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

前任中華民國中研院院長

李远哲(英语:Yuan-Tseh Lee,1936年11月19日),出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市(今新竹市东区[1]台湾化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荣誉教授。[2][3][4] 1986年与达德利·赫施巴赫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是第一位出生及成长于台湾的诺贝尔奖得主。[5][6]

李远哲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中华民国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顾问
现任
就任日期
2024年7月7日
总统赖清德
 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
任期
2016年11月9日—2020年5月19日
总统蔡英文
任期
2000年5月20日—2001年5月20日
总统陈水扁
 中华民国第7-8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任期
1994年1月18日—2006年10月18日
总统李登辉
陈水扁
前任吴大猷
继任翁启惠
个人资料
出生 (1936-11-19) 1936年11月19日88岁)
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市(今新竹市东区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6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
 美国(1974年—1994年)
政党无党籍
配偶吴锦丽
母校新竹中学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硕士)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
知名于物理化学交叉分子束方法
经历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1986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物理学化学科学教育
机构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哈佛大学
中央研究院
名古屋大学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博士导师布鲁斯·马汉英语Bruce H. Mahan
代表中华台北出席APEC会议的李远哲(左上第一位)

李远哲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学士院名誉会员[4][7],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年—2006年)、国际科学理事会会长(2011年—2014年)、名古屋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会长[4]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

家族

编辑

李远哲的父亲是画家李泽藩,出生于新竹市武昌街,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母亲蔡配是小学教师,出生于台中大肚中堡梧栖港街,毕业于彰化女中。李远哲与太太吴锦丽(Bernice Wu Chin-li)在小学时相识,他们育有两子一女:长子Ted(1963年出生,新闻业)、次子Sidney(1966年出生,医师)、长女Charlotte(1969年出生,社会学家)。兄长李远川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8]中央研究院院士。小弟李远鹏为新竹国立交通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9]。小妹李季眉国立中兴大学环境工程学系教授,曾任国立中兴大学副校长。

生平

编辑

少年

编辑

1936年11月19日,李远哲出生于新竹州新竹市,父亲李泽藩是知名画家,小时候曾有一段躲避空袭在乡间生活的经历。

求学经历

编辑

台湾省立新竹中学毕业后,李远哲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受到同寝室室友张昭鼎学长的影响,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当时化学系并没有安排很多物理方面的课程,张昭鼎便安排了一个暑假与李远哲在宿舍中研读热力学。李远哲亦去物理系修了电磁学[10]李的学士论文由化学系讲师郑华生指导,研究用纸电泳分离

 
1962年完工的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原子炉)

大学毕业后李远哲因为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兴建中的原子炉及加速器等设备被吸引,1959年进入国立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11]论文由东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196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论文由马汉英语Bruce H. Mahan教授指导[12],研究电子激发的碱金属原子的化学离化过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此期间,李远哲逐渐对离子-分子间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动力学(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方法研究反应动力学(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产生兴趣。

学术生涯

编辑
 
李远哲先生与Othmer Gold Medal奖章合照(摄于2008年5月15日)

1967年,李远哲前往哈佛大学达德利·赫施巴赫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赫施巴赫让两位研究生跟随李远哲精巧的构想与设计工作,不到两年期间组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仪。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物理化学领域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赫施巴赫后来还因此多次夸称李远哲为“物理化学界的莫札特[13]

1968年李远哲离开哈佛大学,应聘至芝加哥大学;1974年应聘至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984年返台协助筹办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1986年以中华民国及美国双重国籍身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创办原分所

编辑

1982年7月,甫当上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李远哲,在第十五次院士会议提案成立一所能够整合分子物理学物理化学研究的机构。其构想得到吴大猷吴健雄及海外华人科学家,如沈元壤[14]、蒲大邦及林圣贤等人的支持。于是当年9月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简称“原分所”)筹备处即成立,由张昭鼎担任筹备处主任[10][15]

研究所设立于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成立初期主要的研究方向以反应动态学光学频谱、尖端材料与表面科学生物物理学与分析技术、原子物理学光学等四个领域为主轴。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原分所延揽近二十位青年科学家回国服务并引起关注。该研究机构成立后在表面物理、激光光学、反应动态学及大气化学等等领域,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16]。美国物理化学家Sylvia T. Ceyer英语Sylvia T. Ceyer,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会议上,曾公开发表“美国的化学动态学研究远远不及台湾……”言论[17]

