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盧勣
生平
編輯豆盧勣本姓慕容氏,是後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後裔,後燕在中山戰敗時,豆盧勣的祖先歸附北魏,北族稱「歸義」為「豆盧」,他們就以豆盧氏為姓氏。豆盧勣的祖父豆盧萇是北魏柔玄鎮大將,父親豆盧寧是北周柱國、太保。豆盧勣出生時,宇文泰親自到豆盧寧家祝賀,當時剛剛打敗了東魏的軍隊,宇文泰就給豆盧勣取表字為定東。豆盧寧起初沒有兒子,收養弟弟豆盧永恩的兒子豆盧勣,等到豆盧寧生了兒子豆盧贊,親屬都請求讓豆盧贊為嗣子。豆盧寧說:「兄弟的兒子,就好像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我還挑選什麼呢?」豆盧寧於是把豆盧勣當做自己的世子[1][2]。豆盧勣聰明穎悟,氣量寬大,少年時在國子學讀書,略微涉獵文章六藝。大統十二年(546年),宇文泰以豆盧勣是功臣之子,封他為義安縣侯。周孝閔帝宇文覺接受禪讓建立北周,任命豆盧勣出任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周明帝宇文毓時期,豆盧勣出任左武伯中大夫。豆盧勣自認為五經還沒有精通,請求辭職入露門學,周明帝稱讚豆盧勣,敕令豆盧勣以原本的官職去學校。不久,齊王宇文憲娶豆盧勣的妹妹為王妃,豆盧勣受到的恩德禮遇更加深厚[3][4]。
周武帝宇文邕即位,豆盧勣出任邛州刺史,還沒來得及上任,渭源燒當羌因為饑荒發生暴亂,朝廷以豆盧勣有才能韜略,任命豆盧勣轉任渭州刺史。豆盧勣很有仁政,漢族和少數民族對他心悅誠服,豆盧勣的仁德傳播廣泛,渭州出現了很多祥瑞。鳥鼠山俗稱為高武隴,山下是渭河的發源地,鳥鼠山陡峭的山崖有一千尋,山上向來缺水,羌族很是苦惱。豆盧勣的乘馬馬蹄踏下,忽然湧出一股噴泉。又有白烏鴉在官廳前飛翔,給小鳥餵食後飛走,還有白狼在襄武出沒。百姓歌謠說:「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烏來翔。」百姓就把豆盧勣馬匹踏出的泉稱為玉漿泉[5][6]。
保定五年(565年),豆盧寧去世,豆盧勣為父親守喪,居喪過哀非常憔悴毀。天和二年(567年),豆盧勣出任邵州刺史,襲爵楚國公[6],又被徵召出任天官府司會,歷任信州、夏州二州總管、相州刺史,因為母親去世返回京城。建德六年(577年),滕王宇文逌進攻龍泉郡、文城郡反叛的胡人,豆盧勣和開府、廣平侯侯莫陳穎各自率領軍隊分路進兵。此前稽胡叛亂經常擄掠邊民為奴婢,至此時朝廷詔令有欺壓藏匿良民的,要問罪誅殺,並且沒收財產,妻子和子女收為官奴,有人上告說被胡人村落藏匿,豆盧勣將要誅殺胡人。侯莫陳穎對豆盧勣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胡人們本不是全部反叛,只是受到脅迫作亂而已。朝廷大軍來臨,首先作亂者知道害怕,脅從者想要投降。如今逐步加以撫慰,自然可以不戰而平定。如果即行誅殺,胡人反而互相驚恐,為害不小。不如將胡人的首領招來,將藏匿良民的人交給他,讓他自行歸順認罪,那麼胡人可以安定。」豆盧勣聽從了。胡人感動悅服,爭相前來歸降,北周的北部地區得以安定[7][8]。大象二年(580年),豆盧勣出任利州總管,進位上大將軍,一個多月後,拜柱國[9]。
楊堅出任丞相時,益州總管王謙於大象二年(580年)起兵反對。豆盧勣和畿伯中大夫趙仲卿堅守城市[10],王謙派遣將軍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領十萬軍隊進攻,在利州城外堆起土山,又在地下挖掘七十多條地道,築壩引江水以灌城。當時豆盧勣的士卒不超過兩千人,晝夜拒守。經過四旬,形勢逐漸緊迫[11]。豆盧勣於是派出奇兵攻擊敵軍,斬首數千,敵人投降了兩千人。梁睿軍隊將要前來支援,敵軍才退去[12]。楊堅派遣開府趙仲卿慰勞豆盧勣,詔書中說:「豆盧勣見識才幹卓越,氣度品德高超,統領指揮少數民族地區,把國紀傳揚開。巴、蜀興兵,忽然來圍城,豆盧勣在外野戰在內守城,猛烈的摧毀了那些叛軍。氣節可稱楷模,功績十分卓越,可加使持節、上柱國。賜一個兒子爵位中山縣公。」[13][14]大象二年十二月庚申(580年12月30日),豆盧勣進位上柱國[15]。
開皇二年(582年),突厥進犯邊境,豆盧勣出任北道行軍元帥防守邊境。開皇三年(583年),隋朝大軍北伐突厥,河間王楊弘、豆盧勣、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人分路進攻,都受元帥楊爽的調度指揮[16][17][18]。開皇四年六月乙巳(584年7月27日),豆盧勣出任夏州總管[19]。隋文帝認為豆盧勣家族世代高貴顯赫,功績卓著克己自守,對豆盧勣非常尊重。後來隋文帝為漢王楊諒娶豆盧勣的女兒為王妃,對豆盧勣的恩遇更加深厚。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詔令說:「上柱國、楚國公豆盧勣,在蜀人作亂、起兵觸犯朝廷時,固守城池猶如金湯,穩固可比大國。奇偉的謀略和高尚的氣節,功勳實在太多,可以以始州臨津縣一千戶為食邑。」[20][21]
開皇十年(590年),豆盧勣因為患病被徵召返回京城,隋文帝詔令諸王同時到豆盧勣家中,宮中使者前去探問的在路上絡繹不絕。開皇十二年八月丁酉(592年10月5日),豆盧勣去世[22],時年虛歲五十五。隋文帝哀悼痛惜很久,特別給予豆盧勣治喪禮物,派遣鴻臚卿監護喪事,定諡號襄[23][21]。
家庭
編輯兄弟姐妹
編輯子女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文獻
