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人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3月15日) |
印度尼西亞人名和命名習俗反映了印度尼西亞群島17,000多個島嶼的多元文化和多語種特性。作為世界人口排名第四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擁有大約365個部族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國家正式承認的民族就多達300個以上。爪哇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印度尼西亞人口的40%左右,在印尼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占居支配地位。受爪哇傳統文化影響的印尼人不僅僅是爪哇族,也包括巽他族、萬丹族等。可以說,爪哇人名最能反映印尼本土文化的痕跡。[1]
敬語及頭銜
編輯在印度尼西亞,人名前面通常會冠以敬語或頭銜。通常把Pak、Bapak或Saudara加在男人的名字之前,把Bu、Ibu加在女人名字之前。Pak和Bapak意為「父親」。Bapak更加正式,與英語中的「sir」相當。Saudara(陽性)或Saudari(陰性)是另一個更加尊敬和正式的稱謂。通常翻譯作「親戚」、「女士」或「先生」。Ibu意為「母親」。如果稱呼一個未知名字的男性可以稱Bapak,而女性則稱Ibu。對於老年男性的非正式稱呼為Om(翁)、 Paman(帕曼),意為「叔叔」;對於老年女性則為Tante,意為「阿姨」。這些受到荷蘭語影響的稱謂通常在大城市中常用。在非正式的情況下,將姐姐或哥哥稱為Kakak。在爪哇語中,Mbak用以稱呼姐姐,Mas用以稱呼哥哥。在蘇門答臘馬來或米南加保文化圈,哥哥被稱為Abang。不過,也將becak(三輪車)或angkot(一種類似於計程車的出行交通工具)駕駛者、菜販、魚販或沿街叫賣者稱為Abang。
頭銜通常分為5類:皇室或貴族世襲頭銜、宗教頭銜、軍階、職業頭銜、學術頭銜。[1]
在某些族群中,將貴族頭銜列入正式的個人名字是很常見的做法。由於各個民族中的貴族傳統有所不同,特定民族以外的人士可能難以從個人名字中辨別出貴族頭銜。亞齊貴族有諸如Teuku(男性,中譯杜固)和Cut(女性,中譯朱)的頭銜。具有這種稱號的名人包括Teuku Ryan、Teuku Wisnu和Cut Tari等等。萬丹人有諸如Tubagus(男性)和Ratu(女性)的頭銜。具有這種稱號的名人包括Tubagus Ismail和Ratu Atut Khosiyah等。布吉人和望加錫人有諸如Daeng和Andi的頭銜,布頓人有諸如La(男性)和 Wa(女性)的頭銜,例如,La Nyalla Mattalitti或Wa Ode Nurhayati。而宗教頭銜方面,舉例來說,「Gus」(源自bagus)專門用以稱呼具有濃厚傳統和宗教特徵的東爪哇人物。例如,印度尼西亞前總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經常被稱作Gus Dur。
命名形式
編輯一般來說,印度尼西亞人的名字屬於以下類別之一:
- 單名,例如蘇卡諾和蘇哈托
- 不帶姓氏的複名,例如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
- 帶有姓氏的複名,例如阿卜杜爾·哈里斯·納蘇蒂安和馬哈亞迪·龐加貝安
- 帶有父名的複名,例如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和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
印度尼西亞通常不會使用姓氏,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也沒有姓氏。他們的名字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是具體的。印度尼西亞文中以「Su」(荷蘭語正字法中的「Soe」)開頭的名字或以「o」結尾的名字通常是爪哇族。例如,一個名為「Suprapto」(蘇普拉普托)或「Soeprapto, Joko」(佐科·蘇普拉普托)的人可能是爪哇族。爪哇人的名字基本上屬於「純粹本名系統」 ,即沒有姓氏並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單名、雙名或多名。一般情況下,爪哇人自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待成人、完婚或取得一定社會地位之後會在名字后冠以名號。如前總統蘇西洛,出生時就叫Susilo,父母愛稱他為Sus,待他成人后冠名班邦·尤多約諾(Bam-bang Yudhoyono)。[1]
