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

電影
(重定向自魔域奇兵

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英语: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是一部1984年美国动作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威拉德·海克英语Willard Huyck葛罗莉亚·卡兹英语Gloria Katz编剧,故事构想来自乔治·卢卡斯。本片是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的第二作,也是第一作《夺宝奇兵:法柜奇兵》的前传哈里森·福特再度饰演主角印第安纳·琼斯,本作中印第安纳从上海逃脱后意外来到英属印度,与他同行的有上海夜总会女歌手威莉(凯特·卡普肖饰演)和搭档小滑溜(关继威饰演)。在村民们的请求下,印第安纳要从一帮会把活人给献祭图基教教徒手中,救出村民的小孩并夺回村子的神石。

魔宫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监制罗伯特·华兹英语Robert Watts
剧本
故事乔治·卢卡斯
主演
配乐约翰·威廉斯
摄影道格拉斯·史洛康比英语Douglas Slocombe
剪辑迈克尔·卡恩英语Michael Kahn (film editor)
制片商卢卡斯影业
片长118分钟[1]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84年5月8日 (1984-05-08)西木区
  • 1984年5月23日 (1984-05-23)(美国)
  • 1984年6月28日 (1984-06-28)(香港)
发行商派拉蒙影业
预算2817万美元[2]
票房3.331亿美元[3]
前作与续作
前作夺宝奇兵:法柜奇兵
续作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
香港夺宝奇兵之魔域奇兵
台湾魔宫传奇

本片于1984年5月23日在美国上映,全球总票房达到3.331亿美元,是1984年全球票房冠军。针对本片的影评起初褒贬不一,批评者抨击本片过于暴力黑暗、剧情单薄粗俗,赞赏者则认为本片娱乐性十足。本片对印度的描写引发争议。电影在美国上映分为PG级(约等于普遍级),但因被抱怨太过暴力,促使美国电影协会(MPAA)成立新的分级PG-13(约等于辅导级)。电影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荣获最佳视觉效果奖。本片的续集《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于1989年上映。

剧情大纲

编辑

1935年,在上海的夜总会,美国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以他找到的努尔哈赤遗骸和犯罪首领辽清交换宝石,但遭到背叛。印第安纳和孤儿帮手小滑溜及夜总会歌手威莉·史高一同逃出上海,不料却坐上了辽清的飞机。飞机驾驶使飞机坠落并跳伞逃生,但印第安纳、威莉和小滑溜在飞机坠毁前利用充气筏逃了出来。三人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坡一路向下,最后到达一座印度村庄。村民们认为印第安纳是希瓦神派来的帮手,请他帮忙找回失窃的神石“西瓦灵格”和被掳走的小孩们,而干出这一切的凶手是占据蟠阁宫(Pankot Palace)的邪恶势力。印第安纳猜测这块神石是印度教诸神赐予人类的五块桑卡拉石之一,可用来对抗邪恶。来到蟠阁宫,印第安纳、小滑溜与威莉受到热烈欢迎,并以客人的身份留宿一晚,参加年轻大君萨拉辛举办的晚宴。

夜里,琼斯遭到一名刺客袭击,将刺客击毙后发现宫殿下面有隧道,于是和小滑溜及威莉一起下去探索。三人发现图基教徒正在进行人祭。邪教份子拥有三块桑卡拉石,他们绑架了村民们的孩子,奴役他们寻找剩下的桑卡拉石。三人尝试夺回村庄的神石,但被教徒们一网打尽。大祭司摩拉雷强迫印第安纳喝下号称是卡里之血的药水,使他进入称作“黑色睡眠”的恍惚状态,试图操控他将威莉献祭。小滑溜也被迫在矿道里工作,逃脱后他将印第安纳从恍惚状态中解救出来,打断了献祭仪式。

三人打倒不少教徒,带走所有桑卡拉石,并解放了孩子们。摩拉雷尝试在矿道中用大水淹死三人,不过三人成功逃到外头。三人走过河上的一座索桥时,摩拉雷再次伏击了他们,印第安纳将桥砍成两段,使一些邪教徒掉进了鳄鱼出没的河水中。当印第安纳三人和摩拉雷在断桥上奋力挣扎时,印第安纳向湿婆之名祈祷,导致桑卡拉石烧穿了他的背包。摩拉雷试图抓住一块掉落的桑卡拉石,结果掉进了河里,被鳄鱼吞食。英属印度陆军赶到,打败了剩余的邪教徒,印第安纳、小滑溜及威莉回到了村子,并交出了村子的神石。看着村民们与他们的孩子团聚,印第安纳和威莉拥吻。