近年来,原分所不断地孕育出研究人才,例如中研院物理所林耿慧[18]、中研院基因体中心的王亦生、国立中兴大学的林宽锯、国立东华大学的彭文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19]加州理工学院的郭青龄(failed tenure,于该校助理教授任期止于2014年3月)、夏威夷大学的Ralf I. Kaiser[20]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梅亚历[21]东京大学的加藤毅[22]等等。

参与教育改革

编辑

李远哲在1994年9月应行政院院长连战邀请,担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教改会是行政院特设部会,其成员为无给职。教改会的初衷是想借助李远哲的声望,来凝聚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议题的共识。当任务期满,教改会提出一份教育改革咨议报告书,供行政院做为施政的参考[23]1996年12月任务完成后教改会便自动解散。

2002年,李远哲担任行政院首席科技顾问,认为高等教育成效不理想,于是提议增设高教审议委员会,随后并担任委员会召集人[24],将教改重心从中小学转至高等教育。2005年,李远哲主持会议,公布五年五百亿获奖学校[25]

教改争议

编辑

410教改(台湾数个民间团体于1994年4月10日发起大游行活动,并成立四一〇教改联盟持续推动)施行已30周年,迄今争议不断,外界大多认为前中研院长李远哲要负起最大的责任。但李于2024年7月9日接受网络媒体专访时再度论及此事,直言广设高中大学政策,是来自于曾经任教于台大数学系教授的黄武雄建议,李表示,外界长期将广设大学一事怪到他头上,他则反驳,“其实教改会成立在410民间教改团体游行之后,而当时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提出,政府应用经费办好高教,让私校升等专科,这样能够招到很多学生”他无奈表示,广设大学的建议明明是黄武雄提出来,但是最后却最后骂到他头上 [26]; 黄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社会关怀

编辑
  • 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当时的行政院院长萧万长,大力邀请李远哲担任九二一灾后重建民间咨询团团长[27]。隔年,咨询团向行政院建议,尽速成立跨部会的国家级技术咨询及支援小组,以整合各相关单位并提供专业支援,处理九二一震灾灾区的九份二山、新草岭潭、九九峰等三大崩塌区灾后防灾及整体整治计划的建议。建议报告提出后, 咨询团随即解散。

