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之路 (1957年電影)

光榮之路》(英語:Paths of Glory)是一部1957年美國反戰題材戰爭片[9][10],由史丹利·寇比力克執導,寇比力克、卡爾德·威林罕英語Calder Willingham吉姆·湯普森英語Jim Thompson (writer)編劇,內容改編自韓佛瑞·科布英語Humphrey Cobb的1935年同名小說。本片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第701步兵團奉命向德軍執行幾乎不可能成功的進攻。進攻失敗後,米羅將軍(喬治·馬克里迪英語George Macready飾演)要求挑出三名士兵,以臨陣退卻為罪名起訴至軍事法庭來殺雞儆猴,步兵團指揮官德克斯上校(卻·德格拉斯飾演)企圖阻止這件不正義的事情。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史丹利·寇比力克
監製
劇本
原著《光榮之路》
韓佛瑞·科布英語Humphrey Cobb作品
主演
配樂傑拉德·弗里德英語Gerald Fried
攝影格奧爾格·克勞澤英語Georg Krause
剪接埃娃·克羅爾
製片商布賴納製片公司英語Bryna Productions[1]
片長約87分鐘[2]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57年11月1日 (1957-11-01)慕尼黑首映[3]
  • 1957年12月20日 (1957-12-20)(美國[1]
發行商聯美
預算90萬[4][5]~100萬美元[6]
票房120萬美元[註 1][7]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光榮之路
香港光榮之路[8]
臺灣光榮之路
突擊(得利影視

繼前一部作品《殺手英語The Killing (film)》之後,寇比力克嘗試在美高梅旗下製作《光榮之路》,但未獲批准。寇比力克轉而着手改編斯蒂芬·茨威格中篇小說《灼人的秘密德語Brennendes Geheimnis》,卻因為被美高梅開除而中止。在道格拉斯的提議下,寇比力克與布賴納製片公司英語Bryna Productions合拍《光榮之路》,並從聯美取得資金。本片於1957年3月20日在慕尼黑開拍,拍攝地點包含施萊斯海姆宮巴伐利亞影業製片廠英語Bavaria Studios等。

本片由聯美負責發行,於1957年12月在美國上映。影評人稱讚寇比力克的導演功力、對戰爭的寫實呈現以及演員的演出,法軍進攻的推軌鏡頭橋段和全片最後一幕尤獲讚賞。本片在當時入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獎,寇比力克則榮獲尤西獎銀緞帶獎的最佳導演獎。本片被視為寇比力克早期的突破之作,也是影史最佳戰爭片及反戰片之一。199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將本片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

劇情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法國正在與德國作戰中。法軍戰情並不樂觀,壕溝戰持續了兩年也沒有起色。法軍的布羅拉將軍向米羅將軍下達指示,要求攻下德軍嚴守的安特山丘(Ant Hill)。眾所皆知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即使攻下山丘,預計傷亡率也將達五成。米羅將這項任務交給下屬——第701步兵指揮官德克斯上校,德克斯不得不接下。隔天,第701步兵團對安特山丘發動大規模進攻,德克斯帶頭衝鋒,但仍連無人區都無法攻下,遑論安特山丘前的德軍鐵絲網區。法軍傷亡慘重,倖存的士兵也大多無法再戰,只能退守壕溝。米羅相當震怒,下令砲兵連轟炸法軍壕溝,迫使他們突擊,但砲兵連指揮官盧梭上尉不願執行此項命令。

隔天,米羅強力抨擊第701步兵團表現不力,要求德克斯從十個連各選出十名士兵,以臨陣退卻的罪名送上當天下午的軍事法庭判死。德克斯絲毫不認同此舉動,在他的應對下,米羅將軍願意妥協,改為從第一波攻擊的三個各挑出一人。被連長挑出的三人分別是法洛二等兵、阿諾二等兵和巴黎下士,其中法洛曾目睹連長羅傑中尉在偵察任務中用手榴彈害死同伴,德克斯向法洛承諾會調查此事。不久後,三人在形同作秀公審的軍事法庭上接受質詢,德克斯為他們辯護並質疑軍事法庭的正當性。三人被押進牢裏候審,一名神父前來以禱告安撫他們的情緒。

德克斯無法找到有力人士支持,三名士兵恐怕凶多吉少。判刑前夕,德克斯命令羅傑中尉在處刑時指揮槍決隊,羅傑表現出明顯的不安。隨後,德克斯私下向布羅拉揭露米羅曾下令砲轟法軍壕溝,如今又有三名士兵因為無法達成不可能的任務而將被判死,暗示輿論將會批評此事。布羅拉收下了德克斯的意見。但是到了隔天,三名士兵被帶上刑場等待發落,布羅拉仍沒有任何作為。最後軍事法庭下達死刑判決,三人被現場槍斃。布羅拉在事後又與德克斯和米羅會面,宣佈米羅將因不當行為接受調查,米羅不甘心地離去。布羅拉有意讓德克斯接替米羅,以為整齣事情都是德克斯篡位的預謀,但德克斯是真心想幫助他的士兵們,憤而痛罵布羅拉的官僚心態與不作為。

