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

中國作家、文學研究家(1910-1998)

錢鍾書[註 1](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哲良,後改名鍾書默存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男,江蘇無錫[1][2],中國作家文學研究家,亦是出生於吳越錢氏家族。曉暢多種外文,包括德語,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3]。作家、詩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

錢鍾書
哲良、默存
槐聚
本名錢仰先
性別
出生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
(1910-11-21)1910年11月21日
 大清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
逝世1998年12月19日(1998歲—12—19)(8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北京醫院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中書君
民族漢族
語言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臘文
職業作家文學家
活躍時期1982年-1998年
配偶楊絳(1935年結婚-2016年逝世)
兒女女:錢瑗
親屬祖父:錢福炯
父:錢基博
伯父:錢基成
叔父:錢基厚
學歷
經歷
學術工作
主要領域中華文化英國文化

生平

編輯
 
無錫錢鍾書故居錢繩武堂

早年

編輯

錢鍾書是古文學家錢基博之子,幼年過繼給伯父錢基成,由伯父啟蒙。伯父上茶館聽說書,錢鍾書都跟去。伯母娘家是江陰富戶,抽大煙,早上起得晚,婆媳彼此看不起,後來伯父也染上大煙。父親不敢當着哥哥管教鍾書,可是抓到機會,就着實管教。六歲入秦氏小學,上學不到半年,大病一場,在家休養。十一歲,和錢鍾韓同考取東林小學一年級,這年秋天,伯父去世。十四歲考上蘇州桃塢中學。二十歲後,伯母去世。1929年,鍾書考上清華大學,數學只考得15分,當時的校長羅家倫破格錄取[4]。當時任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系主任的馮友蘭曾說,錢鍾書「不但英文好,中文也好,就連哲學也有特殊的見地,真是天才。」[5]錢鍾書十八及二十學年的總成績為甲上,十九年則得到超等的破紀錄成績。1933年夏,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獲文學學士,赴上海光華大學任教。1935年與楊絳結婚,後考取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名列榜首,平均分數87.95是史上最高[6],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其間女兒錢瑗出生。1937年獲得文學學士(BLitt)學位(其夫人楊絳原譯為「副博士學位」,後又修正為「文學學士」,該學位名稱已被牛津校方更為「文學碩士」M. Litt.[7]),隨後在盛澄華(1912-1970)的協助下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一年的研究。

教師

編輯

1938年9月回國,錢剛回國時,經香港上岸,轉去西南聯大任教授,月薪300元[8]。1939年秋天從昆明回滬探親後,接到其父親錢基博來信要其去湖南照顧,故沒有回昆明而到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教書,1941年暑假,錢鍾書去上海探親,再也沒有回藍田。錢鍾書在小說《圍城》中成功塑造了一批特點鮮明的知識分子,生動地再現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狀態與心態,與他在西南聯大的經歷是有關係的[9]。書評家夏志清先生認為《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此後在西南聯大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暨南大學任教。1949年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後獲評爲一級教授。

著述

編輯

1938年,錢鍾書留居藍田兩年,寫了《談藝錄》的一半。兩年後回到上海,又寫了《談藝錄》的後一半。此書於1942年完稿。《談藝錄》問世後,廣受好評。文史家曹聚仁說:「勝利以後,回到上海,讀了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才算懂得一點舊詩詞」[10]。夏志清認為「錢著《談藝錄》是中國詩話裏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廣采西洋批評來譯註中國詩學的創新之作。」然而,海外學者一開始對於《談藝錄》的評價並不高。夏志清就說過,「儘管該書『眼光正確,範圍驚人,旁徵博引……卻沒有能替中國詩的急需重新估價立下基礎』」[11]

1950年到1953年,錢鍾書擔任《毛澤東選集》1-3卷英譯委員會委員,花費了大量精力翻譯毛澤東著作,幾乎沒有發表文章[12]。1957年,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出版,不久即遭到批判。他在序言中指摘宋詩的缺點稱:「宋詩還有個缺陷,愛講道理,發議論;道理往往粗淺,議論往往陳舊,也煞費筆墨去發揮申說。」[13]當時在台灣的胡適看過這本選注說:「黃山谷的詩祇選四首,王荊公蘇東坡的略多一些。我不太愛讀黃山谷的詩。錢鍾書沒有用經濟史觀來解釋,聽說共產黨要清算他了。」「他是故意選些有關社會問題的詩,不過他的註確實寫得不錯。還是可以看的。」[14]錢鍾書本人則表示因為「從未出過風頭,罵過什麼人……享受了「沉默的自由」」[15]

