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甲艦列表

中國鐵甲艦名錄收錄自19世紀清朝籌建新式海軍後,所有曾在大中華區政權下服役或者計劃訂購的各種類型鐵甲艦。這其中包括向海外訂造的艦隻以及國內造船廠自行設計建造的艦隻。這些鐵甲艦都曾在新式海軍中服役。

1883年至1885年間的「定遠」號鐵甲艦[1]

1875年,江南製造局仿照當時英國的倫道爾炮艦並加裝裝甲,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裝設有水線裝甲帶的蚊子船「金甌」號。該艦由於重炮和裝甲俱有,也被劃分為岸防鐵甲艦。洋務運動開始後,為了彌補海軍戰力的不足,清政府向海外建造商訂購了一批新式軍艦。這其中就包括了從德國訂購、以當時最先進的「薩克森」號「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英語HMS Inflexible (1876)[a]等為藍本設計建造的定遠級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中法戰爭後,為了重建幾乎全滅的福建水師,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福州船政仿照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建成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全鋼甲軍艦「平遠」號

定遠級兩艦建成並回到中國後,一度成為遠東地區威力最強的水面艦隻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定遠」號為避免被俘而選擇自爆沉沒,「鎮遠」號和「平遠」號則最終被日軍俘獲並收編。「金甌」號則很有可能最終在民國初年被拆解。

表頭內容說明
建造者 艦隻的建造者的名稱以及建造時的所在地
主炮 主炮的數量和類型
裝甲 水線裝甲帶的最大厚度
排水量 戰鬥狀態下滿載排水量[b]
推進器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成本 購買或者建造艦艇的費用
服役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開建日期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下水日期 艦隻下水的日期
交付日期 艦隻完成建造、交付使用的日期
結局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概述

編輯

進入蒸汽化時代後,鐵甲艦成為了海上軍事領域的主力艦隻[4]。這種艦型以裝備有大型火炮和厚重裝甲而得名[4]

作為江南製造局建造的第一艘鐵甲炮艇,「金甌」號在作為蚊子船的同時也因兼具裝甲重炮而在部分資料中被劃分為岸防鐵甲艦[5]。該艦最終的結局不明,推測在民國初年被拆解[5]

福建水師在中法戰爭中幾乎全滅。為了重建東南沿海的海防力量,新上任船政大臣裴蔭森主持自行建造了一艘近海防禦鐵甲艦[6]。這艘參考自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英語Acheron-class gunboat[c]的軍艦,再幾次變更後最終定名為「平遠」號[6]。該艦也代表了19世紀80年代中國造船工業的頂峰[7]。甲午戰爭結束後,「平遠」號被日軍俘獲並以原名重新編入日本海軍繼續服役[8]

依照不同的文獻和書籍的記載,同一艦隻的分類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時期,同一艦隻以其用途分類也有所變化。其中定遠級在被分類為鐵甲艦的同時,也會被歸類為微型戰列艦[9]。「金甌」號在被分類為近海防禦鐵甲艦[10]或者岸防鐵甲艦[5][11]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劃為裝甲蚊子船[12]或者鐵甲炮艇[13]。「平遠」號在被分類為近海防禦鐵甲艦[14]的同時,也有資料將其歸類為海防巡洋艦[15]裝甲巡洋艦[7][16]或者寫作鋼殼巡洋艦[17]

一等鐵甲艦

編輯

定遠級

編輯
 
1885年準備從建造地啟程前往天津的「定遠」號和「鎮遠」號[18]

洋務運動開始後,清政府開始購買先進艦隻武裝自身[19]。面對作為假想對手的日本海軍的不斷擴張,李鴻章等人開始呼籲購買大型鐵甲艦[19]。歷經向英國購買土耳其鐵甲艦失敗後,時任駐德公使李鳳苞最終與德國伏爾鏗接洽,並使後者最終獲得了訂單[20]。定遠級建造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甲是英國研製的複合裝甲[21]。在得知德國方面得到了來自中國的訂單後,英國政府禁止將裝甲出口給德國[21]。為此,德國方面通過反覆試驗研製出了自己的裝甲並安裝到定遠級上,此為德國建造等最早採用複合裝甲的軍艦[21]。裝甲被敷設在除艦首艦尾以外的艦體部位[21]。由於中法戰爭的爆發,為了保持中立的德國延遲了兩艦的交付[22]。直到1885年10月,兩艦才回到中國[23]

