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王
假王,即「代理王」,「假」意為代理。「代理王」與王有同樣的權力,地位亦相同,但是無繼承權。其產生,可能是由於戰爭或者政治鬥爭中的強者,多半非皇族宗室,所以不能正常合法獲得爵位,便通過某些「非常手段」獲得,一般在之後可以獲得一個合法的王爵;但是該人若失勢,王爵難保。
簡介
編輯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被楚軍圍困,命韓信前來支援,但韓信自請為假齊王(假齊王,即代理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與楚軍相持不下,聞言破口大罵:「我困在這裏,早晚等待你來幫助我,居然要自立為王!」,這時張良和陳平私語說目前我方軍機不利,亦無法阻止韓信自立為王,劉邦立刻醒悟,又改罵曰:「大丈夫平定諸侯,要當王就當真王,當假王要做甚麼!」,於是直接封齊王,而非假王。[1]
自漢朝後,王爵一般只傳於本姓宗室,即開國皇帝之其宗族後代,這便是白馬之盟的核心理論。但是由於政治與實際的情況所現,劉邦在位時仍有異姓王,即韓信、韓王信、英布、彭越、臧荼、張敖等,劉邦為此設定了消滅異姓王方針。
漢朝之後諸朝亦有異姓王,但其地位大大削弱,至唐時王位只是最高等級的榮譽爵位,而且王位也出現等級。
- 「一字王」為宗室。
- 「二字王」為賜王,宗室亦有。
- 「三字外王」地位等與「二字王」同等。
參考文獻
編輯- ^ 何焯《義門讀書記》說:「人見漢王轉換之捷,不知太史公用筆入神也。他人不過曰:『漢王怒,良、平諫,乃許之。』」劉何《書淮陰侯傳後》 :「信以佐命元勛而死疑獄,高帝、高后信寡恩矣。雖然,信亦有以自取。蓋漢之殺信,始於酈生之烹,決於假齊王之請。當信之入趙也,……乃用蒯通(蒯徹)計乘間襲齊,致酈生烹,是直信烹之也。夫酈生,王之幸臣也,從漢王久,累功與良、平先後,忽以信死,王惜酈死,畏信專而殺信之心起。當此之時,為信謀者維深自斂抑,歸功於上,引咎於己,猶可自挽。乃計不出此,而據齊請封,跋扈已甚!當良、平躡足時,而漢王殺信之心已斷斷乎不可解,雖無赦官徒、襲呂后之謀,信其不死乎?」(劉寶楠輯《清芬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