参与政治

编辑
  • 1998年台北市长选举前,媒体报导影射他支持陈水扁竞选市长连任,当时他接到匿名信,恐吓在选举结束后会杀光他们一家人;选后隔天,邻居看到有人想闯进中研院长官邸,打电话向警卫通报,管委会主委一个月后才告诉李远哲夫妇[29]
  • 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投票前不久,李远哲在3月5日公开发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后来又在3月10日组成国政顾问团公开支持陈水扁,为选战投下震撼弹,被认为是陈水扁获胜的主因之一;当年田弘茂告诫李远哲:“不要插手政治;你要是插手,一九九八年发生这种事,不愉快的事情会再发生。”
  • 2002年李远哲对国防军事改革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除全面募兵,应要实行大幅裁军提倡精兵策略,纳入国防部战略参考。[30]
  • 2005年10月13日上午,李远哲出席立法院科资委员会,进行施政报告并备询;他在接受无党籍立法委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李敖质询时指出,现在的执政者有二点作得不好:第一,是政策的精准度不足;也就是说,政策形成太过粗糙。另外一点,就是有些人的操守要更好才对。因为这两点民进党没有作得更好,让他感到失望。李远哲认为:总统陈水扁如果要改革,就要真的好好推动,这才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事。[31]这是李远哲首度表达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李远哲同时在答复李敖对教改,没能缓解升学压力而在立法院公开道歉。[32]原文如下:
  • 李远哲院长:这10年来,我虽然没能影响的教改工作,但我仍在努力。如最近高中分流,这将会变成分级制度,每个人……
  • 李敖委员:对不起,我必须打断你的话。我是问,你有没有需要向我们认错的事?这10年来,有没有做错严重的事,需要认错?还是说10年来,我李远哲所做的,没有一件是错的?
  • 李远哲院长:我做的事当然有错。
  • 李敖委员:请告诉我们是哪一件?
  • 李远哲院长:没能缓解升学压力,反而加深了。
  • 李敖委员:要不要向我儿子及女儿道歉?要不要让小朋友看看,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知过必改,愿意认错?请问院长愿不愿意认错?
  • 李远哲院长:我愿意向各位道歉,因为社会对教改会有太大的期待,而不了解:其实教改会所能做的,只是将咨议报告书提交给行政院,之后我无法着力。但社会对教改会有这么大的期待,而我却没能做到,这点我需要道歉。
  • 2006年6月2日,李远哲指出:历史一直在验证英国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败”,海内外就有不少例子;因此不论谁当政,于城于国,都要谨记这两句名言,时时自我警惕。他又表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过去几十年教育促成;现在大家只看考试得几分,大学也主要靠考试招生,道德修养都不考虑,这会有问题的。[33]
  • 2006年4月,中研院评议会通过组织规程修订,诺贝尔奖级学者聘用为“特聘研究员”,可不受年龄限制,被媒体指为李远哲自肥条款。一般研究员薪水最高可领十万四千元,特聘研究员则分零到八级,每月可领十三万至四十九万元不等,退休俸则与研究员相当。当时实际通过聘用者共有四十八位。
  • 2006年10月9日,李远哲在接受台湾《联合报》专访[34]时,承认:“大家对教育确实有很多不满。但这十多年来,很多人受到误导,认为教改会要负责;其实教育是大家一直要改革、讨论的,要经年累月检讨,方向不对就要改进。”同时,对于台湾教育的问题,李远哲说:“最大问题出在,大家盲目相信笔试才公平;所以高中老师应该帮忙学生作生涯规划,就做得非常差,让补习班可以营利。我不是说笔试没用,但笔试成绩只是人的才华之中一个微小的部分,结果年轻人就在这种环境下挣扎。台湾的教育这几年已经有不少进步,例如老师教学自主,或是国小学生生活非常活泼;但‘升学考试带动的教学’还需要改善。”
  • 2008年1月21日,日本《产经新闻》报导,李远哲不后悔曾经挺扁,但因为对陈水扁人格瑕疵感到失望,公开呼吁谢长廷陈水扁切割[35]
  • 2009年6月21日,鉴于台湾司法滥用羁押权,蔡英文串联李远哲等人,声明保障人权,停止延长羁押陈水扁[36]
  • 2012年1月10日,李远哲及学术界人士连署声明,宇昌案给科学工作者很深感触,生技本无色,但选举政治正践踏生技幼苗,宇昌案是很好的生技成功典范,却难逃政治抹黑。为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的人格及宇昌案背书[37]
  • 2012年8月14日,特侦组约谈中研院院士何大一陈良博,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前主席蔡英文后,查无不法签结宇昌案[38]
  • 2015年12月31日,李远哲自中研院原子所退休,依中研院规定办理退休,并按照一般研究人员相同本薪请领“一次退休金”153万9175元、“公保养老给付”58万6093元,放弃十八趴优惠存款[39]
  • 2016年4月27日,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解释,李前院长卸任院长时领250万元的退休金,一年多以前卸任特聘研究员又领150万元,总计400万元,没有月退俸当然也没有外传50万元的月退休金。[40]。现为终身特聘研究员。
  • 2019年,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布“习五条”后,总统府资政吴澧培、前总统府资政彭明敏、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前中研院院长李远哲等“台独四大天王”[41][42],登报要求蔡英文总统交出行政权,此动作被外界认为是为2020年赖清德总统大选铺路[43][44]。但此举日后被认为是蔡英文和民进党在2018县市长选举后从颓势走且民调回升的重要转折点。
  •  
    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右二)支持台湾基进,与主席王兴焕(左二)、前主席陈奕齐(左一)、台北党部主任委员吴欣岱(右一)

    2022年10月12日,李远哲接受震传媒影音节目《新闻不芹菜》专访时说,民进党二度执政,却没有把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当成重要的事情,“只关心下一次的选举、还有自己的利益”;同时承认,“民进党走的路让人看不惯,甚至动用网军”,他对这部分非常在意。李远哲认为,蔡英文应该对民众表明,为了下一代好,人们都得减少需求,而不是一直追求经济成长。李远哲说,他曾找蔡英文讨论温室气体排放议题,蔡英文却只回复“2024年后不是我的事”;而且只要总统府资政讲对蔡英文有意见的事情,下次蔡英文就会把他换掉[45][46]。10月13日,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表示,李远哲跟他是三代交情,“其实这些话我早就听过了,只是他自己讲出来”[47]台湾维新召集人苏焕智表示,李远哲说的亲身见证格外有说服力,民进党人士与网络上特定账号却攻击李远哲、将李远哲抹红亲中共人士;蔡英文与民进党面对不同意见与批评,应该深自检讨、自我反省,而不是听而不闻、甚至放纵网军抹红抹黑异见人士与批评者[48]

