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約翰號戰艦

「金口約翰」號戰艦(俄語:Иоанн Златоуст羅馬化:Ioann Zlatoust[b]俄羅斯帝國海軍黑海艦隊葉夫斯塔菲級前無畏艦,是該艦級的第二艘艦。本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開始建造,但由於俄軍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獲得了經驗教訓,導致設計方案大幅變更,其完工時間被大大的推遲了。

1916年,「金口約翰」號率領黑海艦隊戰艦縱隊
歷史
俄羅斯帝國
艦名 Иоанн Златоуст
艦名出處 金口約翰
建造者 塞瓦斯托波爾造船廠英語Sevastopol Shipyard
動工日 1904年11月13日[a]
下水日 1906年5月13日
啟用 1911年4月1日
停用 1918年3月
除籍日 1925年11月21日
結局 1922年報廢拆解
技術數據
艦級 葉夫斯塔菲級戰艦
艦型 前無畏艦
排水量 12,855長噸(13,061公噸
全長 385呎9吋(117.6米)
全寬 74呎(22.6米)
吃水 28呎(8.5米)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2軸,2台三脹往復蒸汽機英語triple-expansion steam engine
速度 16(30公里每小時;18哩每小時)
續航距離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航速下續航2,100海里(3,900公里;2,400哩)
乘員 928名軍官和水手
武器裝備
裝甲
克虜伯裝甲英語Krupp armour
水線裝甲帶:7—9吋(178—229毫米)
甲板:1.37—2.75吋(35—70毫米)
炮塔:10吋(254毫米)
炮座:10吋(254毫米)
指揮塔:8吋(203毫米)
水密艙壁:7吋(178毫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金口約翰」號及其姊妹艦「葉夫斯塔菲」號是黑海艦隊中最現代化的艦隻,並在瑪麗亞皇后級戰艦服役前的戰爭第一年充當艦隊的核心。1914年末,俄羅斯帝國向鄂圖曼帝國宣戰後不久,「金口約翰」號和「葉夫斯塔菲」號曾在薩里奇角戰役中成功迫使德國戰鬥巡洋艦「戈本」號脫離戰鬥。1915年初,該艦參與了數次對博斯普魯斯海峽防禦工事轟炸的掩護任務。其中一次又遭遇到了「戈本」號的襲擊,但被「金口約翰」號與其他俄羅斯海軍前無畏艦一起成功擊退。1915年底第一艘無畏艦入役俄國海軍,「金口約翰」號被降級為次要角色,並於1918年在塞瓦斯托波爾被編入預備役。

1918年5月,德軍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時,「金口約翰」號被俘虜,並於1918年11月停戰後被移交給協約國軍。1919年當英國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時,為阻止布爾什維克使用本艦對抗白軍,艦載動力系統被摧毀。1920年白軍撤離克里米亞時,本艦再次被廢棄。1922年至1923年間,「金口約翰」號被蘇聯拆除

設計描述

編輯

「金口約翰」號水線長379呎(115.5米),總長385呎9吋(117.6米),舷寬74呎(22.6米),最大吃水深28呎(8.5米),完工時的排水量約為12,855長噸(13,061公噸)。[5]

「金口約翰」號配備了兩台三缸立式三脹式發動機英語Compound steam engine驅動兩具螺旋槳。22台貝爾維爾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為發動機提供蒸汽。這些發動機的總設計輸出功率為10,600匹指示馬力(7,904千瓦特),使其最高速度可達到16(30公里每小時;18哩每小時)。滿載時可裝載1,100長噸(1,118公噸)的煤炭,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航速下航程可達到2,100海里(3,900公里;2,400哩)。「金口約翰」號於1910年7月26日進行了推進試驗,在試驗中最高速度達到16.2節(30.0公里每小時;18.6哩每小時),發動機總輸出功率為10,623匹指示馬力(7,922千瓦特)。但海軍對此結果並不滿意,並於8月11日進行了另一次測試,結果發現左舷發動機的中壓氣缸出現裂縫。在同年11月29日進行的最後一次測試中,「金口約翰」號的馬力略有增加,達到10,990匹指示馬力(8,200千瓦特)。[6]

「金口約翰」號裝備的主炮包括分別安裝在位於艦首和艦尾兩座雙聯裝炮塔中的奧布霍夫斯基12吋1895型40倍徑火炮。每座炮塔的射擊角度為260°[7]。副武裝是4門50倍徑1905年型炮安裝在上層建築裝甲炮廓英語Casemate的四角。這幾門炮的可以向艦體前後兩個方向射擊,其射擊角度達到120°。此外還有12門6吋(152毫米)卡內特1892年式45倍徑炮被安裝在下層炮廓中。艦上的反魚雷艇武裝由14門安裝在上層甲板的凸角炮座上,以炮盾保護的75毫米(3.0吋)卡內特1892式50倍徑炮組成[8]。艦艇後方的兩舷側各配備兩具17.7吋(450毫米)魚雷發射管[9]

