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人名

国别人名概述

印度尼西亞人名和命名習俗反映了印度尼西亞群島17,000多個島嶼的多元文化多語種特性。作為世界人口排名第四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擁有大約365個部族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國家正式承認的民族就多達300個以上。爪哇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印度尼西亞人口的40%左右,在印尼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占居支配地位。受爪哇傳統文化影響的印尼人不僅僅是爪哇族,也包括巽他族、萬丹族等。可以說,爪哇人名最能反映印尼本土文化的痕跡。[1]

敬語及頭銜

編輯

在印度尼西亞,人名前面通常會冠以敬語或頭銜。通常把PakBapakSaudara加在男人的名字之前,把BuIbu加在女人名字之前。PakBapak意為「父親」。Bapak更加正式,與英語中的「sir」相當。Saudara(陽性)或Saudari(陰性)是另一個更加尊敬和正式的稱謂。通常翻譯作「親戚」、「女士」或「先生」。Ibu意為「母親」。如果稱呼一個未知名字的男性可以稱Bapak,而女性則稱Ibu。對於老年男性的非正式稱呼為Om(翁)、 Paman(帕曼),意為「叔叔」;對於老年女性則為Tante,意為「阿姨」。這些受到荷蘭語影響的稱謂通常在大城市中常用。在非正式的情況下,將姐姐或哥哥稱為Kakak。在爪哇語中,Mbak用以稱呼姐姐,Mas用以稱呼哥哥。在蘇門答臘馬來或米南加保文化圈,哥哥被稱為Abang。不過,也將becak(三輪車)或angkot(一種類似於出租車的出行交通工具)駕駛者、菜販、魚販或沿街叫賣者稱為Abang

頭銜通常分為5類:皇室或貴族世襲頭銜、宗教頭銜、軍銜、職業頭銜、學術頭銜。[1]

在某些族群中,將貴族頭銜列入正式的個人名字是很常見的做法。由於各個民族中的貴族傳統有所不同,特定民族以外的人士可能難以從個人名字中辨別出貴族頭銜。亞齊貴族有諸如Teuku(男性,中譯杜固)和Cut(女性,中譯朱)的頭銜。具有這種稱號的名人包括Teuku Ryan、Teuku Wisnu和Cut Tari等等。萬丹人有諸如Tubagus(男性)和Ratu(女性)的頭銜。具有這種稱號的名人包括Tubagus Ismail和Ratu Atut Khosiyah等。布吉人望加錫人有諸如DaengAndi的頭銜,布頓人有諸如La(男性)和 Wa(女性)的頭銜,例如,La Nyalla Mattalitti或Wa Ode Nurhayati。而宗教頭銜方面,舉例來說,「Gus」(源自bagus)專門用以稱呼具有濃厚傳統和宗教特徵的東爪哇人物。例如,印度尼西亞前總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經常被稱作Gus Dur

命名形式

編輯

一般來說,印度尼西亞人的名字屬於以下類別之一:

印度尼西亞通常不會使用姓氏,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也沒有姓氏。他們的名字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是具體的。印度尼西亞文中以「Su」(荷蘭語正字法英語Dutch orthography中的「Soe」)開頭的名字或以「o」結尾的名字通常是爪哇族。例如,一個名為「Suprapto」(蘇普拉普托)或「Soeprapto, Joko」(佐科·蘇普拉普托)的人可能是爪哇族。爪哇人的名字基本上屬於「純粹本名系統」 ,即沒有姓氏並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單名、雙名或多名。一般情況下,爪哇人自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待成人、完婚或取得一定社會地位之後會在名字后冠以名號。如前總統蘇西洛,出生時就叫Susilo,父母愛稱他為Sus,待他成人后冠名班邦·尤多約諾(Bam-bang Yudhoyono)。[1]

巴塔克人新幾內亞地區的少數部族有姓氏,但是兩者的源頭不同,前者是本土文化傳承的體現,後者則是外來文化的影響。巴塔克人非常重視父系家族關係,祖祖輩輩沿用父姓。巴塔克人的名字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前面部分是自己的名,而後面部分是家族名稱或是姓氏。常見的望族姓氏有:西圖莫朗(Situmorang)、西馬圖龐(Simatupang)、西雷加爾(Siregar)、盧比斯(Lubis)、納蘇蒂安(Nasution)、龐加貝安(Panggabean)、丹戎(Tanjung)、哈拉哈普(Harahap)等。新幾內亞地區的少數部族主要是在西方傳教士到來之後,受基督教文化影響,才採用姓氏的。