回前線之前,德克斯的士兵們在一間咖啡店裏休憩,一名被俘的德國女子被帶上台演唱。眾人原本嘻笑不斷,但聽了她唱德國民歌《忠貞不二的驃騎兵英語The Faithful Hussar》之後無不動容,最後加入一起合唱。德克斯原本要進店裏下達命令,見此情景後決定多給士兵們一點時間。

演員

編輯

演員名單來源:[1][2]

製作過程

編輯

發展與編劇

編輯
 
史丹利·寇比力克在《光榮之路》的拍攝現場(攝於1957年)

本片改編自作家韓佛瑞·科布英語Humphrey Cobb的小說《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於1935年6月由維京出版社出版[11]。小說內容是取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軍英語French Army in World War I的真實故事「蘇安四下士事件英語Souain corporals affair[12],書名則出自托馬斯·格雷詩作《墓園輓歌英語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一句「光榮的道路無非是引導到墳墓」[註 3][13]。小說的電影改編權英語Film rights在出版那年就由派拉蒙影業買下[14]西德尼·霍華德英語Sidney Howard曾將該小說改編成一齣百老匯舞台劇,於1935年9月26日在普力茅斯劇院(Plymouth Theatre[註 4]首演[15][16]。寇比力克曾在14歲時讀過該小說,並且留下深刻印象[17]

1956年,寇比力克的前一部電影《殺手英語The Killing (film)》(由聯美出品)票房失利,他與監製搭檔占士·B·哈里斯英語James B. Harris[註 5]荷里活的發展受到影響[17]。所幸美高梅的製片主管多爾·沙瑞英語Dore Schary觀看了《殺手》後相當激賞,與兩人建立合作關係[17]。沙瑞支付7.5萬美元[註 6]的報酬,要求兩人在40週內完成一部完整的電影[19]。寇比力克與哈里斯決定下一部作品要拍反戰電影,寇比力克提議將《光榮之路》搬上大銀幕[17]。但是美高梅剛經歷完《鐵血雄師英語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1951 film)》的失敗,不願意再拍常淪為票房炸彈的反戰題材電影,沙瑞指示兩人在美高梅的故事部門裏找尋其他拍片題材[20]

在故事部門的上百部作品裏,寇比力克選擇改編斯蒂芬·茨威格的1913年中篇小說《灼人的秘密德語Brennendes Geheimnis[註 7],並聘請卡爾德·威林罕英語Calder Willingham擔任編劇[21],但此時40週已過了一半[22]。另一方面,哈里斯仍然希望改編《光榮之路》,他私下與《殺手》的未掛名編劇吉姆·湯普森英語Jim Thompson (writer)[23]一同編寫劇本草稿[24]。哈里斯的作為並沒有好結果,寇比力克專心於《灼人的秘密》,對於花費心力兼顧《光榮之路》感到不耐煩;美高梅得知後則開除了兩人[24]。美高梅的理由並不是反對同時寫兩份劇本,而是兩人的做法無法如期拍出電影[25]

由於《灼人的秘密》的電影改編權在美高梅手中,寇比力克只能與哈里斯一起籌畫《光榮之路》[25]。科布已於1944年逝世[26],兩人用1萬美元[註 8]向科布的遺孀買下《光榮之路》的改編權[20],相關報道見於1956年8月1日的《綜藝雜誌[27]。湯普森在1956年夏天內完成劇本第一稿後[28],寇比力克將威林罕找來一起編劇,三人一起編寫的第二稿於1956年11月26日完成。後續第三稿(1957年2月25日[29])和第四稿只由寇比力克和威林罕完成[30],第五稿是最終版本[31]。第五稿的結局大致與原著小說相符,但在那之前,寇比力克出於票房考量將結局改寫成美好結局英語Happy ending,即三名士兵的處刑最終被阻止[28]。該修改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最終寇比力克在第五稿時不情願地取消改動[32]

在投入製作本片之前,寇比力克與第二任妻子魯絲·索博卡英語Ruth Sobotka的關係已漸漸破裂[30]。寇比力克在德國拍攝《光榮之路》時,與德國女演員兼畫家克莉絲汀·哈蘭英語Christiane Kubrick(Christiane Harlan)發展出戀情[33]。寇比力克與威林罕在編寫第五稿時,於三名士兵被處決後額外加戲,即一群法國士兵在酒吧看德國女戰俘唱歌[34]。寇比力克讓哈蘭飾演那位到台上唱歌的德國女子[33],也是片中唯一一個有戲份的女性角色[35]。寇比力克在1957年與索博卡離婚,隨後便與哈蘭結婚[36]

籌備

編輯
 
卻·德格拉斯(攝於1963年)

