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
魯班(前507年—前444年),姬姓,公輸氏,名班,又稱公輸盤、公輸般,尊稱公輸子,是春秋末葉著名工匠家,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師祖。據說魯班出生於魯國的一個世代大家族——公輸族,由於他是魯國人,被稱為魯班或者魯般,後來,魯班此姓名被流傳得最為廣泛,成為通稱。魯班生於約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後隱居於歷山(今濟南市東南,又名千佛山)。
魯班 | |
---|---|
字 | 依智 |
本名 | 姓:姬 氏:公輸 名:班 |
出生 | 西元前507年 魯國 |
國籍 | 魯國 |
活躍時期 | 春秋末代君 |
知名於 | 工匠家 |
別稱 | 公輸子 公輸般 公輸盘 公輸盤 |
由於在中國流傳着許多他對建築及木工等行業貢獻的傳說,被認為是他設計的工具及建造法則,被沿用至今,是以魯班被後世奉為工匠祖師,為中國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稱三行[1])工匠均敬奉的先師,戲班亦奉魯班為師。因此魯班又有魯班仙師、公輸先師、巧聖先師、魯班爺、魯班公、魯班聖祖、魯班先師及魯班祖師等等不同的稱呼。在中國各地都建有魯班殿[2]或者是魯班廟。
姓名考查
編輯《古樂府》:「誰能刻此鏤,公輸與魯班」。顏師古注《漢書》:「魯班與公輸氏皆有巧藝。故樂府云:公輸與魯班。」《呂氏春秋》作註稱:「公輸,魯般之號,在楚為楚王設攻宋之具也。」鄭樵《通誌略・氏族略》:「公輸氏,魯公輸般之後也」按史料記載公輸與魯班為兩人,即使為一人,公輸也應是魯班之號而非姓氏[3],而後人以其號為姓。般、班、盤為通假字。清末孫詒讓認為公輸與魯班同一人,清初焦循則認為為春秋戰國兩個不同時期的兩個人。後世受孫詒讓影響較大,如1980年代錢宗范編的《春秋戰國史話》亦認為:「魯班,姓公輸,名般,當時人稱他為公輸子。因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後人稱他為魯班。」
(真實姓名古籍記載有公輸班、公輸盤及公輸般等,亦有尊稱公輸子。[4])魯班為其流傳最為廣泛的稱呼,甚至被誤解為真實姓名;其真實姓名難以確認,而且眾說紛紜,大至而言魯班姓公輸,名般、班或者盤,又因為他是魯國人,被稱為魯班或者魯般。
以下為其出現在古籍中的各種姓名。
據說,於中國古代,「般、盤及班」三字通用。另外,魯班亦墨子等子的尊稱。在《墨子・公輸》及《孟子・離婁》中都稱其為公輸子。明朝午榮等人編的《新鐫京板工師雕鏤正式魯班經匠家鏡》,通稱《魯班經匠家鏡》一書中,卷一「魯班仙師源流」記載:「師諱班,姓公輸,字依智」。
里籍
編輯關於魯班生於何處,未見有書籍明確記載。《山東通志・方技志》曰:「公輸子,魯公族,名班,或作般。」魯國公族就生活在山東曲阜。《太平廣記》中說他是「敦煌人」。據任繼愈等考證,魯班故里當在山東滕州[5]。季羨林提出,「墨子魯班,善國雙聖」,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蕭魯陽考證,魯班的故里在河南魯山[6]。
傳說中的發明與作品
編輯魯班的很多發明事跡都是傳說,並無正式的史書記載。
《墨子・公輸》記載他當年為楚國的楚惠王發明雲梯準備攻打宋國,但未派往戰場採用,而被墨子於模擬戰打敗。傳說他發明滑翔機,使人可以在空中掠過城牆。據說中國鋸子、墨斗、鈎強、曲尺、古代大門扇上用來裝飾及敲門鋪首也是魯班發明的。
《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説明魯班當時造的是「高雲梯」。
《韓非子》記載中木鳶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墨翟(墨子)。《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翟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後人為了歌頌魯班,把許多著名建築物都說成是魯班修造的。例如河北省洨河上的趙州橋本是隋代大匠李春設計與修建的,但是民間流傳是魯班所修造的,民間流行歌謠:「趙州橋來,甚麼人修?趙州橋呀,是魯班修!甚麼人從橋上過呀,是財神爺推車壓出一道溝!」
另外明清時一些文人著書,書名冠以「魯班」兩個字。例如《魯般營造正式》,現存寧波天一閣,為唯一殘本,書名中為「魯般」,還有《匠家鏡魯班經》、《新刻京板工師鏤刻正式魯班經匠家鏡》、《魯班經》等。後三書名是一本書,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明末萬曆版《魯班經匠家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明代版本還有其後的崇禎版,原來保存在北京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不過南京圖書館的藏本最遲在2002年已經丟失。其它均為清代和民國的傳本了。
發明
編輯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
- 《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 《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
- 《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註:「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鈎強
編輯「鈎強」也稱「鈎拒」、「鈎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可鉤住或阻礙敵方戰船。傳說是魯班發明。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
