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勒他
瓦萊塔(英語:Valletta /vəˈlɛtə/;馬爾他語:il-Belt Valletta 馬耳他語發音:[vɐlˈlɛt.tɐ])是馬耳他的首都,位於馬耳他島的東南部,西面是馬爾薩姆謝特港,東面是格蘭德港,2014年人口為6,444人。但其周邊的大都會區人口為393,938人。瓦萊塔是歐洲最南端的首都之一(僅次於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面積為0.61平方公里,是歐盟最小的首都。
瓦萊塔 Il-Belt Valletta Ċittà Umilissima | |
---|---|
首都及市鎮 | |
Humilissima Civitas Valletta | |
綽號:Il-Belt | |
格言:Città Umilissima(意大利語:謙卑之城) | |
在馬耳他的位置 | |
坐標:35°53′52″N 14°30′45″E / 35.8978°N 14.5125°E | |
國家 | 馬爾他 |
島嶼 | 馬耳他島 |
大區 | 馬耳他西洛可 |
區 | 南港區 |
政府 | |
• 市長 | 阿萊克西埃·丁格利 (國民黨) |
面積 | |
• 總計 | 0.61 平方公里(0.24 平方英里) |
海拔 | 56 公尺(184 英尺) |
人口(2011年3月) | |
• 總計 | 6,966人 |
• 密度 | 11,420人/平方公里(29,577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政編碼 | VLT |
電話區號 | 356 |
主保聖人 | 聖道明、迦密山聖母、聖保祿、聖奧古斯丁 |
慶日 | 8月3日與2月10日 |
網站 | 官方網站 |
瓦萊塔的主要建築由醫院騎士團在16世紀建造,這座城市以騎士團團長讓·帕里索·德·瓦萊特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在馬耳他大圍攻期間成功從奧斯曼帝國手中保護了這座島。瓦萊塔整體是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另外也有風格主義、新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建築的元素。這座城市在二戰中飽受摧殘,特別是皇家歌劇院被炸成了廢墟。這座城市在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瓦萊塔的防禦工事是一個亮點,另外也有巴洛克式的宮殿、花園和美麗的教堂。
歷史
編輯瓦萊塔所在的半島在阿拉伯統治時期被稱為Xagħret Mewwija或者Ħal Newwija,其中Newwija意思是避風港。半島的末端被稱為Xebb ir-Ras,名字來源於當地矗立的燈塔。擁有這塊土地的家族叫做Sceberras,同時半島也被改稱為Sciberras,現在馬耳他人有一個姓氏Sciberras。
醫院騎士團時期
編輯1488年,半島上唯一的建築是獻給聖埃爾莫的瞭望塔。1552年,瞭望台被拆除,開始興建聖埃爾莫要塞。
在1565年的馬耳他大圍攻中,聖埃爾莫要塞被奧斯曼帝國攻占,不過騎士團還是在西西里援軍的支持下取得最終的戰役勝利。獲勝之後,騎士團大教長讓·德·瓦萊特立即開始着手在Sceberras半島上面建造一座新的要塞城市,來鞏固騎士團在馬耳他島上的防禦陣地,這座城市最終以他的名字命名。
瓦萊特大教長向當時歐洲各國君主請求資助,因為在馬耳他之圍後醫院騎士團的聲名日盛,因此得到的幫助還是相當可觀的。時任教皇庇護五世專程派他的建築師弗朗切斯科·拉帕雷利來幫助設計新城市,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則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援助。這座城市的基石於1566年3月28日通過瓦萊特團長奠基。基石所在的位置後來成為了瓦萊塔勝利聖母教堂。
在賈科莫·博西奧的著作中提到,在基石被安置完成後,一群馬耳他長老說:Iegi zimen en fel wardia col sceber raba iesue uquie,即「總有一天,西貝拉斯山上的每一塊土地都將值其重量的黃金。」
瓦萊特在1568年8月21日因中風病逝,沒能看到他的城市徹底完工。他最終被安葬在勝利聖母教堂,但後來轉移到了聖若望大教堂內,與騎士團的其他大教長合葬在一起。
拉帕雷利的設計顛覆了馬耳他原來的中世紀風格,而是採用矩形網格來進行設計。大街從城門中央開始,延伸到聖埃爾莫要塞。他的助手吉羅拉莫·卡塞爾在1570年拉帕雷利去世後繼續監督這座城市的建設。
瓦萊塔大部分地區在16世紀70年代初期完成,並在1571年3月18日確認為馬耳他的首都。同時,當時的騎士團大教長皮埃爾·德·蒙特從比爾古的聖安傑洛要塞搬到瓦萊塔的大教長宮。