1957年1月17日,《紐約時報》報道稱卻·德格拉斯將擔任本片主演[37],飾演德克斯上校。道格拉斯是當時的大明星[38],他在觀賞《殺手》和閱讀《光榮之路》的劇本草稿後積極地想演出[39][40]。道格拉斯原本因為戲約在身而必須18個月後才能演出,不過在得知寇比力克轉而與格力哥利·柏接洽之後,於1957年初通知寇比力克他的戲延期了,可以馬上演出[41]。其他飾演德克斯的人選還有李察·波頓占士·美臣[41]

在道格拉斯參演之前,寇比力克和哈里斯企圖尋找投資者,但《光榮之路》絲毫不受片商歡迎[39][41]聯美也拒絕投資[38]。道格拉斯加入時也提議讓自己的製片公司布賴納製片公司英語Bryna Productions贊助本片,寇比力克為了資金只能答應[41]。哈里斯日後回憶道,當時道格拉斯的經理人雷·史塔克英語Ray Stark藉此狠狠地在合約上佔他們便宜,簽下去後寇比力克必須為布賴納製片公司導演五部電影[42]。之後,道格拉斯藉由揚言拒演《海盜英語The Vikings (film)》的手段,迫使聯美的監製麥斯·E·楊施泰因英語Max E. Youngstein為《光榮之路》出資,金額為85萬±10%美元[註 9][42]。若本片上映後達到收支平衡,寇比力克與哈里斯分得六成盈利,聯美分得四成[43]

拍攝

編輯

由於法國當局可能拒絕讓本片拍攝,劇組將拍攝地點定為德國,並選在有着理想建築和地貌的慕尼黑[43]。確保資金之後,寇比力克等人前往該處進行前期製作,隨後開拍[31]。本片的主體拍攝於1957年3月20日開始[44],為時66天[42]。道格拉斯挑選了慕尼黑郊區的蓋瑟爾加斯泰格(Geiselgasteig)製片廠[註 10][31],片中內景在該處拍攝[45]。製片廠的周遭有適合拍攝戰場戲和法式城堡的地點[31],車程不到40分鐘[46]。蓋瑟爾加斯泰格製片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乏人問津,本片拍攝時完全沒有其他的劇組[47]。片中的法式城堡是在施萊斯海姆宮取景[1][9]。本片的攝影指導由格奧爾格·克勞澤英語Georg Krause擔任,不過寇比力克在拍片時經常親自把控攝影機[48]。本片拍攝期間,對寇比力克影響深遠的德國導演麥士·奧福斯過世,當天寇比力克拍攝了布羅拉將軍和米羅將軍密談的開頭橋段,並以此向歐弗斯致敬[45]

為了拍攝法軍突擊的橋段,劇組將一片放牧場改造成戰場[49],整個區域長300碼(270米)、寬500碼(460米)[50]。戰場設計由寇比力克、德國軍事史學家兼技術顧問奧托·馮·瓦登費斯德語Otto von Waldenfels,以及藝術總監路德維希·萊伯英語Ludwig Reiber一同執行[51],改造工程動用60名工人,花費三週完成[51]。有六百名[48][50]或八百名[46]德國警察充當法國士兵,當時德國警察必須接受三年軍訓,所以有能力扮演士兵[46]。突擊橋段強調了士兵們面臨的危險和掙扎,有的警察試圖表現勇猛戰鬥的英姿,因而遭到寇比力克要求修正[46]。拍攝時,每個陣亡士兵倒地的地點與時機都經過事前安排[48]。戰場上的炮彈爆炸由德國煙火專家英語Pyrotechnician埃爾溫·朗格德語Erwin Lange (Spezialeffektkünstler)操刀,寇比力克要求寫實的爆炸,要達到土石紛飛的效果而不只是揚起沙塵[51],並因為多次重拍而耗費大量炸藥[52]。對於拍攝方式,寇比力克在無人區的邊界設置六台推軌攝影機[48],移動方向與突擊方向平行[52],他自己則手持一台阿萊攝影機跟拍道格拉斯飾演的德克斯上校[48]。戰場橋段的鏡頭在片中角色動作後的一瞬間開始移動,動作停下後攝影機仍順着動作繼續移動一小段,讓觀眾彷彿是以電影裏的某人的視角在觀看[48]

根據哈里斯的資訊,《光榮之路》總共耗資93.5萬至95.4萬之間[註 11][43],有報道則直接寫為100萬美元[註 12][6]。道格拉斯的片酬是35萬美元[註 13][5][42][43]外加一定比例的分紅[42],寇比力克與哈里斯的報酬則是剩下的2萬至2.5萬美元[註 14]

