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斯塔菲號戰列艦
「葉夫斯塔菲」號戰列艦(俄語:Евстафий,羅馬化:Evstafi)[b]是俄羅斯帝國海軍黑海艦隊葉夫斯塔菲級前無畏艦的首艦。該艦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由於為了反映1905年日俄戰爭的教訓而進行的修改,它的完工被大幅推遲。
1910年代,「葉夫斯塔菲」號戰列艦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港
| |
歷史 | |
---|---|
俄羅斯帝國 | |
船名 | Евстафий |
艦名出處 | 聖·尤斯塔斯 |
建造方 |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
鋪設龍骨 | 1904年11月13日[a] |
下水日期 | 1906年11月3日 |
啟用 | 1911年5月28日 |
停用 | 1918年3月 |
更名 | 1921年7月6日「革命」號(Революцию) |
除籍日 | 1925年11月21日 |
結局 | 1922年拆解 |
技術數據 | |
船級 | 葉夫斯塔菲級前無畏艦 |
排水量 | 12,738長噸(12,942公噸) |
船長 | 385英尺9英寸(117.6公尺) |
型寬 | 74英尺(22.6公尺) |
吃水 | 28英尺(8.5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2軸,2台三脹往復蒸汽機 |
船速 | 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 |
續航力 |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續航2,100海里(3,900公里;2,400英里) |
乘員 | 928名軍官和水手 |
武器裝備 |
|
裝甲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該艦及其姊妹艦「金口約翰」號是黑海艦隊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艦隻。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無畏艦入役之前,這兩艘艦組成了黑海艦隊的核心。在1914年末俄羅斯對奧斯曼帝國宣戰後不久的薩雷奇角海戰中,兩艦迫使德國戰列巡洋艦「戈本」號撤退。1915年初,該艦參與了數次對博斯普魯斯海峽要塞的炮擊行動,其中一次遭到「戈本」號的襲擊,但是「葉夫斯塔菲」號與其他俄國前無畏艦共同成功驅逐了敵艦。在1915年末俄國第一艘無畏艦投入使用後,「葉夫斯塔菲」號被降級為次要角色,並於1918年在塞瓦斯托波爾被編入預備役。
「葉夫斯塔菲」號在1918年5月德軍占領塞瓦斯托波爾時被俘,並在1918年11月停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軍。該艦的動力系統在1919年英軍撤退時,為避免落入布爾什維克之手來對付俄國白軍而摧毀。1920年白軍撤離克里米亞時該艦被遺棄,在1922到1923年被蘇聯方面接收並解體。
設計與性能
編輯「葉夫斯塔菲」號水線長379英尺(115.5公尺),總長385英尺9英寸(117.6公尺),舷寬74英尺(22.6公尺),最大吃水深28英尺(8.5公尺),設計排水量為12,738長噸(12,942公噸)。[2]
該艦搭載兩台3缸直立三脹式蒸汽機,驅動兩具螺旋槳。22台貝爾維爾水管鍋爐為蒸汽機提供蒸汽。引擎的總設計輸出功率為10,600匹指示馬力(7,904千瓦特),最高航速為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滿載時該艦可裝載1,100長噸(1,118公噸)煤,可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行駛2,100海里(3,900公里;2,400英里)。[3]
「葉夫斯塔菲」號的奧布霍夫斯基12英寸1895年型40倍徑炮安裝在兩座雙聯裝炮塔中,一座位於艦艏,一座位於艦艉。每座炮塔的射擊弧為260°。4門50倍徑1905年型炮安裝在上層建築裝甲炮廓的四角。這幾門炮的可以向艦體前後兩個方向射擊,其射擊角度達到120°。12門6英寸(152公釐)卡內特1892年式45倍徑炮安裝在下層炮廓中。艦上的反魚雷艇武裝由14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凸角炮座上,以炮盾保護的75公釐(3.0英寸)卡內特1892式50倍徑炮組成。艦艇後方的兩舷側各配備兩具17.7英寸(450公釐)魚雷發射管。[4]
