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冠華

中国外交官员

喬冠華(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曾用筆名喬木于懷,人稱喬老爺江蘇鹽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外交家,清華大學哲學系畢業,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1939年經廖承志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等職務。

喬冠華
任期
1974年11月—1976年12月
總理周恩來 華國鋒
前任姬鵬飛
繼任黃華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13-03-28)1913年3月28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鹽城縣
逝世1983年9月22日(1983歲—09—22)(7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籍貫江蘇鹽城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明仁(1940年病逝)

龔澎(1970年病逝)

章含之(2008年病逝)
親屬兒子,與明仁所生,喬楚兒之父
喬宗淮(兒子)
喬松都(女兒)
學歷
著作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喬冠華出生在江蘇省鹽城縣慶豐鎮東喬村的地主家庭,父親是當地比較開明的工商業者。喬冠華幼年時就顯示出天資聰穎,有「過目成誦」之譽[1]。早年,他曾先後在鹽城第二高等小學、宋村亭湖中學、鹽城淮關中學上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他多次跳級插班,16歲時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與王光琦是大學室友。

在大學學習期間,喬冠華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積極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些活動。1933年喬冠華從清華畢業後,即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繼續攻讀哲學。由於參加日本共產黨舉行的政治活動,他受到日本執政當局的驅逐。後輾轉到德國,並於1936年獲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時年23歲。

外交生涯的開端 編輯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喬冠華回到中國參與抗戰,並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期間,他曾在英屬香港以「喬木」筆名為《時事晚報》、《世界知識》等刊物撰寫國際述評,獲得一定影響,與胡喬木並稱「南北二喬」。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他曾出任香港《華商報》和《大眾生活》編委的職務。1942年秋,喬冠華奉命到達重慶,負責主編黨刊《群眾周刊》;同時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在《新華日報》主持《國際專欄》,並開始參加一些有關的外事工作[2]。由此,喬冠華逐漸成為周恩來在外交事務上的得力助手。

抗戰勝利後,喬冠華隨周恩來赴上海,參加中共代表團工作,並創辦英文版《新華周刊》。1946年底,他再次回到香港,並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社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喬冠華歷任外交部國際新聞局局長、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部長助理等職務。1964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長。1970年9月20日,夫人龔澎去世。1973年11月,與章含之結婚。1974年11月,喬冠華被任命為繼周恩來、陳毅姬鵬飛之後的第四任外交部長。

重要外交活動和工作 編輯

1950年10月,陪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對台灣的武裝侵略」。1951年7月,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團長李克農的主要顧問,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1954年4月,隨同周恩來總理出自在瑞士舉行的日內瓦會議[3]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陳毅出席第二次日內瓦會議。1969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發生珍寶島武裝衝突事件,喬冠華被任命為中蘇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團長。

1971年11月15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後,第一次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全面闡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政策。他在會上放聲大笑的畫面成為歷史經典[4],相關照片獲得世界新聞攝影大獎[5]普利策新聞攝影獎(提名[6])。[7]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歷屆聯合國大會。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時,負責與基辛格談判,草擬《中美聯合公報》。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華期間,喬冠華參加了中日談判和兩國聯合聲明的起草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 編輯

文化大革命初期,喬冠華受到衝擊,與陳毅姬鵬飛黃華等人一起,被列為外交部的「打倒」對象。1973年,經毛澤東點名,喬冠華恢復了工作。復出後的喬冠華和「四人幫」走得很近,並且在此後的一系列講話中,對周恩來的外交路線予以批判。

喬冠華心裏一直十分內疚自責,利用一次見外賓的機會,對1973年底發生的對周恩來不公正的批評,當面向周恩來表示當時自己的發言是錯誤的,對不起總理,請他原諒。周恩來非常寬容地說:「那怎麼能怪你呢?那是總的形勢,大家都講了嘛,你在我身邊工作幾十年,又管美國這一攤,怎麼能不講呢?再說了,我也有失誤,也不能說不能批評我,而且這不是你們能左右的事情。」雖然如此,但是仍然有傳聞說,周恩來妻子鄧穎超晚年時都一直不能原諒喬冠華的行為[8]。接替喬冠華任外長的黃華,對喬冠華的評價也一直不高[9]

1976年12月,「四人幫」倒台後不久,喬冠華就被宣佈隔離審查。李先念在接見回國接替喬冠華任外長的黃華時,指了指自己耳朵上面,形容喬冠華是「陷入四人幫的泥潭,已經沒到了這裏了」。1982年12月,在王震的過問下,喬冠華重獲人身自由,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掛任「顧問」職銜。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時40分,喬冠華因為癌症,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70歲。1985年4月5日,喬冠華的骨灰被安葬於蘇州吳縣太湖半島東山藤灣湖沙村華僑公墓。

下葬風波 編輯

喬冠華病逝前,希望安葬於家鄉江蘇鹽城建湖縣。喬冠華去世後,其遺孀章含之到達鹽城提出這一請求。江蘇省委辦公廳指示:「熱情接待,但規格不要過高。」最終鹽城方面不同意這一請求。蘇州市吳縣(現吳中區相城區)不平此事,並歡迎章含之將喬冠華骨灰葬於太湖邊、洞庭山上。後來鹽城開發人文資產,便在蘇州方面同意下將骨灰埋葬地遷回鹽城。[10]

著作 編輯

  • 《喬冠華國際述評集》,重慶出版社1983年
  • 《喬冠華文集》全四冊,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00

家庭 編輯

1943年,喬冠華與外交家龔澎結婚,兩人育有一子喬宗淮,曾任外交部副部長,一女喬松都。1970年9月20日,龔澎病逝。在毛澤東的介紹下,於1973年11月與「北洋遺老」章士釗的養女章含之結婚。

外部連結 編輯

喬冠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

參考文獻 編輯

編者注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共和國十任外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人民網
  2. ^ 喬冠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鹽城政府網
  3. ^ 李亞平.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艺术.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06-21 [2019-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11日). 
  4. ^ 乔冠华一笑倾倒联合国,中国扬眉吐气,叶剑英赋诗“送乔老爷上轿”. 北晚新視覺網. 
  5. ^ https://www.worldpressphoto.org/collection/photo-contest/1972/mel-finkelstein-sn/1
  6. ^ LENNIE BENNETT. PICTURING THE MAN BEHIND THE CAMERA - Photographer Mel Finkelstein had a knack for finding the best shot.. 坦帕灣時報. 2008-08-17 [2024-03-10]. 
  7. ^ 中国席位!“乔的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中國經濟網. 2018-10-25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0) (中文(中國大陸)). 
  8. ^ 喬冠華、章含之夫婦:倒向四人幫 向周恩來、鄧小平奪權的失敗經歷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5 多維新聞網
  9. ^ 黃華. 亲历与见闻 黄华回忆录. 北京: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7: 201–202. ISBN 7-5012-3017-X. 
  10. ^ 乔冠华死后几无葬身之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來源 編輯

傳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姬鵬飛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
1974年11月-1976年12月
繼任:
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