音樂

編輯

本片的配樂由傑拉德·弗里德英語Gerald Fried操刀,這是他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與寇比力克合作[53]。配樂錄製在電影的拍片地點蓋瑟爾加斯泰格製片廠進行,巴伐利亞愛樂樂團(Bavarian Philharmonic)負責演奏,弗里德親自指揮[54]。由於本片以軍事為主題,配樂大多由打擊樂器演奏,特別是小軍鼓[35]。片中的關鍵時刻會搭配打擊樂,其他有些橋段則毫無配樂,用意是強化戲劇效果[54]。例如處刑橋段的配樂使用了小軍鼓和大鼓,以極簡的方式呈現令人戰慄的張力[54]。對於開場的主題旋律,弗里德奉命寫出兩種版本,其中一種融合法國國歌《馬賽曲》,而另一種則以一首打擊樂取代《馬賽曲》,以應對在親法國家上映的要求[55](在片中使用國歌可能會冒犯到法國[56])。德國女子演唱《忠貞不二的驃騎兵英語The Faithful Hussar》的橋段中,士兵的合唱是由將近四十名男歌手另外進行配音[54]。片尾名單的配樂即是《忠貞不二的驃騎兵》的交響曲[57]

上映與票房

編輯
《光榮之路》預告片(1957年原版)

1957年11月1日,本片的全球首映在德國慕尼黑舉行[3][58]聯美安排於1958年年初(1月至3月)在美國院線發行本片[59],不過洛杉磯紐約會在跨年之前上映本片,以讓本片符合奧斯卡金像獎的入圍資格[60]。1957年12月20日,本片於洛杉磯上映,稍後也於12月25日聖誕節在紐約維多利亞劇院(Victoria Theatre)[註 15]開始上映[61][62]。票房方面,本片在維多利亞劇院上映第三週和第四週分別收穫1.8萬和1.6萬美元[63],在倫敦亭劇院英語London Pavilion上映首週收穫7500美元[64],《綜藝雜誌》認為都是不錯的表現。隨着上映範圍擴張到美國各地,本片的票房也逐漸增加,上映第五週透過洛杉磯13家劇院賺進5.5萬美元[65]。若與同期電影比較,至1958年3月初時,本片在近期新片中的票房排名約是第12名之後[66]。1958年年末,《綜藝雜誌》統計美國和加拿大的年度票房,本片的電影發行商分得的票房為120萬美元[註 16][7]。總體來說,本片在票房上小賺了一筆,但也不算大成功[58]

爭議

編輯

1958年,法國對《光榮之路》實施禁映,稱片中內容損及法軍聲譽[67]。本片和《五載沉冤英語I Accuse!》一起被禁止在比利時慕尼黑上映[68]瑞士亦禁映本片,該國內政部英語Federal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稱本片為「矛頭直指法國、帶有顛覆意圖的政治宣傳[註 17][69]。時任法國佔領區英語French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指揮官阿梅德·熱茲(Amédé Gèze)企圖禁止整個西柏林放映本片,但美國和英國都不贊成[67]。《綜藝雜誌》在1958年7月1日報道,法國還以停辦為威脅要求柏林國際影展下架本片,且有法國人出手擾亂英國佔領區英語British occupation zone in Germany的一場《光榮之路》放映[70]。直到1958年11月,《光榮之路》才得以在法國佔領區上映,不過時任指揮官讓·拉科姆(Jean Lacomme)規定要播放一段預告,用以聲明本片無意詆毀法軍的榮譽[71]。比利時至1958年3月時已經可以上映本片,但因為收到抗議意見,比利時當局與法國外交部討論之下決定加上畫頭說明,強調不應以電影內容來評斷法軍[72]。法國本土直到1975年電影政治審查鬆綁[73]後才上映本片,瑞士則是1978年[1]

評價

編輯

早年評價

編輯

本片在美國和英國初上映時,影評人大多給予良好評價。導演史丹利·寇比力克受到不少好評,《綜藝雜誌》刊登的影評讚譽寇比力克充滿張力的導演風格,以出色的寫實度捕捉戰爭的神貌,法軍的進攻橋段令人心情激盪[74]。《夏里遜報道英語Harrison's Reports》也稱讚電影的戲劇性和寫實氛圍[75]。《紐約時報》影評人博斯利·克勞瑟英語Bosley Crowther雖讚賞寇比力克的導演能力,認為處刑橋段尤其突出,不過也批評本片不具備「特別意義」(significance),片中對不義的呈現既侷限又疏遠,觀眾看完之後彷彿只是看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案子[62]。本片的最後一幕引來褒貶不一的評價,《每日鏡報》的當奴·札克(Donald Zac)認為該橋段「很肉麻」(corny)[76],《洛杉磯鏡報》的迪克·威廉斯(Dick Williams)則覺得最後一幕看似與整部電影脫節,實際上展示出戰爭的野蠻不足以永遠綁架男人們的心靈,整段戲令人難忘[77]。演員們的表現大致上獲得影評人認可[74][75][78][79]卻·德格拉斯雷夫·米克爾英語Ralph Meeker阿道夫·門喬英語Adolphe Menjou對角色的形塑博得好評[74][78]。不過克勞瑟認為眾演員的說話方式完全戳破了電影的真實感[62]

