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系
漢族民系指的根據語言、文化以及地域特徵而劃分的漢族支派(支系),除了漢族外,世界上其他民族內部也有不同支系,中國大陸以「民系」一詞稱之,台灣及歐美學者則使用「族群」一詞。[1]
概念起源
編輯在20世紀以前,對漢族內部差異性的研究極少。直到1930年,客家學者羅香林意識到,像漢族這樣人口眾多的民族,會因為時代和環境的變遷而逐漸分化,形成有部分差異的亞文化群體。在《客家研究導論》中,為了描述這種亞文化群體,羅香林創造了「民系」這個概念。在該書中,羅香林指出:「『民系』一詞,是我個人新造出來用以解釋民族裏頭種種支派的。」[2]按照羅香林的定義,民系就是某一個民族下面的支系,[3]漢族民系指的就是漢族下面的分支(支系)。[2]
民系的區分最主要的是由不同語言/方言、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質所形成的特徵來反映。[4]這個詞彙為中國大陸學者創造,境外甚少使用,多僅僅以族群來稱呼之。21世紀以後,在海外人類學家的影響下,中國大陸的客家學者開始更多地使用「族群」、「社區」這些社會人類學概念來代替「民系」這個詞。[2]
分類
編輯漢族民系的劃分並不統一,目前存在多種的劃分方法。
按漢語方言來分類,漢族可以分為七大民系:官話民系、吳越民系、閩海民系、廣府民系、湖湘民系、江右民系、客家民系[4]。
# | 漢族支系名稱 | 子群體 | 主要分佈地區 | 人口[5][6][7][需要較佳來源][8] |
---|---|---|---|---|
1 | 官話民系 | 東北人、巴蜀人 、江淮民系 | 河南、山東、東北地區、四川、陝西、湖北、湖南西北、江蘇中北部、安徽中北部、雲南以及甘肅東部、青海東部 | 944,000,000 |
2 | 晉綏民系 | 山西省、內蒙古中西部、河北省西部及西北部、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西部、陝西省北部、北京延慶 | 63,000,000 | |
3 | 吳越民系 | 上海人、寧波人、溫州人、沙上人 | 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 | 90,000,000 |
4 | 廣府民系 | 四邑民系、圍頭人 | 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歐美地區、東南亞地區 | 66,000,000 |
5 | 閩海民系 | 福州民系、興化民系、閩南民系、龍巖民系、閩北民系、台灣閩南人、潮汕民系、海陸豐人、海南民系、雷州民系 | 福建、浙江南部、廣東、廣西、江西、海南、香港、台灣、日本、歐美地區、東南亞地區 | 161,100,000 |
6 | 客家民系 | 𠊎人、水源話族群 | 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湖南、海南、台灣、東南亞地區 | 47,000,000 |
7 | 湖湘民系 | 不適用 | 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北部 | 38,000,000 |
8 | 江右民系 | 不適用 | 江西、湖南東部、福建西部 | 22,000,000 |
9 | 徽州民系 | 不適用 | 徽州 | 4,600,000 |
10 | 蜑家人 | 福州蜑民、香港疍家人、澳門疍家人、九姓漁民 | 廣東、廣西、福建、海南 | 5,000,000 |
11 | 屯堡人 | 不適用 | 貴州安順 | 300,000 |
# | 漢族民系 | 中國 | 1,378,500,000 |
北方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921,200,000 [9]
北方民系是以官話為母語的漢族使用者的統稱,官話是漢語中使用者最多的語言,由於大陸政府、台灣政府和新加坡政府推行漢語普通話(又曰國語、華語)的推行,傳統意義上的非官話區今日也可通行普通話,但港澳多講粵語,而海外華人社群還有其他漢語方言使用者(如閩南語、客家話、溫州話)。21世紀後,去歐美的大陸移民日益增多,使得普通話在華人聚集區逐漸流行起來。
有觀點認為漢族北方民系內部又可分為以下支系:
中原民系
編輯中原民系是中原官話的漢族使用者,是永樂年間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代。中原民系以河南為中心,分佈於山東西南部、蘇北、皖北、晉南、陝西(北部除外)及河北(中南部),還包括甘肅東部、青海東部。
東北民系
編輯東北民系是東北官話的漢族使用者,是內地漢族移民的後代[10],比如來自膠東半島的漢族移民主要聚居在遼東半島,東北民系分佈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的東四盟,具有兼容並蓄的東北文化。
江淮民系
編輯江淮民系是淮語的漢族使用者,分佈於從長江到淮河間的江淮平原。語言分別以南京話和揚州話為代表。
巴蜀民系
編輯巴蜀民系是巫山以西的西南官話漢族使用者,以重慶(巴)與四川(蜀)為中心,延伸至陝南及貴州,並在雲南境內形成雲南民系,西南官話桂柳片通行於廣西桂林、柳州一帶,西南官話湖廣片也與江淮官話黃孝片(受官話影響的贛語)同為湖廣民系(荊楚民系,巫山以東的西南官話區)的母語。
吳越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81,700,000[9]
吳越民系是吳語的漢族使用者,分佈於長江下游盆地,包含浙江(越)大部、江蘇(吳)與安徽南部(長江以南)、福建北端以及江西東北部,因此又稱江東民系。1964年後,吳越人也有部分遷移到貴州、四川、重慶與新疆。香港及台灣也有零星使用者。
江南的吳越人多使用吳語太湖片,以上海話、蘇州話與寧波話為代表。往南有使用甌江片的溫州人(甌人),往北有銜接江淮的宣州片使用者。吳越地區的少數方言族群是使用浙南閩語的閩南人、使用蠻講的蠻人以及使用徽語的徽州人。
嶺南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84,900,000[9]
嶺南民系,又稱粵民系,是粵語的漢族使用者,分佈於珠江流域,包含廣東西半部、廣西東部以及港澳。粵語以廣府話為代表,分佈順珠江而上,廣西梧州的邕潯粵語就與廣府話相當接近,反而與四邑民系的四邑粵語(Taishanese)有所差距。海南的邁話 (Mai)使用者與儋州話使用者亦屬於粵民系。
