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1年12月6日) |
快餐(英语:Fast food),是可迅速准备和供应的食物的总称,通常可以徒手进食,无需使用餐具,大部分具有包装,可以外带或外卖[1]。 由于可大量烹煮,成本低、制作时间短等因素,快餐从20世纪初期西方陆续进入工业化后开始流行,随处可见的快餐店成为西方饮食文化的象征,然而在1950年以后冷冻柜和微波炉大量出现后,东方也出现了干燥形式的包装技术,使得快餐开始扩散进入家庭,大多数食物都可以通过高效率加工手段快餐化,只要简单加热就可以享用,很多人已经每日从超市购入这种产品食用,在21世纪后逐渐变为冷冻包装即食品的总称(现代快餐)。
“快餐”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快餐 |
台湾 | 速食 |
香港 | 快餐 |
澳门 | 快餐 |
新马 | 快餐 |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有不少便当店或自助餐店亦会名为“快餐店”,此处的快餐意即主菜和配菜都已经料理完成可以迅速装盒贩售的便当。本文并非指这种能够快速出餐的中式便当,而是强调美式快餐餐厅制度下生产的快食品为主(传统快餐)。
历史、起源与发展
编辑快餐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现代文化的一种标记,不同文化之间,快餐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在古罗马城市中有贩卖面包与橄榄油的小摊子,而在东亚,比较容易见到得则是面摊、馒头店等。在中东则可能是卖扁平面包和沙拉、三明治的摊子。
现代快餐的起源通常与汉堡画上关联,因为最早的快餐店是以汉堡作为主要产品。最早开设的快餐店是位于美国的白城堡,在1921年就已出现,当时一个汉堡的价钱是五美分。后来白城堡在汉堡肉饼上弄了五个小洞,这样可以增加受热表面积,使肉熟得更快,所需的烹调时间也相对缩短。白城堡被视为快餐业的始祖,并且也衍生了众多的竞争业者。
一般快餐大多以美式为主流,但中式、港式、日式、台式等东方式快餐亦有一定发展。两者的共同点是采用了工业化生产,利用流水线加工、预制冷冻餐点、烹煮配送现成食材、一次性餐具,佐料包等。同时将餐点菜色分开供客人自行选配。快餐的特点是能在柜台直接带走或者简单处理就可以食用,甚至通过微波炉加热。
东方式快餐与西方快餐
编辑和西方快餐不同,中式和日式快餐有汤汁,通常使用筷子、汤匙进食,但现在也常见包装好的饭团可以直接吃。传统上,东方式餐饮的制作是复杂的,待大厨准备食材烹调,顾客往往要在位子坐上许久,才会上菜。但快餐则不需要等待食物制作时间,具有效率。
在亚洲国家,随着20世纪工商社会的成型,逐渐发展出现代快餐的饮食模式,如中式小吃、台湾的卤肉饭、港式快餐、日本的丼物、韩国外送服务等。90年代后,部分东方快餐业者致力于研究改良菜式、配料和烹调方法,务求使快餐食物和饮料更健康及多样化,与美国引入的美式快餐区分开来。
快餐业者实例
编辑快餐的涵盖范围遍布全球,尤其以美式快餐为主。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快餐连锁店是麦当劳,于1940年在美国南加州创立,以汉堡为主力产品。与麦当劳齐名的肯德基由哈兰德·桑德斯上校于1939年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创建,以炸鸡闻名世界,现被百胜餐饮集团收购。
至于其他美式快餐店方面,汉堡王于1954年于美国迈阿密-戴德县开设首间分店,其汉堡以炭火烧烤汉堡排和新鲜蔬菜配制、成为汉堡王的招牌食品。温蒂汉堡则创立于1969年,其重要创举是发明了顾客免下车的"得来速"点餐服务。Subway以新鲜、健康、即点即做,低热量的潜艇三明治为主要餐点。
亚洲快餐方面,香港的三大快餐集团大家乐、大快活和美心MX均是港式快餐的代表。台湾以遍布各地的美食街、夜市的店家贩售的即食食品为主,亦有胡须张鲁肉饭、顶呱呱、丹丹汉堡等连锁业者。日本的摩斯汉堡以包括“米汉堡”在内的和风美式快餐著称。
缺点
编辑快餐虽然有低成本、速度快的优点,但以大量食用油、调味料和食品添加物来烹饪的方式,使得快餐被批评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加速心血管疾病与其他内脏疾病。
但有部分快餐品牌如麦当劳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改革,例如改用健康油烹调食物等等。
商业
编辑- 快餐文化泛指任何在商业操作上寻求短期获利快速回本的运转形式,因为这类的商业投资带有投机的心态寻求不寻常的短期获利而忽略在外在条件上如商誉、名声、客户关系、长期经营的条件,往往通常带有负面的意味。
参考
编辑- ^ Jakle, John. Fast Food: Roadside Restaurants in the Automobile Ag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8018-6920-4. ; Brueggemann, Walter. Texts Under Negotiation: The Bible and Postmodern Imagination . Fortress Press. 1993. ISBN 978-0-8006-2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