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汉宫
51°30′03″N 00°08′32″W / 51.50083°N 0.14222°W
白金汉宫 | |
---|---|
Buckingham Palace | |
概要 | |
建筑风格 | 新古典主义 |
用途 | 官邸 |
所属国家/地区 | 英国 |
行政区 | 伦敦 |
坐标 | 51°30′04″N 0°08′31″W / 51.501°N 0.142°W |
邮政编码 | SW1A 1AA |
起造 | 1703年 |
竣工日 | 1876年 |
技术细节 | |
建筑面积 | 180000m^2 |
设计与建造 | |
保护情况 | 一级登录建筑[*] |
网站 | |
https://www.royal.uk/royal-residences-buckingham-palace https://www.rct.uk/visit/the-queens-gallery-buckingham-palace | |
地图 | |
白金汉宫(英语:Buckingham Palace、英国 /ˈbʌkɪŋəm/)[1] )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皇家寝宫,也是英国君主的行政总部[注 1]。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宫殿坐落在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城,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镇厅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2],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什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宫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续至今日白金汉宫的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英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等相关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3]当前宫殿设有775间房间,其中花园是伦敦最大的私人花园。用于官方和国家娱乐活动的国事厅于每年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时间,以及冬季和春季的某些日子向公众开放。
历史
编辑1624年前
编辑在中世纪时,白金汉宫的所在地原是伊伯里男爵府(也称为艾亚)的一部分。该区域为沼泽地,流经泰伯恩河,该河至今仍在宫殿的庭院和南翼下流处。[4]当时在可以涉水过河的区域(在牛洼渡口),十字眼村庄曾在此兴建并开始兴旺。因此这个地点的所有权人经常更换;该土地过去的拥有者。包括晚期撒克逊时期的忏悔者爱德华和威塞克斯的伊迪丝,以及征服者威廉。威廉把这个地点给了杰弗里·德·曼德维尔,后者最后将土地遗赠给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僧侣。
1531年,亨利八世从伊顿学院获得了圣詹姆斯痳疯病疗养院,该医院最后成为了圣詹姆斯宫[5],随后在1536年,他从威斯敏斯特教堂手中接下了伊伯里男爵府[6][7]。这些转移使白金汉宫的遗址回到了王室手中,各种主人开始从王室地主租用土地,到了17世纪时,伊伯里男爵府的永久地契也成为商人投机的主要对象。在历经多年后,原有的十字眼村庄早已破败不堪,该地区大部分呈现也荒地的景观。[8]由于需要储蓄,詹姆斯六世及一世出售了一部分王室地契,但保留了部分土地,在上面建立了一个四英亩(1.6公顷)的桑园来生产丝绸。(位于今日宫殿的西北角)。[9]
克莱门特·沃克在《Anarchia Anglicana》(1649年)中曾提及:“在S. 詹姆斯的桑树园新建立的那些邪恶之地”这表明该桑园可能是一个私下放纵的区域。最终,在17世纪晚期,伊伯里男爵府的地契由房地产巨头赫伊·奥德利爵士遗留给女继承人玛丽·戴维斯。
第一批建筑 (1624–1761年)
编辑大约从1624年开始,威廉·布雷克爵士(Sir William Blake)可能在这个地点内建造了第一座住房[10]。下一位主人则是戈林勋爵,他自1633年开始扩建布雷克的建筑,该住房在此时也被称为戈林住房,并成为今天花园的大部分设施[11][12],当时戈林勋爵所兴建的设施群被称为戈林大花园。然而,戈林并不知道他未有获得桑树园的地契利益。该文件在1641年在查理一世逃离伦敦之前并未有通过国玺,而这是合法执行所需要的手续[13]。也正是这个遗漏的关键,也帮助英国王室在乔治三世任内重新获得了地契。[14]
当不谨慎的戈林没有定时缴纳租金时,亨利·班尼特·阿灵顿伯爵得以购买戈林之家的租约[15],并持续居住于戈林之家直至1674年建筑在火灾中被烧毁为止。[12]随后,他在建筑的遗址上面建造了阿灵顿之家,该建筑位于今天宫殿南翼的位置。
