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婁東漢北魏前定居今天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

前燕時期的東北亞局勢

歷史

編輯

兩漢時期他們是繼肅慎後生活在今天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東漢以來他們是夫餘臣民,扶餘對他們課以重稅,黃初三年叛。扶餘多次發兵鎮壓終不能服。魏明帝魏元帝時代也有進貢,在北魏前也有向中原進貢,唐代黑水部,一直生活到渤海國時代被渤海人統治,在遼代五國部金代胡里改路,他們是建州女真族源之一。

 
2世紀、東夷諸國。Yilou=挹婁、Buyeo=扶餘、Dongbuyeo=東扶餘、Goguryeo=高句麗、Dongokjeo=東沃沮、Xianbei=鮮卑、Han=東漢

近來有少數學者(如徐松石著《日本民族淵源》)認為,實質上的通古斯民族此時尚在蒙古高原東北部,尚未從其他阿爾泰民族的共同始祖民族(群體)中分化出來。

勿吉肅慎、挹婁是同種異族,婚喪習俗不同,而不是同一民族不同時代不同稱呼。[原創研究?]

透過古音來看,肅慎的上古發音應為/siukdins/,與女真的/dʒuʃən//ʐuʂən//ʑuʃən/等發音不甚相近。又考察到中原群體在周民族東遷以前,民族成分中大部分體質與今楚科奇地區極為相似,由此可推論,楚科奇所屬的古亞洲民族在秦漢,乃至周前應該都居於中原北部及黑龍江流域以南,包括吉利雅克科里亞克人尼夫赫人伊捷爾緬族。後來,由於周民族東遷所帶動的移民潮將原阿爾泰民族帶往蒙古高原東北部,自此,原通古斯族便不斷往東遷移,同時也將古亞洲族切開,並且往其他方向移動,如楚科奇進入亞洲環境惡劣的最東隅。而原本居於長白山北邊的古亞洲民族則進入朝鮮半島,並與半島南方的南島人逐漸通婚,形成今日之朝鮮族(見凌純聲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如上述情況,認為肅慎所指可能為今日的楚科奇(Chukchee)。 而挹婁則指吉利雅克。[原創研究?]

真正的通古斯[需要解釋][原創研究?]應是勿吉、靺鞨,該名稱被認為與今日之烏德蓋族之族名同源,而該族又處於南北通古斯之交界,以「勿吉」一名的古音/mudged//vudged/及「靺鞨」/modged/(唐初本寫作靺羯/ㄐㄧㄝˊ/,後改作靺鞨。故本應讀作/ㄇㄛˋㄐㄧㄝˊ/,而非今日之官方讀音/ㄇㄛˋㄏㄜˊ/)來看,通古斯民族應於隋唐前遷徙至今日的黑龍江流域並且定居,並自此開始分化出南北通古斯(見胡增益著「鄂倫春語研究」)。

但這裏仍有爭議,因為肅慎、挹婁等等稱呼未必是該民族自身稱呼,而是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對他們的叫法,用肅慎及女真古音去對應,不能證明兩者不是同一族系。

民族系統

編輯

三上次男白鳥庫吉挹婁在滿語解鹿(使鹿部)[需要解釋],但他們其實以養豬,捕獵,簡單農業為主。他們用毒箭,作廁家中,穴居與用尿洗手的習慣與濊人相似。東夷傳說他們形似扶餘但語言不通。挹婁另一解釋是洞穴。

分佈

編輯

三國志》說他們在夫余與北沃沮高句麗以北一千里,西接寇漫汗國[來源請求],在現在依蘭縣至俄國遠東區猶太自治州烏蘇里江牡丹江日本海)。佳木斯是他們最集中的地方。[來源請求]

習俗

編輯

東夷傳說他們穴居,養豬衣皮食肉(夏季接近全裸),冬以豕膏塗身。他們好穴居作廁家中,食飲無俎豆,用尿洗手。他們每年夏天也抄掠北沃沮(用毒箭攻擊),陳壽說他們是東夷中最無綱紀。

物產

編輯

五穀、牛、馬、麻布、赤玉、貂皮。

延伸閱讀

編輯

[]

 後漢書/卷85》,出自范曄後漢書
 三國志/卷30》,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