醫院騎士團當時根據使用的語言有分不同的部門(Langue),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宮殿(Auberge)。瓦萊塔成立後建立了7個行宮,後來在18世紀增加了一個行宮。
在大教長安托萬·德·保勒時期,騎士團決定建造更多的防禦工事來保衛城市,這些工事以設計者弗洛里亞尼(Floriani)的名字命名,不久之後,一座新的城鎮在瓦萊塔城牆和弗洛里亞納防線之間形成,這就是現在的弗洛里亞納。
1634年,瓦萊塔發生火藥廠爆炸事件,造成22人死亡。1749年,當地的穆斯林奴隸密謀殺死騎士團大教長曼努埃爾·平托並接管瓦萊塔,最終因為計劃泄露,起義遭到鎮壓。
到1775年,在弗蘭西斯科·希梅內斯統治時期,再次出現了一次牧師領導的起義,起義者占領了聖埃爾莫要塞和聖詹姆斯要塞,不過最終還是被鎮壓了。
法國和英國的統治
編輯1798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入侵馬耳他島並且驅逐了騎士團,雖然有馬耳他人進行抗爭,但法國人還是在接下來兩年中維持了對瓦萊塔和周邊海港地區的占領。1800年9月,法國駐軍向英國投降。之後英國派往當地的民政官員亨利·皮戈特考慮拆除瓦萊塔市的防禦工事,但一直沒有實施。
英國統治下的瓦萊塔發展平穩,進行了一系列的市政建設,包括拓寬城門、拆除並重建房屋以及安裝市政設施。在1883年,連接馬耳他和姆迪納的鐵路正式開通。到1931年,公共汽車成為主流的交通工具之後,鐵路關閉。
1939年,由於過於接近意大利,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總部從瓦萊塔撤離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之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馬耳他戰役,這座城市遭遇德國和意大利空軍的多次空襲,並且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城門附近的皇家歌劇院。
當代
編輯1980年,第24屆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在瓦萊塔舉行。
1980年,瓦萊塔市和散落馬耳他各地的巨石神廟以及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2015年11月11日,瓦萊塔舉行了瓦萊塔移民峰會,歐洲和非洲領導人討論了歐洲移民危機的問題。
2015年11月27日,瓦萊塔舉辦了2015年英聯邦首腦會議[1]。
地理
編輯瓦萊塔位於馬耳他本島東部沿岸的半島之上,兩側為天然海港馬爾薩姆謝特港及格蘭德港,是全國的主要海港。貨物起卸區設於馬爾薩,而郵輪客運站則設在瓦萊塔海濱的舊海堤沿線。
氣候
編輯瓦萊塔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潮濕。年平均氣溫略高於19°C。瓦萊塔在夏季缺乏降水,冬季則降水較多。冬季的氣溫由於周邊海水的影響而相當溫和。馬耳他的官方氣候記錄站位於幾英里外的盧加機場(Luqa Airport)。
盧加機場, Malta 1981-2010 (records 1947-present)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2.2 (72.0) |
26.7 (80.1) |
33.5 (92.3) |
30.7 (87.3) |
35.3 (95.5) |
41.3 (106.3) |
42.7 (108.9) |
43.8 (110.8) |
37.4 (99.3) |
34.5 (94.1) |
28.2 (82.8) |
24.3 (75.7) |
43.8 (110.8) |
平均高溫 °C(°F) | 15.6 (60.1) |
15.6 (60.1) |
17.3 (63.1) |
19.8 (67.6) |
24.1 (75.4) |
28.6 (83.5) |
31.5 (88.7) |
31.8 (89.2) |
28.5 (83.3) |
25.0 (77.0) |
20.7 (69.3) |
17.1 (62.8) |
23.0 (73.4) |
日均氣溫 °C(°F) | 12.8 (55.0) |
12.5 (54.5) |
13.9 (57.0) |
16.1 (61.0) |
19.8 (67.6) |
23.9 (75.0) |
26.6 (79.9) |
27.2 (81.0) |
24.7 (76.5) |
21.5 (70.7) |
17.7 (63.9) |
14.4 (57.9) |
19.3 (66.7) |
平均低溫 °C(°F) | 9.9 (49.8) |
9.4 (48.9) |
10.6 (51.1) |
12.4 (54.3) |
15.5 (59.9) |
19.1 (66.4) |
21.7 (71.1) |
22.6 (72.7) |