1698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约翰·谢菲尔德获得了租约。并随即在土地上进行新宫殿“白金汉大宅”的兴建工程。[16]白金汉大宅于1703年由威廉·怀德设计,并为了给予白金汉公爵于其家属而建造的。其建筑物所选择的风格是一个大型、约三层楼的中央建筑物,两个则设有较小的边翼建筑。[17]最终,白金汉大宅在1761年,由白金汉的私生子查尔斯·谢菲尔德爵士[2]以21,00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乔治三世[18]。虽然谢菲尔还保有在桑树园遗址的租赁权,不过其地契最后于1774年到期,所有权则回归王室所有。[19]
从王后宫殿到宫殿 (1761–1837年)
编辑在成为新王室所有权的财产下,白金汉大宅原本作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王后所设计的私人居所,因此被称为女王宫(The Queen's House)。其建筑物的重建工程始于1762年开始。[20]1775年,国会法案将白金汉大宅划给了夏洛特王后,并以附近萨默塞特府的使用权作为交换[21]。在居住期间,夏洛特的15个孩子中有14个是在大宅出生的。一些家具则是从卡尔顿宫转移过来,其他的家俱则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在法国购买的[22]。虽然此时的圣詹姆斯宫仍然是官方和典礼性的王室居所,但从至少1791年开始,英国王室就开始使用了“白金汉宫”这个名字使其作为王室宫殿的新地位。[23]
在继承王位后,乔治四世于1820年开始向白金汉大宅进行了翻新工程,打算建造一座仅小而舒适的建筑。然而在1826年,国王决定聘请建筑师约翰·纳什,将大宅改造成豪华的宫殿。[24]在纳什的设计中,宫殿外部的立面是根据乔治四世所喜好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影响设计的。然而,随着翻新工程的成本急剧增长,到了1829年纳什设计的奢侈建筑,也导致他被解除了建筑师的职位。在1830年乔治四世去世后,他的弟弟威廉四世雇用了爱德华·布罗尔完成宫殿的翻新工作。[25][26] 然而自完工后,威廉四世从未搬进宫殿。当1834年威斯敏斯特宫被大火摧毁后,他曾提出将白金汉宫改造为新的国会大厦的提议,但他的提议最后被拒绝了。[27]
维多利亚女王 (1837–1901年)
编辑1837年,随着维多利亚女王即位,王室由圣詹姆斯宫迁往白金汉宫。[28]这里成为英国王室的正式宫殿。维多利亚也因而成为首位居住在白金汉宫的君主[29],尽管国宴厅仍具有金黄色豪华的内饰,但新宫殿所引进的新设施却是不那么奢华的设计。根据当时的报导,白金汉宫烟囱经常发出大量的黑烟,以致于必须允许火力减弱,使得宫殿内部温度常常令人感到寒冷。[30] 此外,宫殿的通风非常差,导致室内经常传出臭味,当决定在建筑安装煤气灯时,人们担心低楼层将会累积大量的煤气。也有人表示,宫殿工作人员懒散和懈怠的态度也从而令宫殿内部呈现肮脏的状况。
在女王于1840年结婚后,她的丈夫亚柏特亲王特别关心居住在宫殿的家人日常起居和工作人员的生活[31] ,他开始规划改建工程以解决宫殿的缺陷。到了1840年底,所有问题都已解决。[32]1847年,由于女王夫妇发现宫殿格局过于狭小,已经无法应付宫廷日常起居和和融入不断增长的家庭成员,于是他们再度雇请了爱德华·布洛尔协助设计建筑的扩建工程,由建筑师汤玛斯·邱比特建造的新翼建筑围绕起中央四合院。庞大的东面面面向林荫大道,是白金汉宫的“公共平台”,东面另设有一座新阳台,使英国王室成员能够在重要场合和每年的军旗敬礼分列式在此处向人群致意。[33][34]
这一时期的扩建工程中还建造了舞厅翼和另一套宴会室,是由纳什的学生詹姆斯·彭纳索恩爵士设计。[35]在亚伯特亲王去世前,宫殿经常成为音乐娱乐的场所,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家都在白金汉宫演出[36]。包括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曾三次在那里演奏。[37]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管弦乐团在英国巡回时曾在那里演出。[38]因此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白金汉宫经常是举办豪华舞会、王室仪式、封赏和展示会的场所。[39]
随着亚柏特亲王于1861年逝世,悲痛欲绝的女王选择退出公众生活,并离开白金汉宫居住于温莎城堡、巴尔莫勒尔城堡和奥斯本庄园。多年来,白金汉宫很少被王室成员使用,甚至被忽视。1864年,在白金汉宫的栅栏上甚至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由于前住户的生意不景,这些占地优势的住房要出租或出售。”[40],尽管公众曾请愿女王返回伦敦,然而寡居的女王仍然优先选择在其他地方居住。在19世纪后期,王室的宫廷仪式主要仍在温莎城堡举行,由习惯穿着丧服黑色服装的女王主持,而白金汉宫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关闭。[41]
20世纪初期 (1901–1945年)
编辑1901年,新国王爱德华七世开始重新装修宫殿。爱德华七世和他的妻子亚历珊德拉王后一直是伦敦上流社会的领导者,他们及他们的朋友被称为马尔博罗家族,被认为是当时最有威望和时尚的人物。白金汉宫的舞厅、大厅、大理石厅、大楼梯、门厅和画廊也被重新装修成美好年代奶油和金色的配色,这种配色至今仍保留着,在完工后,也标示白金汉宫再次成为一个壮观的娱乐场所,但有些人认为爱德华的重新装修与纳什的原作不符。[42]