整體而言,《倫敦旗幟晚報》的菲利浦·奧克斯英語Philip Oakes(Philip Oakes)認為本片是一部令人難過但引人入勝的電影,非常值得一看[78]。威廉斯認為本片是年度佳片之一,並指出本片既不帶有逃避主義也不是純藝術片,而是直面真相的現實主義強硬電影[77]。《聖費爾南多谷時報》(Valley Times)影評人連·波伊德(Len Boyd)覺得本片足以問鼎奧斯卡金像獎,論對觀眾的情感衝擊,今年沒有電影能出其右[80]。札克將本片推薦給沒看過《西線無戰事》的當代年輕人,稱讚本片有着正直之氣以及才華洋溢的台詞與演出[76]。《洛杉磯時報》影評人埃德溫·沙勒特(Edwin Schallert)認為本片是值得讚賞的真誠電影,一切呈現得都很好,但也指出本片並沒有達到電影和娛樂的最佳境界,而是更像一部紀錄片[79]

本片在當時獲得了以下獎項(按頒獎日期排序):

獎名/影展名 頒獎日期 獎項 入圍者 結果 來源
美國編劇工會獎 1958年英語10th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s 最佳劇情片劇本英語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 for Best Written Drama 史丹利·寇比力克卡爾德·威林罕英語Calder Willingham吉姆·湯普森英語Jim Thompson (writer) 提名 [81][82]
英國電影學院獎 1958年3月6日英語11th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最佳影片 《光榮之路》 提名 [83]
尤西獎 1958年11月18日 最佳導演 史丹利·寇比力克 獲獎 [84]
銀緞帶獎 1959年 最佳外國電影導演 史丹利·寇比力克 獲獎 [85]
比利時影評人協會英語Belgi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1959年1月 大獎英語Grand Prix (Belgi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光榮之路》 獲獎 [86]

後世評價

編輯
專業評分
綜合得分
來源評分
Metacritic90/100[88]
爛番茄96/100[87]
評論得分
來源評分
英國廣播公司     [89]
芝加哥太陽報    [90]
帝國雜誌     [91]
衛報     [92]
泰晤士報     [93]
Time Out     [94]

在上映後數十年內,本片已被一些主流媒體視為影史經典[93],也是最偉大的戰爭片之一[92][95][96]。1992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定本片是「文化、歷史和美學的顯著成就」[註 18],將之列入國家影片登記表中加以保存[97]。截止至2024年,根據匯總媒體網站爛番茄匯總的78篇評論文章,96%的評論家給予該作正面評價,平均分數為9.10分(滿分10分)。該網站總結的評論家共識是「史丹利·寇比力克的《光榮之路》是一部非常人性化的反戰電影,有着傑出且不褪色的戰爭場面以及極具吸引力的最後一幕。」[註 19][87]Metacritic網站上,本片得到「普遍讚譽」的綜合評分,獲得了90/100分(18位影評人)[88]

針對本片的反戰價值,影評人有不同的意見。本片被視為最強而有力的反戰電影之一,不過1973年導演法蘭索瓦·杜魯福接受《芝加哥論壇報》影評人吉恩·西斯克爾英語Gene Siskel訪問時並不認同,稱《光榮之路》顯現出寇比力克非常喜歡暴力[註 20][99]。寇比力克於1999年驟逝後,《衛報》影評人德里克·馬爾科姆英語Derek Malcolm稱本片是寇比力克畢生最好的作品,因為他在這部片中呈現最多的情感[100]。本片也被視為寇比力克的突破之作,他以本片躋身名導演的行列[90]英國電影協會傑夫·安德魯英語Geoff Andrew寫道:

本片用激動人心的方式說明了軍中的虛假、腐敗和不義,寇比力克也藉此一舉展現他跨越電影類型窠臼的決心和能力。(……)寇比力克呈現出清晰、一針見血、不隨時間褪色的人間樣貌。(……)本片是藝術品,也是對某些人類不變之處的陳述。[註 21][101]

本片的攝影表現持續受到認可[89][102][95],法軍進攻的推軌鏡頭被視為影史最佳之一[94]。《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人羅渣·埃伯特在2005年也盛讚該片的攝影,稱片中的數個長鏡頭使觀眾對本片探討的主題留下深刻印象,且每一個鏡頭都使用了銳利且深刻的聚焦[90]。電影的最後一幕獲得後世影評人的一致好評。《帝國雜誌》的柯林·甘迺迪(Colin Kennedy)寫道,對簡潔且顯得冷酷的本片來說,這個感情洋溢的結尾可說是影史上最恰到好處的花音[91]。《衛報》影評人彼得·布拉德肖英語Peter Bradshaw覺得該橋段有着救贖般的神秘美感[92]。埃伯特認為該橋段反駁了愛國主義,並且使觀眾陷入更悲戚的情緒當中[90]。導演史提芬·史匹堡則稱這一幕流露出豐沛的情感,足以證明寇比力克並非是外界普遍認為的完美主義無情導演[103]

《光榮之路》也被視為卻·德格拉斯的演員生涯代表作[90][104]