20.8 (69.4) |
18.1 (64.6) |
14.6 (58.3) |
11.6 (52.9) |
15.5 (59.9) |
歷史最低溫 °C(°F) | 1.4 (34.5) |
1.7 (35.1) |
2.2 (36.0) |
4.4 (39.9) |
8.0 (46.4) |
12.6 (54.7) |
15.5 (59.9) |
15.9 (60.6) |
13.2 (55.8) |
8.0 (46.4) |
5.0 (41.0) |
2.1 (35.8) |
1.4 (34.5)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98.5 (3.88) |
60.1 (2.37) |
44.2 (1.74) |
20.7 (0.81) |
16.0 (0.63) |
4.6 (0.18) |
0.3 (0.01) |
12.8 (0.50) |
58.6 (2.31) |
82.9 (3.26) |
92.3 (3.63) |
109.2 (4.30) |
595.8 (23.46) |
平均相對濕度(%) | 79 | 79 | 79 | 77 | 74 | 71 | 69 | 73 | 77 | 78 | 77 | 79 | 76 |
月均日照時數 | 159.0 | 171.0 | 224.0 | 247.0 | 300.0 | 328.0 | 365.0 | 338.0 | 260.0 | 221.0 | 185.0 | 156.0 | 2,954 |
數據來源1:Meteo Climate (1981-2010 Data)[3] | |||||||||||||
數據來源2:Germa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unshine duration 1961-1990)[4] NSO Malta[5] |
政治
編輯瓦萊塔擁有國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兩級架構。
地方政府
編輯瓦萊塔地方議會成立於1993年,第一次地方市政選舉在1993年11月20日舉行,之後基本上每隔3-4年舉行一次。最近的一次選舉是在2019年。現任的馬耳他市長是隸屬於工黨的Alfred Zammit。
國家政府
編輯作為馬耳他的首都,也是該國的行政和商業中心,2015年以來,馬耳他國會一直位於城市入口附近的馬耳他國會大廈,之前則位於大教長宮。目前大教長宮是馬耳他總統辦公室的所在地。而卡斯蒂亞宮則是馬耳他總理辦公室所在地。法院大樓和其他政府部門也都位於瓦萊塔。
市容和建築
編輯瓦萊塔城內有多座古建築,聚集了咖啡室、餐廳、銀行、酒店、政府辦公室等。碉堡改設為公園,供遊人觀賞海港以及馬耳他島上的景色。瓦萊塔的街道和廣場風格呈現出16世紀中葉的巴洛克式風格到現代主義風格。瓦萊塔是島上的文化中心,擁有獨特的教堂、宮殿和博物館作為主要的旅遊景點。1830年,後來的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訪問這裡的時候說瓦萊塔是一座「由紳士為紳士建造的宮殿之城(a city of palaces built by gentlemen for gentlemen)」,並認為瓦萊塔在高貴建築品質上面跟其他歐洲國家首都不相上下。他在信件中也說瓦萊塔堪比威尼斯和加的斯兩座城市,充滿了堪比帕拉迪奧的宮殿。
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是聖約翰教堂,之前是作為馬耳他騎士團的修道院教堂使用。在這裡擁有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的唯一簽名作品和最大的畫作。卡斯蒂亞和萊昂宮原來是馬耳他騎士團卡斯蒂利亞、萊昂和葡萄牙分部的官方所在地,現在是馬耳他總理辦公室。大教長宮建於1571年到1574年,是原騎士團大教長的居住地,也曾經作為馬耳他國會所在地,現在仍然是馬耳他總統辦公室所在地。
馬耳他國家美術博物館可以追溯到1570年代後期的洛可可式宮殿,從1820年代開始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官邸。馬諾埃爾劇院(Teatru Manoel)是1731年根據大教長安東尼奧·馬諾埃爾的命令在短短十個月之內建成的,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劇院之一。地中海會議中心的前身是Sacra Infermeria,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著名的醫院之一。港口的防禦工事由騎士團建造,包括了一系列宏偉的堡壘、半堡壘、要塞、帷帳等組成,高度約100米,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建築風景。
經濟