雖然大都採用阿拉伯名字,但米南加保人的名字也有一定的特點。首先,他們習慣將名字寫成縮寫形式。例如:哈吉·阿卜杜勒·馬利克·卡里姆·阿馬魯拉(Haji Abdul Malik Karim Amarullah)簡寫為Buya HAMKA。其次,米南人男性常用扎爾(-zal)結尾,女性用妮婭爾(-niar)結尾,如阿夫里扎爾(Afrizal)、夏夫里扎爾(Syafrizal)、德斯馬妮婭爾(Desmaniar)、尤爾妮婭爾(Yulniar)等。[1]

巴厘人名英語Balinese name較為獨特,巴厘人有一個表示出生順序的命名系統。如老大叫Gede、Wayan、Putu或Iluh(女名);老二叫Made、Kadek或Nengah;老三叫Nyoman或Komang;老四叫Ketut;並循環往復,老五和老九都可能也叫Gede。此外,巴厘人會在成年后冠以表示印度教種姓的名號,這使他們的名字顯得非常特別。

巴厘人基於印度教種姓的名號
種姓 名號 人名範例
婆羅門 男:Ida Bagus Ida Bagus Sudjana
女:Ida Ayu、Ida Dayu Ida Ayu Agung Mas
剎帝利 男:Cokorda、Tjokorde、Anak Agung、Dewa、Dewa Agung、Prebagus Tjokorda Gde Raka Soekawat、Anak Agung Bagus Sutedja、Cokorda Istri Mas Astiti 
女:Cokorda i stri 、Anak Agung i stri 、Anak Agung Ayu、Dewa Ayu
吠舍 男:Gusti 、Gusti Ngurah I Gusti Ngurah Bagus
女:Gusti Ayu、Desak Ni Gusti Ayu Rai Puspawati
首陀羅 首陀羅被稱為Jaba(外來者),占巴厘人的85%以上。通常首陀羅沒有特定冠稱的,僅用「I」表示男性,「Ni」表示女性。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一般不用「I」或「Ni」區分性別。 I Made Putra

命名系統

編輯

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沒有姓氏。男性和女性通常都有一個名字,然後在名字後面加上父親的名字。部分已婚婦女還會在名字後面加上丈夫的名字。

各地區命名習俗有所區別。一些爪哇人,特別是老一輩的爪哇人通常只有單一的名字英語mononymous person,現今的爪哇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單名、雙名或多名。一般情況下,爪哇人自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待成人、完婚或取得一定社會地位之後會在名字后冠以名號。[1]如現例如第六任總統蘇西洛,出生時就叫Susilo,父母愛稱他為Sus,待他成人后冠名班邦·尤多約諾(Bam-bang Yudhoyono)。巴塔克人將氏族名當作姓名。一些印度尼西亞華人有着中國風格的名字。在印度尼西亞的電話簿中,以名字中的第一個或本名列出,而不是最後一個或姓氏。

甚至有國外學者認為:「幾乎所有形態的命名系統,都可以在印尼境內找到。」[2]

單名

編輯

例如:

孩子的名字:Hasan(哈桑)
父親的名字:Suparman(蘇帕曼)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武蘭達里)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Suparman和Wulandari之子」。婚外出生孩子的出生證上只會顯示母親的名字。在學校文憑上,孩子的名字將被寫為「Hasan,Suparman之子」。在所有其他正式證件(身份證、駕駛執照和護照)上,只出現孩子的名字「Hasan」。

不帶姓氏的復名

編輯

例如:

孩子的名字:Hasan Prasetyo(哈桑·普拉塞蒂約)
父親的名字:Suparman Prakoso(蘇帕曼·普拉科索)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 Hartono(武蘭達里·哈托諾)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Prasetyo,Supanan Prakoso和Wulandari Hartono之子」,在所有其他正式證件上,寫為「Hasan Prasetyo」。