巴塔克人和新幾內亞地區的少數部族有姓氏,但是兩者的源頭不同,前者是本土文化傳承的體現,後者則是外來文化的影響。巴塔克人非常重視父系家族關係,祖祖輩輩沿用父姓。巴塔克人的名字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前面部分是自己的名,而後面部分是家族名稱或是姓氏。常見的望族姓氏有:西圖莫朗(Situmorang)、西馬圖龐(Simatupang)、西雷加爾(Siregar)、盧比斯(Lubis)、納蘇蒂安(Nasution)、龐加貝安(Panggabean)、丹戎(Tanjung)、哈拉哈普(Harahap)等。新幾內亞地區的少數部族主要是在西方傳教士到來之後,受基督教文化影響,才採用姓氏的。
雖然大都採用阿拉伯名字,但米南加保人的名字也有一定的特點。首先,他們習慣將名字寫成縮寫形式。例如:哈吉·阿卜杜勒·馬利克·卡里姆·阿馬魯拉(Haji Abdul Malik Karim Amarullah)簡寫為Buya HAMKA。其次,米南人男性常用扎爾(-zal)結尾,女性用妮婭爾(-niar)結尾,如阿夫里扎爾(Afrizal)、夏夫里扎爾(Syafrizal)、德斯馬妮婭爾(Desmaniar)、尤爾妮婭爾(Yulniar)等。[1]
峇里人名較為獨特,峇里人有一個表示出生順序的命名系統。如老大叫Gede、Wayan、Putu或Iluh(女名);老二叫Made、Kadek或Nengah;老三叫Nyoman或Komang;老四叫Ketut;並循環往復,老五和老九都可能也叫Gede。此外,峇里人會在成年后冠以表示印度教種姓的名號,這使他們的名字顯得非常特別。
種姓 | 名號 | 人名範例 |
---|---|---|
婆羅門 | 男:Ida Bagus | Ida Bagus Sudjana |
女:Ida Ayu、Ida Dayu | Ida Ayu Agung Mas | |
剎帝利 | 男:Cokorda、Tjokorde、Anak Agung、Dewa、Dewa Agung、Prebagus | Tjokorda Gde Raka Soekawat、Anak Agung Bagus Sutedja、Cokorda Istri Mas Astiti |
女:Cokorda i stri 、Anak Agung i stri 、Anak Agung Ayu、Dewa Ayu | ||
吠舍 | 男:Gusti 、Gusti Ngurah | I Gusti Ngurah Bagus |
女:Gusti Ayu、Desak | Ni Gusti Ayu Rai Puspawati | |
首陀羅 | 首陀羅被稱為Jaba(外來者),占峇里人的85%以上。通常首陀羅沒有特定冠稱的,僅用「I」表示男性,「Ni」表示女性。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一般不用「I」或「Ni」區分性別。 | I Made Putra |
命名系統
編輯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沒有姓氏。男性和女性通常都有一個名字,然後在名字後面加上父親的名字。部分已婚婦女還會在名字後面加上丈夫的名字。
各地區命名習俗有所區別。一些爪哇人,特別是老一輩的爪哇人通常只有單一的名字,現今的爪哇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單名、雙名或多名。一般情況下,爪哇人自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待成人、完婚或取得一定社會地位之後會在名字后冠以名號。[1]如現例如第六任總統蘇西洛,出生時就叫Susilo,父母愛稱他為Sus,待他成人后冠名班邦·尤多約諾(Bam-bang Yudhoyono)。巴塔克人將氏族名當作姓名。一些印度尼西亞華人有著中國風格的名字。在印度尼西亞的電話簿中,以名字中的第一個或本名列出,而不是最後一個或姓氏。
甚至有國外學者認為:「幾乎所有形態的命名系統,都可以在印尼境內找到。」[2]
單名
編輯例如:
- 孩子的名字:Hasan(哈桑)
- 父親的名字:Suparman(蘇帕曼)