    简易年表

    编辑
    • 1936年11月19日,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
    • 1943年入新竹公学校,是棒球校队及乒乓球校队队员。
    • 1949年入新竹中学,是网球校队队员,并在学校乐团吹长号
    • 1955年保送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次年转入化学系。
    • 1959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
    • 1959年入国立清华大学(新竹)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
    • 1961年续留清大担任助教一年。
    • 196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化学博士,论文由马汉(Bruce Mahan)教授指导。
    • 1965年取得博士学位。
    • 1967年2月,前往哈佛大学,在达德利·赫施巴赫教授处从事博士后研究。
    • 1968年10月,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及佛兰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助理教授。
    • 1971年10月,升为芝加哥大学副教授。
    • 1972年返台担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半学年。
    • 1973年1月,升为芝加哥大学教授。
    • 1974年返回加州柏克莱分校,任化学系教授、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同年,成为美国公民。
    • 1975年任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Fellow,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
    • 197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80年当选中央研究院数理组第十三届院士
    • 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 1986年获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1986年与哈佛大学赫施巴赫教授及多伦多大学约翰·波拉尼教授同获诺贝尔化学奖
    • 1987年5月,与另一位美籍华人得主李政道一起应邀到北京会见邓小平。
    • 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接替吴大猷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 1995年应时任总统李登辉和行政院院长连战邀请,担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教改会)召集人,
    • 1997年12月2日,教改会完成阶段性任务解散后卸任。
    • 2000年3月13日,发表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不久接受时任总统陈水扁挽留及续任。
    • 2002年4月15日,出任拉曼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49]
    • 2002至2004年,任亚太经合会中华台北领袖代表
    • 2006年10月19日,中央研究院院长任期届满,由翁启惠接任。
    • 2007年1月,被选任为日本学士院客员(对国际学术的发达有特别功劳的外国人研究者,得被选定为日本学士院客员,李远哲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台湾人日本学士院客员)。
    • 2007年5月22日,出任《台湾大百科全书》,总监修。
    • 2007年10月9日,天主教教宗本笃16世任命李远哲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 2008年3月21日起,担任T3大学联盟召集人、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8年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 (ICSU)会长。任期自2011年开始[50]
    • 2011年11月,担任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理事会会员。[51]
    • 2012年9月11日至15日,应蒙古国立大学校长TUMUR-OCHIR Sanjbegz之邀访问蒙古,访问期间除接受蒙古国立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外,并发表题为"Sustainability of Human Society"及"Dynamic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Photochemical Processes"两场演讲。[52]
    • 2012年10月17至20日,受巴拿马第14届国家科技会议之邀,发表开幕演讲,并荣获巴拿马颁授“Manuel Amador Guerrero(大十字勋章)”。[53]
    • 2014年5月30日,受邀至 TEDxTaipei 演讲,对未来进行阐述说道:“打破一户一冰箱的思维,由社区共用一个大冰箱来省电;水资源不一定要用于发电,面对酷热的夏天,可以直接将台湾东海岸又深又冷的海水引至西岸冷却大都会。”[54]
    • 2024年7月9日,接受资深媒体人黄光芹节目专访时,提到410教改至今已逾30年了,但广设大学的结果却造成学历贬值,至今还衍生大学退场的问题,而多数民众认为李远哲要为教改失败负最大责任。对此,李远哲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并表示广设高中大学政策是前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的建议,而非他的建议。[55][56]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李远哲老家转租当店面- 艺文副刊
    2. ^ Yuan T. Lee |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stry.berkeley.edu.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3. ^ Nobel Laureate Yuan T. Lee to speak on campus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exploring Nobel-caliber research |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stry.berkeley.edu.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4. ^ 4.0 4.1 4.2 Lee, Yuan Tseh, 1936-. history.aip.org.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5.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6. NobelPrize.org.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美国英语). 
    6.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6. NobelPrize.org.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美国英语). 
    7. ^ 存档副本. [2016-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8. ^ 李远川院士
    9. ^ 院士出爐 李遠哲:李遠鵬是家裡最聰明的人. [200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10. ^ 10.0 10.1 該是回家的時候(悼念好友張昭鼎先生).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11. ^ 李遠哲院士暢談「清華的歲月與理想的追求」. 2011-05-26 [2024-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2). 
