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魯王國(協作沙盒)


协作目标:祖鲁王国

原始:46字节
沙盒:46字节

来源搜索:"祖魯王國"”——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Report


祖鲁王国

祖鲁人的王国
1816年—1897年
祖鲁王国疆域(约1890年)
祖鲁王国疆域(约1890年)
首都夸布拉瓦约umGungundlovu乌伦迪
常用语言祖鲁语
宗教祖鲁信仰
政府君主制
• 1816年–1828年
恰卡(Shaka kaSenzangakhona)
• 1828年–1840年
丁冈·辛赞格科纳(Dingane kaSenzangakhona)
• 1840年–1856年
姆潘德·辛赞格科纳 (Mpande kaSenzangakhona)
• 1856年–1884年
塞奇瓦约·姆潘德(Cetshwayo kaMpande)
• 1884年–1887年
[丁祖鲁·塞奇瓦约]](Dinuzulu kaCetshwayo)
历史 
• 丁吉斯瓦约(Dingiswayo)逝世
1818年
1816年
• Gqokli Hill之役
1818年
• Mhlatuze River之役
1820年
1879年
• 英国占领
1887年
• 那塔利亚共和国成立
1897年
面积
1828年29,785平方公里
人口
• 1828年
250000
货币牲畜
前身
继承
Mtetwa Paramountcy
那塔利亚共和国
新共和国
那塔尔殖民地

祖鲁王国(Zulu Kingdom),又称祖鲁王朝是南非海岸边的王国,邻近印度洋,且界在图盖拉河(Tugela River)和蓬戈拉河(Pongola River)之间。这个小王国逐渐控制了今天南非洲的夸祖鲁-纳塔尔省[3][4]。后在1870年代与英国发生一系列冲突,祖鲁王国在战争初期的伊散德尔瓦纳战役取得胜利,然而在英国的优势武力下,祖鲁王国仍逃不过复灭的噩运。祖鲁王国后来被纳入纳塔尔殖民地,最后并入南非联邦

历史

编辑

恰卡·祖鲁建立祖鲁王国

编辑
 
恰卡·祖鲁画像
(约1824年)
 
军事革新像是长矛(assegai),包围战术以及年龄分团制等让祖鲁王国成为南非周最强大的国家。

恰卡·祖鲁大约出生于1787年,是祖鲁首领辛赞格科纳(Senzangakona)的私生子,他与母亲南蒂(Nandi)被辛赞格科纳放逐,二人逃难到姆特瓦(Mthethwa)。夏卡成为姆特瓦首领丁吉斯瓦约(Dingiswayo)麾下的战士。辛赞格科纳死后,丁吉斯瓦约协助夏卡成为祖鲁首领。两族成为盟友,并肩作战。丁吉斯瓦约后来在约1818年时被恩德万德韦族(Ndwandwe)首领兹威德(Zwide)杀死。姆特瓦并入祖鲁,接受夏卡的统治。 夏卡实施了许多军事、社会、政治及文化上的革新,建立一个体制完整的中央集权的祖鲁国家,最重要的包括利用他构想的现代化武器来改造军队。并且为祖鲁人建立信仰中心,在精神上加强领导人及巫医的威信,维持了国家内部的从属地位。


恰卡·祖鲁的另一项伟大功绩是摧毁氏族势力对王国体制的影响。军队中的升迁不再受身世的影响,而是凭功绩计算。

1818年,联盟在恩德万德韦族首领兹威德的首次突袭-廓可里山战役(Battle of Gqokli Hill) 下幸存。两年后,恰卡在姆拉图泽(Mhlatuze River)战役中摧毁了恩德万德韦联盟。恩德万德韦联盟的大批残余势力仍然在各处与恩古尼人(Nguni)部落缠斗,过着流徙的生活,史称弃土运动(Mfecane或Defecane)。这个过程中亦发生过多次的内部斗争,史称祖鲁内战(Zulu Civil War)。 。1825年,恰卡已建立一个面积约11,500平方英里(30,000平方公里)的大王国,国土东边可抵海岸线,西边可达金斯堡,北临蓬戈拉河,南至班西河(Banshee River)。

祖鲁的一系分支北恩德贝莱人(amaNdebele),或在历史上被称为马塔贝列人(Matabele)在姆济利卡齐(Mzilikazi)国王统治时,建立了一个更大的帝国,面积涵盖现今的津巴布韦

丁冈(Dingane)的统治

编辑

丁冈·辛赞格科纳(Dingane kaSenzangakhona)与Mhlangano是恰卡的同父异母弟,他们与另一个祖鲁领袖Mbopa密谋杀害恰卡,在先后进行了至少两次的暗杀行动后,终于将恰卡杀死。 恰卡遇害后,丁冈杀死了与他合谋的Mhlangano,成功篡位,登上了国王宝座。他继位后首先处决了几位王族亲戚。随后几年,丁冈为了稳坐王位,他陆续处决了多名恰卡的支持者。 丁冈的另一个同父异母兄弟姆潘德(Mpande)被视为过于懦弱,不足为惧,因此,在整个血腥篡位的行动中,成为其一幸存的人。