1960年,錢鍾書又參加了毛澤東詩詞英譯本的定稿工作。[12] 1969年11月,下放至河南羅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五七幹校」,不久,隨「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五七幹校」,錢鍾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在清查「5.16」運動中被逼自殺。1972年3月回京,開始寫作《管錐編》。1979年,在其學術代表作管錐編》中,錢鍾書不僅通過傳統的訓詁方法澄清了許多學術史上之公案,更在大量文獻梳理與互證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精闢與獨到的評論。是集數十年功力的學術鉅著,尤其對比較文學有所貢獻。該書為集合各種學科知識,對中國古典如《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進行論述,自成一家之言,他也因此被推為現在中國的文化批評大師。《管錐編》據說起草於1972年,是文革中期,錢當時無家可歸,住在文學所的一間小辦公室裏。據《談藝錄》、《管錐編》責任編輯周振甫記載,錢當時的書桌既是飯桌,晚上還要當床。

晚年

編輯

1978年赴意大利出席第26屆歐洲漢學會議。1979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1994年因病住院,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病逝於北京醫院,享壽88歲。錢鍾書臨終遺言:「遺體只要兩三個親友送送,不舉行任何儀式,懇辭花籃花圈,不留骨灰。」[16]

評價

編輯

夏志清說錢鍾書「才氣高,幽默,很會諷刺人。他什麽人都看不起,當時聯大的教授恨他的也不少。他雖然一方面仍是謙虛,但是恃才傲物」[17]。據說錢對西南聯大外文系幾位教授有這樣的評價:「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18][19]。錢讀書愛做眉批,於是清華圖書館的藏書上便到處有了「錢批」。錢鍾書早年「好義山、仲則風華綺麗之體,為才子詩,全恃才華為之」,陳衍則批評他:「湯卿謀不可為,黃仲則尤不可為」,因而改弦易轍,奉衍若神明。宋以後集部殆無不過目[20]

夏承燾在1948年9月17日的《天風閣學詞日記》中說過,「閱錢鍾書《談藝錄》,博聞強記,殊堪愛佩。但疑其書乃積卡片而成,取證稠疊,無優遊不迫之致。近人著書每多此病」[21]

錢鍾書在文學典故,比較文學文化批評等領域皆有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錢學」。錢氏雖通宋詩,而《宋詩紀事補正》成書過於倉促,不免瑕疵,有人甚至以為刪削過多。亦有人指出錢的批評是「尖刻無情地科學」[22]

錢鍾書去世後,學者余英時王元化評價說:錢鍾書的離開標誌着出生於20世紀初的那一代學者的終結。

逸事

編輯
 
1934年,楊絳和錢鍾書在北平。

1935年,錢鍾書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鍾書摔了跤,自己又走回來,用大手絹捂著嘴。手絹上全是鮮血,抖開手絹,落下半枚斷牙,滿口鮮血。」楊絳急得不知怎樣能把斷牙續上。幸同寓都是醫生,他們教楊絳陪鍾書趕快找牙醫,拔去斷牙,然後再鑲假牙

錢鍾書的妻子楊絳(本名楊季康)是江蘇無錫人,1911年出生於北京。楊絳於1932年春天考入北京清華大學,期間邂逅錢鍾書。據聞兩人初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楊絳則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就這樣才子配上佳人,繼而於1935年共結連理[23]

胡適與錢鍾書夫婦有數面之緣,但胡適晚年在台灣曾表示沒見過錢鍾書。[24]楊絳在《懷念陳衡哲》一文披露胡適與錢鍾書不僅認識,還一起在陳衡哲夫婦家「吃個家常tea」。錢鍾書見過胡適是由合眾圖書館館長顧廷龍介紹的,錢鍾書和胡適都常在合眾圖書館看書。胡適還在一小方白紙上用鉛筆寫過一首舊體詩送錢鍾書,楊絳只記得其中兩句:「幾支無用筆,半打有心人。」這張小紙楊絳把它保存到文革期間才毀掉。[25]這首《題唐景崧先生遺墨》是胡適寫於九一八事變之後第二天,是陳寅恪請他題詞,全文為「南天民主國,回首一傷神。黑虎今何在?黃龍亦已陳。幾支無用筆,半打有心人。畢竟天難補,滔滔四十春。」。唐景崧是陳寅恪夫人的祖父。胡適本人可能相當滿意這首詩,1931年,胡適還在致周作人信中一附詩云:「幾支無用筆,半打有心人,畢竟天難補,滔滔四十春。」