- 《墨子・魯問》:「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
木鵲
編輯據說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
- 《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 《渚宮舊事》記載:「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
鋸子
編輯傳說鋸子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 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以下是魯班發明鋸子流傳甚廣的傳說之一,作者不詳,近代有人以這傳說認為魯班是運用「仿生學」的先驅:
相傳魯班接受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需要頗多木料,魯班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徒弟們用斧頭砍伐,效率低下。工匠們天天起早貪黑拚命去幹,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魯班甚是着急。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上山時,他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7],手被劃傷了。魯班覺得很奇怪,一根柔軟的小草為何能割破手?於是摘下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着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魯班了解到就是這些小細齒劃破他的手。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也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口部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着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由於這兩件事,魯班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一鋸齒狀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樣鋒利?於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試鋸小樹,成果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杆就劃出一道溝,魯班非常高興。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有者折斷,有者變鈍,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於是他們立即下山,讓鐵匠們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試鋸樹木。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曲尺
編輯《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以下是各種相關記載。
- 最早的記述在南宋時期。陳元靚著《事林廣記・引集》卷六「魯班尺法」中:「(淮南子曰)其尺也,以官尺一尺二寸為準,均分為八寸,其文曰財、曰病、曰離、曰義、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主北斗中七星與主輔星。用尺之法,從財字量起,雖一丈、十丈不論,但於丈尺之內量取吉寸用之;遇吉星則吉,遇凶星則凶。恆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門尤宜仔細。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長短寸者,或改吉字為本字者,其餘並同。」
- 明代刻本《魯班營造正式》卷六有曲尺直尺圖,圖名為魯班直尺;在曲尺圖中並註明:曲尺者有十寸,一寸乃十分。凡是營建房屋門的尺度,均用魯班尺。
墨斗
編輯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
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貯墨,線繩由一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一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
班母通常離地面約一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準。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墜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準。
傳說中魯班能以染色線繩夜中切石, 一夜即能完成工程所需大部分石料。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傘
編輯傳說中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據說傘是她發明的。傳說魯班妻子云氏因為憐惜魯班在風雨烈日下工作,見亭子可避雨遮陰,於是想出一個"活動亭子"讓魯班帶在身邊,乃造傘子。紙是漢代才出現的,最早的傘面不可能是紙的。
