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

人类的自然魅力
(重定向自色气

性吸引力是基于性欲或引起别人这种兴趣的吸引力[1],即一个人在方面吸引其他人的能力,是性选择择偶的一个因素。 吸引力可以来自一个人的身体或其他品质或特征,或者是这些品质出现的背景。 吸引力可能出自一个人的审美、动作、声音或气味等与其他感官刺激接受者之互动产生的结果。 吸引力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装饰品、衣服、香水等装扮风格来增强。 它可能会受到个人遗传文化因素的影响,或者受到其他更不稳定的品质的影响。 性吸引也是对另一个人的一种反应,这取决于拥有特定特征的人和被吸引的人的感知的契合。

Eugen de Blaas 描绘调情油画作品。

尽管已经尝试设计性吸引力的客观标准并将其作为资本资产的几种身体形式之一进行衡量(参见性资本),但一个人的性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衡量标准,取决于另一个人的兴趣、感知性取向等。 例如,同性恋者通常会发现同生理性别对其来说更有吸引力,双性恋者则会发现任何一种性别都具有吸引力,而无性恋是指那些对任何一种性别都没有性吸引力的人,尽管他们可能有浪漫的吸引力或非定向性欲。[2] 人际吸引力包括诸如身体或心理相似性、熟悉度或拥有共同或熟悉特征的优势、相似性、互补性、相互喜欢和强化等因素。[3]

一个人的身体和其他品质对他人产生性兴趣的能力是在广告、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以及模特和其他职业中使用的基础。

进化论的术语来说,排卵转移假说(英语:Ovulatory shift hypothesis)假设女性月经周期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行为性欲,以确保在最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吸引高品质的伴侣与之交配。 整个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会影响女性的外在行为,影响女性在月经周期阶段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以期在女性临近排卵期时吸引优质伴侣。[4]

社会和生物因素

编辑

人类的性有很多方面。 在生物学中,性描述了存在于所有有性繁殖物种中的生殖机制和基本生物驱动力,并且可以包括所有形式的性交和性接触。 性也有情感和身体方面的问题。 这些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有关,可以通过深刻的感受或情感来表达。 在社会层面,它可以涵盖文化、政治和法律方面; 从哲学上讲,它可以跨越道德伦理灵性宗教等方面。

一个人性欲的哪些方面吸引另一个人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它随着时间和个人因素而变化。 影响因素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亚文化涉及性别领域之部分,或者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这些偏好是多种复杂的遗传和文化等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一个人的外貌对其性吸引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涉及到一个人的外表对感官的影响,尤其是在一段关系的开始,其中:

  • 视觉感知(脸部的对称性、外貌吸引力、身体健康外显迹象以及他们行动或移动时呈现出来的状态);
  • 听觉说话的声音和动作发出的声响等);
  • 嗅觉(所被接收到的气味);
  • 体感系统(例如触摸和温度)。

信息素已被确定在人与人之间的性吸引力中发挥作用。 它们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例如,女性卵巢中的卵泡成熟以及男性睾丸激素和精子的产生。[5]

有些人表现出高度的性恋物癖,并受到通常与性唤起无关的其他刺激的性刺激。 这种癖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或曾经存在的程度是有争议的。

外貌吸引力为主要标准

编辑

在 1995 年的一项研究中,Pamela Regan 和 Ellen Berscheid 证明,对于 90% 的受访男性和女性而言,外表是女性性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但对 76% 的受访者来说,男性的性吸引力也基于外表。[6] Clayson 和 Klassen (1989年)[7],Davis-Pyles、Conger 和 Conger (1990年)[8],Lamb、Jackson、Cassiday 和 Priest (1993年) [9]以及其他研究人员证明,瘦但非过瘦的人显然比超重的人更受欢迎。肥胖的人被列为性吸引力最低的人。根据 Grammer 和 Thornhill (1994年)[10] 以及 Jones 和 Hill (1993年) [11]的说法,对称的脸部特征除了增强体格外还增加了性吸引力,因此根据 Cunningham、Barbee 和 Pike (1986年[12], 1990年[13]) 的说法,呈现出幼态延续特征的脸部特别受欢迎。

强化

编辑

出于多种原因,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增强了他们的性吸引力。 除了其他可能的目的外,这可能是为了吸引可以与之建立更深层次关系的人,以陪伴、生育或建立亲密关系。 它可以是求爱过程的一部分。 这可能涉及物理方面或互动过程,人们借此可以找到并吸引潜在的合作伙伴,并维持关系。 这些过程涉及吸引伴侣和保持性兴趣,可以包括调情,可以用来吸引另一个人的性注意力以鼓励浪漫关系性关系,还可以涉及肢体语言、谈话或短暂的身体接触。[14]

性和性别差异

编辑

与女性相比,男性对休闲性行为更感兴趣。[15]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兴趣更大程度源自社会层面而非生物层面。[16] 男性比女性对视觉性刺激更感兴趣。[17] 女性在选择性伴侣时对伴侣地位更加敏感,而男性则更加重视潜在伴侣的外貌吸引力。男性更倾向于性嫉妒,而女性更倾向于情感嫉妒。[18]

