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是為了保持味道或增強口感、改善外觀添加到食物中的物質。 一些添加劑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例如,用醃製醃來保存食物如醃肉糖果的保存以及用二氧化硫來保存葡萄酒。隨着二十世紀下半葉加工食品的出現,引入了越來越多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

產業狀況

編輯
  • 據統計,全球食品業每年花在食品添加劑商的投資高達200億美元。
  • 平均每人每年要吃進6至7公斤的食品添加劑。

管理

編輯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食品添加劑採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凡是不在明令禁止的名單上,就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現在大多數國家都規定,只有獲得許可的添加劑才能在食品中使用。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布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其中規定了各類食品添加物在食品中所佔比例,例如己二烯酸(Sorbic Acid),則逐一列出可使用於魚肉煉製品、肉製品、海膽、魚子醬、花生醬、醬菜類、水分含量25%以上(含25%)之蘿蔔乾、醃漬蔬菜、豆皮豆乾類及乾酪;並且也將用量數據化,例如"以Sorbic Acid計為2.0g/kg以下"。

各地相關法規

編輯
  • 日本:《食品衛生法日語食品衛生法
  • 臺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1]
  • 中國大陸:《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2]

國際標準

編輯
  • 國際標準組織曾針對食品添加劑制定了相關標準於ICS 67.220。[3]
  •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食品添加物的國際編碼系統
  • 1983年,歐盟採用E編碼(E-number)系統,將幾百種獲得使用的添加劑列入許可名單。只有在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經過測試後,才能被列入E編碼系統。

爭議

編輯

作用

編輯
  • 贊成方認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為了防止食物變質,保護消費者免遭食物中毒
  • 反對方認為:用於阻止食物變質的添加劑只占食品添加劑總量的1%。[來源請求]大約90%的食品添加劑是裝飾性的,這其中有染色的,甜味劑,及食用香料。此外還有乳化劑,穩定劑之類的食品加工助劑。

安全

編輯
  • 在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中,有很多人有異議。如在歐盟,有人認為歐盟對食品香料的管理不如對其它食品添加劑那樣嚴。目前多數國家因在食品中香料加入非常少,所以對食用香料不採取逐個檢測安全性的做法。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 對於國家衛生部門的檢測方法也有人批評,他們認為幾乎所有的檢測都是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但實驗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人還是個未知數。
  • 另外還有人對大多數相關研究是由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公司進行的,這一狀況不滿,懷疑研究結果的公正性。

趨勢

編輯

2010年間自英國荷蘭德國通路商發起自主推廣Clean Label德語Clean Labelling,少添加甚至無添加的產品標誌蔚為風潮;然而多數消費者並不具備判斷標示屬實與否的能力,因此而起的食品詐欺儼然是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的重要議題,國際間也陸續成立國際或是區域層級的潔淨飲食推廣組織,其中以A.A.無添加協會 (A.A.無添加協會)最具規模。

食品添加劑的種類

編輯

食品添加劑的目的主要為:延長保存期限用、視覺調整、味覺調整、改善食品品質、提高營養價值及方便製造等。其按照功能性,可大致分為十七種:[4][5]

例如:亞硝酸鈉亞硝酸己二烯酸鉀己二烯酸丙酸鈉對羥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
例如: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硝酸鈉硝酸鉀
例如:銨粉小蘇打酵母粉
  • 品質改良用、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
  • 營養添加劑
例如:各式維生素
  • 著色劑
例如:食用色素起雲劑
例如:檸檬酸蘋果酸乳酸乙酸(醋酸)
  • 苦味劑
常用於可樂瓜拿納飲料,例如:咖啡鹼柚苷
例如:味精L-麩胺酸鈉
例如:葡萄糖寡糖果糖麥芽糖
  • 人工甜味劑(或稱人工甘味劑)
例如:阿斯巴甜糖精蔗糖素醋磺內脂鉀(安賽蜜)、甘草醇
  • 天然甜味劑(取自草植)
例如:甜菊糖甘草甜素
  • 轉化甜味劑(半天然)
例如: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
  • 黏稠劑
例如:澄粉蛋白卡德蘭膠羧甲基纖維素(CMC)、海藻酸鈉鹿角菜膠、羧甲基纖維素鈉
  • 結著劑
  • 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
例如:鹽酸
  • 溶劑
例如:丙二醇甘油
例如:酸化製澱粉、糊化澱粉、漂白澱粉、氧化澱粉、醋酸澱粉、磷酸澱粉
  • 水分控制劑
例如:山梨醇乳酸甘油己六醇丙二醇
  • 消泡劑
例如:矽樹脂(Silicon Resin)

檢測

編輯

許多食品添加劑吸收光譜紫外區或可見光區域的輻射。使用外部校準可以將此吸光度用於測定樣品中添加劑的濃度。但是,添加劑可能會一起出現,而一種添加劑的吸光度會干擾另一種添加劑的吸光度。預先的分離步驟是有必要的,添加劑們會首先用高壓液相色譜法(HPLC)分開,然後由紫外線或可見光檢測器在線監測。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201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PDF). [2015-04-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67.220: Spices and condiments. Food additives. [200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2011-05-30 [201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劉麗雲 (編). 《食品衛生與安全》. 實踐大學數位出版合作系列. 臺北市: 秀威資訊科技. 2010年12月 [2011-06-18]. ISBN 978-986-221-61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4).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