与“移民先驱(Voortrekkers)”的冲突

编辑

在遇到英国人之前,祖鲁人首先面对的外来者是波耳人(Boers)。波耳人为了对抗英国人的统治,企图觅得一块土地作为基地,建立一个国家,于是他们向北渡过了橘河(Orange River),与恩德贝勒人(Ndebele)发生冲突之后,又接着与丁冈的祖鲁王国起了冲突[5]

1837年10月,移民先驱(Voortrekker)领袖[[彼得·雷蒂夫(Piet Retief)前往丁冈的村落谈判有关移民先驱与祖鲁族的土地分配问题。在11月,大约1,000辆移民先驱的四轮马车,由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取道龙山山脉(Drakensberg),抵逹现称的夸祖鲁-纳托尔省(KwaZulu-Natal)。 丁冈要求雷蒂夫归还其队伍先前偷去的牛只。于1838年2月3日,雷蒂夫将牛只交还。翌日,双方签定条约,丁冈将图盖拉河(Tugela River)南部至姆西姆夫布河(Mzimvubu River)的土地割让给移民先驱。一连串的庆祝活动开始。在2月6日,庆祝的最后一日,雷蒂夫的队伍被邀请前往舞会,并要求他们将马车队留下。在舞会的中段,丁冈忽然站立并高呼:“"Bambani aba thakathi!"”(祖鲁语,谓“杀死那些巫师”)。雷蒂夫及其同行约250人即时被制服,并带到kwaMatiwane山处决。他们被杀的原因相信是他们扣留了部分本应需归还牛只,因此触怒丁冈。

丁冈的军队其后攻击移民先驱的营地,约500名移民先驱的男女及小孩全部被屠杀,无一幸免。血腥屠杀发生的地点,现时被命名为韦纳(Weenen)(阿非利卡语,谓“哭泣”)。

其他移民先驱的成员投选了安德烈·比勒陀乌斯(Andries Pretorius)为新的领袖。1838年12月16日,丁冈出兵攻击位于血河(Blood River)河岸的移民先驱,比勒陀乌斯率领470名移民先驱的成员,以多辆四轮车排列成一个方阵,抵抗兵数达1万至2万人的祖鲁军队。比勒陀乌斯的方阵战略取后重大的成功,约3,000名祖鲁士兵战死,只有3名移民先驱成员受伤,无人战死。这次战役,史称“血河之战”(Battle of Blood River)。

战败之从,丁冈烧毁他的王府,并逃往北方。姆潘德(由于被丁冈视为懦弱而幸存的同父异母兄弟)率领17,000支持者背叛丁冈,并联合普里托利亚斯及移民先驱向丁冈宣战。丁冈最后于现时的斯威士兰(Swaziland)边境被刺杀。姆潘德取代丁冈,成为祖鲁国王。

姆潘德(Mpande)统治时期

编辑
 
姆潘德画像
乔治·法兰西·安格斯(George French Angas)绘

1839年,在反叛丁冈的战斗结束之后,波耳人领袖马蒂纳斯·韦塞尔·普里托利亚斯(Marthinus Wessel Pretorius)在图盖拉河南边,那塔耳港(英国人的居住地,即今德本)西边,建立了那塔利亚共和国(Natalia Republic)。

姆潘德与普里托利亚斯的维持了良好的关系。1842年,英国人与波耳人爆发了冲突,英国并吞了那塔利亚。那塔利亚覆亡之后,姆潘德将与波耳人的良好关系转移给英国人,维持了良好的对外关系。

1843年,姆潘德整肃王国内的异议分子,造成大量人民死亡。数以千计的难民带着牲畜逃到邻近地区,包括英国控制的纳塔尔地区。姆潘德因此袭击了邻近地区,直到1852年入侵斯威士兰,遭到英国阻止,迫使姆潘德撤出为止。

塞奇瓦约(Cetshwayo)统治时期

编辑
 
King 塞奇瓦约照片
(约1875年)

同一时期,姆潘德的两个儿子塞奇瓦约 (Cetshwayo)及Mbuyazi为争取继承王位而发生争端。1856年,Mbuyazi被兄长塞奇瓦约杀死(Ndondakusuka战役)。塞奇瓦约计划篡夺父亲的政权。最后于1872年,姆潘德年老逝世,塞奇瓦约继位。



英祖战争

编辑
 
伊山德瓦纳战役(1879年)

1878年12月11日,英国驻南非殖民官员弗里尔(Henry Bartle Frere)向14名代表祖鲁国王塞奇瓦约的祖鲁长老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的内容非常苛刻及无理,即时遭到塞奇瓦约断然拒绝。这份最后通牒是特意设计让塞奇瓦约拒绝,为英国侵略造就借口。12月31日,最后通牒期限届满,英国军队渡过图盖拉河英祖战争正式揭开序幕。战争初期,1月22日,祖鲁在伊山得瓦纳战役(Battle of Isandlwana)中击毙了将近1,000名英军,打败英国军队。祖鲁人在伊山得瓦纳战役中展现了团队作战技巧。祖鲁人的作战能力使他们在战争初期取得优势。然而,祖鲁人的人海战术以及落后的军队,在战争中造成极大的伤亡。装备先进的英国人逐渐取得优势。7月4日,爆发的乌伦迪战役(Battle of Ulundi)中,英国战胜祖鲁,结束了英祖战争。英祖战争是英国在扩张殖民地的过程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