錢鍾書晚年飽受多種疾病折磨,計有哮喘、喉炎、肺氣腫、高血壓、前列腺、白內障、急性大腦皮層缺氧、腱鞘炎、輸尿管腫瘤、膀胱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接受多次手術,左腎切除。乃至於1998年逝世後,遺體解剖才發現胃中尚有一大腫瘤[26]。女兒錢瑗亦因骨癌59歲辭世。夫人楊絳則直到101歲左右才發現有心衰症狀,105歲時去世[27]

著作

編輯
 
錢鍾書家族雕塑
  • 論文:《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牛津大學B.Litt.學位論文,1937),《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錢鍾書參加意大利米蘭舉行的歐洲漢學家第26次大會的演講,1978);
  • 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1941);
  • 小說:《》(1945);
  • 中短篇小說集:《人·獸·鬼》(1946);
  • 長篇小說:《圍城》(1947);
  • 學術著作:詩論《談藝錄》(1948)、《宋詩選注》(1958)、《管錐編》全五冊(1979)、《七綴集》(1985)等。
  • 詩集:《槐聚詩存》(1995);
  • 其他作品:《詩可以怨》(後收入《七綴集》)(《文學評論》1981年1期)、《也是集》(1984)、《模糊的銅鏡》(《隨筆》1988年第5期)、《石語》(1996)、《容安館札記》、《錢鍾書英文文集》[28](2003)、《宋詩紀事補正》(2005)。[29]