最后一次对于白金汉宫的重大建筑工程发生在乔治五世统治时期,1913年,阿斯顿·韦伯爵士重新设计了布洛尔1850年的东立面,使建筑外观类似于柴郡由贾科莫·莱尼设计的莱姆公园。使用波特兰石材翻新的主正面,被设计成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的背景,这是一座由雕塑家托马斯·布罗克爵士创作纪念雕像,竖立在正门外。[43]
乔治五世于1910年继承爱德华七世后,在行事作风上比起他的父亲还要更加认真;并更加重视官方娱乐和王室职责而非奢华派对[44] 。他安排了一系列命令性表演,邀请了爵士乐手如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1919年,第一次为国家元首表演爵士乐)、西德尼·贝彻和刘易斯·阿姆斯特朗(1932年)等人于宫殿演出。这使得白金汉宫在2009年获得了布雷肯爵士乐节颁发的(类型)蓝色牌匾奖,被认为是英国对爵士乐贡献最大的场所之一。[45][46]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宫殿幸免于难。其贵重物品被迁往温莎城堡,但王室成员仍然留在住所里。国王在宫殿实行了配给制度,这使他的客人和家庭感到非常不满。[47]令国王后来后悔的是,大卫·劳合乔治说服他为了令工人阶级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因此将宫殿酒窖锁上并令国王戒酒,当工人们继续喝酒时,国王则对他被强制禁酒感到不满。[48]
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是艺术爱好者,对皇家家俱和艺术收藏物非常感兴趣,并为此进行了修复又增加文物的安排。玛丽王后还特地为宫殿安装了许多新的固定装置和配件,如由本杰明·武利亚米制作的一对1810年的大理石帝政风格壁炉。王后将它们安装在花园正面中央的弓形房间里,玛丽王后还负责了蓝厅的装饰[49]。这个房间长69英尺(21米),以前被称为南客厅,天花板则是由纳什设计,上面是巨大的镀金橱柜架。[50]1938年,由纳什设计的西北馆被改造成了游泳池。[51]
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外部视频链接 | |
---|---|
Buckingham Palace Bombed (1940) – 白金汉宫和教堂被轰炸受损的新闻片段 (1:08) |
在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白金汉宫被轰炸了九次。[52]国王伉俪成为抗战的精神象征,并拒绝离开伦敦且巡视受纳粹德国空军轰炸的区域。最严重和知名的事件是在1940年摧毁了宫殿小教堂。这一事件在全英国的电影院都播放了,以展示富人和穷人所共同经历的痛苦。当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在宫殿时,一颗炸弹掉在了宫殿广场上[53] ,导致许多窗户被炸破,教堂也被摧毁。然而受到战时的资讯影响,该事件的报导受到严格限制。
当国王和王后被拍摄在检查他们轰炸中已被破坏殆尽的住所时,王后曾大度地地宣布:“现在我(不用出门就)可以直接看到伦敦码头的东区啦!”[54] 王室被视为与其臣民的苦难共享,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正如《星期日图像报》报导的那样:
国王和王后忍受了他们的臣民所遭受的磨难。这是第二次德国轰炸机试图将死亡和毁灭带到他们的住所…当这场战争结束时,乔治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与他们的人民共同面对的共同危险,将是一个珍贵的回忆和长年以来的鼓舞。[55]
1940年9月15日,被称为不列颠战役日,第504中队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雷·霍姆斯曾成功撞击了一架他认为将要轰炸伦敦和宫殿的德国Do_17轰炸机。由于霍姆斯的飞机在当时已经没有子弹,所以他快速决定撞击Do 17轰炸机。并在应急之下成功跳下了飞机得以幸存,飞机最后坠毁在伦敦维多利亚车站的前院。[56]霍姆斯因拯救宫殿的行动而被媒体誉为战争英雄,并在战后被受封成为国王的使者[57],德国轰炸机的引擎后来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展出。
1945年5月8日,白金汉宫是成为英国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的中心。国王、王后、伊丽莎白公主(未来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玛格丽特公主出现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聚集在林荫大道的人群欢呼雀跃。[58]受损的宫殿在战后由莫莱姆公司精心修复。[59]
20世纪后期至今
