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奖
布克奖(英语:Booker Prize,之前名称为 Booker–McConnell Prize (1969-2001) 及 Man Booker Prize (2002–2019)),是每年颁发给用英文写成并在英国出版的最佳原创小说的文学奖。布克奖的获得者通常会得到国际上的赞赏与声望,因此这个奖项对于书籍的销售具有相当的驱动力。此奖项原先只授与英联邦、爱尔兰、南非(及后来包括津巴布韦)的公民,但是自2014年起,只要该书籍以英文写作并曾经在英国出版即可参赛[1]。
布克奖 | |
---|---|
授予对象 | 在英国和爱尔兰出版发行的最佳英文原创小说 |
地点 | 英国伦敦市政厅 |
国家/地区 | 英国 |
主办单位 | 曼氏企业(直至2019年5月31日) Crankstart(自2019年6月1日起) |
首次颁发 | 1969年 |
官方网站 | thebookerprizes |
设立
编辑1968年,英国的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奖,奖励年度最佳英文长篇小说,获奖人不限于英国籍作家,其他如爱尔兰及英联邦国家作者都可参与,但美国作家不能参与,以抵制新型的娱乐形式诸如电视对文学市场的蚕食。大奖以赞助商——食品供应公司布克命名。布克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
布克奖注重权威性、导向性和公正性,评审由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担当。一般评审有五人,由专门委员会指定,分别为书评家、学者、小说家、文学编辑、文化名人等。每年5位评审必须阅读被推荐的100多部作品,从中选出20多本初入围名单,再从这份名单中选出6本进入决审,最后从这6部作品中选出一部获胜作品。
发展
编辑在设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布克奖获奖小说都体现了对英国往昔的怀旧与思考,获奖者也多为英裔白人作家。2013年9月,布克奖宣布,获奖者将不仅限于英联邦国家、爱尔兰和津巴布韦作者,小说只要以英文创作并在英国发表,即可参加当年评选。[3]
布克奖
编辑1991年,设俄罗斯布克奖,是1917年后俄罗斯境内第一个非国家奖金,每年开奖一次,评选出年度最佳长篇小说。该奖设立以来已成为俄罗斯文学领域最有权威的奖项。
2002年,英仕曼集团(Man Group)成为布克奖的赞助商,布克奖名称由Booker Prize变成Man Booker Prize。现在有些也翻译成曼布克奖或曼氏布克奖。
最初设立该奖时奖金为两万一千英镑,2002年已提升到五万英镑。
英仕曼集团在2019年初时宣布本年度的奖金将会是他们18年来赞助的最后一次。慈善组织Crankstart则宣布它将在今后的五年内提供赞助,并有可能再续五年。本文学奖的名字也改回为布克奖(The Booker Prize)。
布克国际奖
编辑2004年,布克奖打破了地域壁垒,宣布将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奖金为60000英镑的布克国际奖(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所有作家,无论国别,只要其作品以英文或有英文译本发表,均有资格获得此奖。本奖奖励作家的全部文学成就,不仅限于小说。首位获奖者将于2005年年中宣布。这使布克奖朝着一项全方位的国际文学大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设立的布克国际奖不会取现有的布克奖而代之,两者将由两个相对独立的评审系统并行评比。 根据规定,每位作家只能获得一次布克国际奖。
2005年6月2日,首届布克国际奖在伦敦揭晓,获奖者为阿尔巴尼亚小说家伊斯梅尔·卡达莱。评委会主席约翰·凯里评论道:“伊斯梅尔·卡达列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采用了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创作,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
布克翻译奖
编辑2005年,布克奖将专门为翻译家设立一个奖金为15000英镑的特别奖项——布克翻译奖,以奖励那些把其他语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的翻译家们。布克翻译奖的评选不同于一般的评奖程序,其得主并非由评委会投票选出,而是交给布克国际奖的得主择定。翻译奖2005年开始颁发,当年的布克翻译奖颁发给了伊斯梅尔·卡达莱作品的英文翻译大卫·巴洛斯。
影响
编辑布克奖的目标是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公众对严肃小说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它的威望超过了英国大大小小的其它二百多个文学奖。享有世界盛誉。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
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布克奖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在于商业和文化效益的双赢。从商业利益上说,它推动文学的商业化,使市场潜力得到充分开发。不但获奖作品销售飙升,就连入围作品的销售也一路攀升,以帕特里克·麦吉尼斯获提名的小说为例,公布前只卖了64本,公布后则卖到了2,601本[4]。布克奖还带动相关文化市场的开拓,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其中就有中国观众熟悉的《辛德勒的名单》,《英伦情人》等。从文化效益上说,大奖营造了一份大奖文化,大奖鼓励无边界创作,使许多思想自由,文体新颖的作品纷纷出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文坛格局。它对当代英语小说的影响毋庸置疑。
统计
编辑- 迄今共有四位作家在世时获得过两次布克奖:J.M.库切、彼得·凯里、希拉里·曼特尔、玛格丽特·爱特伍。希拉里·曼特尔是第一位两度获奖的女作家。彼得·凯利的获奖作品是1988年的《奥斯卡与露辛达》和2001年的《凯利帮真史》。J.M.库切的获奖作品是1983年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和1999年的《耻》。希拉里·曼特尔的获奖作品是2009年的《狼厅》和2012年的《提堂》。玛格丽特·爱特伍的获奖作品是2000年的《盲眼刺客》与2019年的《圣约》。