戰時改裝
編輯1915年,「葉夫斯塔菲」號的煙囪頂部加裝了防護格柵以防止被輕型轟炸損壞,此外還在每座炮塔的頂部另外加裝了防空炮。最初所用的防空炮是3門75毫米炮,但後來這些炮被改為兩門63.5公釐(2.5英寸)炮和兩門40公釐(1.6英寸)炮。[5]
服役
編輯早在1904年11月23日正式的龍骨奠基儀式之前,「葉夫斯塔菲」號就已經在同年7月13日提前開始建造工程。儘管受到了來自1905年俄國革命造的干擾,但建造進展相對較快,本艦於1906年11月3日下水。然而,由於海軍在消化和吸收日俄戰爭帶來的教訓時做出了多項變更,本艦的舾裝工作遭到了相當大的延誤,直到1911年5月28日才完工。完工後不久,該艦於1911年10月在羅馬尼亞的康斯坦察港擱淺,但只是輕微受損。[6]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作為黑海艦隊最新銳艦隻,「葉夫斯塔菲」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年作為艦隊司令安德烈·坎貝哈特的旗艦。1914年11月2日俄國對奧斯曼帝國宣戰兩周後,由前無畏艦「葉夫斯塔菲」號、「金口約翰」號、「潘捷萊蒙」號、「羅斯季斯拉夫」號、「三聖徒」號以及3艘巡洋艦,由3艘驅逐艦和11艘魚雷艇護航,組成黑海艦隊於11月15日出發炮擊特拉布宗。這支艦隊於11月17日早晨成功完成任務,然後轉向西部沿安納托利亞海岸搜尋土耳其船隻,下午晚些時候前往塞瓦斯托波爾。第二天,這支艦隊遭到奧斯曼土耳其海軍旗下戰列巡洋艦「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原德國海軍戰列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巡洋艦「米迪利」號(原德國海軍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攔截,這場戰鬥後來被稱為薩雷奇角海戰。
儘管是中午時分,但霧蒙蒙的天氣使得雙方主力艦隊最初並未看到彼此。黑海艦隊在戰前就試驗過由一艘位於三艘戰列艦中間的「主艦」輸出設計參數來控制位於前後的「從艦」集中火力進行攻擊的所謂「三位一體」射擊法。而在這次作戰中,作為「從艦」的「葉夫斯塔菲」號在「主艦」「金口約翰」號能看到敵方之前一直沒有開火。當炮擊指令終於傳達下來時,其射擊參數中的炮擊距離比「葉夫斯塔菲」號自己估計的7,700碼(7,000公尺)還多了4,000碼(3,700公尺)。為此先頭的「葉夫斯塔菲」號在「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轉向以便進行舷側齊射之前就參照自己測算的數據對其開火了。在第一輪炮火射擊中,「葉夫斯塔菲」號發射的一枚12英寸炮彈部分穿透了「嚴君塞利姆蘇丹」號一門15英寸(5.9英寸)副炮的裝甲炮廓。但引爆了其中的一些待發彈藥並引發了火災。火災燒毀了炮廓並燒死了其中的艦員。[7]
「嚴君塞利姆蘇丹」號隨後不久發起還擊,其中一發炮擊擊中了「葉夫斯塔菲」號的中部煙囪。炮彈穿過煙囪後引爆,摧毀了火控無線電的天線,這意味着「葉夫斯塔菲」號再也無法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校正「主艦」「金口約翰」號的錯誤射擊數據。「嚴君塞利姆蘇丹」號還擊中了「葉夫斯塔菲」號四次,其中有一發炮彈擊中後未爆炸。經過14分鐘的戰鬥後,海軍少將威廉·蘇雄決定轉向並脫離戰線。「葉夫斯塔菲」號在這次戰鬥中發射了12至16枚12英寸炮彈,以及14枚8英寸和19枚6英寸炮彈,有34人陣亡,24人受傷。[8]
戰鬥結束後,「葉夫斯塔菲」號上的幾塊裝甲板需要更換。為了在11月29日之前完成修復工作,這些裝甲板拆自老舊的前無畏艦「十二使徒」號[9]。1915年1月9日,奧斯曼土耳其的「米迪利」號與「哈米迪耶」號在從黑海東部執行任務後的返回途中遭遇俄羅斯艦隊。「米迪利」號的一枚10.5公分(4.1英寸)炮彈擊中了「葉夫斯塔菲」號的前炮塔,使其暫時失去作戰能力。之後,兩艘奧斯曼土耳其巡洋艦憑藉自己的速度優勢成功逃脫。[10]