編輯- ^ 《周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初,寧未有子,養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贊,親屬皆請贊為嗣。寧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勣為世子。
- ^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初,寧未有子,養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贊,親屬皆請贊為嗣。寧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勣嗣。時以此多之。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豆盧勣字定東,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後也。中山敗,歸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祖萇,魏柔玄鎮大將。父寧,柱國、太保。勣初生時,周太祖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師,太祖因字之曰定東。勣聦悟,有器局。少受業國子學,略涉文藝。魏大統十二年,太祖以勣勛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授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邑千五百戶。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游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未幾,齊王憲納勣妹為妃,恩禮逾厚。
- ^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勣字定東。生時,周文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軍,周文因字曰定東。勣聰悟,有器局。初以勛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授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游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齊王憲納勣妹為妃,恩禮愈厚。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會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燒當羌因饑饉作亂,以勣有才略,轉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德澤流行,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烏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又白狼見於襄武。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烏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 ^ 6.0 6.1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武帝嗣位,渭源燒當羌因飢作亂,以勣有才略,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烏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有白狼見於襄武。人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人夷,神烏來翔。」百姓因號其泉曰玉漿泉。後丁父艱,毀瘁過禮。襲爵楚國公。
- ^ 《隋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周武帝時,從滕王逌擊龍泉、文城叛胡,與柱國豆盧勣各帥兵分路而進。穎懸軍五百餘里,破其三柵。先是,稽胡叛亂,輒略邊人為奴婢。至是詔胡敢有壓匿良人者誅,籍沒其妻子。有人言為胡村所隱匿者,勣將誅之,穎謂勣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行。諸胡固非悉反,但相迫脅為亂耳。大兵臨之,首亂者知懼,脅從者思降。今漸加撫慰,自可不戰而定。如即誅之,轉相驚恐,為難不細。未若召其渠帥,以隱匿者付之,令自歸首,則群胡可安。」勣從之。群胡感悅,爭來降附,北土以安。