- 雅各·法瑞尔获得1973年布克奖,死后于2010年被追授1970年布克奖,也是第二次获奖。
获奖情况
编辑年度 | 作者 | 著作 | 国籍 |
---|---|---|---|
1969 | P·H·纽比(P. H. Newby) | 需要负责的事情(Something to Answer For) | 英国 |
1970 | 伯妮丝·鲁本斯(Bernice Rubens) | 获选成员(The Elected Member) | 英国 |
1970[a] | 雅各·法瑞尔(James Gordon Farrell) | 患难 | 英国 |
1971 | V·S·奈波尔(V. S. Naipaul) | 自由国度(In a Free State) | 英国 千里达及托巴哥 |
1972 | 约翰·伯格(John Berger) | G.(G.) | 英国 |
1973 | 雅各·法瑞尔(James Gordon Farrell) | 克里希纳普围城记(The Siege of Krishnapur) | 英国 |
1974 |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 | 生态保护者(The Conservationist) | 南非 |
斯坦利·米德尔顿(Stanley Middleton) | 假日(Holiday) | 英国 | |
1975 | 露丝·鲍尔·贾华拉(Ruth Prawer Jhabvala) | 热与尘(Heat and Dust) | 英国 西德 |
1976 | 戴维·斯托里(David Storey) | 萨维尔(Saville) | 英国 |
1977 | 保罗·斯科特(Paul Scott) | 继续停留(Staying On) | 英国 |
1978 | 艾瑞斯·梅铎(Iris Murdoch) | 大海,大海(The Sea, the Sea) | 英国 爱尔兰 |
1979 | 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 海岸外(Offshore) | 英国 |
1980 |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 | 启蒙之旅(Rites of Passage) | 英国 |
1981 | 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 |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 | 英国 印度 |
1982 | 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 | 辛德勒方舟(Schindler's Ark)[5] | 澳大利亚 |
1983 | J·M·库切(J. M. Coetzee) |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Life & Times of Michael K) | 南非 |
1984 | 安妮塔·布鲁克纳(Anita Brookner) | 杜兰葛山庄(Hotel du Lac) | 英国 |
1985 | 柯莉·休姆(Keri Hulme) | 骨头人(The Bone People) | 新西兰 |
1986 |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 | 老恶魔(The Old Devils) | 英国 |
1987 | 赖芙丽(Penelope Lively) | 月虎(Moon Tiger) | 英国 |
1988 | 彼得·凯里(Peter Carey) | 奥斯卡与露辛达(Oscar and Lucinda) | 澳大利亚 |
1989 | 石黑一雄 | 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 | 英国 日本 |
1990 | A·S·拜厄特(A. S. Byatt) | 隐之书(Possession: A Romance) | 英国 |
1991 | 本·奥克瑞(Ben Okri) | 饥饿的路(The Famished Road) | 奈及利亚 |
1992 |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 | 英伦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 | 加拿大 斯里兰卡 |
巴瑞·恩兹华斯(Barry Unsworth) | 神圣的渴望(Sacred Hunger) | 英国 | |
1993 | 罗迪·道伊尔(Roddy Doyle) | 童年往事(Paddy Clarke Ha Ha Ha) | 爱尔兰 |
1994 | 詹姆斯·科尔曼(James Kelman) | 晚了,太晚了(How Late It Was, How Late) | 英国 |
1995 | 派特·巴克(Pat Barker) | 幽灵路(The Ghost Road) | 英国 |
1996 | 格拉汉姆·史威夫特(Graham Swift) | 杯酒留痕(Last Orders) | 英国 |
1997 | 阿兰达蒂·洛伊(Arundhati Roy) | 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 印度 |
1998 |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 英国 |
1999 | J·M·库切(J. M. Coetzee) | 耻(Disgrace) | 南非 |
2000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 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 | 加拿大 |
2001 | 彼得·凯里(Peter Carey) | 凯利帮真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 澳大利亚 |
2002 | 扬·马特尔(Yann Martel)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 加拿大 |
2003 | DBC·皮埃尔(DBC Pierre) | 维农少年(Vernon God Little) | 澳大利亚 墨西哥 |
2004 | 阿兰·霍灵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 | 美丽线条(The Line of Beauty) | 英国 |