備註

編輯
  1. ^ 僅限美國和加拿大。此外該數據是電影發行商分得的票房收益,而非總票房收益。
  2. ^ 同時也是本片的旁白
  3. ^ 卞之琳譯。原文:The paths of glory lead but to the grave.
  4. ^ 現為傑拉德·舍恩菲爾德劇院英語Gerald Schoenfeld Theatre
  5. ^ 兩人當時合開一家實體公司「哈里斯-寇比力克製片公司」(Harris-Kubrick Pictures Corp.[18]
  6. ^ 相當於2023年的84.1萬美元。
  7. ^ 該小說當時已兩度改編成電影(1923年版英語The Burning Secret (1923 film)1933年版英語The Burning Secret),之後又推出1988年版英語Burning Secret
  8. ^ 相當於2023年的11.2萬美元。
  9. ^ 相當於2023年的922.1萬±10%美元。
  10. ^ 現為巴伐利亞影業製片廠英語Bavaria Studios
  11. ^ 相當於2023年的1014.3萬至1034.9萬美元。
  12. ^ 相當於2023年的1084.8萬美元。
  13. ^ 相當於2023年的379.7萬美元。
  14. ^ 相當於2023年的21.7萬至27.1萬美元。
  15. ^ 現為歡樂劇院英語Gaiety Theatre (New York City)
  16. ^ 相當於2023年的1267.3萬。
  17. ^ 原文:Subversive propaganda directed at France
  18. ^ 原文:(The film is) culturally, historically or aesthetically significant
  19. ^ 原文:Paths of Glory is a transcendentally humane war movie from Stanley Kubrick, with impressive, protracted battle sequences and a knock-out ending.
  20. ^ 杜魯福也曾表示,世上沒有所謂的反戰電影,因為那些電影只會適得其反[90][98]
  21. ^ 原文:With this stirring account of military hypocrisy, corruption and injustice, Kubrick revealed once and for all his determination and his ability to transcend genre conventions. [...] Kubrick [...] proffer a coherent, persuasively acerbic and timeless vision of human interaction. [...] It was a work of art, and a forthright statement about certain enduring aspect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美國電影學會目錄英語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上的《光榮之路(英文)
  2. ^ 2.0 2.1 Castle 2018,第116頁.
  3. ^ 3.0 3.1 'Paths' Opens Dec. 20. Motion Picture Daily英語Motion Picture Daily. Vol. 82 no. 88. 1957-11-04: 3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The picture had its world premiere Friday in Munich, Germany. 
  4. ^ McGee, Scott; Steffen, James. Paths of Glory (1958) - Articles. Turner Classic Movies. [2014-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 (英語). 
  5. ^ 5.0 5.1 Young, Colin. The Hollywood War of Independence. Film Quarterly英語Film Quarterly. Spring 1959, 12 (3): 4-15. doi:10.2307/3185978 (英語). 
  6. ^ 6.0 6.1 Blockbusters Jam L.A. at Year End for Oscar's Sake. Variety. Vol. 209 no. 1. 1957-12-03: 1 (1957-12-04)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 ^ 7.0 7.1 Top Grossers of 1958. Variety. 1959-01-07: 48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8. ^ 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放映第一次世界大戰修復經典》.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2014-07-28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中文(香港)). 
  9. ^ 9.0 9.1 Castle 2018,第127頁.
  10. ^ McGee, Scott. The Big Idea - Paths of Glory. Turner Classic Movies. 2018-12-10 [2019-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1) (英語). 
  11. ^ Baxter 1997,第85頁.
  12. ^ Fordy, Tom. Paths of Glory: Kirk Douglas, Stanley Kubrick, and the battle to get the First World War right. The Telegraph. 2020-02-12 [2024-06-30] (英國英語). 
  13. ^ Lobrutto 1997,第130頁.
  14. ^ Sennwald, Andre. THE PATHS OF GLORY; Concerning Humphrey Cobb's Novel and Three Militarist Pictures. The New York Times. 1935-10-27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7) (美國英語). 
  15. ^ NEWS OF THE STAGE; Sidney Howard's Dramatization of 'Paths of Glory' Opens Tonight at the Plymouth.. The New York Times. 1935-09-26 [2024-06-27] (美國英語). 
  16. ^ Atkinson, Brooks. THE PLAY; Treachery in the High Command Is Theme of 'Paths of Glory,' Adapted From the Novel.. The New York Times. 1935-09-27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7) (美國英語). 
  17. ^ 17.0 17.1 17.2 17.3 Baxter 1997,第84頁.
  18. ^ 美國電影學會目錄英語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上的《殺手(英文)
  19. ^ Lobrutto 1997,第131頁.
  20. ^ 20.0 20.1 Baxter 1997,第86頁.
  21. ^ Baxter 1997,第88頁.
  22. ^ Lobrutto 1997,第132頁.
  23. ^ Baxter 1997,第83頁.
  24. ^ 24.0 24.1 Baxter 1997,第88-89頁.
  25. ^ 25.0 25.1 Baxter 1997,第89頁.
  26. ^ HUMPHREY COBB, 44, WAR STORY AUTHOR. The New York Times. 1944-04-26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7) (美國英語). 
  27. ^ Some World War Ⅰ Cowards / Theme of 'Glory' Film. Variety. Vol. 203 no. 9. 1956-07-31: 5 (1956-08-01)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28. ^ 28.0 28.1 Baxter 1997,第90頁.