帶有姓氏的復名

編輯

如果父母想把姓氏寫入在官方證件上,那麼姓氏應該包含在孩子的出生證上。

例如:

孩子的名字:Hasan Herianto(哈桑·赫利安托)
父親的名字:Suparman Herianto(蘇帕爾曼·赫利安托)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 Sulistyo(武蘭達里·蘇麗斯蒂約)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Herianto,Suparman Herianto和Wulandari Sulistyo之子」。其他官方證件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Herianto」。

帶有父名的復名

編輯

帶有父名的復名通常是在父親名字的末尾加上putra(陽性,源自梵語中的「兒子」)或putri(陰性,源自梵語中的「女兒」)。

例如:

孩子的名字:Hasan Suparmanputra(哈桑·蘇帕曼普特拉)
父親的名字:Suparman(蘇帕曼)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武蘭達里)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Suparmanputra,Suparman和Wulandari之子。」其他官方證件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Suparmanputra」。在冰島人姓名也使用類似的父名。

偶爾會有將父親的名字用作姓氏,而不附加「putra」或「putri」的情況(例如:Hasan Suparman)。

本土以外對名字的修改

編輯

其他國家可能會修改印度尼西亞人的正式名稱,以符合當地的標準。

通常在個人擁有姓氏的國家最為明顯。例如,在荷蘭,沒有正式姓氏的人將被給予姓氏「Onbekend」(意思是「未知」)。名字中具有多個單詞的個人通常會被給予這個姓氏,特別是出生證上的姓氏與父親的姓氏不一致的人。如果姓氏與出生證上的記錄不一致,具有不相同姓氏的個人也會被給予該姓氏。

參考上面的例子,荷蘭身份證會將個人姓名記錄為:

例1:Hasan Onbekend
例2:Hasan Prasetyo Onbekend
例3:Hasan Herianto
例4:Hasan Suparmanputra Onbekend

德國,一個詞的名字被用作本名和姓氏。通常在官方證件中記錄為「Hasan Hasan」或「H. Hasan」。

美國,有三種方法記錄單一人名。一種方法是使用現有的單名作為姓氏:官方機構會在單名的基礎上添加「Fnu」(英文first name unknown的縮寫)作為名字。這可能導致誤區,即「Fnu」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常見人名。相反,現有的單名可以用作本名,而在本名的基礎上添加Lnu(英文last name unknown的縮寫)作為姓氏。此舉可能導致人們將「Lnu」誤以為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常見姓氏。在某些案件中,「Fnu」被用作姓氏。[3]最後一種方法則是,重複記錄現有單名作為名字和姓氏,例如「Hasan Hasan」。

名字的起源

編輯

印度尼西亞人的名字起源多種多樣。以爪哇人為例,爪哇人取名會採用基於出生順序的數詞、集市日中的日子、印度教的神明和勇士、哇揚戲里的印度神話人物、自然現象等等。[1]其中,爪哇歷中的集市日總共5天,與現行的星期制的7天相比有所區別。

集市日名稱 人名範例
Legi Legiman
Pahing Djoko Pahing
Pon Poniman
Wagé R.Wage Supratman
Kliwon Tukliwon

當地姓氏

編輯

一些族群或部落保有氏族名或姓氏。其中包括:

源自梵語的名字

編輯

無論信仰何種宗教,印度尼西亞人特別是爪哇族巽他族峇里人都可能有源自梵文的名字。這是因為印度神話被視為不僅是宗教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印度尼西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印度尼西亞穆斯林或基督徒有一個與印度教相關的名字很尋常。與泰語人名高棉語人名中源自梵文的名字不同,在爪哇語和印度尼西亞語中,除了將「v」改為「w」外,此類名字的發音更加接近梵語。

某些常見的名字起源自梵語,借用了印度教眾神或英雄的名字,其中包括:因陀羅黑天毗濕奴蘇利耶達摩羅摩羅什曼那釋迦牟尼(爪哇語寫法為Sudarto,即悉達多)、提毗頗哩提毗斯里悉多拉特那英語Ratna波羅密庫馬拉英語Komala

