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程度會考
香港高等程度會考(Hong Kong Higher Level Examination,簡稱高等會考、HKHLE、High-Level、High-Level Exam、HL或HLE),是香港於1979年至1992年舉行的公開考試,由香港考試局舉辦。考試在四、五月間舉行,主要科目約於4月25日至5月8日期間(A-Level主要科目已舉行,中五會考主要科目開考前),六月底至七月初之間公佈成績。該考試的前身是「香港中文大學入學資格考試」(CUHK Matriculation Exam)。本考試的課程、年報及試題書籍封面為藍色。
概述
編輯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1957年組成「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並在1959年開辦「專上學校統一入學試」,予有意入讀的中文中學三年制高中畢業生報考(此時中文中學未實行預科班,至1960年代中才實行)。1963年10月,這三家書院合組為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開辦「香港中文大學入學資格考試」,到1979年由香港考試局接辦,稱為「香港高等程度會考」。[1][2]當時中文大學實行四年制,因此香港高等程度會考是為一年制中學預科(實際的授課時間只是從9月至次年春天)而設,大部份科目提供中文或英文試卷。同一時期,香港另有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供兩年制英文中學預科學生報考(大部份科目直到1992年才提供中文試卷),有意升讀大學的中文中學學生只能報考高等程度會考。高等程度會考的考生通常應考中國語言文學、英國語文及另外至少三科,以符合中大的收生要求(5科取得E級以上)。有部分考生只報考高等程度會考的中國語言文學科,因為他們以高級程度會考成績報讀中大,但無選考高級程度會考的中國語言文學科,要用此科代替。考生最多可報考七科。除了中大外,香港高等程度會考的成績也可以用來報考香港及海外的四年制高等院校或大學。然而港英政府的公務員銓敘政策,只將高等程度會考等同於中五的中學會考。[3]
除了一年制預科生外,早年也有少數兩年制預科生自行報考高等程度會考,造成「三年三試」現象。中文大學在1984年推出「中六暫取生」措施,有條件取錄一些在香港中學會考成績優異的學生,在一年制中六(中文中學)或二年制中六(英文中學)完成一年學習後,成績達到要求便能入讀。一年制中六的暫取生須在高等程度會考,達到最低入讀條件,而二年制中六的暫取生,則在一年學習完成後,接受大學考核。[4]暫取生措施被指傷害中文中學,令中文中學學生要與英文中學優秀學生競爭,因而減少入讀機會,違背中文大學創校宗旨[5],也會進一步削弱高等程度會考地位[3]。例如中大在1987至1988年度所取錄的新生中,67%是經暫取生辦法入讀,24%是經高等程度會考入讀,9%是經高級程度會考入讀。[6]香港大學也指中文大學的暫取生措施,製造惡性競爭,將英文中學的精英預科生搶走。[7]
因為同時存在高等和高級程度會考造成混亂,早在1982年,國際顧問團提交香港政府的《香港教育透視》報告書中,已提出要取消高等程度會考。[8]教育統籌委員會於1986年發表第二號報告書,亦建議廢除高等程度會考。[9][10]
1980年香港高等程度會考的考生人數達到頂峰,有21,407人;而同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考生,只有12,164人。1984年,中大推行本科課程暫取新生「中六暫取生」計劃後,兩年制預科成為入讀中大的另一主要途徑,入讀一年制預科課程的學生人數開始減少,高等程度會考的考生人數也隨之減少。到1980年代後期,香港政府認為有需要統一香港的大學學制,強迫中文大學在本科課程逐步轉行三年制。後來,政府推出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由於該大學招生機制只承認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香港高等程度會考也因而停辦,最後一屆考試在1992年舉行。中文大學的暫取生措施也於同年結束。[7]
科目列表
編輯用中文應考科目:
- 中國語言文學
- 中國歷史
用英文應考科目:
- 英文
用中文或英文應考科目:
- 生物
- 化學
- 物理
- 普通數學
- 高級數學
- 政府與公共事務(自1987年起取代經濟與公共事務科)
- 經濟(1980年開設)
- 地理
- 歷史
- 美術
- 音樂
- 宗教(1981年開設)
- 會計學原理(1982年開設)
- 企業概論(1982年開設)
考試形式
編輯除中國語言文學、英文、音樂、美術外,每科均只設試卷一份,作答時間三小時。以下為1992年,即最後一年的高等程度會考課程。[11]
中國語言文學
編輯中國語言文學科設有試卷兩份,各卷三小時,各佔總分50%。卷一分作文及閱讀理解兩部份。作文設一條論說文及一條描寫文或抒情文。考生選作一篇,作至少七百字的語體文或至少四百字的文言文,佔該卷分數60%。閱讀理解以語體及文言篇章出題,全為必答,佔該卷分數40%。卷二分甲乙兩部,各從該部課文設四至六題,每部須答三至四題,可能有必答題目,兩部各佔該卷分數60%及40%。
甲部課文
- 詩經:鄘風·相鼠、秦風·無衣、小雅·蓼莪
- 論語:先進·侍坐章、季氏· 季氏章、微子·長沮章
- 禮記:學記
