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
元文宗圖帖睦爾(蒙古語:ᠲᠥᠪᠲᠡᠮᠦᠷ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töbtemür qaγan,西里爾字母:Төвтөмөр хаан[註 1];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是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一位大汗,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後復位,第二次在位時間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時間共4年,他是元武宗的次子。
元文宗 札牙篤汗 Заяат хаан | |||||||||||||||||||||||||
---|---|---|---|---|---|---|---|---|---|---|---|---|---|---|---|---|---|---|---|---|---|---|---|---|---|
元朝皇帝 蒙古大汗 | |||||||||||||||||||||||||
元朝第8位(第8、10任)皇帝 蒙古大汗 | |||||||||||||||||||||||||
統治 | 第一次:1328年10月16日-1329年4月3日(169天) 第二次: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2年360天) | ||||||||||||||||||||||||
登基 | 元文宗天曆元年戊辰龍年九月十三日(第一次) 1328年10月16日 元大都皇宮大明殿 元文宗天曆二年己巳蛇年八月十五日(第二次) 1329年9月8日 元上都皇宮大安閣 | ||||||||||||||||||||||||
前任 | 元天順帝阿剌吉八(第一次) 元明宗和世㻋(第二次) | ||||||||||||||||||||||||
繼任 | 元明宗和世㻋(第一次) 元寧宗懿璘質班(第二次) | ||||||||||||||||||||||||
出生 | 大德八年甲辰龍年正月十一日 1304年2月16日 元大都 | ||||||||||||||||||||||||
逝世 | 至順三年壬申猴年八月十二日(二十九歲) 1332年9月2日 (28歲) 元上都皇宮(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 | ||||||||||||||||||||||||
安葬 | |||||||||||||||||||||||||
王后 | 卜答失里 | ||||||||||||||||||||||||
子嗣 | 子: 阿剌忒納答剌 古納答剌(後改名燕帖古思) 太平訥 | ||||||||||||||||||||||||
| |||||||||||||||||||||||||
父親 | 元武宗(曲律汗) | ||||||||||||||||||||||||
母親 | 文獻昭聖皇后 | ||||||||||||||||||||||||
宗教信仰 | 藏傳佛教、騰格里、薩滿教 |
1330年5月25日,群臣為圖帖睦爾上漢語尊號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
他去世後,諡號聖明元孝皇帝,廟號文宗[2],蒙古語稱札牙篤皇帝(蒙古語:ᠵᠠᠶᠠᠭᠠᠲᠤ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Jayaγatu qaγan,西里爾字母:Заяат хаан)[註 2]。
生平
編輯致和元年七月十日(1328年8月15日),元泰定帝在上都去世。八月,在大都(今北京)的燕帖木兒等大臣決定立元武宗的長子周王和世㻋為帝,但因為路遠便先迎周王之弟懷王圖帖睦爾(元文宗)。九月,在上都的倒剌沙等大臣以泰定帝所立的太子阿喇吉八為帝,是為天順帝,並發兵攻打大都。
天曆元年九月十三日(1328年10月16日),圖帖睦爾在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的擁立下於大都大明殿即位稱帝,並在即位詔中改致和元年為天曆元年;同時以追究1323年其叔父之子元英宗在南坡之變遇害為由,指控泰定帝涉入其中並進佔皇位,未遵循其父晉王甘麻剌願守藩服的誓言,由此號召討伐欲延續泰定帝的一派[3]。在經過近一個月的戰爭之後,燕帖木兒於1328年11月14日擊敗了位於上都的天順帝朝廷,天下安定。