兩艦回到中國後被編入北洋水師,「定遠」號為旗艦,「鎮遠」號為主力艦[24]。1886年8月,兩艦率隊出訪日本的東京和長崎,從而引發了日本想要擊沉兩艦的想法[25]。在1894年9月的黃海海戰中,兩艦成為日軍的重點打擊對象[25]。但由於艦體堅固而並未失去戰鬥力,反而因彈藥匱乏而無法發揮打擊能力[25]。期間,「鎮遠」號擊退了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號[26]。在之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定遠」號在1895年2月4日被日軍魚雷艇擊傷而擱淺[25]。同月9日在管帶劉步蟾下令下自爆坐沉於港內,之後被日軍徹底拆散並帶走了部分設備[27]。「鎮遠」號在此戰中被日軍俘獲[26]。之後該艦以原名被編入日本艦隊,成為日本海軍第一艘鐵甲戰列艦[26]。「鎮遠」號最終在1912年被拆解,部分零件在1947年由招商局接回中國,後存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26]

艦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成本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結局
「定遠」號

(Ting Yuen)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28] 2座305公釐(12英寸)雙聯裝艦炮[28] 76公釐(3英寸)(甲板)[28] 7,670公噸(7,549長噸)[28][d] 2具螺旋槳,8座圓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臥式三缸三脹蒸汽機,14.5節(26.9公里每小時;16.7英里每小時),6,200匹指示馬力(4,600千瓦特)[28] 620萬帝國馬克[30] 1881年3月31日[28] 1881年12月28日[28] 1885年11月8日[2] 1895年2月9日自爆沉沒[31]
「鎮遠」號

(Chen Yuen)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28] 2座305公釐(12英寸)雙聯裝艦炮[28] 76公釐(3英寸)(甲板)[28] 7,670公噸(7,549長噸)[28][e] 2具螺旋槳,8座圓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臥式三缸三脹蒸汽機,15.4節(28.5公里每小時;17.7英里每小時),7,200匹指示馬力(5,400千瓦特)[28] 620萬帝國馬克[30] 1882年[28] 1882年11月28日[28] 1885年11月8日[2] 1894年11月14日觸礁,被日軍俘獲後收編,1912年4月拆解[31]

近海防禦鐵甲艦

編輯

「金甌」號

編輯
 
布拉西海軍年鑑英語The Naval Annual》中的「金甌」號線圖。

1874年日本侵攻台灣,船政大臣沈葆楨率領「揚武」號、「安瀾」號和「飛雲」號三艦前往[32][33]。之後清政府在並無劣勢的情況下為平息事端而向日方賠付了50萬兩白銀後,日本開始向英國訂購新式軍艦[33][34]。與此相競爭,清政府在向外國船廠購買軍艦的同時,也從國內訂購新式艦隻[34]。其中就包含了從江南製造總局訂購的自建鐵甲炮艦「金甌」號[35]

「金甌」號是江南製造局為南洋水師建造的第一艘鐵甲炮艦[36]。該艦參照當時英國出現的倫道爾式炮艇(清朝方面稱為「蚊子船」),艦艏裝設有撞角,全身以鐵鉚接工藝建造[37]。由於創新性的將鐵甲加裝在蚊子船上的設計方案,本艦也成為了世界海軍史上首艘裝甲蚊子船[36]。本艦的艦載主要武裝與倫道爾式不同,為裝置在艦首裝甲堡中的1門170毫米口徑後膛裝填克虜伯[5][36][38]。該炮被放置在旋轉台內,炮口可升降也可左右調節以發射128磅開花彈[39]。設計上,本艦額定人員編制為53名[11]。雖然本艦成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但由於當時中國總體工業水平不高,產品穩定性較低,後續自建大型鐵甲艦的計劃也並未繼續展開[11]

1874年,「金甌」號在保密狀態下開工建造[36]。原計劃在1875年9月1日下水,但因天氣和技術原因失敗,最終於9月15日成功下水[32][36]。在建造過程中,本艦僅被賦予廠內生產編號為第7號,直到1877年12月才由沈葆楨正式定名為「金甌」號[37][40]。因此在西方資料中被記錄為「Tiong Sing」或者「Tion Sing」[40]