例如,前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就有一個源自梵語的名字。「Susilo」源自sushila,意為「優良品德」;而"Yudhoyono"則源自yudha,意為戰爭或戰鬥;yana意為「一個史詩般的故事」。蘇卡諾(Sukarno)中的「蘇」(su)意為「好」,「卡諾」(karno)或「卡納」(Karna,即迦爾納)則是《摩訶婆羅多》中的勇士。

其中一些梵語名字會被被ningrat或menak的貴族使用,尤其是爪哇族和巽他族中,與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表示血統和尊貴的姓氏類似。這類名字包括Adiningrat、Notonegoro、Suryasumantri、Dharmokusumo、Wongsoatmodjo、Natalegawa、Kusumaatmadja、Kartadibrata、Kartapranata和Kartasasmita。就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馬提·納塔萊加瓦英語Marty Natalegawa(Marty Natalegawa)而言,「Marty」是他的名字,表明他在3月份出生。「Natalegawa」是他的姓氏,表明他來自一個巽他貴族家庭。

許多爪哇族使用古爪哇語數詞(借用自梵語)表明他們在兄弟姐妹之間的位置(即出生順序),有時候,數詞末尾的o也可以寫為a。

數詞(梵語借詞) 釋義 人名範例
Eko Eko Yuli Irawan
Dwi Rizky Dwi Ramadhana
Tri Triwibowo
Catur Catur Pamungkas
Ponco Poncogimo
Sad Sadirin
Sapto Sapto Raharjo
Hasto Hastomo Arbi
Nowo Nowo Murtiyanto
Doso Doso

華人的名字

編輯

在蘇哈托總統的統治下,印度尼西亞企圖解構所有可能威脅國內安全的組織和團體。作為限制華人共產主義者以及促進華人同化政策的一部分,國家要求華人對其名字做出印尼化的改變。雖然名字改了,但是在法律上華人地位依舊與印尼的土著居民有所區別。例如,印度尼西亞的商人林紹良將其本來的名字Liem Sioe Liong改為印尼風格的Sudono Salim(蘇多諾·薩利姆)。隨着蘇哈托的垮台,新出台的法律允許華人改回自己本來的姓氏。

許多華人後生都有印尼式的名字,而其他人也保留了其中文式的名和姓。按照華人名字的傳統,姓一般置於名之前。

阿拉伯名字

編輯

由於伊斯蘭教是印度尼西亞信眾最多的宗教,所以阿拉伯語詞彙在人名中的運用很常見。流行的阿拉伯名字包括: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英語Abdul阿里埃米爾、安妮莎、艾莎英語Aisyah阿齊茲艾哈邁德哈桑英語Hassan (given name)哈比比希達雅特英語Hidayat易卜拉欣努爾英語Nur (name)努魯爾英語Nurul拉赫曼英語Rahman (name)陶菲克英語Taufik奧馬爾。諸如此類的名字被非阿拉伯裔的印尼人所用作名字或姓氏。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民族,例如亞齊人馬來族米南佳保人巴達維人英語Betawi people布吉人傾向於使用阿拉伯名字。例如,印度尼西亞政治家杜庫·默罕默德·哈桑英語Teuku Muhammad Hasan(亞齊人)和穆罕默德·哈達(米南佳保人)都是用的阿拉伯名字。

阿拉伯人很早就開始移居印度尼西亞,他們的後裔始終使用着他們的家族名,例如,Assegaf、Alhabsyi或Shihab。

「Maysaroh」是一個常見的巴達維女子姓名,然而在阿拉伯國家,該名字則通常是男性的名字。可能是被源自Sarah(撒拉)的Saroh所誤導。

西式名字

編輯

西式名字被葡萄牙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帶到印度尼西亞。源自荷蘭語的名字包括亨利(Henry)、阿古斯(Agus)、約翰(Johan)、安德里(Andri)、安托(Anto)或安東尼厄斯(Antonius)、西斯卡(Siska)、羅尼(Roni)、約諾(Jono)、里斯卡(Riska)、蘇珊娜(Suzanna)、里安(Rian)和馬庫斯(Markus)。這些名字常見於爪哇島的穆斯林和基督徒。