编辑白金汉宫的许多物品都是皇家收藏品的一部分,现由英国君主托管;有时,公众可以在皇家马厩附近的英王美术馆观赏。该建筑物座落于二战期间被轰炸的礼拜堂的旧址之上,于1962年开放。[60]白金汉宫于1970年被指定为一级保护建筑。[61]自1993年以来,它的国事厅在8月和9月期间以及全年的某些日期向公众开放。入场费筹集的资金最初用于重建温莎城堡1992年大火。[62]截至2017 年3月31日,共有580,000人参观了宫殿,有154,000人参观了画廊。[63]
这座宫殿曾经对员工进行种族隔离。1968年,担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财务主管的查尔斯·特赖恩寻求豁免白金汉宫全面适用1968年种族关系法。[64][65]他说,王宫不雇用有色人种从事文职工作,只雇用有色人种担任佣人。他与公务员安排了一项豁免,这意味着针对王室的种族主义投诉,将直接提交给内政大臣,并排除在法律体系之外。
和温莎城堡一样,白金汉宫由在位的君主拥有,因此也拥有王室的权利[66]。与桑德灵厄姆宫和巴尔莫勒尔城堡不同[67],白金汉宫不属于王室庄园,也不是君主的个人财产。[68] 英国政府仅负责维护宫殿以换取王室的利润。2015年,国宴厅因天花板存在潜在危险而关闭了一年半[69]。并进行一项为期10年的维护工作计划,包括增加新的管道、布线、锅炉和散热器,以及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估计耗资3.69亿英镑,该项目于2016 年11月获得首相批准。并临时增加从皇家庄园收入中支付的主权拨款,旨在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延长至少50年[70][71] ,2017年,下议院以464票对56票支持为该项目提供资金。[72]
当代,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制的象征和故乡,同时也是一座国家美术馆和伦敦知名的旅游胜地,建筑物现位于布罗姆斯格罗夫公会于1911年完成的镀金栏杆和大门后面,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出版的一本书中将其描述为:“就像每个人对宫殿的看法”。
该建筑物在过去不仅是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平日的居所,也是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和爱丁堡公爵爱德华王子夫妇在伦敦的住所。宫殿还设有他们的办公室,以及安妮长公主等800多人的工作场所。[73] 基于目前修复工作,查尔斯三世现正住在克拉伦斯宫,并在白金汉宫处理公务,包括每周与首相会面。[74]
每年约有50,000名受邀宾客参加白金汉宫的游园会、招待会、观众席和宴会。三场游园会在夏季举行,白金汉宫的前院在七月用于举行卫兵换岗仪式,成为伦敦一个重要的仪式和旅游景点[75](4月至7月每天举行一次;其他月份每隔一天举行一次)。[76]
结构
编辑白金汉宫的建筑规模约长355英尺(108米),深390英尺(120米) ,高80英尺(24米),占地超过830,000平方英尺(77,000 m2)。[77]其建筑内部约有775个房间,包括188个员工卧室,92个主要办公室,78个浴室,52个主卧室和19个国家级会议室。[78]此外,宫殿里还设有邮局、电影院、游泳池、医生诊所和珠宝工作室。[79]英国王室在北翼拥有一套小型私人房间。[80]
主要房间
编辑白金汉宫的主要房间位于王宫后方面向西边花园的一楼,被通称为钢琴贵族间。该装饰华丽的套房的中心为音乐厅,其大凸窗是整个外立面的主要特征。音乐厅的两侧是蓝厅和白厅。套房的中心位置是一个55码(50米)长的顶光画廊,作为连接各个国家级会议室的走廊。[81]
该画廊装饰著众多的作品,包括一些由伦勃朗、安东尼·范戴克、彼得·保罗·鲁本斯和扬·弗美尔创作的作品。[82]画廊旁边的房间包括王座厅和绿厅。绿厅是王座厅的一个大型前厅,是从大楼梯顶部的卫兵室,通往王座仪式路线的一部分设施。卫兵室旁装饰著捆绑着挂毯的看台,上面绘有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两人身穿罗马服装。这些非常正式的房间仅用于作为官方仪式和娱乐使用,在每年夏天向公众开放。[83]
半公立套间
编辑主要房间的下方是豪华度稍低的半国家级套房,大理石大厅旁,该区域通常用于举办较不正式的娱乐活动,如午餐聚会和国家元首私人会见会。这一层套间的中心是弓间(Bow Room),每年约有众多的客人通过这个房间以参加君主的花园派对。[84]当国家元首前来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他们通常会在白金汉宫接受王室的款待。被分配到一个广阔的套房,被称为比利时套房(Belgian Suite),位于面向西边的花园翼栋一楼居住。
此外宫殿其中一些房间是为特定访客命名和装饰的,如:“1844年房间”,该房间为纪念俄罗斯国王尼古拉一世于1844年的国事访问而特意装饰的套间,“1855年房间”则是为纪念法国拿破仑三世的访问而命名。[85]该房间除了是一间客厅,也兼作会客室或用于个人授勋仪式使用。套房的房间之间连接着狭窄的走廊,其中一个走廊由纳什设计,采用索恩风格的碟形圆顶,为房间的天花板增加了高度和视角。[86]