東南亞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較少)等國皆有粵人社群,北美及紐澳也有許多粵人移民,特別是四邑民系的移民。因此粵語不只通行於珠江三角洲,也活躍全球,並未被普通話取代。
閩海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60,000,000[11]
閩海民系是閩語的漢族使用者,以福建、海南為中心,散佈於廣東潮汕與浙江南部等南方地區。
閩海民系內部有諸多不同的分支,比如以福建省首府福州市為中心的福州民系,以莆田市為中心的興化民系,分佈於內陸的閩北民系等。
閩海諸民系中,人口數量最為龐大的是使用閩語閩南片泉漳小片的閩南民系,以漳州市和泉州市為中心,其中移居至廣東東部的閩南人發展為使用潮語的潮汕民系,在雷州半島的發展為使用雷語的雷州民系,在海南島的發展為使用瓊語的海南民系。浙江蒼南的浙南閩語使用人群也是閩南移民的一支。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國也有興盛的閩、潮、瓊語社群,閩南人亦為台灣的主要漢族民系之一。
湖湘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36,015,000[11]
湖湘人是湘語的漢族使用者,主要分佈於湖南湘江流域,在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也有零星分佈。分佈區域內的少數族群為湘南土話的使用者。
客家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34,000,000[11]
客家人是客家語的漢族使用者,分佈於廣東、福建、江西邊界,也是東南亞最大的華人族群之一。客家民系在台灣也佔有很大的人口比例。
江右民系
編輯- 母語人口:20,580,000[11]
江右民系是贛語的漢族使用者,以江西為中心,在福建、湖北、湖南與安徽南部也有分佈。在陝西、四川、浙江、海南、廣東、福建亦有少數贛語人口。
其他支系
編輯相關族群
編輯回族(東干人、秦霍人、潘泰人)、開封猶太人、新加坡歐亞族、香港歐亞混血兒、澳門土生葡人等族群並非漢族,但族群形成有漢族人口參與。
參考文獻
編輯- ^ Hayes, James W. From Village to City: Studies in the Traditional Roots of Hong Kong Society.
Among them arrived a sizeable number of Shanghainese who quickly formed an ethnic group relatively new to the ... It is used actually as a convenient shorthand standing for those Chinese who claimed their place of origin to be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which included the Chiangnan area , and the basins
- ^ 2.0 2.1 2.2 範式、概念與方法:中國大陸客家研究的學術歷程與理論反思 (PDF). 全球客家研究. 2013年11月, 1. ISSN 2308-243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01).
- ^ 陳弦章. 序. 民間信仰與客家社會.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9576818509.
- ^ 4.0 4.1 陸元鼎; 楊谷生. 中国民居建筑(上卷).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 1304. ISBN 9787562319931.
- ^ 存档副本.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4).
- ^ Glottolog 4.4 -.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1).
- ^ Chinese.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Top 100 Languages by Population - First Language Speakers.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1).
- ^ 9.0 9.1 9.2 What are the top 200 most spoken languages?. Ethnologue. [2021-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Lan, Ao; Kang, Kang; Tang, Senwei; Wu, Xiaoli; Wang, Lizhong; Li, Teng; Weng, Haoyi; Deng, Junjie; Team, WeGene Research; Zheng, Qiang; Yao, Xiaotian. Fine-scal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Han Chinese Inferred from Haplotype Network of 111,000 Genomes. 2020-07-04 [2023-02-25]. doi:10.1101/2020.07.03.166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英語).
- ^ 11.0 11.1 11.2 11.3 Brown, David P. Top 100 Languages by Population - First Language Speakers. Davidpbrown.co.uk. [2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