-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武蘭達里)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Suparman和Wulandari之子」。婚外出生孩子的出生證上只會顯示母親的名字。在學校文憑上,孩子的名字將被寫為「Hasan,Suparman之子」。在所有其他正式證件(身份證、駕駛執照和護照)上,只出現孩子的名字「Hasan」。
不帶姓氏的複名
編輯例如:
- 孩子的名字:Hasan Prasetyo(哈桑·普拉塞蒂約)
- 父親的名字:Suparman Prakoso(蘇帕曼·普拉科索)
-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 Hartono(武蘭達里·哈托諾)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Prasetyo,Supanan Prakoso和Wulandari Hartono之子」,在所有其他正式證件上,寫為「Hasan Prasetyo」。
帶有姓氏的複名
編輯如果父母想把姓氏寫入在官方證件上,那麼姓氏應該包含在孩子的出生證上。
例如:
- 孩子的名字:Hasan Herianto(哈桑·赫利安托)
- 父親的名字:Suparman Herianto(蘇帕爾曼·赫利安托)
-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 Sulistyo(武蘭達里·蘇麗斯蒂約)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Herianto,Suparman Herianto和Wulandari Sulistyo之子」。其他官方證件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Herianto」。
帶有父名的複名
編輯帶有父名的複名通常是在父親名字的末尾加上putra(陽性,源自梵語中的「兒子」)或putri(陰性,源自梵語中的「女兒」)。
例如:
- 孩子的名字:Hasan Suparmanputra(哈桑·蘇帕曼普特拉)
- 父親的名字:Suparman(蘇帕曼)
- 母親的名字:Wulandari(武蘭達里)
在出生證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Suparmanputra,Suparman和Wulandari之子。」其他官方證件上,孩子的名字將寫為「Hasan Suparmanputra」。在冰島人姓名也使用類似的父名。
偶爾會有將父親的名字用作姓氏,而不附加「putra」或「putri」的情況(例如:Hasan Suparman)。
本土以外對名字的修改
編輯其他國家可能會修改印度尼西亞人的正式名稱,以符合當地的標準。
通常在個人擁有姓氏的國家最為明顯。例如,在荷蘭,沒有正式姓氏的人將被給予姓氏「Onbekend」(意思是「未知」)。名字中具有多個單詞的個人通常會被給予這個姓氏,特別是出生證上的姓氏與父親的姓氏不一致的人。如果姓氏與出生證上的記錄不一致,具有不相同姓氏的個人也會被給予該姓氏。
參考上面的例子,荷蘭身份證會將個人姓名記錄為:
- 例1:Hasan Onbekend
- 例2:Hasan Prasetyo Onbekend
- 例3:Hasan Herianto
- 例4:Hasan Suparmanputra Onbekend
在德國,一個詞的名字被用作本名和姓氏。通常在官方證件中記錄為「Hasan Hasan」或「H. Hasan」。
在美國,有三種方法記錄單一人名。一種方法是使用現有的單名作為姓氏:官方機構會在單名的基礎上添加「Fnu」(英文first name unknown的縮寫)作為名字。這可能導致誤區,即「Fnu」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常見人名。相反,現有的單名可以用作本名,而在本名的基礎上添加Lnu(英文last name unknown的縮寫)作為姓氏。此舉可能導致人們將「Lnu」誤以為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常見姓氏。在某些案件中,「Fnu」被用作姓氏。[3]最後一種方法則是,重複記錄現有單名作為名字和姓氏,例如「Hasan Hasan」。
名字的起源
編輯印度尼西亞人的名字起源多種多樣。以爪哇人為例,爪哇人取名會採用基於出生順序的數詞、集市日中的日子、印度教的神明和勇士、哇揚戲里的印度神話人物、自然現象等等。[1]其中,爪哇歷中的集市日總共5天,與現行的星期制的7天相比有所區別。
集市日名稱 | 人名範例 |
---|---|
Legi | Legiman |
Pahing | Djoko Pahing |
Pon | Poniman |
Wagé | R.Wage Supratman |