元文宗採納了燕帖木兒的建議先行即位,穩定局勢之後按照原本的安排,立自己的兄長周王和世㻋為帝,是為元明宗。1329年2月27日,元明宗在漠北草原和寧之北即位,並派遣撒迪等人前往大都通知元文宗;但直到1329年4月3日,在大都的元文宗才派遣燕帖木兒和眾多官員奉皇帝寶璽前往元明宗行在所,正式讓出皇位[4]。
燕鐵木兒率百官將皇帝寶璽獻給元明宗。元明宗正式立圖帖睦爾為皇太子(實應為皇太弟)。元明宗抵達作為中都的王忽察都。皇太子圖帖睦爾入見,兩兄弟會面,元明宗宴請皇太子及諸王、大臣於行殿。不久後,元明宗暴卒,有一說燕帖木兒毒死元明宗[5] 。
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1329年9月8日),在燕帖木兒等官員的擁戴下,元文宗於上都大安閣再次即位稱帝,並發布第二次即位詔,同時強化其出身武宗一派的正統性[6],由於當時的年號是天曆,因此史稱天曆之變。
元文宗第一次在位期間,於天曆二年二月二十七日(1329年3月27日)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奎章閣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編纂《經世大典》,兩年後修成,為元代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巨著。元文宗第二次登基後亦大興文治。
至順元年五月八日(1330年5月25日),丞相燕帖木兒率文武百官及僧道、耆老,奉玉冊、玉寶,為元文宗上尊號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7]
元文宗在位期間,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元朝朝政更加腐敗,國勢更加衰落。文宗在位期間國內多次爆發民變,大動亂正在醞釀之中。
至順三年八月十二日(1332年9月2日),元文宗在上都病逝,終年28歲。
元統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333年12月28日),侄子元順帝為圖帖睦爾上諡號聖明元孝皇帝、廟號文宗,蒙古語稱札牙篤皇帝[2]。
文宗頗具漢文化修養,喜愛作詩。《宋元詩會》記載:文宗怡情詞翰,雅喜登臨。居金陵潛邸時,常屏從官,獨造鍾山冶亭,吟賞竟日,惜現存詩作僅有數首而已。又精於書畫。《元史》記載,文宗的書法受趙孟頫影響而宗晉人,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文宗曾命近臣房大年畫《京都萬歲山圖》,房大年以為自己火候未到而請辭。文宗於是索紙運筆,先作一稿,大年驚服,謂格法周匝停勻,雖積學專工,莫能及也。文宗的書畫作品在今日極為罕見,僅有《相馬圖》一幅。
家庭
編輯妻妾
兒子
相關史料
編輯評價
編輯- 清朝史學家魏源《元史新編》的評價是:「元代諸帝不習漢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譯。其讀漢書而不用翻譯者,前惟太子真金,從王惲、王恂受學。後惟文宗潛邸,自通漢文而已。《書畫譜》言,文宗在潛邸時,召畫師房大年,俾圖京師萬歲山。大年以未至其地辭,文宗遂取筆布畫位置,頃刻立就,命大年按稿圖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經營,雖積學專工,有所未及。始知文宗之多材多藝也。及踐阼後,開奎章閣,招集儒臣,撰備《經世大典》數百卷,宏綱巨目,禮樂兵農,燦然開一代文明之治。即其聲色儉澹,亦遠勝武宗,此豈庸主所希及哉!使其迎立明宗之日,亦如仁宗之退處東宮,他日明宗復如武宗之傳仁廟,則一代而勝事再見,雖殷人弟兄世及,何以過此!《易》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文宗之得大位也,以燕帖木兒;其得罪萬世也,亦以燕帖木兒。語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文宗之不隕於太平王手者,亦幸矣哉!」[9](魏源說「元代諸帝不習漢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譯。」此事並不符合歷史事實,這和他了解的相關書籍不多有關。事實上,真金太子和元文宗的漢文學修養的確很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位元朝帝王有很高的漢文學修養。根據史料, 元世祖、元成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元順帝、元昭宗,均有很高的漢文化修養,其中,元世祖、元文宗、元順帝、元昭宗這四位帝王有漢文詩傳世[10][11]。元仁宗、元英宗、元憲宗和元文宗都受到過良好的漢學教育,都有很高的漢文學修養[12][13]。