Bailey、Gaulin、Agyei 和 Gladue 分析了这些结果是否因性取向而异。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生理性别在性吸引心理学中比性取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在这些因素上,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虽然男同性恋者和异性恋男性在社交性标志物上对随意性行为表现出相似的心理兴趣,但男同性恋者在表达这种兴趣的行为中表现出更多的伴侣(推测是由于机会差异)。 与异性恋女性相比,自我认同的女同性恋者对视觉性刺激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并且判断伴侣身份在浪漫伙伴关系中不那么重要。 异性恋男性比同性恋男性更偏爱年轻伴侣。[19] 无性恋者可能不会被任何人吸引。 灰色无性恋包括那些只在特定情况下经历性吸引的人; 例如,仅在形成情感纽带之后。 这往往因人而异。

性偏好和荷尔蒙

编辑

排卵转变假说(英语:Ovulatory shift hypothesis)显示,女性倾向于在其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行为和性欲。 2014 年发表的两项荟萃分析就现有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女性择偶偏好在整个周期中发生变化的预测得出了相反的结论。[20][21] 较新的 2018 年评论并未显示女性在生育周期的不同时间改变她们想要的男性类型。[22]

排卵和装扮效应

编辑

整个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会影响女性的偏好行为和外在行为。 装扮效应是一种受月经周期阶段影响的现象,指的是女性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以吸引潜在的性伴侣。 研究发现,许多女性在其排卵期即将发生前后,其装扮之性吸引力会愈趋明显。[23]

女性可能对其整个周期中身体吸引力的变化很敏感,因此在他们最具生育能力的阶段吸引力水平会增加。 [24]

在荷尔蒙失调期间,女性会出现性活动高峰。 由于这些发现是针对女性发起的性活动而不是男性发起的活动记录的,因此原因似乎是月经周期中的荷尔蒙变化。[25]

研究显示月经周期会影响绝经前女性的性行为频率。 例如,每周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女性的月经周期平均持续 29 天,而性行为不频繁的女性往往有更极端的周期长度。[26]

男性对排卵的反应

编辑

女性周期中荷尔蒙的变化会影响她的行为方式以及男性对她的行为方式。 研究发现,与处于黄体期时相比,处于生育期最有生育力期间的男性对伴侣的关注和爱要多得多。[27] 在这个阶段,男性对伴侣的嫉妒和占有欲容易增强。[28]

抑制性吸引力之文化

编辑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对性感的观念皆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或某些场合性感或过分性感被认为是不道德表现。

禁欲主义

编辑

禁欲主义认为,欲念令人失去自控,继而犯罪。性感挑起性欲,容易引发性罪行,如性侵犯非礼等,所以反对性感。一些禁欲主义为主的宗教国家如部分伊斯兰国家,甚至不可露出皮肤。

