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黎世
蘇黎世(德語:Zürich,德語發音:[ˈt͡syːrɪç];瑞士德語:Züri;法語:Zurich;義大利語:Zurigo;羅曼什語:Turitg),又譯蘇黎士,是蘇黎世州的首府,瑞士聯邦的最大城市。屬於瑞士德語區。2012年城市人口約38萬,市區人口近110萬,包括郊區在內的蘇黎世都會區人口達190萬。蘇黎世是瑞士主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瑞士的政治中心和首都在伯爾尼)。蘇黎世是瑞士銀行業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銀集團、瑞士信貸銀行和許多私人銀行都將總部設在蘇黎世。蘇黎世國際機場是瑞士最大的機場。國際足球聯合會總部也設在蘇黎世。根據2006年[1]和2007年[2]的部分調查顯示,蘇黎世在這兩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高居全球首位。
蘇黎世 Zürich Zurich Zurigo Turitg | |
---|---|
州首府 | |
坐標:47°23′N 8°32′E / 47.383°N 8.533°E | |
國家 | 瑞士 |
州 | 蘇黎世州 |
面積 | |
• 總計 | 91.88 平方公里(35.48 平方英里) |
海拔 | 408 公尺(1,339 英尺) |
人口(2014年6月) | |
• 總計 | 402,275人 |
• 密度 | 4,378人/平方公里(11,340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1) |
• 夏時制 | CEST(UTC+2) |
郵編 | 8000 至 8099 |
網站 | www |
「蘇黎世」的名稱可能來源於凱爾特語中的「Turus」,一項有力的證據就是在出土的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占領時期的墓志銘上發現了古代該城名稱的羅馬化形式——「Turicum」。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蘇黎世湖周邊有存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定居點遺蹟,特別是在林登霍夫(Lindenhof)附近發現了前羅馬時期的拉坦諾文化遺蹟,這是一座冰磧山丘並且存有一些原始的石製器物。公元前15年左右,羅馬人在林登霍夫建造了一座城堡,將這裡稱為「Turicum」(起源於凱爾特語的地名),作為在利馬特河上面販賣貨物的徵稅點。公元318年,君士坦丁大帝行政改革之後,圖里庫姆位於高盧和意大利兩大近衛轄區的邊界附近,因此邊界的駐軍和城堡有效保護了圖里庫姆的安全。蘇黎世最早的記錄是在2世紀,發現於林登霍夫的碑文上面寫着Statio Turicensis Quadragesima Galliarum。
據說在835年,法蘭克帝國查理大帝的孫子、東法蘭克王國國王路易二世在該地的一座古羅馬城堡的遺址上重建了一座加洛林王朝的城堡(拉丁語:"in castro Turicino iuxta fluvium Lindemaci")。路易還於853年為其女兒希爾德加德建造了婦女修道院(今聖母大教堂)。他把今天的蘇黎世州、烏里州的土地和阿爾比斯山上的森林贈與本篤會女修道院,並授予該女修道院豁免權,把它置於自己的直接統治之下。
1045年,德意志國王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亦即巴伐利亞公爵亨利六世)批准女修道院擁有市場、徵稅和造幣的權力,從而使該女修道院的院長成為該城市的有力的統治者。
1218年,當統治蘇黎世的策林根家族直系絕嗣後,蘇黎世成為皇家直轄市。在1230年代該城四周建起了城牆,圍繞面積有38公頃。1234年,皇帝腓特烈二世晉升婦女修道院院長為女公爵級別。女院長指定市長,她還經常把造幣的工作委派給市民。可是,當1336年在魯道夫·布倫領導下通過《經濟行會法》(Zunftordnung)以後,女修道院的政治權力逐漸衰弱。魯道夫·布倫也成為第一個非女院長指定的獨立派市長。