2005 |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 | 大海(The Sea) | 爱尔兰 |
2006 | 基兰·德塞(Kiran Desai) | 继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 | 印度 |
2007 | 安妮·恩莱特(Anne Enright) | 聚会(The Gathering) | 爱尔兰 |
2008 | 亚拉文·雅迪嘉(Aravind Adiga) | 白老虎(The White Tiger) | 印度 |
2009 | 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 | 狼厅(Wolf Hall) | 英国 |
2010 | 霍华德·雅各布森[6](Howard Jacobson) | 芬克勒问题(The Finkler Question) | 英国 |
2011 |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 回忆的馀烬(The Sense of an Ending) | 英国 |
2012 | 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 | 狼厅二部曲:血祭(Bring Up The Bodies) | 英国 |
2013 | 埃莉诺·卡顿(Eleanor Cattonl) | 发光体(The Luminaries) | 新西兰 |
2014 | 理查德·弗拉纳根(Richard Flanagan) | 行过地狱之路(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 澳大利亚 |
2015 | 马龙·詹姆斯(Marlon James) | 七次谋杀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 牙买加 |
2016 | 保罗·贝蒂(Paul Beatty) | 背叛者(The Sellout) | 美国 |
2017[7] | 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 林肯在中阴(Lincoln in the Bardo) | 美国 |
2018 | 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 | 送奶工(Milkman) | 英国 |
2019[8] |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 证词:使女的故事续集(The Testaments) | 加拿大 |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 | 女孩,女人,其他人(Girl, Woman, Other) | 英国 | |
2020[9] |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 | 亲爱的夏吉.班恩(Shuggie Bain) | 英国 美国 |
2021[10] | 达蒙·加尔古特(Damon Galgut) | 诺言(The Promise) | 南非 |
2022[11] | 谢汉·卡鲁纳提拉卡(Shehan Karunatilaka) | 艾梅达死后七夜(The Seven Moons of Maali Almeida) | 斯里兰卡 |
2023[12] | 保罗·林奇(Paul Lynch) | 先知之歌(Prophet Song) | 爱尔兰 |
注释
编辑- ^ 在1971年,布克奖改变评奖规则,由评选前一年度出版的小说改为评选当年度出版的小说,因而1970年出版的小说被遗漏了。2010年,雅各·法瑞尔的《患难》因此被追授布克奖。
参考资料
编辑- ^ Will Gompertz. Global expansion for Booker Prize. BBC News. 2013-09-18 [201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 ^ 新西兰女作家成布克文学奖史上最年轻得主. 亚太日报. 2013年10月16日 [2013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6日).
- ^ 王敬慧. 2021布克奖揭晓:为何布克奖作品比诺奖更好看?. 微信公众平台. [2021-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6).
- ^ 英國布克獎決選名單出爐. [2012-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
- ^ 英国作家雅各布森凭《芬克勒问题》折桂布克奖. 腾讯网. 2010-10-14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中文(中国大陆)).
- ^ 刘爽爽. 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林肯在中阴界》获2017布克奖. 财新网. 2017-10-18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 ^ 张代蕾. 两名女作家分享2019年布克文学奖. 新华网. 2019-10-15 [2019-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中文).
- ^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凭借《夏奇·贝恩》获得2020年布克奖.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出版商务周报. 2020-12-17 [2021-01-18] (中文).[失效链接]
- ^ Flood, Alison. Damon Galgut wins Booker prize with ‘spectacular’ novel The Promise. The Guardian. 3 November 2021 [3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 ^ The Seven Moons of Maali Almeida. The Booker Prizes.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3) (英语).
- ^ The Booker Prize 2023 | The Booker Prizes. thebookerprizes.com.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