-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的評價是:「論曰:元自文宗,始親郊祀,禮彬彬焉。尊崇聖賢之典,至是益隆,而開奎章閣以致儒臣,考文章,論治道,勤於延訪,可以為文矣。然幾沉而氣銳,抑亦吳閭庭之流也。其言泰定帝通賊臣,陰謀冒干寶位,嗚呼!文宗將毋其自道之也!興且晉邸,日有盟書,周王可必其終為泰伯乎?文宗之深心乃以讓,濟其忍,然後足固其威福也,豈不險哉!生則欺人,死而猶飾,故地碎其主,春秋震夷伯之廟,所謂有隱慝者乎?」[14]
- 清末民初史學家屠寄《蒙兀兒史記》的評價是:「汗舊勞於外,多藝好文。在建康潛邸時,忽憶京師萬歲山,召畫師房大年圖之,大年以未至其地辭,汗自取筆,布畫位置,頃刻立就,命大年按稿圖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經營,雖積學專工,有所未及。即位後首建奎章閣,御製記文,集儒臣閣中備顧問,敕編《經世大典》,保存一代制度。性愛典禮,欲革蒙兀腥膻本俗,則躬服袞冕,虔祀郊廟。又慎於用刑,行樞密院嘗當雲南逃軍二人死罪,汗謂:『臨陣而逃,死宜也。彼非逃戰,輒當以死,何視人命之易耶?』杖而流之。天曆初抗命諸王大臣,臨事故多誅殺,其它竄黜者,事後多蒙召還,或仍錄用。至於嚴懲贓吏,尊信老成,節諸王駙馬朝會芻粟賞賜之財,汰宿衛鷹坊饔人僧徒冗食之數。諸所設施,實一代恭儉守文之令主也。惟得國不正,隱虧天倫,且授權燕鐵木兒太甚,未能大有為。」[15]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Vajrabhairava mandal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2) (英語).
- ^ 2.0 2.1 元順帝又稱元惠宗,《元史》卷三十八《順帝本紀一》記載,元統元年十一月,「辛亥,江西、湖廣、江浙、河南復立榷茶運司。追諡札牙篤皇帝為聖明元孝皇帝,廟號文宗。時寢廟未建,於英宗室次權結彩殿,以奉安神主。」《元史·順帝本紀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根據《元史》卷三十二《文宗本紀一》記載,天曆元年九月,「壬申,帝即位於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大赦,詔曰: 洪惟我太祖皇帝混一海宇,爰立定製,以一統緒,宗親各受分地,勿敢妄生覬覦,此不易之成規,萬世所共守者也。世祖之後,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之心,以次相傳,宗王、貴戚,咸遵祖訓。至於晉邸,具有盟書,願守藩服,而與賊臣鐵失、也先帖木兒等潛通陰謀,冒干寶位,使英宗不幸罹於大故。朕兄弟播越南北,備歷艱險,臨御之事,豈獲與聞! 朕以叔父之故,順承惟謹,於今六年,災異迭見。權臣倒剌沙、烏伯都剌等,專權自用,疏遠勛舊,廢棄忠良,變亂祖宗法度,空府庫以私其黨類。大行上賓,利於立幼,顯握國柄,用成其奸。宗王、大臣,以宗社之重,統緒之正,協謀推戴,屬於眇躬。朕以菲德,宜俟大兄,固讓再三。宗戚、將相,百僚、耆老,以為神器不可以久虛,天下不可以無主,周王遼隔朔漠,民庶遑遑,已及三月,誠懇迫切。朕故從其請,謹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已於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其以致和元年為天曆元年,可大赦天下。自九月十三日昧爽已前,除謀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但犯強盜,印造偽鈔不赦外,其餘罪無輕重,咸赦除之。 於戲,朕豈有意於天下哉!重念祖宗開創之艱,恐隳大業,是以勉徇輿情。尚賴爾中外文武臣僚,協心相予,輯寧億兆,以成治功。咨爾多方,體予至意!