14世紀早期蘇黎世完成了一個中世紀德語詩歌的重要來源馬內塞古抄本(Manesse Codex),這個手抄本被稱為「幾個世紀以來最精美的德語手抄本」,在1304年到1340年之間這個手抄本在蘇黎世市內進行複製和插圖化工作。製作這本手抄本是成本非常高的工作,需要高水平的抄寫員和微型畫家連續幾年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手抄本中保存了部分反映中世紀猶太人生活的歌曲。
蘇黎世在1273年確認有猶太人的存在,13世紀的時候建了一座猶太教堂。1349年黑死病爆發,蘇黎世和其他瑞士城市一樣開始了排猶活動,包括各種迫害和焚燒猶太人,猶太社區也在那個時候終結了。到14世紀末,猶太社區重建,但是在1423年被蘇黎世當局下了永久逐客令。猶太人被徹底驅逐,直到19世紀才得以重新回到蘇黎世。
加盟瑞士邦聯
編輯1351年5月1日,蘇黎世公民代表在盧塞恩、施維茨、烏里和翁特瓦爾登的代表面前宣誓效忠瑞士邦聯,蘇黎世因此成為邦聯的第五個成員。當時的邦聯只是一個事實上獨立國家之間組建的鬆散聯盟。從1486年開始,蘇黎世是瑞士國會的主持州。直到1848年為止,這個瑞士國會實際上瑞士邦聯的行政委員會和立法機構。1440年,蘇黎世因為托根堡地區的領土歸屬問題與其他邦聯成員產生矛盾,導致自己被開除出邦聯,並且爆發了戰爭(老蘇黎世戰爭)。1446年,雙方在局面僵持的情況下達成和平協議,1450年蘇黎世重新加入邦聯。
慈運理在1520年代在蘇黎世聖母大教堂擔任傳教士,並開啟了瑞士的宗教改革,他實際上從1484年開始一直住在蘇黎世,直到1531年去世。以慈運理整理翻譯的聖經為基礎的蘇黎世聖經於1531年開始發行,並且導致蘇黎世的政治事務和公民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並將改革的理念傳播到其他一些州。不過仍然有幾個州堅持天主教信仰,這也導致了後續的卡佩爾戰爭等一系列宗教衝突。
16到17世紀,蘇黎世議會採取了孤立主義的政策,並在1624年興建了非常宏偉的防禦工事,主要是為了應對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由於修建城牆的資源是蘇黎世從附屬領土上面強行進行徵收的,因此導致了大規模的起義並被殘酷鎮壓。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蘇黎世宣布成立共和國,並徹底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自由皇城的地位。這段時間蘇黎世的治理方式主要是貴族領導的寡頭政治(Patriziat),由幾個主要的家族進行控制。
1798年,瑞士爆發革命,舊制度紛紛垮台。1803年到1805年,蘇黎世失去了對附屬領土的控制權和經濟特權,蘇黎世市和蘇黎世州的財產明確分離。1839年9月6日,因為城鄉之間的矛盾爆發了蘇黎世暴動(Züriputsch),導致市政權力向城市公民傾斜。最終為了減輕蘇黎世鄉村地區對城市霸權的擔憂,蘇黎世最終在17世紀拆毀了絕大部分的城牆。1859年,奧地利、法國和撒丁王國簽署了蘇黎世條約。
近現代
編輯蘇黎世在1839年成為瑞士聯邦的首都(為期兩年),當時保守黨在當地獲得了政治勝利。1845年,激進黨重新獲得蘇黎世的政治主導權,並讓蘇黎世再次成為瑞士首都(為期兩年)。獨立聯盟成立之後,蘇黎世率先提出反對意見,主導了獨立聯盟戰爭的進程並籌建了新的瑞士聯邦體制。
從1830年開始,大量移民從鄉村地區進入蘇黎世城市,創造了一個新的工人階級,但是他們缺乏政治權利,也無法影響市政決策。在1875年,蘇黎世當地才通過一項法律,授予他們十年的居住權(等同於公民權)。1893年,蘇黎世外圍的十一個區被併入市內,並授予居民公民權。
1862年,在確認公民平等後猶太人返回蘇黎世定居。
19世紀的蘇黎世發展迅猛,從1847年開始,瑞士境內的第一條鐵路——「西班牙-布羅特利鐵路」(Spanisch-Brötli-Bahn)把蘇黎世和巴登連接在一起,而蘇黎世火車總站則成為瑞士鐵路網的起點。現在的總站大樓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871年。蘇黎世著名的車站大街(Bahnhofstrasse)於1867年開始布局。蘇黎世證券交易所則於1877年成立。快速工業化導致了城市擴張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在蘇黎世郊區。
湖畔碼頭項目(Quaianlagen)是當時蘇黎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工程師阿諾德·比爾克利的管理下,湖畔碼頭的建設(1881-1887年)將蘇黎世從中世紀小鎮轉化為現代大都市。