演员

编辑

除上述之外,乔宏饰演上海犯罪首领辽清,他和两个儿子Chen(Chua Kah Joo饰演)与Kao Kan(里克·扬饰演)在电影开头与印第安纳交手。David Yip英语David Yip在本片献出银幕首秀,饰演和印第安纳出生入死的朋友吴汉(Wu Han),于开头死于辽清枪下。Raj Singh饰演蟠阁宫的年轻大君萨拉辛(Zalim Singh),D. R. Nanayakkara英语D. R. Nanayakkara饰演印度村子的萨满(Shaman)[4]Denawaka Hamine英语Denawaka HamineIranganie Serasinghe英语Iranganie Serasinghe饰演村庄里的女人。职业摔角手帕特·罗奇英语Pat Roach饰演一名担任监工的图基教教徒,与印第安纳有一场肢体打斗。罗奇在上一集也有出现,饰演和印第安纳肉搏的德军技工以及魁武雪巴人。丹·艾克罗伊德饰演在上海接应印第安纳上飞机的韦柏(Weber)[5]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法兰克·马歇尔凯斯琳·肯尼迪在上海的机场客串出现[6]

制作团队

编辑

取自片头制作人员名单:

制作过程

编辑

构思与编剧

编辑
2011年的乔治·卢卡斯(左)与2017年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右)

早在要制作《夺宝奇兵:法柜奇兵》时,发起人乔治·卢卡斯便已决定要制作三部曲,他在第一次找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夺宝奇兵:法柜奇兵》时自称心中已有三个故事,若斯皮尔伯格执导了第一部,那就要三部都导。斯皮尔伯格答应了,且主要制作人员都签了三部电影的合约。[7]在拍完《夺宝奇兵:法柜奇兵》后,卢卡斯与斯皮尔伯格分别投入制作《帝国反击战》和《E.T.外星人》,直到《夺宝奇兵:法柜奇兵》上映两个月后才开始着手准备续集[7]。然而卢卡斯其实没有三个故事,他们还必须创作后续的情节[7]。卢卡斯将电影的背景年份设定得比第一集早,避免重复把纳粹当成反派[8]。在构思故事的过程中,卢卡斯设想了一个开场追逐戏:印第安纳·琼斯在中国的长城上骑着摩托车,随后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英语Lost World (genre):一个恐龙生存的隐秘山谷[9]。另一个想法是以孙悟空作为情节装置英语Plot device[8]。然而,中国当局拒绝让剧组在中国拍摄,场景设定不得不更改[9]

卢卡斯向斯皮尔伯格提出的故事是以一座苏格兰的闹鬼城堡为主轴,但斯皮尔伯格认为这与《鬼哭神号》过于相似。两人多次讨论后,卢卡斯将场景换成印度的一座邪灵作祟的寺庙[7],且概念涉及奴役儿童和从事人祭仪式的邪教[9]。卢卡斯邀请《夺宝奇兵:法柜奇兵》编剧劳伦斯·卡斯丹英语Lawrence Kasdan撰写续集剧本,但遭到拒绝,他于是聘请曾合作过《美国风情画》的编剧夫妻档威拉德·海克英语Willard Huyck葛罗莉亚·卡兹英语Gloria Katz[10],这两人对印度也颇有了解[11]。卡斯丹后来表示:“我不想和《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扯上关系,我觉得那部片太可怕了,有够无情,没有什么讨人喜欢之处。我认为《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代表了他们(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生活中的一段混乱时期,这部电影非常丑陋和刻薄。”[原文 1][10]

1982年春季[7],海克和卡兹在天行者牧场英语Skywalker Ranch与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花了四天讨论故事。早期的剧情构想由卢卡斯的两个想法组成:印第安纳将找回一座村庄失窃的某样东西,并决定是否将其归还;影片将从中国开始,一直拍到印度。[12]四天讨论期间,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茨和赫伊克相当注意如何在解释图基教的同时让观众不失兴味。海克和卡兹提议拍摄猎老虎的戏码,但没有足够时间拍摄猎,最终决定改用晚宴桥段代替,包括吃虫子、猴脑等等的情节。卡兹说:“史蒂夫和乔治的反应和小孩没两样,所以他们的想法是弄得尽可能地恶心。”[原文 2][12]另一方面,诸如在上海的打斗场面、用充气筏从从飞机逃生以及矿车追逐等场景都来自《夺宝奇兵:法柜奇兵》的早期剧本[13][14][11]。如同印第安纳之名取自卢卡斯的狗,威莉(Willie)这个角色是以斯皮尔伯格的美国可卡犬命名,而小滑溜(Short Round)则是以海克的狗命名,它的名字出自电影《钢盔英语The Steel Helmet[15][14]内的角色。