戰時改裝

編輯

1915年,「金口約翰」號在的煙囪頂部加裝了防護格柵以防止被輕型轟炸損壞,此外還在每座炮塔的頂部另外加裝了防空炮。最初所用的防空炮是4門75毫米火炮,但後來改為兩門75毫米火炮和兩門63.5毫米(2.5吋)炮。[10]

服役歷史

編輯

「金口約翰」號的建造始於1903年11月14日,遠早於1904年11月13日舉行的龍骨鋪設儀式。儘管受到1905年革命的影響,但本艦的總體建造進展相對較快,並於1906年5月13日下水。然而,由於海軍吸取了日俄戰爭中的教訓,對該艦的設計細節進行了一系列改動,導致舾裝工期大大推遲。其中1907年有七個月的時間,「金口約翰」號的施工作業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工程最終直到1911年4月1日才結束。「金口約翰」號的炮塔原本計劃用於改裝老舊的前無畏艦「切斯馬」號,但在後者的改裝工程被取消後,這些炮塔被轉用於「金口約翰」號。[11]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黑海艦隊曾試驗由一艘「主艦」控制幾艘艦船集中火力的名為「三位一體」的射擊戰術。這一戰術要求這些艦隻必須裝備相同的武器,並配備額外的無線電設備來發送和接收射程和偏轉數據。作為黑海艦隊的「主艦」,「金口約翰」號與「葉夫斯塔菲」號以及「潘捷萊蒙」號協同作戰。[12]

在俄羅斯於1914年11月2日向鄂圖曼帝國宣戰兩周後,由前無畏艦「葉夫斯塔菲」號、「金口約翰」號、「潘捷萊蒙」號、「羅斯季斯拉夫」號「三聖徒」號以及3艘巡洋艦組成的黑海艦隊在3艘驅逐艦和11艘魚雷艇的護送下,於11月15日出發炮擊特拉布宗。這支艦隊於11月17日早晨成功完成任務,然後轉向西部沿安納托利亞海岸搜尋土耳其船隻,下午晚些時候前往塞瓦斯托波爾。第二天,這支艦隊遭到鄂圖曼土耳其海軍旗下戰鬥巡洋艦「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原德國海軍戰鬥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巡洋艦「米迪利」號(原德國海軍輕巡洋艦「布雷斯勞」號)攔截,這場戰鬥後來被稱為薩雷奇角海戰。儘管正值中午時分,但霧蒙蒙的天氣使得雙方主力艦隊最初並未看到彼此。在這次作戰中,作為「從艦」的「葉夫斯塔菲」號在「主艦」「金口約翰」號能看到敵方之前一直沒有開火。當炮擊指令終於傳達下來時,其射擊參數中的炮擊距離比「葉夫斯塔菲」號自己估計的7,700碼(7,000米)還多了4,000碼(3,700米)。為此先頭的「葉夫斯塔菲」號在「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轉向以便進行舷側齊射之前就參照自己測算的數據對其開火了。在第一輪炮火射擊中,「葉夫斯塔菲」號發射的一枚12吋炮彈部分穿透了「嚴君塞利姆蘇丹」號一門15吋(5.9吋)副炮的裝甲炮廓。但引爆了其中的一些待發彈藥並引發了火災。火災燒毀了炮廓並燒死了其中的艦員[13]。此後「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脫離與俄軍艦隊的對峙,然而這是對「嚴君塞利姆蘇丹」號的唯一一次有效命中。在戰鬥中,「金口約翰」號自己只發射了6發炮彈,因其只有前炮塔才能觀察到「嚴君塞利姆蘇丹」號。[14]

1915年1月9日,「米迪利」號和鄂圖曼巡洋艦「哈米迪耶」號在從黑海東部執行任務返回途中與俄羅斯艦隊遭遇。「米迪利」號擊中了「葉夫斯塔菲」號前炮塔,使其暫時失去作戰能力後,兩巡洋艦利用其速度優勢逃脫[15]。1915年3月18日至5月9日期間,「葉夫斯塔菲」號和「金口約翰」號擔任掩護,參與了對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幾次轟炸任務。前兩次轟炸都沒有發生意外,但5月9日的轟炸引起了反應,因為格本號在被「愛國之楷」號驅逐艦發現後攔截了俄羅斯戰艦。雙方艦隊都改變航線平行前進,並在17,400碼(15,900米)的距離上開火。雙方都沒有擊中目標,儘管「嚴君塞利姆蘇丹」號期間數次差點擊中了「葉夫斯塔菲」號。海軍中將安德烈·埃伯哈特命令他的艦隻以5節(9.3公里每小時;5.8哩每小時)速度航行,而對手「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卻能以25節(46公里每小時;29哩每小時)的高速航行。由於俄軍艦隻一直在不斷轉向,儘管「嚴君塞利姆蘇丹」號航速更快,但還是無法對俄軍跨越T字英語Crossing the T[c]。俄軍艦隻這一戰術機動為「三聖徒」號「潘捷萊蒙」號加入戰局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交火22分鐘後,「潘捷萊蒙」號擊中了「嚴君塞利姆蘇丹」號兩次,之后土耳其軍艦脫離戰線。在艦隊集結後,埃伯哈特上將試圖追擊敵方戰鬥巡洋艦,但未能成功。[17][18]