1893年,為了解決人口問題,市政當局在蘇黎世湖開墾出一片額外的土地。
1934年,蘇黎世西部和北部的八個區正式併入市內。
二戰期間(1945年3月),蘇黎世被美國空軍意外轟炸。由於不少受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在瑞士尋求庇護。1933年在蘇黎世成立了專門針對猶太人的難民援助中央委員會[3]。
2005年,蘇黎世州承認猶太宗教團體為法律實體。
盾形紋章
編輯蘇黎世的藍白兩色盾形紋章自1389年被採用,是從自1315年使用藍色和白色條紋的旗幟演化。第一次證實有同樣設計的旗幟是在1434年。紋章以兩雙獅子作為襯托。旗幟上紅色的長帶(Schwenkel)有不同的說法:在蘇黎世人民來說,那是魯道夫一世所賜的榮譽。在周邊人民眼中是一種恥辱的象徵,紀念在1292年在溫特圖爾失去的旗幟。
現時,蘇黎世州和蘇黎世市使用同樣的盾形紋章。
地理
編輯蘇黎世位於從蘇黎世湖北端開始的利馬特河四周被長滿樹林的小山包圍。利馬特河和錫爾河的交匯於市火車總站廣場,鄰近瑞士國家博物館。地理上(和歷史上)的市中心是利馬特河左岸的一個小山崗林登霍夫山,在利馬特河離開蘇黎世湖的源頭北面約700米。現在城市擴展超越小山所限的地界。
Zürich / Kloten (1961-199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2.0 (35.6) |
4.5 (40.1) |
8.8 (47.8) |
13.2 (55.8) |
17.9 (64.2) |
21.2 (70.2) |
23.6 (74.5) |
22.7 (72.9) |
19.5 (67.1) |
13.7 (56.7) |
7.0 (44.6) |
3.1 (37.6) |
13.1 (55.6) |
平均低溫 °C(°F) | −4.1 (24.6) |
−3.2 (26.2) |
−0.7 (30.7) |
2.5 (36.5) |
6.4 (43.5) |
9.7 (49.5) |
11.6 (52.9) |
11.2 (52.2) |
8.5 (47.3) |
4.9 (40.8) |
0.2 (32.4) |
−2.8 (27.0) |
3.7 (38.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7 (2.6) |
68 (2.7) |
68 (2.7) |
78 (3.1) |
96 (3.8) |
115 (4.5) |
106 (4.2) |
121 (4.8) |
83 (3.3) |
70 (2.8) |
84 (3.3) |
74 (2.9) |
1,031 (40.6) |
平均相對濕度(%) | 86.0 | 81.5 | 75.5 | 72.8 | 72.4 | 72.9 | 72.2 | 75.2 | 78.9 | 84.9 | 85.4 | 86.1 | 78.7 |
月均日照時數 | 35 | 69 | 115 | 144 | 176 | 191 | 223 | 195 | 155 | 92 | 49 | 31 | 1,475 |
數據來源:MeteoSchweiz |
政治
編輯蘇黎世市政委員會(德語:Stadtrat)作為蘇黎世市的行政管理機構,同時也是合議機構。它由九名委員組成,每個委員主持一個部門。市政委員會的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每個蘇黎世市民都有權利當選為市政委員會委員。市長(德語:Stadtpräsident(in))同樣由公開選舉產生,但其他委員需要通過合議決定。市政委員會開會的地方位於蘇黎世市政大廳,位於利馬特河的左岸地區,建築是1883年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
2018-2022年的蘇黎世市政委員會組成[4]:
第二副市長(兼學校與體育部)菲利波·羅伊滕內格爾(自由民主黨)
保安部——卡琳·里卡爾特(綠黨)
衛生與環境部——安德雷亞斯·豪里(綠色自由黨)
建築部——安德雷·奧德馬特(社會民主黨)
產業設施部——米哈埃爾·鮑莫爾(自由民主黨)
社會部——拉菲爾·戈爾塔(社會民主黨)
蘇黎世市議會(德語:Gemeinderat)是蘇黎世的立法機構,一共有125名成員,一般都在周三晚上在蘇黎世市政廳開會。市議會選舉基本上是通過比例代表制產生,同時設定了5%的准入門檻,以避免黨派格局過於分散。
目前蘇黎世市議會中最大的黨派是社會民主黨,共有43個席位,其次是自由民主黨,一共21個席位。
行政區劃分