讨论活动结束后,卢卡斯将一份长20页打字纸、名为《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eath》的故事纲要英语film treatment(日期注记为1982年5月30日)交给了海克和卡兹,让他们改写成电影剧本[14]。卢卡斯也将一份长达500页的对话录音记录寄给海克和卡兹,当作辅助[12]。剧本第一稿标记于1982年8月1月完成[14],卡兹表示:“史蒂芬刚推出一部无比成功的电影(《E.T.外星人》),乔治不想失去他。他迫切希望史蒂芬能执导《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必须写剧本写得飞快,这样才能留住史蒂芬。”[原文 3][11]第一稿的修饰稿于标记于9月13日完成[14],在剧组进行前期制作的同时,海克和卡兹持续改写剧本,以产出拍摄用剧本英语shooting script[16]。两份稿子分别标记完成于3月1日和4月10日,其中第二份稿子将片名从《Temple of Death》改成《Temple of Doom》[16]

前期制作

编辑

1982年11月,执行制片人法兰克·马歇尔和制片人罗伯特·华兹英语Robert Watts前往印度进行勘景之旅,除了物色取景地外,也尝试取得拍片许可[14]。勘景团队在印度北部找到了所有他们需要的取景地,包含用来当作蟠阁宫的斋浦尔寺庙[17]。但是当地政府认为剧本具有冒犯性,而拒绝让剧组在印度北部拍片[17]。马歇尔说明道:“原本场景将在印度的一座令人惊奇的宫殿中拍摄。他们要求我们寄一份剧本,我们照做了,并且想说这不会是什么问题。但由于摩拉雷和图基教徒们的巫毒要素,印度政府有些犹豫要不要给我们许可。他们要我们做这做那,比如说不要使用‘Maharajah’(大君)这个词,也不想让我们在我们选定的特定寺庙拍摄。印度政府要求针对剧本和终剪版进行修改。”[原文 4][18]

因为在印度拍摄被拒绝,马歇尔等人只好另寻他处[19]。此时美术指导艾略特·斯科特英语Elliot Scott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前作美术指导诺曼·雷诺斯英语Norman Reynolds因为要参与《星球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的制作而无法回归,而推荐其师父斯科特接手续集[18]。马歇尔等人找到了当时少有拍摄团队踏足的小国斯里兰卡,发现当地应有尽有,有雨林、河流、峡谷,甚至还有小型的电影产业可提供人手,斯科特也选了个合适的村庄[18]。斯里兰卡独缺蟠阁宫的拍摄处,剧组决定使用接景和搭景的手法来解决[18]。对于上海的戏,因为中国已经拒绝拍片,剧组考虑过香港,但斯科特称香港充斥摩天营救和水泥建筑,最后改在葡属澳门(今澳门)拍摄[17]。另一方面,在美国,斯皮尔伯格与斯科特和分镜人员一同进行准备工作[18]。斯皮尔伯格先从电影的约十个主镜头英语Master shot开始编排,这么一来比较好规划桥段分配和镜头切换点[18]。斯科特打造了场景的迷你模型,斯皮尔伯格便可拿着相机试拍[18]。第一份分镜约在1983年2月产出,后续又做了多番修订[16]

1983年1月1日,派拉蒙影业卢卡斯影业签下了《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的合作协约[18]。2月1日,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分别签约担任导演和执行制片人[18]。选角过程面临较多挫折。凯特·卡普肖获选饰演威莉之前,有超过120个女演员为威莉试镜,但并没有合适人选[18]。卡普肖的经纪人与本片的选角导演认识并建议让卡普肖试试,卡普肖本来因志趣不合而想拒绝,但被经纪人说服[18]。斯皮尔伯格录下卡普肖的表现并拿给福特看,两人都赞成由卡普肖饰演威莉,最后卡普肖在1983年3月1日签了约。[20]对于小滑溜一角,选角导演麦克·芬顿(Mike Fenton)跑遍全球都一无所获,最后在洛杉矶找到了当时12岁的关继威,于1983年4月初签下了他[21]。据关继威表示,当时剧组在他的小学举办公开征选(open call),符合条件的男生都去参加试镜[21],当中包含他弟[22]。关继威在弟弟试镜时在摄影机后面给予指示,选角导演注意到他并给他一个机会[21]。关继威对英语并不熟稔,也不认识斯皮尔伯格等人,不过斯皮尔伯格喜欢他的个性,称“像是一个50岁的人栖身于12岁的身体里”[23]