套房的第二个走廊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十字拱顶。以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一世为名,他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叔叔。1936年,爱德华八世曾经短暂住在套房里,使其成为宫殿的私人公寓。当前宫殿内仍保存着大量19世纪早期的室内设计,包括广泛使用明亮色调的石膏漆、蓝色、粉红色等青金石、大理石等装饰,这些装饰的保存根据查尔斯·隆爵士的建议进行的。爱德华七世负责部分重新装修,采用了美好年代时期的奶油和金色风格设计。[87]
东翼
编辑在建造东翼时,建筑师从布赖顿的英王阁搬走了一些家具,使得东翼的许多房间具有明显的东方氛围。其中一个房间是红色和蓝色的中式午餐室,它是原英王阁宴会厅和音乐厅的一部分。
麒麟时钟是一个装饰华丽的东方风格时钟,它制造于18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后来由本杰明·武利亚米于1820年对机芯进行改装[88],该时中最初曾被放置在英王阁的音乐室。东翼的黄色客厅则使用了1817年为英王阁沙龙厅供应的壁纸,并设有一座东方风格的壁炉,展示了欧洲人对中国壁炉的想像,上面的龛刻有点头的文人画像和令人生畏的麒麟,由罗伯特·琼斯设计[89]、理查德·韦斯梅科特雕刻。[90]
东翼的中心区域是著名的阳台,玻璃门后为白金汉宫的中央房间[91]。该房间是一个漆有中国风格的客厅,由玛丽王后和设计师查尔斯·阿隆尔姆共同在1920年代晚期创建,该建筑的漆门是1873年从布赖顿带来的。[92]此外,大厅还设置了许多镜子的门和镜面交错的墙面,反射出瓷器和其他东方家具的景象。大厅的两端分别设有中式午餐室和黄色客厅,中间是中央大厅。[93]
宫廷仪式
编辑白金汉宫通常在建于1854年的宴会厅举行封爵典礼,其中包括叙任权的仪式和其他的官方活动。宴会厅是白金汉宫最大的房间,长120英尺(36.6米),宽60英尺(18米),45英尺(13.5米)。在封爵典礼期间,国王将会为在王座台上,底下是一个被称为沙米亚娜遮篷或天盖的巨大绒布帷幕,在1911年曾使用于德里杜尔巴仪式。军乐队将会在音乐家画廊演奏,授予者通常会接近国王,从国王的认可、家人和朋友的旁观下接受着荣誉。
宴会厅通常是王室举行国宴的主要地点,国宴通常在外国元首来到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个晚上举行。在这些场合中,最多可容纳 170 位穿着正式“白领礼服和勋章”的客人,餐桌上将摆放着尊贵盘(Grand Service),这是1811年曾为威尔士王子(后来的乔治四世)制作的一套镀金银器。每年11月,白金汉宫都会举办规模最大、最正式的招待会,届时国王会款待外交使团成员参与这个盛大的场合,所有的国事厅都将使用,在约翰·奈许的设计中,人员能够从画廊的北门进入房间,所有房间的大型双面镜门都将敞开着,房间上方则映照着无数的水晶吊灯和壁灯,营造出一种空间和光线的错觉。
较小的仪式,如新大使的接待仪式则会在“1844年房间”举行。国王也在该房间举办小型午餐会,并经常召开英国枢密院会议。大型午餐聚会通常在弧形圆顶音乐室或国宴厅举行。自从二战期间宫殿教堂遭到轰炸以来,皇家洗礼仪式有时会在音乐室举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前三个孩子都在那里受洗。在所有正式场合,身穿历史制服的卫队侍从和宫廷其他官员(如宫务大臣)都会出席仪式。
宫廷仪式的服饰
编辑过去,不穿军服的男性会穿着身着18世纪设计的膝裤出席宴会。女士的晚礼服包括拖尾裙、头上则会配有着冠状冕或羽毛(通常两者都有)。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 出席皇家宫廷的人员必须穿着宫廷制服和礼服,不过该规范则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放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玛丽王后希望跟随时尚,将裙子从地面抬高几英寸时,她曾要求一位女官从先缩短她自己的裙子以测量国王的反应。当乔治五世不赞成后,王后则保持她的裙摆低调不时髦。[94]
1936年继位后,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允许在白天,女性裙子的裙摆能够上升。在21世纪,白金汉宫的宴会并没有正式的装扮规范。[78]白天受邀前往白金汉宫的大多数男性,多选择穿着制服或西装;少数人穿着晨礼服,晚上则根据场合的正式程度,穿着无尾礼服或白领结。[95]
贵族名媛
编辑贵族名媛指的是初次进入社交场合,并在宫廷向君王展示自己的年轻女性。这些场合被称为“出道”,该仪式自爱德华七世的统治时期开始在宫殿中举行。初次登场的贵族少女们将会穿着全套的宫廷服饰,头上带有三根鸵鸟羽毛,进入场地时行屈膝礼,然后进行倒退式的行走和进一步的鞠躬,同时掌握着规定长度的裙子拖尾。这个被称为“晚间宫廷”的仪式实质是对应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宫廷客厅”。[96][97]
二战后,这个仪式被不正式的下午招待会取代[98],女子们不再需要穿着晚礼服行礼。1958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取消了贵族少女的宫廷登场仪式[99] ,改为在花园中举办高达8000人的花园派对。[100]
花园及周边环境