編輯蘇黎世市的前邊界(1893年之前)或多或少是舊城區的代名詞。 1893年和1934年蘇黎世市與周圍的許多市鎮合併後,發生了兩次大範圍的城市範圍擴張,自19世紀以來,這些城市一直在不斷發展。如今,這座城市被劃分為十二個區(德語中稱為Kreis),編號為1到12,其中每個區都包含一到四個社區:
Kreis 1 第一區被稱為老城(Altstadt)包含利馬特河源頭兩岸的舊城區,包含Hochschulen、Rathaus、Lindenhof和City的社區。
Kreis 2 第二區位於蘇黎世湖的西岸,包含Enge、Wollishofen和Leimbach社區。
Kreis 3 第三區被稱為Wiedikon,位於Sihl河與Uetliberg之間,包含Alt-Wiedikon、Sihlfeld和Friesenberg社區。
Kreis 4 第四區被稱為Aussersihl,位於Sihl河與蘇黎世火車總站的火車軌道之間,並包含Werd、Langstrasse和Hard社區。
Kreis 5 第五區被稱為工業區(Industriequartier)位於利馬特河和蘇黎世火車總站的火車軌道之間,其中包含蘇黎世的前工業區,該區已進行了大規模的重新分區,以創建高檔的現代住宅,零售和商業房地產。它包含Gewerbeschule和Escher-Wyss社區。
Kreis 6 第六區位於蘇黎世山(Zürichberg)的邊緣,該山丘俯瞰城市東部。 6區包含上斯特拉斯和下斯特拉斯的社區。
Kreis 7 第七區位於阿德利斯伯格(Adlisberg)小山和蘇黎世山(Zürichberg)的邊緣,在城市的東部。第7區包含Fluntern、Hottingen和Hirslanden的社區。這些社區是蘇黎世最富有和最傑出的居民的故鄉。 Witikon附近也屬於第7區。
Kreis 8 第八區正式稱為里斯巴赫(Riesbach),但通稱為Seefeld,位於蘇黎世湖東岸。 8區由Seefeld、Mühlebach和Weinegg組成。
Kreis 9 第九區位於北部的利馬特河和南部的Uetliberg之間。它包含Altstetten和Albisrieden社區。
Kreis 10 第十區位於利馬特河的東部,Hönggerberg和Käferberg山丘的南部。第10區包含Höngg和Wipkingen的社區。
Kreis 11 第十一區位於Hönggerberg和Käferberg北部,在Glatt山谷和Katzensee(貓湖)之間。它包含Affoltern、Oerlikon和Seebach的社區。
Kreis 12 第十二區被稱為Schwamendingen,位於蘇黎世山(Zürichberg)北側的Glattal(格拉特山谷)。第12區包含Saatlen、Schwamendigen Mitte和Hirzenbach的社區。
工商業
編輯瑞銀集團、瑞士信貸銀行、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以及許多私人銀行的總部都設於蘇黎世這個瑞士的商業中心。主要是由於瑞士銀行的保密能力,使蘇黎世成為離岸銀行業務的世界主要中心。金融方面的帳戶大約佔據整個城市四分之一的經濟活動。瑞士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亦設於蘇黎世(參見瑞士銀行業)。
蘇黎世都會區是瑞士的經濟中心及眾多國際公司的基地。2018年,蘇黎士州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04,820瑞士法郎[5]。
教育和研究
編輯體育
編輯交通
編輯蘇黎世為全國交通重要交匯點之一,蘇黎世國際機場為瑞士最大的航空口岸,位於東北郊區不到10公里遠的克洛滕。
蘇黎世有多個火車站。其中蘇黎世火車總站為全國最大火車站,還有蘇黎世Oerlikon站、蘇黎世史特荷芬站、及蘇黎世Altstetten站等城郊鐵路站。Cisalpino、ICE列車及TGV高速列車在蘇黎世都有班次。
蘇黎世通過A1、A3、A4高速公路連接西面的伯爾尼、日內瓦,東面的聖加侖,西北面的巴塞爾和東南面的薩甘斯。
蘇黎世市內乃至蘇黎世州,ZVV公共運輸網絡的交通密度在世界前列。若加以頻率,以在蘇黎世7分鐘計,成為各維度最密集的網絡。傳言中央區地面沒有一點會在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車站或火車站150米以外。
公共運輸網絡還包括在河上或湖上的輪船、地面纜車以至來往阿德利斯維爾和Felsenegg之間的架空索道。購買公共交通票可以在區域內所有的公共運輸(列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公共汽車、輪船)上有效。
