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
此条目内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证。 (2012年8月15日) |
外乡人、外地人、外省人、外来人,相对于“本地人”的称呼,笼统而言属于概念模糊的中文词语,属于按照中国国家省份地域对人群模糊性归类,可以指本人非本省出生、本人先辈非本省出生、本人成长或长期居住非本省或者本人户籍所在地非本省等条件来归类,依照自身和周围人的主观愿望而定,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由于城市的流动人口非常多,因此外地人一词较多出现在城市人口中。外地人又因为当地的政策,有时成为区别身份地位及福利待遇的代名词。一般来说,经常说着“外地人”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主义,而且这些地方通常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素质高,因此本地人与外地人形成鲜明对比。
各地对外地人称呼及社会问题
编辑广东
编辑过去在广东的部分粤语区(如广州),本地居民对广东以外的大陆人的称呼是“外江佬”、“北佬”。虽然在本地居民看来这是一种中立的称呼,但广东的外省移民并不都欢迎这个称呼,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用。而一般对陌生人都叫做外来人、外地人。而乡下佬、扑佬则是称未见过大场面的土包,随着广东城市化,这些词是专指外省“民工”。
除此之外, 本地居民(常见于粤语区)对外省人还有“捞松”等称谓。据说是因为解放军南下广东时以山东等地兵源为主,大兵们与当地人打招呼喜欢以普通话“老兄”来称谓。听不懂国语的广东人后来就都称外省人为“捞松”[1]。
香港
编辑香港人大多数都是1945年因国共内战而逃难到香港的人。1945年人口只得50万,1950年后英国与中国大陆达成协议,从此偷渡来香港的人以邻近的粤语区为主,人口由1950年的220万以每十年上升100万的速度上升到1980年的510万。1990年前,香港人普遍叫来港不足10年的人做“大陆人”或“大陆仔”。香港现今已很少人会用“捞松”一词。香港老一辈仍然有称外省人为“捞松”(粤拼︰laau1 sung1,意即“老兄”)、“外江佬”等中性字眼,却没有“捞头”等新兴国内词汇。贬义的称呼则有“大陆厘”。 在某些场合,或者在Facebook,有些香港人会把来自中国大陆的居民称为极有眨义的字眼如“蝗虫”,“支那人”等。
对外国人,西人称“鬼佬”、“鬼婆”、“鬼仔”、“鬼妹”,日本人称“㗎仔”、“㗎妹”,南亚印巴人称“阿差”、“阿星”。
福建
编辑自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外省人流入福建来打工,其中以四川人、贵州人居多。 或 在福州的本地居民几乎称呼所有非福州籍的所有省份城市来福州打工的外地人均称呼为“北囝”、“外江侬”或“◯◯囝”[2]。在本地居民看来这是一种中立的称呼,至今老福州人还在使用这些词汇称呼所有非福州籍的所有省份城市来福州打工的外地人。而在马祖列岛,对居住于十邑地区,但祖籍非福州、没有本地化的人群的称呼为:“两个声”。在马祖地区老一辈会用“两个声”指外地人,在早期驻军时代,对外地来当兵的阿兵哥通常以此称之。
在下南一带的泉州、漳州、厦门对几乎称呼所有非下南人的所有省份城市的外地人一般称呼为“北仔”、“阿北”、“阿北仔”、“北贡”。起初是没有什么贬意,是对于由北方人来闽南打工人的一个统称。但是由于很多北方人特别是男性名声不好,导致从一个普通的中性词转变成对非下南人的所有省份城市的外地人贬义的称呼。
台湾
编辑国民党迁台之前,台湾本地人称中国来的人为唐山人。国民党于1950年代开始区分外省人、本省人。此称呼带有政治意味,使用范围不限城市,在台湾南部乡村使用亦非常普遍。现时日常交谈中,除政治上会以外省人来区分,一般人已经较少在公开场合讲外省人、本省人。
上海及江南地区
编辑上海非省,本属江苏省,因此直接称外省人为“外地人”。“乡下人”略带贬义,用来形容某人(这个人可以是上海人,也可以是外地人)不懂某情形下的默认行为处事的方法。这本身没有地域歧视的含义。如果在上海的举止粗鲁、不文明,则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可能会被人用上海话说“乡下人”来形容。
苏浙沪一带的人称江苏省长江以北操江淮官话(当地称“苏北话”或“江北话”)的人为“江北人”。江北地区生活相对贫穷,以前从江北到上海寻生计的人,相比于从江南地区到上海寻生计的人,往往更会从事比较低下的工作甚至违法之事,所以很多江南人看不起江北人、甚至出生成长在上海的江北人后代(父母均为江北人的称“全钢(江)”,一方为江北人的称“半钢(江)”)。目前,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速,江南人(上海苏南浙江)对于苏北人的歧视逐渐转变为对中国大陆不发达地区的普遍歧视问题,这也将成为中国大陆发展的重要隐患。
四川
编辑下江人不见得都指长江下游的外省人,由于抗战和民国初期,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河南、上海一带战乱不断,大批难民涌入四川,常常因为没有财力,加上语言不通,只有从事下等劳动。“下江人”在当时仅为对从事下等劳动的外地人的一种蔑称,例如昔日西康省较四川省更为上游,仍称为下江人。
- “广广”也是四川地区对外省人的一种称呼,本意指湖广填四川时期湖广(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这两广地区大量涌入的外省人,由于语言不通,常常受到本地人欺负。延伸意思则是所有外省人、陌生人,为中性词。日常用语中有“麻广广”、“嚯广广”的说法,意指欺负、骗不懂(或语言不通)的人(带有开玩笑的意味)。
北京
编辑一些因大量外地人涌入北京造成的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公交拥挤、医院爆满、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等问题而对外地人不满的北京人会称呼外地人为外地屄、王德彪(外地屄三个字汉语拼音首字母WDB引申)或臭外地,有时北京人和外地人甚至会发生言语等激烈冲突[3][4]。
其他
编辑由于外地人一般都是从其他相对落后的地区过来城市打工谋生的,由于这些人本身受教育程度低,生存技能差,加上地域性文化的差异,造成这些人某些文明素质偏低,并且无法找到合适和体面的工作,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灰色地带的工作(如性工作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外地人常常受到本地人的排斥和蔑视。
另外由于目前中国大陆户籍制度的限制,外地人(以农民为主)很难在城市落户生根,不能享受和本地人(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福利(如医疗和教育等),更加造成了某种对立。
相关
编辑参考
编辑- ^ 广州人—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0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可写作地方或国家的名称,如“下南囝”、“广东囝”、“上海囝”、“台湾囝”、“日本囝”等。
- ^ 一句“外地逼”到底伤了谁?[失效链接]
- ^ 吵得很激烈,但谈的不是一回事儿. [2019-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