编辑白金汉宫的后方是一座公园式的大花园,他与园区的湖泊构成了伦敦最大的私人花园。[101]每年夏天,王室都会在那里举办一年一度的花园派对,并举行大型活动来庆祝皇家的里程碑,花园占地17公顷(42 英亩),该设施则包括一个直升机降落区、一个湖泊和一个网球场。[78]
与宫殿相邻的是皇家马厩,该建筑也是也是由约翰·奈许设计的,并保存了大量皇家马车,包括黄金马车,该辆洛可可式的镀金马车由威廉·钱珀斯爵士于1760年设计,面板由乔瓦尼·巴蒂斯塔·奇普里亚尼绘制。乔治三世于1762年首次使用马车于议会开幕式,自乔治四世以来,君主每次在加冕礼都使用它。它最后一次使用是用于2023年的查尔斯三世的加冕礼。[102]马厩里还安置著用于皇家礼仪游行的马车。[103]
林荫大道是通往宫殿的礼仪路线,由阿斯顿·韦伯爵士设计,1911年完工,该道路是维多利亚女王宏伟纪念工程的一部分。它从水师提督门延伸,穿过圣詹姆斯公园延伸到维多利亚纪念碑。该路线通常来访的国家元首的车队和车队使用,王室成员也在与国家相关的国事场合,例如一年一度的阅兵式使用该道路。[104]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注释
编辑引用
编辑- ^ Buckingham. Collins Dictionary. [22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 ^ 2.0 2.1 Robinson, p. 14
- ^ 白金汉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国语言文化中心
- ^ Goring, p. 15.
- ^ Goring, p. 28.
- ^ Goring, p. 18.
- ^ Chapter 1: The Acquisition of the Estate. The Grosvenor Estate in Mayfair. Survey of London 39 (London County Council). 1977: 1–5 [3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3).
- ^ Wright, pp76–78.
- ^ Goring, pp. 31, 36.
- ^ Wright, p. 83.
- ^ Goring, Chapter V
- ^ 12.0 12.1 Harris, p. 21.
- ^ Wright, p. 96.
- ^ Goring, p. 62.
- ^ Goring, p. 58.
- ^ Who built Buckingham Palace?. Royal Collection Trust. [8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ne 2017).
- ^ Harris, p. 22.
- ^ Mackenzie, p. 12 and Nash, p. 18.
- ^ Mackenzie, p. 12.
- ^ Harris, p. 24.
- ^ Old and New London 4. Cassell, Petter & Galpin. 1878: 61–74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8).
- ^ Jones, p. 42.
- ^ Burke, Edmund (编). The Annual Register. 1791: 8 [25 September 2016].
Buckingham-palace was the dwelling house of the king.
- ^ Harris, pp. 30–31.
- ^ Harris, p. 33.
- ^ The Royal Residences > Buckingham Palace > History. www.royal.gov.uk.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March 2010).
- ^ Ziegler, Philip. King William IV. Collins. 1971: 280. ISBN 978-0-00-211934-4.
- ^ The Royal Residences > Buckingham Palace. www.royal.gov.uk.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March 2010).
- ^ Hedley, p. 10.
- ^ Woodham-Smith, p. 249.
- ^ Harris, de Bellaigue & Miller, p. 33.
- ^ Rappaport, p. 84.
- ^ Owens, Ed. Buckingham Palace's balcony: a focal point for national celebration. Immediate Media/BBC. [12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 ^ Holland & Hannen and Cubitts – The I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Great Building Firm, published 1920, p. 35.