在1915年3月18日至5月9日期間,「葉夫斯塔菲」號與「金口約翰」號曾多次擔任炮擊博斯普魯斯海峽任務的掩護艦隻。之前的兩次襲擊都平淡無奇,但是5月9日的襲擊卻引起了反響。奧斯曼土耳其海軍「愛國之楷」號[c]最先發現了俄羅斯戰列艦隊。此後,雙方艦隊轉向平行航線並在17,400碼(15,900公尺)距離上開火。雖然「嚴君塞利姆蘇丹」號曾有數發炮彈落在「葉夫斯塔菲」號附近,但是雙方都未有命中。為了顧及老舊的「羅斯季斯拉夫」號,海軍上將坎貝哈特命令俄軍艦隻只能以5節(9.3公里每小時;5.8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而對手「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卻能以25節(46公里每小時;29英里每小時)的高速航行。由於俄軍艦隻一直在不斷轉向,儘管「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航速更快,但還是無法對俄軍跨越T字[d]。俄軍艦隻這一戰術機動為「三聖徒」號和「潘捷萊蒙」號加入戰局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交火22分鐘後,「潘捷萊蒙」號擊中了「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兩次,之后土耳其軍艦脫離戰線。[13][14]
1915年8月1日,隨着無畏艦「瑪麗婭皇后」號入役,包括「葉夫斯塔菲」號在內的所有其他非無畏艦都被調入第二戰列旅。在10月1日,幾艘新式無畏艦為「金口約翰」號和「潘捷萊蒙」號提供掩護對宗古爾達克進行炮擊,而「葉夫斯塔菲」號則炮擊附近的科茲盧[15]。1916年5月,兩艘葉夫斯塔菲級戰列艦參與了對瓦爾納的第二次炮擊行動[16]。
1918年3月,「葉夫斯塔菲」號和「金口約翰」號被調至塞瓦斯托波爾作為後備艦艇。由於喪失動力,兩艦在1918年5月被德軍俘虜。之後「葉夫斯塔菲」號被用作德軍的住宿船。第二年12月,兩艦都被移交給了協約國軍。1919年4月22日至24日,英軍在撤離克里米亞時破壞了兩艦的引擎,以防止布爾什維克將其用於對抗俄國白軍[10]。兩艦在俄國內戰期間被雙方先後俘獲,但在俄國白軍於1920年11月撤離克里米亞時被棄置。「葉夫斯塔菲」號於1921年7月6日改名為「革命」號(Революцию)。1922年該艦被報廢拆解,但直到1925年11月21日才從海軍名單上除名。[10]
腳註
編輯注釋
編輯引文
編輯- ^ 章騫 (2013),第381頁.
- ^ McLaughlin (2003),第147頁.
- ^ McLaughlin (2003),第148, 151–152頁.
- ^ McLaughlin (2003),第151頁.
- ^ McLaughlin (2003),第310頁.
- ^ McLaughlin (2003),第147, 152頁.
- ^ McLaughlin (2003),第302–303頁.
- ^ McLaughlin (2001),第131–133頁.
- ^ McLaughlin (2001),第132頁.
- ^ 10.0 10.1 10.2 McLaughlin (2003),第152頁.
- ^ 章騫 (2013),第396頁.
- ^ 諾埃爾 & 比奇 (1996),第76頁.
- ^ Nekrasov (1992),第55–57頁.
- ^ 章騫 (2013),第395-398頁.
- ^ McLaughlin (2003),第304頁.
- ^ Nekrasov (1992),第90–92頁.
參考書目
編輯- Campbell, N. J. M.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編. Russia .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170–217. ISBN 0-8317-0302-4.
- McLaughlin, Stephen. Preston, Antony , 編. Predreadnoughts vs a Dreadnought: The Action off Cape Sarych, 18 November 1914.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1: 117–140. ISBN 0-85177-901-8 (英語).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語).
- Nekrasov, George. North of Gallipoli: The Black Sea Fleet at War 1914–1917.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CCCXLIII. Boulder, Colorado: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1992. ISBN 0-88033-240-9 (英語).
- 章騫. 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中文).
- J.V.諾埃爾; E.L.比奇. 海军术语词典. 第一版. 海洋出版社. 1996-0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