本艦建成後被劃歸為南洋水師並駐防在長江下游[5][41]。儘管設計上較為先進,本艦由於艦體過小而在運用中不被重視[36]。且因主炮射界較為有限,實際炮擊中需要不斷調整艦首朝向,更近一步降低了設計實用性[5]。1892年,「金甌」號被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調駐湖北[36]。1909年南北洋水師合併後,本艦又被劃入新成立的長江艦隊[42]。民國建立後「金甌」號在安徽服役,暫無準確的後續記錄,推測被拆解[41]。有來源推測其於1914年除役[41],也有來源指其在1925年前後仍舊在服役中[11]

艦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成本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結局
「金甌」號   大清江南製造局[43] 1門170公釐(7英寸)艦炮[44][45][46] 70公釐(3英寸)[5] 250公噸(246長噸)(載重)[13][47][f] 2軸[48],1台立式蒸汽機[37],驅動2具康邦機[48],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200匹指示馬力(149千瓦特)[13][47][g] 6.26萬兩白銀[43] 1874年[47] 1875年9月17日[13][47][h] 1876年[47] 不詳,可能在民國初年被拆解了[5]「1914年除役」[41]

「平遠」號

編輯
 
已被日軍俘獲,停泊在劉公島碼頭的「平遠」號[50]

馬江海戰後,為了重建幾乎全滅的福建水師,新任船政大臣裴蔭森向清政府申請自行建造鐵甲艦[6]。原計劃建造3艘,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最終獲准建造1艘[6]。1886年該艦艦體由福州船政的魏瀚、鄭清濂等人設計監造,輪機部分則由陳兆翱等人在船政內部自行督造[16][51]。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全鋼甲軍艦,「平遠」號的設計方參考了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英語Acheron-class gunboat[i]「柯襲德」號、「士迪克十」號和「飛禮則唐」號三艘岸防鐵甲艦的設計[6][52]。 本艦以1門260毫米可以隨旋台調整方向的艦炮為前主炮[53]。在兩舷的耳台內還各裝備有1門150毫米鋼箍套炮[54]。此外,該艦沒有裝備大口徑的尾炮[55]。與原型相比,本艦的主尺寸相當但排水量更大[51]。在裝甲設計上,該艦採用雙層鋼底設計,並在全艦四周裝設水線裝甲帶,建造用材料大部分都購買自法國[6]。雖然防禦能力較強,但由於船型依然是參考自蚊子船,造成了整體機動性不佳、航速較慢的狀況[56]。該艦在船政開建時編號為第29號,建成後艦名為「龍威」號[6]

甫建成後,本艦先服役於福建水師,後被調撥給北洋海軍,但所有權歸屬南洋水師[6][52]。經李鴻章意見更名為「馭遠」號,因與南洋水師巡洋艦重名,之後改名為「平遠」號[6]。1894年,隨着甲午戰爭的爆發,「平遠」號參加了對鴨綠江護送運兵船的任務[6]。9月17日,該艦與「廣丙」號抵達戰場,與日軍旗艦「松島」號發動進攻[6]。之後因中彈而被迫退出戰鬥[8]。第二年2月在劉公島戰役後,「平遠」號被俘並編入日本海軍,成為一艘日軍一等炮艦[8]。1904年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於渤海鐵島以西1.5海里處[8]

艦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成本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結局
「平遠」號

(「龍威」號)

  大清福州船政[57] 1門260公釐(10英寸)克虜伯炮[53][56] 203公釐(8英寸)(彈藥艙、鍋爐)[56][58] 2,640公噸(2,598長噸)[58][51] 2具螺旋槳,4座圓型高式雙門燃煤鍋爐驅動2台複合式康邦省煤蒸汽機,10.5節(19.4公里每小時;12.1英里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790千瓦特)[58][59] 52.4萬兩白銀[57] 1886年12月7日[53] 1888年1月29日[58][53] 1889年9月28日[58][60] 1895年2月17日,向日軍投降,後被作為炮艦編入日本艦隊[58],1904年9月18日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於渤海鐵島以西1.5海里處[8]