- 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節錄,從開始至「王之不明,豈足福哉」止)
- 王粲:登樓賦
- 丘遲:與陳伯之書
-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 王安石:上運使孫司諫書
- 袁宏道:小修詩序
- 袁枚:祭妹文
- 梁啟超:上大總統書
- 蔣夢麟:道德與理智(節錄,從開始至「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覓得中庸之道」止)
- 胡適:自由主義是什麼
- 李廣田:水的裁判
乙部課文
(以下為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課文)
- 孟子:莊暴見孟子章
- 左傳:趙盾諫靈公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自「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至「為刎頸之交」)
-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自「初,魯肅聞劉表卒」至「引軍北還」)
-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袁宏道:滿井游記(自「燕地寒.花朝節後」至「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袁中道:香山(本目三篇合為「宋明遊記文選」)
- 史可法:復多爾袞書
- 梁容若:我看大明湖
- 老舍:人、物、語言
- 錢鍾書:讀伊索寓言
- 林語堂:讀書的藝術(自「讀書或書籍的享受」至「還要豐富得多」)
(以下為中學會考中國文學科詩詞選課文)
(以下為中學會考中國文學科文選課文)
(以下為中學會考中國文學科小說戲曲選課文)
- 關漢卿:法場(竇娥冤第三折)
- 羅貫中: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由「卻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起至「引兵徑還長安」止)
- 曹雪芹:宴遊大觀園(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回,一、由「那劉老老入了座」起至「賈母等都往探春臥室中去閒話」止;二、由「探春素喜闊朗」起至「一徑來至綴錦閣下」止)
- 魯迅:孔乙己
- 茅盾:年關(節選自林家鋪子,由「第二天早上」起至「淒涼的年關」止)
- 曹禺:北京人(節選自北京人第三幕,由「思懿由書齋小門上」起至「後面隨着文彩」止)
屬中國文學科三組的課文,考生可任選兩組。以上提到的中學會考是指前一年的中學會考。
英文
編輯英文科設三份試卷,全科考試時間為3小時45分。每卷分兩部分。卷一分作文和閱讀理解:作文至少350字;閱讀理解從一篇文章設題,以完整句子回答問題,如問題有指明,可以短句或單字等回答。卷二為多項選擇題卷,分閱讀理解和語文運用:閱讀理解從兩篇文章設問,可以出現的文章體裁有多種;語文運用測試書面英文的理解、文法結構、詞彙。卷三為聽力測驗:第一部份為日常英語,有三個小部份,分別為默寫、依會話內容回答多項選擇題、理解各種講話回答問題;第二部份為課堂英語,聆聽以某個一般興趣的主題作出的一段演講、探究或討論來回答問題。卷三兩部份各有時間規定。
試卷 | 時間(括號內為建議) | 佔全科比重 |
---|---|---|
Section B Reading Comprehension | (30分鐘) | 10% |
Section B Usage | (30分鐘) | 22% |
Section B English in Study Purposes | 約20分鐘 | 6% |
美術
編輯美術科考試分三部,共設七卷,每卷三小時。考生須於每部選考一卷。第一部有第一卷中國美術史、第二卷西洋美術史,佔全科40%。此兩卷每卷分三組,每組設六題,考生需選答一組,從組中選答四題。第一卷只有中文卷,因此考此卷的考生需以中文應考全科。第二部有第三卷人物素描、第四卷靜物素描,佔全科30%。第三部有第五卷繪畫、第六卷設計、第七卷中國書法,佔全科30%。
音樂
編輯音樂科考試有三卷。卷一為理論及音樂史,時間三小時,分為甲部音樂理論和乙部音樂史。甲部須全答,乙部設十題,有一題必答,並須再選答兩題。卷二為聽音測驗,時間45分鐘,分兩部份:甲部為旋律、和聲及節奏,乙部為耳目感應。兩部份必須全答。卷三為術科測驗,包括視奏(視唱)和演奏(演唱)。
其他科目
編輯科目 | 考試形式 |
---|---|
中國歷史 | 八題選答四題。 |
生物 | 甲部共同課程設五題,乙部三項選修課程每項設兩題。考生須作答五題,其中甲部最少三題,乙部最少一題。乙部如答兩題,該兩題不可選自同一項課程。 |
化學 | 甲部多項選擇題全答,乙部為問答題必答部份,丙部為問答題選答部份,通常五題選三題。 |
物理 | 甲部多項選擇題全答,乙部普通試題六題選答四題。 |
普通數學 | 八題選答六題。 |
高級數學 | 八題選答六題。 |
政府與公共事務 | 甲、乙、丙三組課程各設三題,每組須選答一至兩題,共答五題。 |
經濟 | 甲組較短題目八題全答,乙組四題選答兩題,丙組三題選答一題。 |
地理 | 課程甲部四題選答兩題,乙部兩題選答一題,丙部四題選答兩題。 |
歷史 | 第一部課程八題選答兩題,第二部課程分三組,每組各設四題,須從兩組中各選答一題。 |
宗教 | 課程分為兩部,第一部再分甲、乙兩組,第二部再分丙、丁、戊三組。任選兩組作答,但須從第一部選一組。每組設四題,在所選兩組中各選答兩題。 |