- ^ 《元史·文宗本紀二》. [201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 ^ 朱耀廷《正說元朝十五帝》 P236
- ^ 根據《元史》卷三十三《文宗本紀二》記載,天曆二年八月,「己亥,帝復即位於上都大安閣,大赦天下,詔曰: 朕惟昔上天啟我太祖皇帝肇造帝業,列聖相承。世祖皇帝既大一統,即建儲貳,而我裕皇天不假年,成宗入繼,才十餘載。我皇考武宗歸膺大寶,克享天心,志存不私,以仁廟居東宮,遂嗣宸極。甫及英皇,降割我家。晉邸違盟構逆,據有神器,天示譴告,竟隕厥身。於是宗戚舊臣,協謀以舉義,正名以討罪,揆諸統緒,屬在眇躬。朕興念大兄播遷朔漠,以賢以長,歷數宜歸,力拒群言,至於再四。乃曰艱難之際,天位久虛,則眾志弗固,恐隳大業。朕雖從請而臨御,秉初志之不移,是以固讓之詔始頒,奉迎之使已遣。尋命阿剌忒納失里、燕鐵木兒奉皇帝寶璽,遠迓於途。受寶即位之日,即遣使授朕皇太子寶。朕幸釋重負,實獲素心,乃率臣民北迎大駕。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遼遠,自春徂秋,懷艱阻於歷年,望都邑而增慨,徒御弗慎,屢爽節宣。信使往來,相望於道路,彼此思見,交切於衷懷。八月一日,大駕次王忽察都,朕欣瞻對之有期,獨兼程而先進,相見之頃,悲喜交集。何數日之間,而宮車弗駕,國家多難,遽至於斯!念之痛心,以夜繼旦。諸王、大臣以為祖宗基業之隆,先帝付託之重,天命所在,誠不可違,請即正位,以安九有。朕以先皇帝奄棄方新,摧怛何忍;銜哀辭對,固請彌堅,執誼伏闕者三日,皆宗社大計,乃以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於上都,可大赦天下,自天曆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罪無輕重,咸赦除之。於戲!戡定之餘,莫急乎與民休息;丕變之道,莫大乎使民知義。亦惟爾中外大小之臣,各究乃心,以稱朕意。
- ^ 《元史·文宗本紀三》. [2011-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6).
- ^ 《元史類編》卷九《文宗》
- ^ 《元史新編》卷十三《文宗本紀》
- ^ 《御選元詩》存元世祖《陟玩春山紀興》詩一首,元文宗《登金山》《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望九華》《青梅詩》詩四首。《翦勝野聞》存元順帝《答明主》(又名《贈吳王》)詩一首。徐火勃《榕陰新檢》存元順帝《御製詩》二首。葉子奇《草木子》卷四存元順帝殘詩一首,又存元昭宗為太子時所作《新月詩》一首。
- ^ 《論金元帝王詩與民族文化融合》,作者:田同旭,發表於《民族文學研究》2008年02期
- ^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第六章 愛育黎拔力八達汗朝(仁宗),1311—1320年
- ^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第六章 碩德八剌汗朝(英宗),1320—1323年
- ^ 《元書》卷十四《文宗本紀》
- ^ 《蒙兀兒史記》卷十五《圖帖睦爾汗本紀》
- ^ 《新元史》卷二十二《文宗本紀下》. [201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0).
延伸閱讀
編輯[編]
- 《元史/卷032》,出自宋濂《元史》
- 《元史·卷033》,出自宋濂《元史》
- 《元史·卷034》,出自宋濂《元史》
- 《元史/卷035》,出自宋濂《元史》
- 《元史/卷036》,出自宋濂《元史》
- 《新元史/卷021》,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 石守謙:〈元文宗的宮廷藝術與北宋典範的再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元文宗 蒙古帝國的分支 出生於:1304年2月16日逝世於:1332年9月2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元天順帝阿剌吉八汗 (堂弟) |
大元皇帝 蒙古大汗 1328年—1329年 |
繼任: 元明宗忽都篤汗 (大哥) |
前任: 元明宗忽都篤汗 (大哥) |
大元皇帝 蒙古大汗 1329年—1332年 |
繼任: 元寧宗懿璘質班汗 |
王室頭銜 | ||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懷王李洽
|
懷王 1324年—1328年 |
繼皇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