精神集中

编辑

性感吸引人的注意,同时易于令人分心,所以一些需要集中及庄严严肃的场合不适合性感。如葬礼弥撒等。

关系禁忌

编辑

性感用来吸引别人,在某些被视为禁忌的关系,如师生恋外遇恋童等,所以在某些身份亦不可以性感,如教师、已婚男女及小孩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exual attraction. TheFreeDictionary.com. [December 1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31). 
  2. ^ Things That Are Not Asexuality. Asexuality Archive. 2012-05-27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3. ^ Miller, R., Perlman, D., and Brehm, S.S. Intimate Relationships, 4th Edition, McGraw Hill Companies.[页码请求]
  4. ^ Pillsworth, Elizabeth G.; Haselton, Martie G.; Buss, David M. Ovulatory Shifts in Female Sexual Desire (PDF).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February 2004, 41 (1): 55–65. PMID 15216424. S2CID 26680290. doi:10.1080/00224490409552213. [失效链接]
  5. ^ Grammer, Karl; Fink, Bernhard; Neave, Nick. Human pheromones and sexual attraction (PDF).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5, 118 (2): 135–142 [2018-09-19]. PMID 15653193. doi:10.1016/j.ejogrb.2004.08.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7-26). 
  6. ^ Zitiert in John H. Harvey, Amy Wenzel, Susan Sprecher: The Handbook of Sexuality in Close Relationships.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2004, Kap. 5: Sex and Attraction Process. S. 123. Siehe auch Gordon L. Pazer: Why 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The Scientific Explanation, Social Consequences, and Ethical Problems. Edwin Mellen Press 2007, S. 63–64.
  7. ^ Clayson, D. E., & Klassen, M. L. (1989). Perception of attractiveness by obesity and hair color.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8(1), 199–202. https://doi.org/10.2466/pms.1989.68.1.199
  8. ^ Davis-Pyles, B., Conger, J. C., & Conger, A. J. (1990). The impact of deviant weight on social competence ratings. Behavioral Assessment, 12(4), 443–455.
  9. ^ Sue Lamb, C.; Jackson, Lee A.; Cassiday, Patricia B.; Priest, Doris J. Body figure preferences of men and women: A comparison of two generations. Sex Roles. 1993-03, 28 (5-6). ISSN 0360-0025. doi:10.1007/BF00289890 (英语). 
  10. ^ Grammer, Karl; Thornhill, Randy. Human (Homo sapiens) facial attractiveness and sexual selection: The role of symmetry and averagenes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994, 108 (3). ISSN 1939-2087. doi:10.1037/0735-7036.108.3.233 (英语). 
  11. ^ Jones, Doug; Hill, Kim. Criteria of facial attractiveness in five populations. Human Nature. 1993-09, 4 (3). ISSN 1045-6767. doi:10.1007/BF02692202 (英语). 
  12. ^ Cunningham, M. Measuring the physical in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quasi-experiments on the sociobiology of female facial beau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英语). 
  13. ^ Cunningham, M.; Barbee, A.; Pike, C. L. What do women want? Facialmetric assessment of multiple motives in the perception of male facial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英语). 
  14. ^ SIRC Guide to Flirting. What Social Science can tell you about flirting and how to do i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ctober 13, 2009.
  15. ^ Buss, D. M., & Shmitt, D. P. (1993). "Sexual strategies theory: A contextual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human mat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00, 204–232.
  16. ^ Conley, T. D. Perceived propos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acceptance of casual sex off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1, 100 (2): 309–329. PMID 21171789. doi:10.1037/a0022152. 
  17. ^ Ellis, B.J.; Symons, D. Sex differences in sexual fantasy: An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90, 27 (4): 527–555. doi:10.1080/00224499009551579. 
  18. ^ Wiederman, M. W.; Allgeier, E. R.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criteria: Sociobiological or socioeconomic explanation?.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 1992, 13 (2): 115–124. doi:10.1016/0162-3095(92)90021-u. 
  19. ^ Bailey, J.M.; Gaulin, S.; Agyei, Y.; Gladue, B. Effects of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 on evolutionarily relevant aspects of human mat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4, 66 (6): 1081–1093. PMID 8046578. doi:10.1037/0022-3514.66.6.1081. 
  20. ^ Gildersleeve, Kelly; Haselton, Martie G.; Fales, Melissa R. Do women's mate preferences change across the ovulatory cycle?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Meta-analysis). 2014, 140 (5): 1205–1259. PMID 24564172. doi:10.1037/a0035438. 
  21. ^ Wood, Wendy; Kressel, Laura; Joshi, Priyanka D.; Louie, Brian. Meta-analysis of menstrual cycle effects on women's mate preferences. Emotion Review. 2014, 6 (3): 229–249. S2CID 4641508. doi:10.1177/1754073914523073. 
  22. ^ Jones, Benedict C.; Hahn, Amanda C.; Debruine, Lisa M. Ovulation, Sex Hormones, and Women's Mating Psychology (PDF).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Review). 2019, 23 (1): 51–62 [2023-03-22]. PMID 30477896. S2CID 53715304. doi:10.1016/j.tics.2018.10.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28). 
  23. ^ Haselton, Martie G.; Mortezaie, Mina; Pillsworth, Elizabeth G.; Bleske-Rechek, April; Frederick, David A. Ovulatory shifts in human female ornamentation: Near ovulation, women dress to impress.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07-01-01, 51 (1): 40–45. PMID 17045994. S2CID 9268718. doi:10.1016/j.yhbeh.2006.07.007. 
  24. ^ Haselton, Martie G.; Gangestad, Steven W. Conditional expression of women's desires and men's mate guarding across the ovulatory cycle. Hormones and Behavior. 2006-04-01, 49 (4): 509–518. ISSN 0018-506X. PMID 16403409. S2CID 7065777. doi:10.1016/j.yhbeh.2005.10.006. 
  25. ^ Adams, D. B.; Gold, A. R.; Burt, B. A. Rise in female-initiated sexual activity at ovula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by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78, 299 (21): 1145–1150. PMID 703805. doi:10.1056/nejm197811232992101. 
  26. ^ Cutler, Winnifred, B.; Garcia, Celso, R.; Freiger, Abba. Sexual Behaviour Frequency and menstrual cycle length in mature premenopausal wome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December 1978, 4 (4): 297–309. PMID 523588. S2CID 1553727. doi:10.1016/0306-4530(79)90014-3. 
  27. ^ Pillsworth, Elizabeth G.; Haselton, Martie G. Male sexual attractiveness predicts differential ovulatory shifts in female extra-pair attraction and male mate retentio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6-07-01, 27 (4): 247–258. ISSN 1090-5138. doi:10.1016/j.evolhumbehav.2005.10.002 (英语). 
  28. ^ Gangestad, Steven W; Thornhill, Randy; Garver, Christine E. Changes in women's sexual interests and their partners' mate-retention tactics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 evidence for shift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2-05-07, 269 (1494): 975–982. ISSN 0962-8452. PMC 1690982 . PMID 12028782. doi:10.1098/rspb.2001.1952. 

也可以看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