  29. ^ Castle 2018,第129頁,附圖.
  30. ^ 30.0 30.1 Baxter 1997,第91頁.
  31. ^ 31.0 31.1 31.2 31.3 Baxter 1997,第94頁.
  32. ^ Baxter 1997,第90-91頁.
  33. ^ 33.0 33.1 Baxter 1997,第95頁.
  34. ^ Baxter 1997,第94-95頁.
  35. ^ 35.0 35.1 Lobrutto 1997,第148頁.
  36. ^ Baxter 1997,第101頁.
  37. ^ Pryor, Thomas M. ROLE IN WAR FILM FOR KIRK DOUGLAS. The New York Times. 1957-01-17 [202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6) (美國英語). 
  38. ^ 38.0 38.1 Lobrutto 1997,第133頁.
  39. ^ 39.0 39.1 Douglas 1988,第273頁.
  40. ^ Lobrutto 1997,第133-134頁.
  41. ^ 41.0 41.1 41.2 41.3 Baxter 1997,第92頁.
  42. ^ 42.0 42.1 42.2 42.3 42.4 Baxter 1997,第93頁.
  43. ^ 43.0 43.1 43.2 43.3 Lobrutto 1997,第135頁.
  44. ^ Kolker & Abrams 2024,第135頁.
  45. ^ 45.0 45.1 Lobrutto 1997,第138頁.
  46. ^ 46.0 46.1 46.2 46.3 Lobrutto 1997,第139頁.
  47. ^ Douglas 1988,第281頁.
  48. ^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Baxter 1997,第98頁.
  49. ^ Lobrutto 1997,第139-140頁.
  50. ^ 50.0 50.1 Bourgin, Simon. 29 and Running: The Director with Hollywood by the Horns... Dissects the Movies. Newsweek. Vol. 50 no. 23. 1957-12-02: 96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51. ^ 51.0 51.1 51.2 Lobrutto 1997,第140頁.
  52. ^ 52.0 52.1 Lobrutto 1997,第141頁.
  53. ^ Castle 2018,第153頁.
  54. ^ 54.0 54.1 54.2 54.3 Lobrutto 1997,第149頁.
  55. ^ Lobrutto 1997,第148-149頁.
  56. ^ Castle 2018,第135頁.
  57. ^ Lobrutto 1997,第150頁.
  58. ^ 58.0 58.1 Kolker & Abrams 2024,第145頁.
  59. ^ Advertisement. Variety. Vol. 209 no. 2. 1957-12-11: 16-17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0. ^ UA Slates 16 Films in a Spaced-Release Plan. Motion Picture Daily英語Motion Picture Daily. Vol. 82 no. 97. 1957-11-19: 7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1. ^ BROADWAY. Variety. Vol. 209 no. 3. 1957-12-18: 17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2. ^ 62.0 62.1 62.2 Crowther, Bosley. Screen: Shameful Incident of War; 'Paths of Glory' Has Premiere at Victoria. The New York Times. 1957-12-26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美國英語). 
  63. ^ Cold Spells Shorten B'way B.O.; 'Tristesse' Nice 42G, 'Adultress' Busy 12K, 'Kwai' SRO $34,500, 5th. Variety. Vol. 209 no. 8. 1958-01-22: 9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4. ^ West End Also Lags Pre-Yuletide / Albeit 'Murder' Fine $9,000; 'Glory' Stout 7½G, 'Pajama' Hotsy 10G, 3d. Variety. Vol. 209 no. 5. 1957-12-23: 10 (1958-01-01)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5. ^ 'Raintree' Great 97G, 6 L.A. Spots; 'Glory' Tall $55,000 in 13, 'Angels' Oky 47G, Also 13, 'Peyton' 34G, 2d. Variety. Vol. 209 no. 9. 1958-01-28: 8 (1958-01-29)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6. ^ National Boxoffice Survey. Variety. Vol. 210 no. 1. 1958-03-05: 3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7. ^ 67.0 67.1 FRENCH BAN U. S. FILM; Refuse Showing of 'Paths of Glory' in Berlin Sector. The New York Times. 1958-06-27 [2024-06-30] (美國英語). 
  68. ^ Moskowitz, Gene. On Location—In Paris. Variety. Vol. 209 no. 6. 1958-01-08: 11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69. ^ Swiss Press Outraged by Arbitrary, Government Action Vs. 'Paths of Glory'. Variety. Vol. 213 no. 5. 1958-12-30: 7 (1958-12-31)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0. ^ France Veto Keeps UA's 'Glory' Out Of West Berlin. Variety. Vol. 211 no. 5. 1958-07-01: 4 (1959-07-02)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1. ^ Okay 'Glory' to Play In Berlin's French Sector. Variety. Vol. 213 no. 1. 1958-11-25: 12 (1958-12-13)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2. ^ DISPUTED FILM ON AGAIN; Brussels Will See 'Paths of Glory' With a Foreword. The New York Times. 1958-03-12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美國英語). 
  73. ^ Robertson, Nan. French Delay Showing Films on Touchy Topics. The New York Times. 1975-03-15 [2024-06-30] (美國英語). 