主体拍摄

编辑

由于未取得在印度拍摄的许可,剧组只能在斯里兰卡拍片,其他镜头则在英国埃尔斯特里制片厂英语Elstree Studios (Shenley Road)摄影棚拍摄,蓝幕镜头由工业光魔完成[17]。根据斯皮尔伯格的说法,全片有20%是在外取景,其余80%都是在摄影棚拍摄[24]主体拍摄于1983年4月18日开始[25],预定于8月26日结束,预计为期93天[25]。主体拍摄的第一站是斯里兰卡的康提,剧组在当地拍摄了村庄和绳索吊桥英语rope bridge的戏,也在乌达瓦塔凯勒保护区英语Udawattakele Forest Reserve拍摄雨林的外景戏[25]。如何搭建电影中的绳索吊桥一度是剧组面临的大难题,不过附近正好有一群在建造维多利亚水坝英语Victoria Dam (Sri Lanka)保富集团人员,剧组便请他们搭吊桥[18]。剧组后来用爆破的方式拍摄桥断掉的戏[4],印第安纳与摩拉雷抓着断桥并缠斗的部分则之后在摄影棚拍摄[26]。在斯里兰卡,热天气、湿度和饮食让许多成员身体不适[4],有的成员至离开当地后仍受斑疹伤寒肝病所苦[27]。另一方面,第二摄影组英语second unit花费六天[25]在澳门拍摄上海的戏[17],随后至斯里兰卡与第一摄制组会合[25]

 
埃尔斯特里制片厂(摄于2009年)用于拍摄魔宫等布景

1983年5月5日,剧组到埃尔斯特里制片厂继续拍摄[28]。制片厂的九个摄影棚全都由《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使用,有八个用于布景,剩下一个当成工作坊(workroom)[28]。比尔·威尔奇(Bill Welch)继《夺宝奇兵:法柜奇兵》后再度操刀本片的搭景,根据制作纪录,搭景共使用了5000张片(sheet)的胶合板、700,000英尺(210,000米)的木料和250吨的灰泥[29]。5月时主要拍摄魔宫的部分,魔宫的布景非常得大,仿佛歌剧厅一般,摄影指导道格拉斯·史洛康比英语Douglas Slocombe使用了大量灯光照明,并在灯上覆上红色凝胶,呈现火光的感觉[30]。对于拍摄充斥虫与机关的魔宫通道[31],第二摄影组收集了5万只蟑螂和3万只甲虫,每次拍摄约会用到两千至三千只虫[31]。马歇尔回忆说:“在拍摄虫子的场景时,工作人员回家后会发现头发、衣服和鞋子上都有虫子。”[原文 5][32]

哈里森有椎间盘突出症的老毛病,在拍摄本片时因为骑大象和其他特技而引发疼痛[32]。6月20日,哈里森在拍摄琼斯卧室里有刺客的戏码时,因使出翻筋斗而引发椎间盘突出症[32],隔天便被送往他处治疗[33],直到8月8日才回归片场[34]。在哈里森缺席期间,斯皮尔伯格仍没停止制作,这在电影界并不常见[33]。斯皮尔伯格设法先拍要用特技替身英语Stunt double的桥段[35],等待哈里森回归后再拍他的特写镜头[36]。史洛康比后来也因发烧而挂了病号,在6月24日至7月7日间都休息养病[37]。7月19日至8月1日,第二摄影组到各地用替身拍戏,斯皮尔伯格也一个个前往查看[38]。期间,逃生筏的戏在猛玛山滑雪区英语Mammoth Mountain Ski Area图奥勒米河拍摄[38],该桥段之后也在外景补拍阶段于美利坚河英语American River蛇河峡谷英语Snake River Canyon (Idaho)拍摄[39]

哈里森回归后,斯皮尔伯格在8月拍摄矿车追逐的戏。整段戏结合了真实大小的云霄飞车,以及运用定格动画手法的比例模型。对于比例模型,剧组用锡纸搭起了一呎宽的隧道[40],并使用人偶来代替演员[41]。尽管拍摄过程中问题频出,主体拍摄仍如期在8月26日完成,尚有75个场景要由工业光魔完成,以及15天的美国拍摄行程[26]

补拍与后制

编辑

1983年8月29日起,剧组在工业光魔的摄影棚开始补拍英语pick-up (filmmaking)[42],至隔年1月27日完成[43]。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都认为初剪的115分钟电影“节奏太快”,于是斯皮尔伯格多拍了几个接景镜头,让观众有喘息空间[44]。除了摄影棚内的补拍外,剧组也做了一些外景补拍,拍摄地点包含充当北京的机场的汉米尔顿空军基地英语Hamilton Air Force Base[6],以及用以拍摄短吻鳄桥段的鳄鱼乐园英语Gatorland圣奥古斯丁鳄鱼农场动物公园英语St. Augustine Alligator Farm Zoological Park[45]约翰·威廉斯继《夺宝奇兵:法柜奇兵》后操刀本片的配乐英语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soundtrack)。配乐于米高梅处录制,由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约在1984年4月6日录制完成[46]。本片的最终预算是28,175,356美元[2],这笔约2800万的预算比《夺宝奇兵:法柜奇兵》多出将近800万[47]