    12. ^ Bruce H. Mahan, 1930 - 1982.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13. ^ 李遠哲滿70歲 老師巴哈溫馨送來生日禮物.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14. ^ Yuen-Ron Shen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9-23.
    15. ^ 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沿革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12-13.
    16.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重點. [200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9). 
    17. ^ 人才.留才.攬才 - 台灣光華雜誌.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18. ^ 林耿慧.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9. ^ 杨学明:享受科学研究的纯粹趣味.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20. ^ Ralf I. Kaiser (PDF).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21. ^ Dr. Alexander Mebel. [2009-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22. ^ 加藤 毅(かとう つよし).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23. ^ 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24. ^ 李遠哲:切割教學卓越50億 補助技職大學. [201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25. ^ 5年500亿 李远哲下午公布分配结果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03.
    26. ^ 撇清教改罪名 李遠哲:廣設高中大學是台大前教授黃武雄建議. 中时新闻网. 2024年7月9日 [2024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7月10日). 
    27. ^ 中央震後處理情形. [200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08). 
    28. ^ 爸爸非核阵线成立 刀爸:要拿掉恶性肿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头壳 newtalk, 2013.08.08
    29. ^ 李远哲惊爆 遭田弘茂死亡威胁 2000年总统大选支持扁 挺萧人士关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
    30. ^ 我国军事改革与兵役制度发展的战略思考 国防杂志卷期:18:3 2002.09 页次:页3-20
    31. ^ ETtoday 五年前挺阿扁 李遠哲在李敖逼問下坦承:對民進黨失望. [2009-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3). 
    32. ^ 逼李遠哲道歉. [2010-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33. ^ 自由时报--“扁释权”我研拟对外说帖”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6-14.
    34. ^ 《联合报》2006年10月10日A13版。
    35. ^ 李遠哲「期待」謝? 還原產經報導. [201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36. ^ 蔡英文串聯李遠哲 擬聲援陳水扁司法人權. 中央社. 2009年6月21日 [200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7. ^ 李远哲又站出来 挺蔡挺宇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1-13.
    38. ^ 還蔡清白 查無不法「宇昌案」特偵簽結. [2012-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6). 
    39. ^ 蔡正元點名李遠哲領取千萬年金 中研院否認.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40. ^ 存档副本. [202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41. ^ 【2021年度風雲人物3】被制裁的人 吳釗燮:被制裁者終將圍堵中國.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9). 
    42. ^ 台獨大老吳澧培親哥吳澍培過世 國台辦表彰.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2). 
    43. ^ 四大老逼宮 新生代決裂「大老文化休矣」.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44. ^ 台獨4大老逼宮 洪孟楷:對蔡英文總統徹底的不信任. [201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1). 
    45. ^ 金书宏. 嘆與蔡英文無法溝通 李遠哲批:她對下一代問題可能想到的也不多. 震传媒. 2022-10-12 [202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46. ^ 李侑珊、崔慈悌. 李遠哲:民進黨執政後 腐化得比過去更快. 中国时报. 2022-10-13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47. ^ 袁茵. 李遠哲證實蔡英文稱「2024後沒我的事」 柯文哲:聽到也是很傻眼. ETtoday新闻云. 2022-10-13 [2023-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48. ^ 詹宜庭. 蘇煥智挺李遠哲!批蔡英文縱容身邊人亂政 嗆民進黨:停止人格抹殺. ETtoday新闻云. 2022-10-13 [202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0). 
    49. ^ UTAR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amn (UTAR). 5 January 2022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50. ^ 李远哲前院长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会长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7-15.
    51. ^ 李遠哲擔任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理事會會員. [201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52. ^ 中央研究院李前院长远哲访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2-21.
    53. ^ 李遠哲獲巴拿馬大十字勳章 中央社 2012-10-19 12:20:14 PM.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54. ^ 用创新的力量打造人类的未来家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5. ^ 李遠哲挨轟教改讓學歷貶值 本人駁:廣設大學是「他」提的!. Newtalk新闻. 2024年7月10日 [202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56. ^ 撇清教改罪名 李遠哲:廣設高中大學是台大前教授黃武雄建議. 中时新闻网. 2024年7月9日 [2024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7月10日). 

    延伸阅读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学术机关职务
    中央研究院
    前任:
    吴大猷
    中央研究院院长
    第7、8任
    1994年1月15日—2006年10月30日
    继任:
    翁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