家庭

編輯

父親錢基博。伯父錢基成。堂弟錢鍾韓為工程熱物理學家。

妻子楊絳翻譯家作家,女兒錢瑗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註釋

編輯
  1. ^ 在中國大陸,「鍾」字曾被《簡化字總表》同「鐘」字合併簡化為「钟」字,故曾寫作「钱书」。2013頒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更新了該字規範,作為姓氏人名時「鍾」類推簡化成「锺」而不再合併至「钟」,故大陸最新規範以「钱书」為正。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錢鍾書信件拍賣爭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亞太日報,2013年5月30日
  2. ^ 钱锺书:一条世故变色龙?. [201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3. ^ 《钱锺书外文笔记数量巨大 共178个大小笔记本》. 中國新聞網. [201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中文(簡體)). 
  4. ^ 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
  5. ^ 湯晏:《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
  6. ^ 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
  7. ^ 楊全紅. 名不副实,何以服众?——称号、学位、职称等译名中的名堂. 光明網.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3月21日19 版). [2022年1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11月30日). 
  8. ^ 馮友蘭梅貽琦的信中說:「弟意名義可與教授,月薪三百,不知近聘王竹溪、華羅庚條件如何?錢之待遇不減於此二人方好……」
  9. ^ 謝泳:〈錢鍾書與西南聯大〉,《逝去的年代》
  10. ^ 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1972年
  11. ^ 中國現代小說史
  12. ^ 12.0 12.1 钱锺书:一条世故变色龙?. [201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13. ^ 钱锺书:《宋诗选注》序. [2012-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14. ^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1959年;謝泳《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四個著名知識分子五十年代的言論》一文(《隨筆》,2005年第一期)表示,當時高教部一份關於北大的調查報告,說錢鍾書是「反動教授」,解放前與美國間諜特務李克關係密切,和清華的特務沈學泉關係也密切。曾見過「蔣匪」,並為之翻譯《中國之命運》。
  15. ^ 《錢鍾書研究集刊》第二輯第303頁
  16. ^ 《沈从文临终遗言: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雅虎. [201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3) (中文(簡體)). 
  17. ^ 2000年2月16日韓石山在《且說「錢贊」》一文中,認為錢鍾書贊人,語多誇飾,要還風趣地編了一條歇後語:「錢鍾書稱讚——不可當真。」又如傅璇琮在《緬懷錢鍾書先生》一文中回憶,1984年他出版《李德裕年譜》後,送給錢鍾書一本。錢鍾書對傅璇琮說:「拙著四二八頁借大著增重,又四一六頁稱呂誠之遺著,道及時賢,唯此兩處。」
  18. ^ 愛默:《錢鍾書傳稿》
  19. ^ 吳學昭在 《吳宓與陳寅恪》說:「父親與寅恪伯父都認為錢鍾書『人才難得』。1939年秋,錢辭職別就,父親讀了李賦寧君所記錢鍾書的Contemporary Novel Renaissance Literature等講義甚為佩服,而更加惋惜君之改就師範學院之教職。1940年春,父親因清華外文系主任陳福田先生不聘錢鍾書,憤憤不平,斥為 『皆妄婦之道也』。他奔走呼籲,不得其果,更為慨然,『終憾人之度量不廣,各存學校之町畦,不重人才』。又怨公超、福田先生進言於梅校長,對錢等不滿。」
  20. ^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回憶說:「及余去清華大學任教,鍾書亦在清華外文係為學生,而兼通中西文學,博及群書。宋以後集部殆無不過目。」
  21. ^ 錢的大學同學許振德在《水木清華四十年》一文中回憶道:「余在校四年期間,圖書館借書之多,恐無能與錢兄相比者,課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許後來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說錢鍾書「家學淵源,經史子集,無所不讀;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自謂『無書不讀,百家為通』。在校時,以一周讀中文經典,一周閱歐美名著,交5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圖書館借書還書,必懷抱五六巨冊,且奔且馳。且閱畢一冊,必作札記,美哲愛迪生所謂天才乃百分之九十九之血汗及百分之一之靈感合成之語,證之錢兄而益信其不謬。」
  22. ^ 呂嘉健《論錢鍾書文體》
  23. ^ 楊絳「我們仨」完結篇 和錢鍾書天上團圓. 聯合報. 2016-05-26 [201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1) (中文). 
  24. ^ 胡適晚年對胡頌平表示:「(1959年4月29) 一位香港的朋友託人帶來一本錢鍾書的《宋詩選注》。先生對胡頌平說:『錢鍾書是個年輕有天才的人,我沒見過他,你知道他嗎?』」(胡頌平:《胡適先生晚年談話錄》)
  25. ^ 楊絳在文中認為胡適是「貴人善忘」,也可能因宅心仁厚,不願牽連。但楊絳提到胡適沒見過錢鍾書的說法,說是引自唐德剛的文章,也是記憶有誤,應是胡頌平的《胡適先生晚年談話錄》。
  26. ^ 钱之俊:晚年钱钟书的健康及其他. 共識網. 2014-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27. ^ 笑眯眯的杨绛. 陶然. 羊城晚報. [2011年8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26日) (中文(簡體)). 
  28. ^ 范旭侖:〈《錢鍾書英文文集》的編輯錯誤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3.〉
  29. ^ 錢鍾書另有第二部長篇小說《百合心》,未完成並遺失。錢本人表示:「我寫完《圍城》,就對它不很滿意。出版了我現在更不滿意的一本文學批評以後,我抽空又寫長篇小說,命名《百合心》,也脫胎於法文成語(le coeurd' artichaut),中心人物是一個女角。大約已寫成了兩萬字。一九四九年夏天,全家從上海遷居北京,手忙腳亂中,我把一疊看來像亂紙的草稿扔到不知哪裏去了。」(錢鍾書《圍城·重印前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說:「他寫了一個開頭的《百合心》裏,有個女孩子穿一件紫紅毛衣,鍾書告訴阿圓那是個最討厭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圓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鍾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遊戲。後來連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哪裏去了。」(《將飲茶》第152頁)。

參考書目

編輯
  • 楊絳著《幹校六記》(1981年5月在香港出版,同年7月在北京出版)
  • 楊絳著《我們仨》(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出版)
  • 李洪岩著《錢鍾書與近代學人》(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 水晶:《侍錢「拋書」雜記——兩晤錢鍾書先生》
  • 水晶:《兩晤錢鍾書先生》
  • 湯晏:《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
  • 吳學昭《聽楊絳談往事》
  • 孔慶茂《錢鍾書傳》

擴展閱讀

編輯
  • Theodore Huters著,張晨等譯:《錢鍾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
  • Christopher Rea編, "China's Literary Cosmopolitans: Qian Zhongshu, Yang Jiang, and the World of Letters" (Leiden: Brill, 2015)

畫像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