上映与票房

编辑

1984年5月22日星期二,《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在曼恩中国戏院首映[48]。隔天起本片便于美国院线上映,共有1,687影院放映该片[49]。星期三至星期日加上阵亡将士纪念日放假,本片在首周六天的表现几乎打破所有《绝地大反攻》先前创下的纪录,包含首周票房和单日票房[50]。本片的首周票房为4226万美元,超越《绝地大反攻》的4110万美元,星期日的单日票房932万票房也赢过《绝地大反攻》的单日840万美元纪录[49]。最终,电影的北美总票房为1.8亿美元,其他地区为1.531亿美元,总计全球票房为3.331亿美元[3]。本片的北美总票房为年度第三,仅次于《比佛利山警探》和《捉鬼敢死队》,若论全球票房则排名年度冠军[51]

回响

编辑

影评

编辑
专业评分
综合得分
来源评分
Metacritic57/100[53]
烂番茄77/100[52]
评论得分
来源评分
芝加哥太阳报(1984年)    [54]
星辰论坛报英语Star Tribune(2006年)    [55]
雷纳德·马尔丁的电影指南英语Leonard Maltin's Movie Guide(2010年)    [56]

《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在刚上映时遭到影评人给予褒贬不一的评价。影评人指出电影的冒险场面数量比前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导致有些影评人抱怨电影令人喘不过气。也有影评人批评电影单薄、恶趣味且黑暗。

影评人罗杰·埃伯特给予该片四星满分,称之为“继《夺宝奇兵:法柜奇兵》之后最刺激、最奇妙、最傻气且最浪漫的冒险电影,比起续集不如说是一部与前作平起平坐的电影,而这可是很大的称赞。不愧为一次观影体验。”[原文 6][54]文森·坎比英语Vincent Canby觉得本片“因为不成形而无法在有趣程度上比肩《夺宝奇兵:法柜奇兵》,但成不成形也许无关紧要。以前时候分成15部分的连环电影英语Serial film也没有形状可言。那些片子就只是情节一波接着一波,《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也是这么做,还用上幽默和创新技术。”[原文 7][57]

综艺杂志》的陶德·麦卡锡认为本片是令人失望的续集,斯皮尔伯格加入更多的刺激元素,但只起到令人疲惫和麻木的效果[58]。《卫报》的德瑞克·麦坎英语Derek Malcolm将本片概括为“总长两小时且没有仔细衔接的一连串追逐戏,(中略)一直坐在电影院座位的边缘让你屁股酸疼,脑子也麻木了。”[原文 8][59]观察家报》刊载了菲利浦·法兰西英语Philip French的评论,称本片为“一部单薄、调皮、毫不雅致的作品。”[原文 9][60]芝加哥读者报英语Chicago Reader》的戴夫·克尔英语Dave Kehr表示:“这部电影暴露的人类冲动,仅止于一个十岁男孩试图让襁褓中的小妹感到恶心、而把一只死虫吊在她的面前。”[原文 10][61]人物》的雷夫·诺瓦克(Ralph Novak)责备道:“广告写说‘这部片对幼童可能太刺激’,这番说词简直是谎言。没有父母应该让孩子看这部给人创伤的电影;那将是电影形式的虐待儿童。就连哈里森·福特都被要求搧关继威耳光和奚落卡普肖。电影和英雄扯不上关系,只有两名反派;其名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原文 11][62][63]

2006年,《星辰论坛报英语Star Tribune》的柯林·科维特(Colin Covert)评论《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更蠢、包含黑暗的暴力色彩且有点故意通俗,但依然乐趣十足”[55]雷纳德·马尔丁英语Leonard Maltin在2010年版的电影指南中批评《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让人头痛”且“从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并不满刻意令人恶心的部分[56]。2014年,《Time Out》让电影工作者票选最棒的动作电影[64],《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是第71名[65]。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曾表示本片是他最喜欢的印第安那琼斯电影[66]

时至2023年,本片的整体评价趋于正面。汇总网站烂番茄收集138份评论文章,其中有106份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77%,平均得分7.40(最高10分),该网站的共识评价写道:“《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对某些人来说也许过于黑暗,但仍是一次巧妙的冒险奇观,并让一支好莱坞顶尖制片团队以最经典的型态大展身手。”[原文 12][52]另一网站Metacritic上收集的14篇评论中则有7篇好评,1篇差评,6篇褒贬不一,综合评分57(最高100),表示“褒贬不一或口碑中庸”[53]