Kliwon | Tukliwon |
當地姓氏
編輯一些族群或部落保有氏族名或姓氏。其中包括:
- 亞齊特區阿拉斯人,例如Keruas、Kepale Dese或Pagan。
- 蘇門答臘巴塔克人,例如Nasution、Hutagaol、Sitompul、Karokaro、Rajagukguk或Sinaga。
- 尼亞斯人或蘇門答臘西海岸的島民,例Amuata、Falakhi、Laoly、Marunduri、Ote或Wau。
- 蘇門答臘的米南佳保人,例如Bodi、Caniago、Sikumbang、Koto或Piliang。
- 楠榜省的部落,例如Badak、Limau、Gunungalip或Way Tube。
- 巴達維族基督徒,例如Baidan、Djaim或Senen。
- 爪哇族與爪哇島巽他族中的王族或貴族,例如Sastrowardoyo、Djojohadikusumo或Natalegawa。
- 加里曼丹達雅族,例如Belawan、Manuwu、Ngayoh、Kuntai或Unus。
- 萬鴉老和北蘇拉威西省部分地區的米納哈薩人,例如Ratulangi、Gerungan、Sondakh、Mongilong、Waworuntu或Tambayong。
- 北蘇拉威西省的桑義赫人,例如Mohede、Sahanaya或Palar。
- 南蘇拉威西省托拉查人,例如Batusura、Lumba、Rambulangi或Manganan。
- 摩鹿加群島部落,例如Malaiholo、Hehamahua、Sahanaya或Sahilatua。
- 東努沙登加拉省部落,例如Hurek、Riberu、Fernandez、da Costa、da Gama、Lamaborak或Leyn。
- 西巴布亞部落,例如Suebu、Maniani、Wanggai或Wonda。
源自梵語的名字
編輯無論信仰何種宗教,印度尼西亞人特別是爪哇族、巽他族和峇里人都可能有源自梵文的名字。這是因為印度神話被視為不僅是宗教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印度尼西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印度尼西亞穆斯林或基督徒有一個與印度教相關的名字很尋常。與泰語人名和高棉語人名中源自梵文的名字不同,在爪哇語和印度尼西亞語中,除了將「v」改為「w」外,此類名字的發音更加接近梵語。
某些常見的名字起源自梵語,借用了印度教眾神或英雄的名字,其中包括:因陀羅、黑天、毗濕奴、蘇利耶、達摩、羅摩、羅什曼那、釋迦牟尼(爪哇語寫法為Sudarto,即悉達多)、提毗、頗哩提毗、斯里、悉多、拉特那、波羅密和庫馬拉。
例如,前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就有一個源自梵語的名字。「Susilo」源自sushila,意為「優良品德」;而"Yudhoyono"則源自yudha,意為戰爭或戰鬥;yana意為「一個史詩般的故事」。蘇卡諾(Sukarno)中的「蘇」(su)意為「好」,「卡諾」(karno)或「卡納」(Karna,即迦爾納)則是《摩訶婆羅多》中的勇士。
其中一些梵語名字會被被ningrat或menak的貴族使用,尤其是爪哇族和巽他族中,與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表示血統和尊貴的姓氏類似。這類名字包括Adiningrat、Notonegoro、Suryasumantri、Dharmokusumo、Wongsoatmodjo、Natalegawa、Kusumaatmadja、Kartadibrata、Kartapranata和Kartasasmita。就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馬提·納塔萊加瓦(Marty Natalegawa)而言,「Marty」是他的名字,表明他在3月份出生。「Natalegawa」是他的姓氏,表明他來自一個巽他貴族家庭。
許多爪哇族使用古爪哇語數詞(借用自梵語)表明他們在兄弟姐妹之間的位置(即出生順序),有時候,數詞末尾的o也可以寫為a。
數詞(梵語借詞) | 釋義 | 人名範例 |
---|---|---|
Eko | 一 | Eko Yuli Irawan |
Dwi | 二 | Rizky Dwi Ramadhana |
Tri | 三 | Triwibowo |
Catur | 四 | Catur Pamungkas |
Ponco | 五 | Poncogimo |
Sad | 六 | Sadirin |
Sapto | 七 | Sapto Raharjo |
Hasto | 八 | Hastomo Arbi |