王国分裂及塞奇瓦约之死

编辑

战败后一个月,塞奇瓦约被逮捕,并遭放逐到开普敦。英国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祖鲁国分裂为13个酋长国,各酋长国之间的争端频仍,祖鲁陷入内战局面。在1882年,塞奇瓦约获准前往英国,觐见维多利亚女王及其他重要人物后,获准回到祖鲁,继续当国王。

1883年,塞奇瓦约被获准返回祖鲁,并恢复其帝位。条件是他不可再挑起争端,及不可重建军事制度。塞奇瓦约只获发还比原先小了很多的领土。随后,塞奇瓦约在乌伦迪(Ulundi)被Usibepu(13个酋长的其中一个,其背后有布尔雇佣兵撑腰)攻击,塞奇瓦约受伤逃脱。1884年2月,塞奇瓦约逝世(可能是遭毒死),由当时只得15岁的儿子丁祖鲁(Dinizulu)继承王位。

丁祖鲁(Dinuzulu)的统治和流亡

编辑
 
丁祖鲁·塞奇瓦约
约(1883年)

丁祖鲁招揽波耳雇佣兵以反击UZibhebhu,并承诺以土地作为酬劳。这批雇佣兵自称为“丁祖鲁的志愿兵”(Dinizulu's Volunteers),由路易·博塔(Louis Botha)统领。1884年,丁祖鲁的志愿兵击败UZibhebhu,获得了祖鲁王国一半的土地,并成立了夫赫德共和国(Republic of Vryheid)。 英国向来担心波耳人获得港口,因此此事件引起了英国的注意。1887年,英国吞并了祖鲁,祖鲁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随后,丁祖鲁与敌人发生冲突(邦巴萨叛乱,Bambatha Rebellion)。1906年,英国政府拘捕丁祖鲁,并控以叛国及公开暴力罪名。1909年,丁祖鲁被判处监禁于圣赫勒拿岛上,刑期为10年。

南非联邦成立后,路易·博塔担任南非首任总理。他安排昔日的老盟友丁祖鲁结束他的流亡生活,回到南非,居于德兰士瓦(Transvaal),并于1913年卒于该地。 丁祖鲁之子所罗门·丁祖鲁从未被南非官方认定为国王,但是他始终被祖鲁人及南非的一些知识分子,如John Langalibalele Dube等认定为国王,且地位日渐上升。1923年,所罗门建立了英卡塔亚夸祖鲁(Inkatha YaKwaZulu)组织,以增进祖鲁王室的威望,但是这个组织成立没有多久便逐渐没落。幸好,在1970年年代,夸祖鲁行政首长Mangosuthu Buthelezi又再次使其复兴。

1951年12月,所罗门之子Cyprian Bhekuzulu kaSolomon被官方认定为祖鲁人的最高精神领袖。但官方政府仍以对于酋长的黜免权来实际掌控祖鲁的行政权。

现代祖鲁人

编辑

祖鲁王国的国土现今成为夸祖鲁-纳塔尔省(KwaZulu-Natal)的一部分。现代的祖鲁人平均地分均于乡村及城市地区。虽然夸祖鲁-纳塔尔省依然是他们的主要居住地,但有许多人都迁往经济较为繁荣的豪登省(Gauteng)。事实上,在豪登省最常用的语言就是祖鲁语,其次是索托语。在其他地方的祖鲁族人,祖鲁语仍然是他们最普遍采用的语言,其次是[[阿菲利加语(Afrikaans)及英语。

夸祖鲁-纳塔尔省有很大一部分是野生动物保护区,因此居住在那边的祖鲁人也利用观光业来赚取收入。 此外夸祖鲁-纳塔尔省也是WWF的黑犀牛复育中心。WWF在约20,000公顷的“祖鲁兰犀牛保护区(Zululand Rhino Reserve ,ZRR)”中执行了“黑犀牛领域扩张计划(The Black Rhino Range Expansion Project)。

祖鲁人在南非政坛上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南非的现任总统雅各布·祖马(Jacob Zuma)及前任副总统普希莉·兰博库卡(Phumzile Mlambo-Ngcuka)都是祖鲁人。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某网站
  2. ^ 某網站. 
  3. ^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4. ^ New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5. ^ Martin Meredith, Diamonds Gold and Wa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7):5

延伸阅读

编辑
  • Bryant, Alfred T. A History of the Zulu and Neighbouring Tribes. Cape Town: C. Struik. 1964: 157. 
  • Morris, Donald R. The Washing of the Spears: the Rise of the Zulu Nat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5: 655.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