景點
編輯教堂
編輯- 蘇黎世大教堂慈運理當牧師的地方,首建於820年,由查理大帝宣佈為帝國教會。
- 聖母大教堂首建於874年以前,羅馬式的唱詩班席可追溯至1250-70年,馬克·夏卡爾彩繪唱詩班席的玻璃窗(利馬特河的對面)。2004年聖母大教堂全面翻新。翻新期間在塔頂上的棚架可看到蘇黎世獨特的360度景觀。
- 聖彼得教堂(在舊城聖母大教堂下游),有歐洲最大的鐘面。
博物館
編輯- Bärengasse博物館(Museum Bärengasse),展示18世紀城市歷史。
- 蘇黎世美術館(Kunsthaus Zürich),世上其中一個最大的經典現化藝術收藏地(孟克、畢卡索、布拉克、賈科梅蒂等)。[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萊特博格博物館(Museum Rietberg),展出亞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藝術品。[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ellerive博物館(Museum Bellerive),位於湖畔一個山莊,是時裝、建築及設計的博物館。[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蘇黎世藝術展覽館(Kunsthalle Zürich)[9]
- 米格羅斯博物館(Migros Museum),展示現代及前衛國際藝術。[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瑞士國家博物館(Landesmuseum)[12],座落蘇黎世站對面的火車總站廣場。
- 咖啡博物館(Johann Jacobs Museum),展示殖民地美食及咖啡的歷史。[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約翰納·施皮麗博物館[14]
- Haus Konstruktiv藝術中心[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北美原住民博物館(NONAM)(Nordamerika Native Museum)[16][永久失效連結]
- 醫學史博物館(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其他景點
編輯- 林登霍夫山(Lindenhof)靠近聖彼得教堂,羅馬及中世紀古蹟。
- 沿河的公會(蘇黎世大教堂下游)。
- 蘇黎世老城(Altstadt),第1區,沿河兩岸。
- 車站大街(商店街)由火車總站起。
- 帕拉德廣場(Parade-Platz),蘇黎世火車總站中央的廣場,金融中心,有數家瑞士銀行: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的世界性總部。
- 蘇黎世動物園(Zoo Zürich)[17]
- 馬索亞拉雨林生態系統(Masoala Regenwaldes)動物園內設有由馬達加斯加馬索亞拉國家公園帶來動植物的大型溫室[18]
- 蘇黎世大學植物園(Botanischen Gartens der Universität Zürich)[19]
- 蘇黎世中國園(Chinagarten)[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Oerlikon(Neu Oerlikon),蘇黎世Oerlikon區的一部分:城市北部-Oerliker公園、MFO公園、Center-11大廈、普華永道大廈、ABB大廈、瑞士銀行大廈,及其他公眾地方。[21]
- 蘇黎世湖(由蘇黎世流向拉玻斯維爾(Rapperswil),連接博登湖。
- 玉特利山(Üetliberg),海拔813米,有玉特利山電視塔。
- 弗倫特恩公墓
- 伏爾泰酒館(Cabaret Voltaire),達達主義的發源地。
知名人物
編輯於蘇黎世出生或逝世的名人:
- 慈運理(1484年 - 1531年),宗教改革者。
- 康拉德·格斯納(1516年 - 1565年),博物學家,生卒都在蘇黎世。
- 約翰·雅各布·策伊希策(Johann Jakob Scheuchzer,1672年 - 1733年),學者,生於蘇黎世。
- 約翰·卡斯帕·拉瓦特爾(Johann Kaspar Lavater,1741年 - 1801年),詩人和相士,生於蘇黎世。