會計學原理 | 甲部簡短題目七題選答五題,乙部三至四題全答。 |
企業概論 | 甲部較短題目十題全答,乙部論述題四題選答兩題。 |
中文大學入學資格
編輯香港高等程度會考舉辦期間,中文大學的入學資格如下:
以香港高等程度會考成績報讀中文大學者,須在同一次考試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2]
- 中國語言文學科、英文科及另外三科取得E級以上(高級數學及普通數學均達E級以上者,只計成績較佳一科);
- 中國語言文學科、英文科及另外三科之中,有四科取得E級以上(高級數學及普通數學均達E級以上者,只計成績較佳一科),且此四科平均達B(5)級,第五科成績不低於F(17)級,五科的總積點不超過37(A(1)為1點,A(2)為2點,如此類推)。(本條件1983年至1993年入學適用)
以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報讀中文大學者,須在同一次考試中,三科高級程度科目和英語運用科取得E級以上,如果該三科不包括中國語言文學科,便須在申請年或以前,在香港高等程度會考的中國語言文學科取得E級以上。中國語言文學科的條件在1991年取消。[13]
成績評級及考生統計
編輯1979年和1980年,香港高等程度會考各科成績分為八級:A(1)、B(2)、C(3)、D(4)、E(5)、F(6)、G(7)、H(8)。E級表示達到考試科目的基礎水平。1981年,每級再分三等,即A(1)、A(2)、A(3)等等,一直至H(24)。1985年,G、H級取消,即最低等級為F(18),F級以下為「不予評級(Unclassified)」。不予評級科目不列在證書上。這套評級一直使用至1992年最後一屆考試。[14]
考試年份 | 報考人數 | 達中大入學要求考生數 | 比率 |
---|---|---|---|
1979年 | 19741 | 4308 | 21.82% |
1980年 | 21407 | 5044 | 23.56% |
1981年 | 18336 | 4429 | 24.15% |
1982年 | 18558 | 4636 | 24.98% |
1983年 | 18726 | 4661 | 24.89% |
1984年 | 17226 | 4868 | 28.26% |
1985年 | 12585 | 2681 | 21.30% |
1986年 | 9219 | 1553 | 16.85% |
1987年 | 6956 | 1001 | 14.39% |
1988年 | 6426 | 858 | 13.35% |
1989年 | 5425 | 730 | 13.46% |
1990年 | 4836 | 706 | 14.60% |
1991年 | 2649 | 630 | 23.78% |
1992年 | 2165 | 540 | 24.94% |
參考
編輯- ^ 陳仁啟. 【學語習文】早期教材多錯漏 大學學者編文選. 文匯報. 2020-11-18 [202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Regulations & Syllabus 2007》,第5頁,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年。 ISBN 988-203-151-X
- ^ 3.0 3.1 預科學生減少 高考價値貶低. 新報人. 1982-11-08.
- ^ 香港中文大學卽將接受循「暫取新生辦法」之入學申請. 1984-09-17 [202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根據會考成績取錄中大暫取新生辦法打擊中中. 新報人. 1982-11-08.
- ^ 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 (PDF). 1988-06 [2023-01-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第3.4段
- ^ 7.0 7.1 容萬城. 香港高等教育: 政策與理念. 三聯書店(香港). 2002: 149–150.
- ^ 國際顧問團,《香港教育透視》[永久失效連結],第3.5.23段。
- ^ 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二號報告書[永久失效連結],第6.8.7段。
- ^ 兩個高考──英中路寬 中中吃虧. [2024-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5).
- ^ 《1992年香港高等程度會考:考試規則及課程》,香港:香港考試局,1991年。
- ^ 例見香港中文大學概況1985-86: 214–215.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香港中文大學概況1990-91: 264.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試成績的註釋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6-11.。
- ^ 政府統計處:《Hong Kong annual digest of statistics》。香港:政府印務局,1987年及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