印度尼西亞的天主教徒會使用拉丁語名字,如安東尼厄斯(Antonius),伊格納修斯(Ignatius),約翰內斯(Johannes),馬庫斯(Markus),保羅斯(Paulus),阿納斯塔西婭(Anastasia),弗蘭西斯卡(Fransiska),瑪麗亞(Maria),喬治烏斯(Georgius)和特蕾西亞(Theresia)。新教徒可能會使用安東尼(Anthony)、馬丁(Martin)、喬治(George)、詹姆斯(James)、約翰(John)、保羅(Paul)、卡羅琳(Caroline)、伊娃(Eva)、斯蒂芬妮(Stephanie)、瑪麗(Mary)或梅琳達(Melinda)等英國化的名字。

而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名字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如法蒂瑪英語Fatima (given name)奧馬爾、蘇拉婭(Soraya)。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印度尼西亞非基督徒可能會使用縮短的西式名字,如考特尼(Courtney),托尼(Tony)或朱莉(Julie)。

也有人取西印結合的名字,例如「Ricky Hidayat」(西式+阿拉伯式)或「Lucy Wiryono」(西式+爪哇式)。還有人將西式名字的拼寫本土化,如將Antony寫為Antoni,Jonny寫成Joni,Mary寫成Mari,Stephanie寫成Stefani。[1]

源自西方的名字可能代表出生月份,例如:

父姓

編輯

印度尼西亞的父姓通常是在父親名字的末尾加上putra (陽性)或putri(陰性)構成。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的父親是蘇加諾。然而,將父親名字單獨作為姓氏的做法也很常見,例如,父親全名Ahmad Sudharma,兒子全名Ali Ahmad。

母姓

編輯

西蘇門答臘的米南佳保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母系文化族群,也是印度尼西亞第四大族群。部落、家族的管理權、財產和名字都是傳授給女性為主。

暱稱

編輯

用其全名中的前名來指代某個印尼人是不常見的,而且被認為是粗魯的,除非這個名字只有一個或兩個音節。例如印度尼西亞前總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的前名Abdurrahman會被縮寫作Dur。許多印度尼西亞人使用不同的名字,例如,一個本名「Khadijah」的女人,在朋友或者家人中的名字是"Ida"或"Ijah"。 『 在巽他族文化中,將暱稱作為首名融入全名里的做法比較常見。例如,出生證上的名字「Komariah」、「Gunawan」或「Suryana」會被改為暱稱「Kokom」(對應「Komariah」)、「Gugun」或「Wawan」(對應「Gunawan」)、「Yaya」或「Nana」(對應「Suryana」)。結果就產生了諸如「Kokom Komariah」、「Wawan Gunawan」和「Nana Suryana」等押韻的名字。擁有這類名字的知名人士包括政治家阿古姆·古默拉爾英語Agum Gumelar(Agum Gumelar)、喜劇演員Entis Sutisna和運動員Ajat Sudrajat。

印度尼西亞人也可能會取一個西式的暱稱,諸如凱文、肯尼、湯米、吉米、瑞奇、迪基、鮑勃、尼基、尼科、蘇西、塔蒂、露西、南希、瑪麗等等。這不一定意味着他們的名字是托馬斯(對應暱稱「湯米」)或詹姆斯(對應暱稱「吉米」)。例如,蘇哈托的兒子胡馬托·曼達拉普特拉(Humtomo Mandalaputra)被普遍稱為「湯米·蘇哈托」(Tommy Suharto)。這裡的「湯米」不是來自「托馬斯」,而是來自爪哇名字「胡托莫」(Hutomo)。

索引

編輯

根據《芝加哥格式手冊》,對印度尼西亞人名的索引根據個人慣例和風俗而有所不同。如果只有一個單名,則只能在該單名下進行索引。如果姓氏是首先印出來的,姓氏下面的索引不用逗號也不用倒置。[4]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陳揚. 印尼人姓名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東南亞研究. 2011, (5). 
  2. ^ Cathie, Draine; Barbara, Hall. Culture Shock:Indonesia (Revised edition). Graphic Arts Cent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86. 
  3. ^ Example of court document using FNU as a placeholder last name (PDF).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3). 
  4. ^ "Indexes: A Chapter from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芝加哥格式手冊. Retrieved on December 23, 2014. p. 25 (PDF document p. 27).

來源

編輯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