Nowo | 九 | Nowo Murtiyanto |
Doso | 十 | Doso |
華人的名字
編輯在蘇哈托總統的統治下,印度尼西亞企圖解構所有可能威脅國內安全的組織和團體。作為限制華人共產主義者以及促進華人同化政策的一部分,國家要求華人對其名字做出印尼化的改變。雖然名字改了,但是在法律上華人地位依舊與印尼的土著居民有所區別。例如,印度尼西亞的商人林紹良將其本來的名字Liem Sioe Liong改為印尼風格的Sudono Salim(蘇多諾·薩利姆)。隨著蘇哈托的垮台,新出台的法律允許華人改回自己本來的姓氏。
許多華人後生都有印尼式的名字,而其他人也保留了其中文式的名和姓。按照華人名字的傳統,姓一般置於名之前。
阿拉伯名字
編輯由於伊斯蘭教是印度尼西亞信眾最多的宗教,所以阿拉伯語詞彙在人名中的運用很常見。流行的阿拉伯名字包括:穆罕默德、阿卜杜勒、阿里、埃米爾、安妮莎、艾莎、阿齊茲、艾哈邁德、哈桑、哈比比、希達雅特、易卜拉欣、努爾、努魯爾、拉赫曼、陶菲克和奧馬爾。諸如此類的名字被非阿拉伯裔的印尼人所用作名字或姓氏。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民族,例如亞齊人、馬來族、米南佳保人、巴達維人和布吉人傾向於使用阿拉伯名字。例如,印度尼西亞政治家杜庫·默罕默德·哈桑(亞齊人)和穆罕默德·哈達(米南佳保人)都是用的阿拉伯名字。
阿拉伯人很早就開始移居印度尼西亞,他們的後裔始終使用著他們的家族名,例如,Assegaf、Alhabsyi或Shihab。
「Maysaroh」是一個常見的巴達維女子姓名,然而在阿拉伯國家,該名字則通常是男性的名字。可能是被源自Sarah(撒拉)的Saroh所誤導。
西式名字
編輯西式名字被葡萄牙人和後來的荷蘭人帶到印度尼西亞。源自荷蘭語的名字包括亨利(Henry)、阿古斯(Agus)、約翰(Johan)、安德里(Andri)、安托(Anto)或安東尼厄斯(Antonius)、西斯卡(Siska)、羅尼(Roni)、約諾(Jono)、里斯卡(Riska)、蘇珊娜(Suzanna)、里安(Rian)和馬庫斯(Markus)。這些名字常見於爪哇島的穆斯林和基督徒。
印度尼西亞的天主教徒會使用拉丁語名字,如安東尼厄斯(Antonius),伊格納修斯(Ignatius),約翰內斯(Johannes),馬庫斯(Markus),保羅斯(Paulus),阿納斯塔西婭(Anastasia),弗蘭西斯卡(Fransiska),瑪麗亞(Maria),喬治烏斯(Georgius)和特蕾西亞(Theresia)。新教徒可能會使用安東尼(Anthony)、馬丁(Martin)、喬治(George)、詹姆斯(James)、約翰(John)、保羅(Paul)、卡羅琳(Caroline)、伊娃(Eva)、史蒂芬妮(Stephanie)、瑪麗(Mary)或梅琳達(Melinda)等英國化的名字。
而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名字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如法蒂瑪、奧馬爾、蘇拉婭(Soraya)。
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印度尼西亞非基督徒可能會使用縮短的西式名字,如考特尼(Courtney),托尼(Tony)或朱莉(Julie)。
也有人取西印結合的名字,例如「Ricky Hidayat」(西式+阿拉伯式)或「Lucy Wiryono」(西式+爪哇式)。還有人將西式名字的拼寫本土化,如將Antony寫為Antoni,Jonny寫成Joni,Mary寫成Mari,Stephanie寫成Stefani。[1]
源自西方的名字可能代表出生月份,例如:
- 一月:Januri(陽性)、Yanuar(陽性)。比如:Yanuar Tri Firmanda。
- 二月:通常以詞頭Febr-出現,例如:Febriyanto Wijaya。
- 三月:Marti(來自印尼語表示三月的詞彙Maret,起源自荷蘭語Maart),例如:Marty Natalegawa。
- 四月:通常為前綴「Afri-」或「Apri-」,例如Aprilia Yuswandari(中譯阿普里利婭·尤斯萬達里)。
- 五月:Mei或諸如Meilanie、Meiliana、Meiliani(均為陰性)等衍生的名字,例如:梅利亞娜·喬哈里(Meiliana Jauhari)。
- 六月:Yuni(陰性)或諸如Yuniar(陰性)、Yuniarti(陰性)、Yuniarto(陽性)等衍生的名字,例如:Yuni Shara(中譯尤妮·莎拉)。