- ^ King, p. 217.
- ^ Hedley, p. 19.
- ^ Healey, pp. 137–138.
- ^ Healey, p. 122.
- ^ Who has lived at Buckingham Palace?. Royal Collection Trust. [12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une 2017).
- ^ John Gardiner. The Victorians: An Age in Retrospect. A&C Black. 2006: 142. ISBN 978-1-85285-560-4.
- ^ Robinson, p. 9.
- ^ Robinson (Page 9) asserts that the decorations, including plaster swags and other decorative motifs, are "finicky" and "at odds with Nash's original detailing".
- ^ Harris, p. 34.
- ^ Healey, p. 185.
- ^ Buckingham Palace hits right note with jazz fans.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3 August 2009 [11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April 2010).
- ^ Stephen Bates. By royal approval: Buckingham Palace's place in jazz history. The Guardian (London). 3 August 2009 [11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 ^ Rose, Kenneth. King George V.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83: 176–177. ISBN 978-0-297-78245-2.
- ^ Rose, pp. 178–179.
- ^ Healey pp. 221–222.
- ^ Harris, p. 63.
- ^ Allison and Riddell, p. 69.
- ^ Letter from Queen Elizabeth to Queen Mary describing the bombing of Buckingham Palace, 13 September 1940. Royal Collection Trust. [31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 ^ Thornton, Michael. Royal Feud. M. Joseph. 1984: 216.
- ^ Davies, Caroline. How the Luftwaffe bombed the palace, in the Queen Mother's own words. The Guardian. 12 September 2009 [10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 ^ The Sunday Graphic, 18 September 1939, p. 1.
- ^ Price, Alfred. The Battle of Britain Day, Greenhill Books, London, 1990, pp. 49–50 and Stephen Bungay, The Most Dangerous Enemy: A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Britain. Aurum Press, London, 2000, p. 325.
- ^ Pilot who 'saved Palace' honoured. BBC News. 2 November 2005 [18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 ^ 1945: Rejoicing at end of war in Europ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On this day.) Retrieved 3 February 2009.
- ^ Sir Edgar Beck . The Telegraph (London). 9 August 2000 [5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2).
- ^ About the Royal Collection. Royal Collection Trust. [8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une 2017).
- ^ Historic England. Buckingham Palace (Grade I) (1239087). 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 [18 November 2016].
- ^ Windsor Castle – five years from disaster to triumph. BBC. 17 November 1997 [8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 ^ Royal Collection Enterprises Limited. Full accounts made up to 31 March 2017. Companies House: 3. 28 September 2017 [6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 ^ Pegg, David; Evans, Rob. Buckingham Palace banned ethnic minorities from office roles, papers reveal. the Guardian. 2 June 2021 [15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英语).
- ^ Vanderhoof, Erin. Why the Scandal Around Buckingham Palace's Racist 1960s Hiring Policy Still Resonates. Vanity Fair. 11 June 2021 [15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美国英语).
- ^ House of Commons Treasury Committe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rown Estate: Eighth Report of Session 2009–10 1. Stationery Office. 2010: 30 [2023-01-18]. ISBN 9780215553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Windsor Castle is an occupied Royal Palace and therefore not part of the Crown Estate.
- ^ Royal Property. 国会议事记录 252. United Kingdom: House of Commons. 16 January 1995. 第301W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M Treasury. Sovereign Grant Ac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Act and on general issues. The National Archives. [2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January 2013).
- ^ Bailey, Martin. Emergency repair work to Buckingham Palace's State Dining Room nears completion. The Art Newspaper. 23 March 2017 [8 March 2021].[失效链接]
- ^ Gordon Rayner. Queen to remain in residence as Buckingham Palace gets £369m taxpayer-funded facelift to avert 'catastrophic building failure' . The Telegraph. 18 November 2016 [18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2).
- ^ Buckingham Palace to get £369m refurbishment. BBC News. 18 November 2016 [18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 ^ Buckingham Palace repairs funding approved by MPs. BBC News. 15 March 2017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 ^ Hill, Erin. Meghan Markle and Prince Harry Have Split Royal Households from Kate Middleton and Prince William. People. 14 March 2019 [14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 ^ King Charles III's favourite Buckingham Palace childhood feature he'll be keen to restore. HELLO!. 2022-09-28 [2022-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英语).
- ^ About Buckingham Palace. Royal Collection Trust. 8 March 2016 [8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 October 2015).
- ^ Changing the Guard. Royal Collection Trust. [8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une 2017).
- ^ Royal Residences: Buckingham Palace. British Monarchy website. 12 November 2015 [28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9 May 2016).