奖项

编辑

注:按颁奖日期排序。

奖名/影展名 颁奖日期 奖项 入围者 结果 来源
英国电影学院奖 1985年3月5日英语38th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最佳摄影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 道格拉斯·史洛康比英语Douglas Slocombe 提名 [67]
最佳剪辑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Editing 迈克尔·卡恩英语Michael Kahn (film editor) 提名
最佳音效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Sound 班·伯特英语Ben Burtt赛门·凯耶英语Simon Kaye、劳瑞尔·拉德维奇(Laurel Ladevich) 提名
最佳特效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丹尼斯·穆兰英语Dennis Muren乔治·吉布斯英语George Gibbs (special effects artist)迈克尔·J·麦克阿利斯特英语Michael J. McAlister洛恩·彼得森英语Lorne Peterson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 1985年3月25日 最佳原创音乐 约翰·威廉斯 提名 [68]
最佳视觉效果 丹尼斯·穆兰、迈克尔·J·麦克阿利斯特、洛恩·彼得森、乔治·吉布斯 获奖
土星奖 1985年6月9日英语12th Saturn Awards 最佳奇幻电影 《魔宫奇兵》 提名 [69]
最佳导演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提名
最佳电影男主角 哈里森·福特 提名
最佳年轻男演员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Performance by a Younger Actor 关继威 提名
最佳编剧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Writing 威拉德·海克、葛罗莉亚·卡兹 提名
最佳服装设计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 安东尼·鲍尔英语Anthony Powell (designer) 提名
最佳化妆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Make-up 汤姆·史密斯英语Tom Smith (make-up artist) 提名

争议与后续

编辑

本片对印度的描写引发争议[70][71],并暂时遭到印度封杀,并未上映,后来才以家用媒体的型式在当地发行[72][73]。在西雅图,约三十至五十人的小型抗议团体抗议本片,指称本片里的印度人不是一副无助就是邪恶[74]。包含Yvette Rosser在内的学者批评本片使美国观众对印度产生不准确的印象,Rosser表示:“许多教师似乎把该片当作对印度的有效描绘,因为大量接受调查的学生抱怨教师提到吃猴脑。”[73][75]饰演查德劳的演员罗尚·赛斯英语Roshan Seth则指出,晚餐桥段是个搞砸了的笑话:“史蒂芬本想当成一个笑话,即印度人很聪明,知道所有西方人都以为印度人吃蟑螂,便端出西方人所预期的菜色。以这部片来说,这笑话太难察觉了。”[76]另一个饱受批评的方面在于电影的白人救世主情节[77]

另一方面,一些影评人和家长大力抨击本片以PG级电影而言太过暴力[50],连带出现对分级制度的讨论[78]。斯皮尔伯格也建议美国电影协会(MPAA)调整分级制度,新增一个介于PG级和R级之间的分级。MPAA最后在《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上映两个月后推出了新的分级“PG-13”。[79][注 1]在英国,为了符合PG级的规范,《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遭到删减[83]。五年后,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跟进美国的作法,推出了12级的新分级[84]。2012年,《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的一刀未剪版在英国便被评为12级[85]

第二集的风格比《夺宝奇兵:法柜奇兵》还要更黑暗,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在日后都把这点归咎于当时与另一半分手后的个人情绪[8]。斯皮尔伯格在1989年表示,他对《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丝毫没有欢喜之情:“那部片太黑暗、太地下,而且太恐怖。我比之为超过恶作剧程度的《鬼哭神号》。《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里几乎没有我个人的感受。”[47]斯皮尔伯格也曾称,《夺宝奇兵2:魔域奇兵》是三部曲里他最不喜欢的一部,拍那部片最棒的事情是他遇见未来的妻子卡普肖[86]

家用媒体

编辑

本片的卡式录音带于1986年圣诞节发售,零售价为29.95美元,并以140万套的销量创下记录[87],至1986年才由《壮志凌云》超越[88]。2003年,三部曲的DVD同时发行[89]。2012年,推出三部曲和《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的蓝光光盘套装盒组[90]。2021年,四部电影的超高清蓝光光盘套装问世,皆是透过扫描原始底片制作的4K修复版[91]