1915年8月1日,隨着無畏艦「瑪麗婭皇后」號入役,包括「葉夫斯塔菲」號在內的所有其他非無畏艦都被調入第二戰列旅。在10月1日,幾艘新式無畏艦為「金口約翰」號和「潘捷萊蒙」號提供掩護對宗古爾達克進行炮擊,而「葉夫斯塔菲」號則炮擊附近的科茲盧[19]。1916年5月,兩艘葉夫斯塔菲級戰艦參與了對瓦爾納的第二次炮擊行動[20]

1918年3月,「葉夫斯塔菲」號和「金口約翰」號被調至塞瓦斯托波爾作為後備艦艇。由於喪失動力,兩艦在1918年5月被德軍俘虜,並於次年12月被移交給協約國軍。1919年4月22日至24日,英軍在撤離克里米亞時破壞了兩艦的引擎,以防止布爾什維克將其用於對抗俄國白軍[15]。兩艦在俄國內戰期間被雙方先後俘獲,但在俄國白軍於1920年11月撤離克里米亞時被棄置。這些艦隻於1922年至1923年間被拆解,但直到1925年11月21日才被從海軍名單中除名。[15]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本條目中使用的所有日期均為新曆
  2. ^ 譯名參考自《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1],另有來源譯作「聖約翰」號[2]、「伊凡·茲拉托烏斯特」號[3]或者「雄辯家約翰」號[4]。。
  3. ^ 譯名參考自《海軍術語詞典》[16]

引文

編輯
  1. ^ 劉楊 (2021),第146頁.
  2. ^ 張恩東 (2018),第203頁.
  3. ^ 《俄國與蘇聯海上力量史》 1983年,第298頁、第668頁
  4. ^ 《國際展望》 2005年,第20期,第86頁
  5. ^ McLaughlin (2003),第147頁.
  6. ^ McLaughlin (2003),第148, 151–152頁.
  7. ^ McLaughlin (2003),第148, 150頁.
  8. ^ McLaughlin (2003),第150頁.
  9. ^ McLaughlin (2003),第151頁.
  10. ^ McLaughlin (2003),第310頁.
  11. ^ McLaughlin (2003),第147, 149–150, 152頁.
  12. ^ Friedman (2008),第272–273頁.
  13. ^ McLaughlin (2003),第302–303頁.
  14. ^ McLaughlin (2001),第127, 129, 133頁.
  15. ^ 15.0 15.1 15.2 McLaughlin (2003),第152頁.
  16. ^ 諾埃爾 & 比奇 (1996),第76頁.
  17. ^ Nekrasov (1992),第55–57頁.
  18. ^ 章騫 (2013),第395-398頁.
  19. ^ McLaughlin (2003),第304頁.
  20. ^ Nekrasov (1992),第90–92頁.

參考書目

編輯
  • Friedman, Norman. Naval Firepower: Battleship Guns and Gunnery in the Dreadnought Era.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8. ISBN 978-1-59114-555-4 (英語). 
  • McLaughlin, Stephen. Preston, Antony , 編. Predreadnoughts vs a Dreadnought: The Action off Cape Sarych, 18 November 1914.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1: 117–140. ISBN 0-85177-901-8 (英語).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語). 
  • Nekrasov, George. North of Gallipoli: The Black Sea Fleet at War 1914–1917.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CCCXLIII. Boulder, Colorado: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1992. ISBN 0-88033-240-9 (英語). 
  • (美)當勞·W·米切爾. 俄国与苏联海上力量史. 由朱協翻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3-08. CSBN 11017·598 (中文(中國大陸)). 
  • (英)艾丹·多德森. 德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71—1918年 = The Kaiser's Battlefleet: German Capital Ships 1871-1918. 指文海洋文庫L005. 由劉楊翻譯.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1-05. ISBN 978-7-5139-3493-0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恩東.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中文). 
  • J.V.諾埃爾; E.L.比奇. 海军术语词典. 第一版. 海洋出版社. 1996-01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