  74. ^ 74.0 74.1 74.2 Paths of Glory. Variety. Vol. 208 no. 12. 1957-11-15: 6 (1957-11-20)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5. ^ 75.0 75.1 "Paths of Glory". Harrison's Reports英語Harrison's Reports. Vol. 39 no. 47. 1957-11-23: 4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76. ^ 76.0 76.1 Zac, Donald. THIS IS THE WAY ... to film a winner!. Daily Mirror. 1957-12-20: 9 [2024-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77. ^ 77.0 77.1 Williams, Dick. 'Paths of Glory' Is Hard and Thought-Provoking. Los Angeles Mirror. 1957-12-21 [2024-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78. ^ 78.0 78.1 78.2 Oakes, Philip. Kubrick makes another killing. Evening Standard. 1957-12-19: 11 [2024-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79. ^ 79.0 79.1 Schallert, Edwin. 'PATHS OF GLORY' EVIDENCES POWER IN ITS COURT-MARTIAL. Los Angeles Times. 1957-12-21: PART Ⅲ Page 3 [2024-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80. ^ Boyd, Len. 'Paths Of Glory' Now At Fine Arts; Angry Indictment Of Wars. Valley Times. 1957-12-21 [2024-07-02]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81. ^ Nominate for Best Screen Writers. Variety. Vol. 209 no. 12. 1958-02-18: 6 (1958-02-19) [2024-06-27] –透過Internet Archive (英語). 
  82. ^ Writers Guild Awards Winners 1995-1949.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英語). 
  83. ^ Film in 1958. 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2024-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4) (英語). 
  84. ^ Suomalainen elokuvapalkinto vuodesta 1944. Jussi-gaala.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芬蘭語). 
  85. ^ PALMARÈS 1959. Nastri d'Argento. [202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8) (意大利語). 
  86. ^ ' PATHS OF GLORY' CITED; Brussels Film Critics Give Award to U. S. Movie. The New York Times. 1959-01-04 [202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30) (美國英語). 
  87. ^ 87.0 87.1 爛番茄上《光榮之路》的資料(英文)
  88. ^ 88.0 88.1 Metacritic上《光榮之路》的資料(英文)
  89. ^ 89.0 89.1 BBC - Movies - review - Paths Of Glory. BBC. 2005-11-10 [2024-07-02] (英國英語). 
  90.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Ebert, Roger. On the casualties of war. www.rogerebert.com. 2005-02-25 [202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6) (英語). 
  91. ^ 91.0 91.1 Kennedy, Colin. Paths Of Glory. Empire. 2000-01-01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4) (英語). 
  92. ^ 92.0 92.1 92.2 Bradshaw, Peter. Paths of Glory review – Kubrick's first world war masterpiece. The Guardian. 2014-05-01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英國英語). 
  93. ^ 93.0 93.1 Muir, Kate. Classic film: Paths of Glory (1957). The Times. 2016-09-23 [2024-07-02] (英語). 
  94. ^ 94.0 94.1 Paths of Glory. Time Out. 2014-04-29 [202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8) (英語). 
  95. ^ 95.0 95.1 Mermelstein, David. A Great Film's Sadly Timeless Messag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04-02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英語). 
  96. ^ Debruge, Peter; Earl, William; Gleiberman, Owen; Moreau, Jordan; Murphy, J. Kim; Saperstein, Pat; Shafer, Ellise; Seo, Rachel. The 30 Greatest War Films. Variety. 2023-07-24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6) (美國英語). 
  97. ^ Complete National Film Registry Listing. Library of Congress. [201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7) (英語). 
  98. ^ Brook, Tom. Is there any such thing as an ‘anti-war film’?. BBC. 2014-07-10 [2024-07-02] (英國英語). 
  99. ^ Siskel, Gene. The touch that transcends violence and death. Chicago Tribune. 1973-11-11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透過Newspapers.com (英語).  
  100. ^ Malcolm, Derek. Stanley Kubrick: Paths Of Glory. The Guardian. 1999-03-11 [2024-07-02] (英國英語). 
  101. ^ Paths of Glory: Stanley Kubrick’s first film of ‘genius’. BFI. 2014-05-01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8) (英語). 
  102. ^ Macnab, Geoffrey. Paths Of Glory, film review: A reminder of Stanley Kubrick's powers as a satirist. The Independent. 2014-05-02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1) (英語). 
  103. ^ Gritten, David. Paths of Glory: Stanley Kubrick's greatest war film?. The Telegraph. 2014-05-03 [202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英語). 
  104. ^ A. O., Scott. Video: 'Paths of Glory'. The New York Times. 2005-12-01 [2024-07-02] (美國英語). 

引用作品

編輯
書籍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