相关书籍

编辑

续集

编辑

备注

编辑
注释
  1. ^ 本片和《小精灵》最初在美国上映时都是分为“PG”而非“PG-13”[80][81],第一部正式被分为PG-13的电影是《火烈鸟少年英语The Flamingo Kid[82],而第一部正式上映的PG-13电影是《赤色黎明[79]
原文
  1. ^ 原文:I just thought it was horrible. It's so mean. There's nothing pleasant about it. I think Temple of Doom represents a chaotic period in both their [Lucas's and Spielberg's] lives, and the movie is very ugly and mean-spirited.
  2. ^ 原文:Steve and George both still react like children, so their idea was to make it as gross as possible.
  3. ^ 原文:Steve was coming off an enormously successful movie and George didn't want to lose him, He desperately wanted him to direct. We were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to do it really, really fast so we could hold on to Steve.
  4. ^ 原文:originally the scenes were going to be shot in India at a fantastic palace. They required us to give them a script, so we sent it over and we didn't think it was going to be a problem. But because of the voodoo element with Mola Ram and the Thuggees, the Indian government was a little bit hesitant to give us permission. They wanted us to do things like not use the term Maharajah, and they didn't want us to shoot in a particular temple that we had picked. The Indian government wanted changes in the script and final cut.
  5. ^ 原文:when filming the bug scenes, crew members would go home and find bugs in their hair, clothes and shoes.
  6. ^ 原文:the most cheerfully exciting, bizarre, goofy, romantic adventure movie since Raiders, and it is high praise to say that it's not so much a sequel as an equal. It's quite an experience.
  7. ^ 原文:too shapeless to be the fun that Raiders is, but shape may be beside the point. Old-time, 15-part movie serials didn't have shape. They just went on and on and on, which is what Temple of Doom does with humor and technical invention.
  8. ^ 原文:a two-hour series of none too carefully linked chase sequences ... sitting on the edge of your seat gives you a sore bum but also a numb brain.
  9. ^ 原文:'Indiana Jones' is a thin, arch, graceless affair.
  10. ^ 原文:The film betrays no human impulse higher than that of a ten-year-old boy trying to gross out his baby sister by dangling a dead worm in her face.
  11. ^ 原文:The ads that say 'this film may be too intense for younger children' are fraudulent. No parent should allow a young child to see this traumatizing movie; it would be a cinematic form of child abuse. Even Harrison Ford is required to slap Quan and abuse Capshaw. There are no heroes connected with the film, only two villains; their names are Steven Spielberg and George Lucas.
  12. ^ 原文:It may be too "dark" for some, but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remains an ingenious adventure spectacle that showcases one of Hollywood's finest filmmaking teams in vintage form.