另外工匠刨木時,頂著木料的橛子,有人叫它做"班妻"。傳說因為魯班刨木時,都是妻子云氏替他按扶著,後來他在木料前釘上橛子,才不用來妻子按扶。
打生樁
編輯相傳這個方法是由魯班首度提出的,當人們在一處地方動土時,便會破壞該處風水,且會觸怒該處的冤魂,以致在建造期間時常發生意外,因此便出現了「打生樁」,把活人生葬在工地上用作鎮邪,以減少出現的意外。現時考古發現最早的打生樁見於河南鄭州東趙二里頭文化的古城遺址,當中有三座堆疊起來的古城,中間一層的地基發現用作奠基的嬰兒遺骸。可見打生樁習俗遠早於魯班所處的春秋時代。在古時,相傳在建橋前,先要活捉一對童男童女,把男童活埋在橋頭的橋墩內,而女童則生葬在橋尾的橋墩中,當橋建成後,他們就會成為了該橋的守護神。
作品
編輯徒弟
編輯魯班還有一個弟子,名叫泰山,腳上有傷口,以荷葉包紮。因其技藝高超,人爭相師法,卻投火爐化青煙而去,人稱「荷葉先師」。
文化
編輯魯班鎖
編輯魯班鎖是一種將各個積木的三軸組合拆卸或組合來進行的益智玩具,因其木構奇巧而委名魯班。事實上這種玩具來源於歐洲,所以而並非為魯班所發明。
魯班尺
編輯「魯班尺」是一種刻有吉、凶標字的尺,運用在風水上丈量特別之建物、器具等,以求達到吉利之標字。通常該尺由上至下為「台寸」、「文公尺」、「丁蘭尺」、「公分」四種標尺;其中「文公尺」用在陽宅、神具,「丁蘭尺」用在陰宅、祖龕。傳說為魯班所製,故稱「魯班尺」,亦以其中標尺名為「文公尺」。現此些功能多由捲尺替代,因為捲尺一次就能做到這些功能,不必再攜帶這麼多的工具尺。
台灣的魯班尺,通常口語稱為文公尺,或直接簡稱為紅字。
節日
編輯魯班師傅誕
編輯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是「魯班師傅誕」,華人圈尤其是港澳的木匠多有慶祝這節日。台灣則多以農曆五月七日為巧聖仙師聖誕。中國上架行木藝工會很重視這個節日。他們每年祝賀師傅誕時,有一項傳統活動,派「師傅飯」,就是在師傅誕那天, 用大鐵鑊煮白飯,再加上一些粉絲、蝦米、眉豆等。相傳吃了「師傅飯」的小孩子,不僅能像魯班那麼聰明,而且快高長大,健康伶俐。另外,在「魯班師傅誕」這一天,會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或者請一台木偶戲來演出。
香港慶祝魯班師傅誕,是建築地產界盛事,大至地產發展商,承建商以至小老闆,都在此日請客,以慰勞各方工作人員,但凡與建築業有關業界,毋須邀請,都在賓客之列。
魯班節
編輯中國雲南省通海縣興蒙鄉的蒙古族在每年農曆四月初二都要過魯班節。
位於中國四川省德陽市的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每年5月開展魯班建築文化節活動。
地名
編輯由於魯班有盛名,中國各處多有以魯班命名的地區。
- 魯班暗沙:海南省中沙群島。
- 魯班峽:四川省廣元市以西15公里處的三堆鎮附近,三國時代馬鳴閣棧道遺址位於此處。
- 魯班鎮:貴州省仁懷市
- 魯班胡同:北京市崇文區龍鬚溝附近。胡同內有座魯班廟,魯班胡同原來叫魯班館胡同,文革後才改叫魯班胡同的。這胡同南北向,全長一里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胡同內的居民多數是各種工匠和做小買賣者。
註:上述寫字樓之間並無任何關聯或從屬關係。
魯班獎
編輯建築工程魯班獎
編輯建築工程魯班獎又稱中國魯班獎,於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於1993年移交中國建築業協會,是為了鼓勵建築施工企業加強管理,確保工程質素,爭創一流工程,推動中國工程質量水平普遍提高。目前,這項標誌着中國建築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中國建築業協會聯合頒發。
優秀青年魯班大獎
編輯2015年,由魯班廣悅堂聯同職業訓練局、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及香港營造師學會創辦,獎項分為工程管理組別、建築工藝組別及中學生組別。目的在於表揚在建造業內具傑出表現及上進心的青年人,並增強從業員對建造業的使命感及歸屬感;並鼓勵更多有潛質的青年人加入建造業界發展,籍以為業界補充生力軍。[8]
影視
編輯動畫
編輯- 2016年中國大陸動畫劇《巧手魯班》(又名:小小魯班),200集
注釋
編輯- ^ 中國古代建造業,主要分為上架——由頂而下,即建屋業;下架——由下而上,即造船業;中架——以軸而行,即運輸業,建造橋樑、輪車及轎車;其他還包括軍器——弓、箭、戰車,甚至刑具;農業——糚稼器械;以及民間家具、日用品等。建造以木材為主要原料,因此在木業生產、設計及技術方面,需不斷改善,巧工木匠更為建造業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於時代變遷,近代改以木工、坭水及築棚合稱三行,也尊崇魯班。
- ^ 例如吉林省的巴顏額佛羅邊門大鎮,在街北上坎有一座永寧寺,在後佛殿之西有座魯班殿,內有魯班神像。
- ^ 《淮南子·修務篇》、《呂氏春秋・慎大篇》、唐代余知古《渚宮舊事》、《太平御覽》等書中多是都認定公輸是魯班之號。
- ^ 《孟子・離婁》篇中記載,「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 關於任繼愈對魯班故里的探討,可參考魯班故里在滕州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6-15.
- ^ 魯班裡籍再惹爭議 有學者稱其故里在河南魯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一說茅草。
- ^ 青年魯班選舉簡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魯班廣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