- ^ 78.0 78.1 78.2 40 facts about Buckingham Palace. British Monarchy website. (原始内容存档于4 November 2011).
- ^ Queen honours jeweller with top personal award. Times of Tunbridge Wells. 6 January 2016 [2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ly 2016).
- ^ Packard, Jerrold M. The Queen and Her Court: A Guide to the British Monarchy Today. Simon & Schuster. 1982: 48. ISBN 978-0-684-17648-2.
- ^ Harris, p. 41.
- ^ Harris, pp. 78–79 and Healey, pp. 387–388.
- ^ Visit the State Rooms, Buckingham Palace. Royal Collection Trust. [7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16).
- ^ Harris, p. 40.
- ^ Harris, p. 81.
- ^ Harris, p. 82.
- ^ Jones, p. 43.
- ^ Harris, de Bellaigue & Miller, p. 135.
- ^ Healey, pp. 159–160.
- ^ Harris, de Bellaigue & Miller, p. 87.
- ^ Harris, de Bellaigue & Miller, p. 93.
- ^ Harris, de Bellaigue & Miller, p. 91.
- ^ John Harris; Geoffrey De Bellaigue; Oliver Millar. Buckingham Palace and its Treasures. Viking Press. 1968: 90.
- ^ Healey, p. 233, quoting The Memoirs of Mabell, Countess of Airlie, edited and arranged by Jennifer Ellis, London: Hutchinson, 1962.
- ^ Anthony Seldon. 10 Downing Street: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Harper Collins Illustrated. 1999: 202. ISBN 978-0-00-414073-5.
- ^ Peacocke, pp. 178–179, 244–247.
- ^ Peacocke, pp. 264–265.
- ^ Peacocke, pp. 264–265.
- ^ Mailbox. Royal Insight Magazine. [23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January 2008).
- ^ Royal Household. Garden parties: The guests.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anuary 2013).
- ^ Buckingham Palace. [3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 May 2008). (Museum of London.) Retrieved 2 May 2009.
- ^ Template:Royal Collection
- ^ The Royal Residences > The Royal Mews. www.royal.gov.uk.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ly 2009).
- ^ Nicholson, Louise. London. London: Frances Lincoln. 1998: 56. ISBN 978-0-7112-1187-2.
书目
编辑- Allison, Ronald; Riddell, Sarah (1991). The Royal Encyclopedia. London: Macmillan. ISBN 0-333-53810-2
- Blaikie, Thomas (2002). You Look Awfully Like the Queen: Wit and Wisdom from the House of Windsor. London: HarperCollins. ISBN 0-00-714874-7.
- Goring, O. G. (1937). From Goring House to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Ivor Nicholson & Watson.
- Harris, John; de Bellaigue, Geoffrey; & Miller, Oliver (1968).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Nelson. ISBN 0-17-141011-4.
- Healey, Edma (1997). The Queen's House: A Social History of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Penguin Group. ISBN 0-7181-4089-3.
- Hedley, Olwen (1971) The Pictorial History of Buckingham Palace. Pitkin, ISBN 0-85372-086-X.
- Jones, Nigel R. Architecture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5. ISBN 978-0-313-31850-4.
- King, Greg. Twilight of Splendor: The Court of Queen Victoria During Her Diamond Jubilee Year. John Wiley & Sons. 2007. ISBN 978-0-470-04439-1.
- Mackenzie, Compton (1953). The Queen's House. London: Hutchinson.
- Nash, Roy (1980). Buckingham Palace: The Place and the People. London: Macdonald Futura. ISBN 0-354-04529-6.
- Peacocke, M. D. The Story of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Odhams Press. 1951.
- Rappaport, Helen. Queen Victoria: A Biographical Companion. ABC-CLIO. 2003. ISBN 978-1-85109-355-7.
- Robinson, John Martin (1999). Buckingham Palace. Published by The Royal Collection, St James's Palace, London ISBN 1-902163-36-2.
- Williams, Neville (1971). Royal Homes. The Lutterworth Press. ISBN 0-7188-0803-7.
- Woodham-Smith, Cecil (1973). Queen Victoria (vol 1) Hamish Hamilton Ltd.
- Wright, Patricia (1999; first published 1996). The Strange History of Buckingham Palace. Stroud, Gloucs.: Sutton Publishing Ltd. ISBN 0-7509-1283-9.
外部链接
编辑- Buckingham Pal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Royal Family website
- Account of Buckingham Palace, with prints of Arlington House and Buckingham Hou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Old and New London (1878)
- Account of the acquisition of the Manor of Ebu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Survey of London (1977)
- The State Rooms, Buckingham Pal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Royal Collection Trust
- OpenStreetMap上有关白金汉宫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