参考资料

编辑
  1. ^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PG) (CUT). 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 1984-05-31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2. ^ 2.0 2.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81页.
  3. ^ 3.0 3.1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Box Office Mojo.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英语). 
  4. ^ 4.0 4.1 4.2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4页.
  5. ^ 'Indiana Jones': 7 Memorable Cameos and Appearances. 好莱坞报道. 2016-03-19 [202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6. ^ 6.0 6.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9页.
  7. ^ 7.0 7.1 7.2 7.3 7.4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28页.
  8. ^ 8.0 8.1 8.2 Temple of Doom: An Oral History. 帝国杂志. 2008-05-01 [200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8). 
  9. ^ 9.0 9.1 9.2 Baxter 1999,第336页,§Snake Surprise.
  10. ^ 10.0 10.1 Baxter 1999,第336-337页,§Snake Surprise.
  11. ^ 11.0 11.1 11.2 quint. FORTUNE AND GLORY: Writers of Doom! Quint interviews Willard Huyck and Gloria Katz!. Aint It Cool News. 2014-05-23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 (英语). 
  12. ^ 12.0 12.1 12.2 McNeil 1985.
  13. ^ Baxter 1999,第337页,§Snake Surprise.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0页.
  15. ^ Maslin, Janet. AT THE MOVIES.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5-11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31) (美国英语). 
  16. ^ 16.0 16.1 16.2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8页.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Baxter 1999,第338页,§Snake Surprise.
  18.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1页.
  19.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0-131页.
  20.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1, 135页.
  21. ^ 21.0 21.1 21.2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5页.
  22. ^ Ke Huy Quan Recalls Landing Short Round Role in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MovieWeb. 2022-04-01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4) (英语). 
  23.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37-138页.
  24. ^ Elkins 1984.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2页.
  26. ^ 26.0 26.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4页.
  27.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8页.
  28. ^ 28.0 28.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7页.
  29.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7-148页.
  30.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48-149页.
  31. ^ 31.0 31.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1页.
  32. ^ 32.0 32.1 32.2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3页.
  33. ^ 33.0 33.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5页.
  34.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1页.
  35.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5-156页.
  36.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3页.
  37.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6页.
  38. ^ 38.0 38.1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58页.
  39.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9, 170, 172页.
  40. ^ The Light and Magic of Indiana Jones 2003,第5分钟、第6分钟处.
  41. ^ The Light and Magic of Indiana Jones 2003,第6分钟处.
  42.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68-169页.
  43.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75页.
  44.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73页.
  45.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73, 175页.
  46.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76页.
  47. ^ 47.0 47.1 McBride 1997,第355页,§Ecstasy and Grief.
  48. ^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 AFI Catalog. [202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英语). 
  49. ^ 49.0 49.1 Sanello, Frank. 'Indiana Jones' sets several box-office records. UPI Archives. 1984-05-29 [2023-08-31] (英语). 
  50. ^ 50.0 50.1 Harmetz, Aljean. 'INDIANA JONES' TOPPING 'JEDI' BOX-OFFICE RECORD.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5-30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美国英语). 
  51. ^ 1984 Domestic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0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52. ^ 52.0 52.1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烂番茄. Fandango (公司). [202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53. ^ 53.0 53.1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metacritic.com.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9). 
  54. ^ 54.0 54.1 Ebert, Roger.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芝加哥太阳报. 1984-05-23 [202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8). 
  55. ^ 55.0 55.1 Covert, Colin.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Star Tribune英语Star Tribune. 2008-05-21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56. ^ 56.0 56.1 Leonard 2010,第672页.
  57. ^ Canby, Vincent.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纽约时报. 1983-03-23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3). 
  58. ^ McCarthy, Todd.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Variety. 1984-05-16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美国英语). 
  59. ^ Malcolm, Derek. More thrilling encounters. The Guardian. 1984-06-14: 11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60. ^ French, Philip. The crack of doom. The Observer. 1984-06-17: 21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通过Newspapers.com (英语). 
  61. ^ Kehr, Dave.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Chicago Reader. 1984-09-01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62. ^ McBride 1997,第357页,§Ecstasy and Grief.
  63. ^ Picks and Pans Review: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People.com. 1984-06-04 [202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英语). 
  64. ^ The 100 best action movies. Time Out. [2014-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65. ^ The 100 best action movies: 80–71. Time Out. [2014-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66. ^ Quentin Tarantino names his favourite 'Indiana Jones' movie. 2022-08-19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67. ^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200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68. ^ 1985.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202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69. ^ Past Saturn Awards. 土星奖. [200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70. ^ Gogoi, Pallavi. Banned Films Around the World: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06-11-05 [200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1). 
  71. ^ Tharoor, Shashi. SHASHI ON SUNDAY: India, Jones and the template of dhoom. The Times of India. 2007-03-10 [200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1). 
  72. ^ Gogoi, Pallavi. Banned Films Around the World: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BusinessWeek. 2006-11-05 [2007-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1). 
  73. ^ 73.0 73.1 Rosser, Yvette. Teaching South Asia. Missouri Southern State University英语Missouri Southern State University.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08). 
  74. ^ 'Temple' picketed as racist. The Spokesman-Review. 1984-07-14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通过Google Books. 
  75. ^ Ramnath, Nandini. 'Temple of Doom' is the Indiana Jones movie that Indians won't forget in a hurry. Scroll.in. 2016-03-31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76. ^ The Making of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2020-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77. ^ We need to talk about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Little White Lies. 2020-06-20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78. ^ Harmetz, Aljean. 'INDIANA JONES' STIRS RATINGS DEBATE.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5-21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美国英语). 
  79. ^ 79.0 79.1 Parker, Ryan. How 'The Temple of Doom' Changed the MPAA Ratings Syste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80. ^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 Filmratings.com. MPAA.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8). Rating: PG 
  81. ^ Gremlins (1984). Filmratings.com. MPAA.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Rating: PG 
  82. ^ History of Ratings. Filmratings.com. MPAA. [2019-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8). 
  83. ^ BBFC. Temple of Doom. www.bbfc.co.uk. 2020-08-03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英语). 
  84. ^ BBFC. Batman. www.bbfc.co.uk. 2020-08-14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英语). 
  85. ^ BBFC.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www.bbfc.co.uk.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英语). 
  86. ^ Rinzler & Bouzereau 2008,第182页.
  87. ^ Bierbaum, Tom. 'Top Gun' Cassettes In Record Takeoff: 1,900,000 Units. 综艺 (杂志). 1987-03-04: 1. 
  88. ^ 'TOP GUN' CASSETTE BECOMES TOP SELLER. The New York Times. 1987-03-04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美国英语). 
  89. ^ Indiana Jones 'raids DVD record'.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03-10-31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90. ^ Indiana Jones: How to enjoy the film as an adult.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2-10-04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91. ^ Indiana Jones Box Set 4K UHD Blu-Ray Preorders Down to $79.99. IGN. 2021-03-16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引用作品

编辑
书籍
杂志与期刊

额外资料

编辑
书籍
杂志与期刊
影音
  • Indiana Jones: Making the Trilogy (DVD). 派拉蒙影业. 2003 (英语). 
  • Featurettes - The Stunts of Indiana Jones (DVD). 派拉蒙影业. 2003 (英语). 
  • Featurettes - The Sound of Indiana Jones (DVD). 派拉蒙影业. 2003 (英语). 
  • Featurettes - The Music of Indiana Jones (DVD). 派拉蒙影业. 2003 (英语). 
  • Featurettes - The Light and Magic of Indiana Jones (DVD). 派拉蒙影业. 2003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