-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周武帝時,從滕王逌擊龍泉、文城叛胡。穎與柱國豆盧勣分路而進,穎懸軍五百餘里,破其三柵。先是稽胡叛亂,輒略邊人為奴婢。至是,詔胡有厭匿良人者誅,籍沒其妻子。有人言為胡村所隱匿者,勛將誅之。穎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行。諸胡固非悉反,但相迫脅為亂。今慰撫,自可不戰而定,如即誅之,轉相驚恐,為難不細。未若召其渠帥,以隱匿才付之,令自歸首,則群胡可安。」勣從之,諸胡爭降附,北土以安。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後丁父艱,毀瘁過禮。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襲爵楚國公。復征為天官府司會,歷信、夏二州總管、相州刺史。以母憂還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總管,進位上大將軍。月余,拜柱國。
- ^ 《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九》:王謙作亂,仲卿使在利州,即與總管豆盧勣發兵拒守。
-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謙所署柱國達奚惎、高阿那肱、大將軍乙弗虔、楊安、任峻、侯翕、景孱等眾號十萬,盡銳攻利州,總管、楚國公豆盧勣拒戰將四旬。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四》:周梁睿將步騎二十萬討王謙,謙分命諸將據險拒守。睿奮擊,屢破之,蜀人大駭。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帥眾十萬攻利州,堰江水以灌之。城中戰士不過二千,總管昌黎豆盧勣,晝夜拒守,凡四旬,時出奇兵擊惎等,破之,會梁睿至,惎等遁去,睿自劍閣入,進逼成都。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高祖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眾十萬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勢漸迫。勣於是出奇兵擊之,斬數千級,降二千人。梁睿軍且至,賊因而解去。高祖遣開府趙仲卿勞之,詔曰:「勣器識優長,氣調英遠,總馭藩部,風化已行。巴、蜀稱兵,奄來圍逼,入守出戰,大摧凶丑。貞節雄規,厥功甚茂,可使持節、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
- ^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大象二年,累遷利州總管,尋拜柱國。隋文帝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將達奚惎等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梁睿軍且至,賊解去。授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
- ^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庚申,以柱國、楚國公豆盧勣為上柱國。
- ^ 《隋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九》:明年,大舉北伐,又為元帥。河間王弘、豆盧勣、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分道而進,俱受爽節度。
- ^ 《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大軍北伐,河間王弘、豆盧勣、竇榮定、高熲、虞慶則等分道而進,以爽為元帥,俱受爽節度。
- ^ 《隋書·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於是以河間王弘、上柱國豆盧勣、竇榮定、左僕射高熲、右僕射虞慶則並為元帥,出塞擊之。
- ^ 《隋書·卷一·帝紀第一》:乙巳,以鴻臚卿乙弗實為冀州總管,上柱國豆盧勣為夏州總管。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開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為北道行軍元帥以備邊。歲余,拜夏州總管。上以其家世貴盛,勛效克彰,甚重之。後為漢王諒納勣女為妃,恩遇彌厚。七年,詔曰:「上柱國、楚國公勣,蜀人寇亂之日,稱兵犯順,固守金湯,隱如敵國。嘉猷大節,其勞已多,可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
- ^ 21.0 21.1 《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六》:開皇中,為夏州總管。帝以其家貴盛,勛效克彰,後為漢王諒納其女為妃,恩遇彌厚。七年,追守利州功,詔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十年,以疾征還京師,詔諸王並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卒,諡曰襄。
- ^ 《隋書·卷二·帝紀第二》:丁酉,上柱國、夏州總管、楚國公豆盧勣卒。
- ^ 《隋書·卷三十九·列傳第四》:十年,以疾征還京師,詔諸王並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其年卒,時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賵贈,鴻臚監護喪事,諡曰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