- 七月:通常為前綴Juli-或Yuli-,例如Alvent Yulianto(中譯阿爾文特·尤利安托·錢德拉)。
- 八月:Agus(中性)或諸如Agustin(中性)、Agustina(陰性)、Agustinus(陽性,通常為印度尼西亞天主教徒所用),例如:Agus Ngaimin。
- 九月:通常為前綴Seft-或Sept-,例如:Seftia Hadi。
- 十月:通常為前綴Oct-或Okt-,例如:Yati Octavia。
- 十一月:通常為前綴Nov-,例如:Novita Dewi。
- 十二月:Deasy、Desi或Dessy(均為陰性),例如Desi Anwar。
父姓
編輯印度尼西亞的父姓通常是在父親名字的末尾加上putra (陽性)或putri(陰性)構成。前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的父親是蘇加諾。然而,將父親名字單獨作為姓氏的做法也很常見,例如,父親全名Ahmad Sudharma,兒子全名Ali Ahmad。
母姓
編輯西蘇門答臘的米南佳保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母系文化族群,也是印度尼西亞第四大族群。部落、家族的管理權、財產和名字都是傳授給女性為主。
暱稱
編輯用其全名中的前名來指代某個印尼人是不常見的,而且被認為是粗魯的,除非這個名字只有一個或兩個音節。例如印度尼西亞前總統阿卜杜拉赫曼·瓦希德的前名Abdurrahman會被縮寫作Dur。許多印度尼西亞人使用不同的名字,例如,一個本名「Khadijah」的女人,在朋友或者家人中的名字是"Ida"或"Ijah"。 『 在巽他族文化中,將暱稱作為首名融入全名里的做法比較常見。例如,出生證上的名字「Komariah」、「Gunawan」或「Suryana」會被改為暱稱「Kokom」(對應「Komariah」)、「Gugun」或「Wawan」(對應「Gunawan」)、「Yaya」或「Nana」(對應「Suryana」)。結果就產生了諸如「Kokom Komariah」、「Wawan Gunawan」和「Nana Suryana」等押韻的名字。擁有這類名字的知名人士包括政治家阿古姆·古默拉爾(Agum Gumelar)、喜劇演員Entis Sutisna和運動員Ajat Sudrajat。
印度尼西亞人也可能會取一個西式的暱稱,諸如凱文、肯尼、湯米、吉米、瑞奇、迪基、鮑勃、尼基、尼科、蘇西、塔蒂、露西、南希、瑪麗等等。這不一定意味著他們的名字是托馬斯(對應暱稱「湯米」)或詹姆斯(對應暱稱「吉米」)。例如,蘇哈托的兒子胡馬托·曼達拉普特拉(Humtomo Mandalaputra)被普遍稱為「湯米·蘇哈托」(Tommy Suharto)。這裡的「湯米」不是來自「托馬斯」,而是來自爪哇名字「胡托莫」(Hutomo)。
索引
編輯根據《芝加哥格式手冊》,對印度尼西亞人名的索引根據個人慣例和風俗而有所不同。如果只有一個單名,則只能在該單名下進行索引。如果姓氏是首先印出來的,姓氏下面的索引不用逗號也不用倒置。[4]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陳揚. 印尼人姓名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東南亞研究. 2011, (5).
- ^ Cathie, Draine; Barbara, Hall. Culture Shock:Indonesia (Revised edition). Graphic Arts Cent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86.
- ^ Example of court document using FNU as a placeholder last name (PDF).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23).
- ^ "Indexes: A Chapter from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芝加哥格式手冊. Retrieved on December 23, 2014. p. 25 (PDF document p. 27).
來源
編輯- 書籍
- A. Kohar Rony. Indonesian Names: A Guide to Bibliographic Listing. Indonesia. 1970, (10): 27–36. doi:10.2307/33506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