发展,作品大多以人和典故为主题。宋以后,玉成为世俗化的装饰。 玉也成为人们驱吉避凶的物品,《明心宝鉴》中苏黄门曰: “衣冠佩玉, 可以化强暴; 深居简出, 可以却猛兽; 定心寡欲, 可以服鬼神。 ”[1]
玉器曾作为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的特产之一,于阗(今中国新疆和田县)以出产色泽洁白的软玉而著称,在伊朗、阿富汗、印度都有出土记录。和田玉中色泽洁白,有脂肪光泽的玉被称为“羊脂白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新疆准噶尔盆地与青海也盛产玉石。
明清以后玉石的雕刻日渐以装饰为准,其中不乏乾隆时期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以及其他玉材加工后的名品。这一时期硬玉翡翠也开始受到社会的欢迎,慈禧太后的墓室中就曾被发现有大量制作极为精良的翡翠玉雕出土,但后来因被盗墓而不知下落。
相关条目
编辑另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明心宝鉴-明-范立本
外部链接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