編輯歐盟統計局(Eurostat)估計2015年大瓦萊塔地區的勞動人口為91000人,約占整個馬耳他總勞動人口不到50%。從行業來說,旅遊業是馬耳他和瓦萊塔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旅遊區主要位于格蘭德港周邊的區域。另外經過數年規劃之後,在格蘭德港已經興建完成了郵輪碼頭[6]。另外瓦萊塔當地還有一家出版社Allied Newspaper Itd,這家出版社出版兩種報紙,分別是馬耳他時報和馬耳他星期日時報。
交通
編輯瓦萊塔面積只有0.55平方公里,只相若於世界其他較大國家的小區。作為馬耳他國家首都,瓦萊塔是國家的行政、商業中心,也是全國的運輸樞紐。馬耳他的公共運輸系統依靠陸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巴士,而全國大部分的巴士路線都會經過瓦萊塔城門外的巴士總站。城內要駕駛汽車受到一定的限制,部分主要道路劃為行人專用區。
文化
編輯瓦萊塔被指定為2018年歐洲文化之都,在這一年中,瓦萊塔會舉辦四廣場(Erba' Pjazez)活動,也就是說在城市的四個廣場舉辦各種文化表演。除此之外,還會有一個公共藝術裝置Kif Jgħid il-Malti的揭幕儀式,這個裝置以石膏製成,上面寫着眾多的馬耳他語諺語,提醒大眾關於語言遺產的保護。
建築
編輯聖詹姆斯要塞最初就是一個凸起的防禦工事,從2000年開始作為馬耳他千禧計劃的一部分進行改建,成為一個新的創意中心,現在包括了一個劇院,一個電影院以及音樂室和畫廊。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從開業以來,接待過超過100萬的遊客。
節慶活動
編輯瓦萊塔國際巴洛克音樂節在每年一月舉行。在馬耳他的海峽街(Strait Street),世界大戰期間經常有盟軍水手光顧,因此引入了爵士音樂。同樣馬耳他爵士音樂節也會在這裡舉行。
馬耳他狂歡節每年都會舉行,時間是在二月,直到四旬期。1823年的狂歡節出現了人流踩踏悲劇,導致110名男孩喪生。
馬耳他其他宗教節日包括
教育
編輯馬耳他大學瓦萊塔校區位於舊大學大樓,是姆西達校區的延伸,專門提供國際碩士課程。
另有一所教會學校聖阿爾伯特大帝學校位於瓦萊塔,校長是另類民主政治家馬里奧·馬利亞(Mario Mallia)[7]。
體育
編輯大眾文化
編輯友好城市
編輯注釋
編輯- ^ 該國最好的體育俱樂部之一
參考資料
編輯- ^ Queen to greet line-up of despots at meeting of Commonwealth leaders in Malta. 每日電訊報. 26 November 2015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 ^ The Valletta 2018 Cultural Programme. The Valletta 2018 Foundation. [2022-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5).
- ^ Luqa Weather Averages 1981-2010. Meteo-climat-bzh.dyndns.org. [2015-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 ^ Climate Table of Luqa (Airport) (PDF). Deutscher Wetterdienst. April 2020 [4 April 2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6).
- ^ Galdies, Charles. The Climate of Malta: statistics, trends and analysis 1951–2010. Valletta: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2011 [2022-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 ^ Restoring and reviving Valletta's waterfront. Times of Malta. 2005-07-17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 ^ Mario Mallia Deputy Chairperson Spokesperson on Education. ADPD. [202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Palermo and Valletta together for 2018. Cultural twinning at Palazzo Asmundo. Palermo World. [202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