腳註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2]
  2.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3]
  3.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6]
  4. ^ 另有來源記載為「7,793公噸(7,670長噸)」[29]
  5. ^ 另有來源記載為「7,793公噸(7,670長噸)」[29]
  6.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5噸」或「200噸」。[44]
  7. ^ 另有來源記載為「304匹馬力」[44]
  8. ^ 另有來源記載為「1875年9月15日」。[49]
  9.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6]

引文

編輯
  1. ^ 布魯斯·泰勒 2021,第5頁
  2. ^ 2.0 2.1 2.2 陳悅 2015,第24頁
  3. ^ Gröner,第ix頁
  4. ^ 4.0 4.1 陳悅 2015,第21頁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張恩東 2018,第298頁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陳悅 2015,第34頁
  7. ^ 7.0 7.1 韓俊英 1997,第89頁
  8. ^ 8.0 8.1 8.2 8.3 8.4 陳悅 2015,第36頁
  9. ^ 謝宇 2004,第109頁
  10. ^ 劉傳標 2011,第181頁
  11. ^ 11.0 11.1 11.2 11.3 汪叢勇 2008,第56頁
  12. ^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2頁
  13. ^ 13.0 13.1 13.2 13.3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2頁
  14. ^ 陳悅 2015,第32頁
  15. ^ 田樹珍 2020,第76頁
  16. ^ 16.0 16.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400頁
  17.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4頁
  18. ^ 布魯斯·泰勒 2021,第6頁
  19. ^ 19.0 19.1 陳悅 2015,第24頁.
  20. ^ 陳悅 2009,第60-63頁.
  21. ^ 21.0 21.1 21.2 21.3 李峰 2021,第232頁.
  22.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1頁.
  23.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1、284頁.
  24. ^ 謝波 & 劉守華 2014,第21頁
  25. ^ 25.0 25.1 25.2 25.3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2頁.
  26. ^ 26.0 26.1 26.2 26.3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5頁.
  27. ^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82-283頁.
  28.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28.13 陳悅 2015,第22頁
  29. ^ 29.0 29.1 張恩東 2018,第295頁
  30. ^ 30.0 30.1 布魯斯·泰勒 2021,第2頁
  31. ^ 31.0 31.1 陳悅 2015,第26頁
  32. ^ 32.0 32.1 陳悅 2011,第340頁
  33. ^ 33.0 33.1 汪叢勇 2008,第56-57頁
  34. ^ 34.0 34.1 王鼎傑 2016,第104頁
  35. ^ 王鼎傑 2016,第104-105頁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陳悅 2015,第109頁
  37. ^ 37.0 37.1 37.2 劉傳標 2011,第180頁
  38. ^ 朱新軒, 王順義 & 陳敬全 2015,第24頁
  39. ^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2-923頁
  40. ^ 40.0 40.1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5-226頁
  41. ^ 41.0 41.1 41.2 41.3 劉傳標 2011,第182頁
  42. ^ 汪叢勇 2008,第57頁
  43. ^ 43.0 43.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9頁
  44. ^ 44.0 44.1 44.2 陳悅 2009,第18頁
  45. ^ Wright 2000,第36頁
  46. ^ Chesneau & Koleśnik 1979,第398頁
  47. ^ 47.0 47.1 47.2 47.3 47.4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8頁
  48. ^ 48.0 48.1 李孝悌 & 陳學然 2017,第228頁
  49. ^ 陳悅 2009,第17頁
  50. ^ 陳悅 2015,第35頁
  51. ^ 51.0 51.1 51.2 陳悅 2011,第215頁
  52. ^ 52.0 52.1 張恩東 2018,第297頁
  53. ^ 53.0 53.1 53.2 53.3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4頁
  54. ^ 陳悅 2011,第217-218頁
  55. ^ 陳悅 2011,第218頁
  56. ^ 56.0 56.1 56.2 陳悅 2011,第216頁
  57. ^ 57.0 57.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5頁
  58. ^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5頁
  59. ^ 陳悅 2011,第215-216頁
  60. ^ 陳悅 2011,第220頁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汪叢勇. 李勝芳. 一代名舰“金瓯”军舰原始资料现身武汉. 武漢文史資料. 2008, (7): 56-57. ISSN 1004-1737 (中文(中國大陸)). 

另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