-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1746年 - 1827年),教育改革家,生於蘇黎世。
- 戈特弗里德·凱勒(Gottfried Keller,1819年 - 1890年),詩人,生卒都在蘇黎世。
- 康拉德·費迪南德·邁耶(Conrad Ferdinand Meyer,1825年 - 1898年),詩人,生於蘇黎世。
- 約翰娜·施皮里(1827年 - 1901年),海迪的作者,卒於蘇黎世。
- Grand Duchess Marie Alexandrovna of Russia(1853年 - 1920年)愛丁堡公爵夫人,卒於蘇黎世。
- 威廉·菲爾希納(1877年 - 1957年),探險家,卒於蘇黎世。
- 詹姆斯·喬伊斯(1882年 - 1941年),愛爾蘭小說家,卒於蘇黎世(葬於蘇黎世弗倫特恩公墓)。
- 費利克斯·布洛赫(1905年 - 1983年),物理學家,生於蘇黎世。
-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年 - 1994年),小說家,卒於蘇黎世。
- 馬克斯·弗里施(1911年 - 1991年),小說家,生卒都在蘇黎世。
- 胡戈·科布勒特(Hugo Koblet,1925年 - 1964年),自行車冠軍。
- 布魯諾·岡茨(1941年 - 2019年),演員。
- 馬丁·祖特爾(Martin Suter,1948年生於蘇黎世),作家。
- 露辛達·魯(Lucinda Ruh,1979年生於蘇黎世),花式滑冰選手。
- 海因茨·金特哈特(1959年生於蘇黎世),職業網球員。
- 傅達仁(1933年生於中華民國山東省濟南市,卒於2018年6月7日,於此地執行協助自殺安樂死,並於台灣時間晚上7點37分與世長辭),台灣著名節目主持人
曾在蘇黎世居住過的名人:
-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1915年-1919年)
- 理查德·瓦格納(1849年-1861年)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96年-1900年、1909年-1911年、1912年-1914年)
- 弗拉基米爾·列寧(1917年)
- 托馬斯·曼(1933年-1942年)
- 庫爾特·圖霍夫斯基(1932年-1933年)
- 哈拉爾德·內格利(Harald Naegeli)
- 蒂娜·特納
- 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
- 安德烈亞斯·福倫魏德(Andreas Vollenweider)
- 莫里茨·洛伊恩貝格爾
- 奇米·雷克南
- 費蘭度·阿朗素
注釋
編輯- ^ 存档副本. [2007-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1).
- ^ 存档副本. [2007-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6).
- ^ Jacques Picard. Judentum. Das Historische Lexikon der Schweiz HLS. [2021-1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7) (德語).
- ^ Mitglieder des Stadtrats von Zürich. Stadt Zürich. [202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
- ^ Zurich.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2021-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外部連結
編輯- Stadt Zür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website (德語)
- City of Züri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website (英語)
- Zürich Tour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