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俄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4月14日) |
蘇維埃俄國(俄語:Советская Россия),簡稱蘇俄(СP),一般指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至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前的俄國。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俄語發音:[rɐˈsʲijskəjə sɐˈvʲet͡skəjə fʲɪdʲɪrɐˈtʲivnəjə sət͡sɨəlʲɪˈsʲtʲit͡ɕɪskəjə rʲɪˈspublʲɪkə] (ⓘ))為正式國名,但因為俄國內戰及其內部行政調整導致區域持續變化,歷史上一般將這一時代佔有原帝俄領土的國家通稱為蘇俄。
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 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
---|---|---|---|---|---|---|---|---|---|
1917年—1922年 | |||||||||
格言: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俄文)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
國歌:《工人馬賽曲》 (1917-1918) 《國際歌》 (1918-1922) | |||||||||
首都 | 1917年止:彼得格勒 1918年起:莫斯科 | ||||||||
常用語言 | 俄語 | ||||||||
宗教 | 世俗國家 | ||||||||
政府 | 社會主義共和國 無產階級專政 | ||||||||
最高領導人 | |||||||||
• 1917–1922 | 列寧 | ||||||||
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 |||||||||
• 1918–1925 | 托洛茨基 | ||||||||
歷史 | |||||||||
• 建立 | 1917年11月7日 | ||||||||
• 終結 | 1922年12月30日 | ||||||||
面積 | |||||||||
1918年 | 22,053,58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18年 | 186,720,818 | ||||||||
貨幣 | 盧布(SUR) | ||||||||
| |||||||||
今屬於 | 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哈薩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
概況
編輯蘇俄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22,053,580平方公里)。1922年12月30日,蘇俄與從其內部獨立的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及蘇俄實際佔領的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俄國歷史至此正式進入蘇聯時代。
蘇俄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波斯、阿富汗、中華民國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帝國爆發俄國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成立了俄羅斯臨時政府,出現了由市民階級組織的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蘇維埃(俄語意為「大會」)並存的局面。最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聯合其它左翼政黨在彼得格勒發動起義,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革命後伊始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其後與德意志帝國及其盟國簽訂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英國、法國、日本、波蘭、美國等國因不滿蘇俄單方面退出對德戰爭,以及沙皇俄國債務等問題,對俄國革命進行了武裝干涉。國內忠於沙皇的勢力以及富農、地主和資產階級力量組織白軍發起了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戰爭。經過俄國內戰,蘇維埃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聯合武裝干涉,鞏固了政權。國慶日為11月7日,這一天又稱作「十月革命節」。
東歐
編輯烏克蘭在十月革命後,成立了民族主義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為蘇俄下的自治共和國,後於1918年宣佈從蘇俄中獨立,引發了烏蘇戰爭(1917年-1921年)。蘇俄於1920年8月1日使其治下的東烏克蘭脫離,成為獨立的社會主義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於1921年吞併了西部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於1922年加入蘇聯。白俄羅斯本為蘇俄下的自治共和國,後脫離蘇俄成為獨立的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後更名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實際仍接受俄共(布)領導。
波羅的海及東北歐
編輯波羅的海國家及芬蘭在俄羅斯帝國崩潰後宣佈獨立。其中愛沙尼亞在簽署塔爾圖和約後保持了獨立地位。拉脫維亞在拉脫維亞獨立戰爭中擊敗了蘇俄支持的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里加合約獲得了蘇俄對其獨立地位的承認。立陶宛國會簽署了立陶宛獨立法案後,與蘇俄與波蘭進行了立陶宛獨立戰爭,後獲得了蘇俄的承認。芬蘭王國在芬蘭內戰中擊敗了蘇俄支持的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獲得了蘇俄的承認。
中亞
編輯帝俄崩潰後中亞地區成立獨立國家,欲擺脫俄羅斯影響。然而隨着俄國內戰中紅軍的推進,紅軍於1920年入侵了中亞。在吞併阿拉什自治共和國之後建立了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轄下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同時入侵了布哈拉汗國,扶植了布哈拉人民蘇維埃共和國。
南高加索
編輯1918年4月,外高加索地區宣佈自俄羅斯共和國獨立成為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隨後因為民族主義分裂成為三個民族國家:喬治亞民主共和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和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1922年蘇俄紅軍入侵南高加索三國,扶植成立了外高加索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
歷代旗幟
編輯-
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比例為2:3)
-
1918年至1937年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比例為1:2)
-
1918年至1937年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比例為1:2)
-
1920年至1937年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比例為2:3)
-
1937年至1954年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比例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