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的公立大學

香港科技大学(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HKUST),简称科大港科大香港科大UST,是香港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大埔仔。科大是香港顶尖的大学之一[4],现属“QS世界百强大学”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强大学”,并位居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二位[5]。香港科技大学曾经是QS“亚洲第一”大学[6],泰晤士高等教育最佳(世界第一)年轻大学[7]。香港科技大学创立于1991年,是香港第三所获得大学名衔的学府[8]。建校仅三十年,科大现已成为亚洲以至全球领先的研究学府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9]。在2025年,科大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第47位[10]和《自然》期刊指数的专利影响力指标(2022 年) 大中华区第一[11], 以及在2022年《新财富》深科技独角兽孵化能力中排名大中华区第二[12]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训(暂无)
创办时间1991年10月2日,​33年前​(1991-10-02
 英属香港
学校类型法定(公立)、研究型
监督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现任:李家超
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BBS
校长叶玉如教授SBSMHJP
副校长
列表
  • 郭毅可教授 首席副校长
    谭嘉因教授 副校长(行政)
    郑光廷教授 副校长(研究及发展)
    汪扬教授 副校长(大学拓展)
    童彭尔教授 协理副校长(内地事务)
    冯志雄教授 协理副校长(教学)
    莱韵诗博士 协理副校长(大学数据研究)
    陈子亭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
    金信哲博士 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
    陈志民先生 协理副校长(规划及统筹)
    陈佩珠女士 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及传讯)
教师人数835
学生人数17,189
本科生人数10,347
研究生人数6,842
校址官方地址:  香港九龙清水湾
实际地址:新界西贡区大埔仔[注 1]
校区郊区
总面积60公顷
代表色科大金科大蓝[2]
吉祥物红鸟(俗称“火鸡”)
隶属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国际大学协会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东南亚高等教育协会
亚洲大学联盟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育策略联盟(UAiTED)
网站hkust.edu.hk
ust.hk
hkust.hk
位置
地图
注:师生人数为2019-2020年度数据[3]
香港科技大学
繁体字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学在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的《全球百大创新机构最常引用的前50家研究机构排名2023》中排名第47位,是香港唯一上榜的大学。根据该项调查,科大获空中客车、华为等全球百大创新机构征引的论文数目达556篇。[13]

香港科技大学为香港首间研究型大学,在科研上不断推陈出新,在QS2024亚洲大学排名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第一。科大更加成功孕育出“DJI大彊无人机”而闻名世界。[14]

大学辨识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的辨识主要有二,分别为“香港科技大学校徽”及大学象征“红鸟”。香港科技大学虽在英属香港时期创立,惟历史较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短,故此没有由英国伦敦英国纹章院(College of Arms)授予的完整纹章(英语:Coat of Arms)。纹章是一种与校徽有关的特有设计,可用作大学辨识之用,如香港中文大学纹章。可是,香港科技大学有代表大学权力的“大学权杖”,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大学权杖”一样,惟大多只会在毕业典礼出现。

大学名称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于1987年1月正式命名。时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夏永豪等人提出之“香港科技大学”从百多个命名建议中脱颖而出,成为此大学的名称。[15]香港科技大学一名虽能突出科大对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视,惟字面上忽略科大之商学、社会研究和人文等学科,因而被部分学生所诟病。

校徽及象征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的地标“红鸟”──位于广场中央日晷

“香港科技大学校徽”是大学的正式代表图案,而象征“红鸟”并非代表大学的正式图案,惟“红鸟”在校园内亦被广泛使用。

校徽

香港科技大学的校徽构图简洁、只含蓝金二色,贯彻科大追寻朴实的文化一贯作风。香港科技大学在殖民地时期创校时已设有校徽,惟因历史较短及创校时接近香港主权移交,校徽没有如香港大学校徽香港中文大学校徽般拥有英国大学一贯校徽风格(使用纹章之盾牌)或受其影响。科大的校徽蕴含着多个象征意义:最顶端的金色圆形图案代表学人的智慧,其金光映照代表香港的湛蓝大海。图案下面平放着一本打开了的书本,标志着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在一双支持着这部书的胳臂中间,有一个象征科学研究的烧瓶(flask)。它亦可以被看成传送讯息的发射站,并作为工程学及技术发展(或通讯及管理)的表征。全个校徽整合起来则隐隐然是一位学者的半身像。鲜为人知的是,校徽暗藏着三个希腊字母,分别为 Upsilon、Psi 及 Tau,它们可以分别被翻译为英文的“U”、“S”和“T”,合起来即香港科技大学的英文缩写[16]

象征

科大的接近北门的入口广场(Piazza)的回旋处中央竖立了一件名为“红鸟”的日晷艺术品,部分科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外貌而戏称其为“火鸡”。“红鸟”在科大不同的出版刊物中出现,渐渐成为了科大的象征,比科大的校徽更广为香港人所熟悉。“红鸟”亦在学生会、学生会属下组织和大学属下组织的徽号中出现,名义上可谓已经取代校徽的位置。

校训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唯一成立至今仍没有正式校训的大学,因此备受部分学生批评。由于校内设有多部升降机,而升降机旁均设有“上一层、落两层,请使用楼梯”的牌,故有学生戏言此出现率很高的标语为校训。另有学生认为曾漆于青蛙路的“希望在于人民 改变始于抗争”十二大字广为人所熟识,应成为科大之校训。亦有指“求进、求新、创未来”是科大的校训,但此并未得到学校的正式确认,且部分同学认为这不符合一般校训的格式,亦即简洁的中文校训配合拉丁文校训。

校歌

编辑

科大于2023年3月推出建校以来首支校歌。校歌于2022年11月开始向大学成员及公众人士征集[17]。由指挥家叶咏诗等专业音乐人及大学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最终选出由科大、港科大(广州)助理教授袁卓尔创作的乐谱、准新生贾宪章撰写的普通话歌词,同时由大学的歌词小组撰写英语和粤语版本的歌词。该校歌将同时用于科大香港校园及港科大(广州)[18]

体制及架构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于1991年根据香港法例第1141章《香港科技大学条例》(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dinance)成立[19],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之一[20]。与香港其他公立大学一样,回归前的香港总督和回归后的行政长官为大学之必然校监

香港科技大学的三大管治机构分别为校董会、教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

  • 校董会(Council):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履行《香港科技大学条例》所规定的大学权利及职责。其由27名成员组成,成员分别为大学行政人员、校友会主席、被选之教职员、一名全日制学生,及17名非大学人员。[21]
  • 教务委员会(Senate):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最高学术机关,负责制定及审视学校的教学政策。此会主要由教职员组成,但亦包括学生会主席、被选之本科生代表及研究生代表。[22]根据《香港科技大学条例》,大学设有教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是大学的最高教务机构,它须视乎校董会是否有提供拨款而——
(a)策划、发展与检讨学术课程;
(b)指示与规管大学内进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c)规管各认可课程取录学生及该等学生上课的事宜;及
(d)规管大学的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的考试。
  • 仲裁委员会(Court):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最高讼裁机关,负责传达学校的意愿及筹款。[22]

校史

编辑

历任校长

编辑
肖像 校长 上任 卸任 备注
1 吴家玮
教授
1991年
10月2日
2001年
6月30日
请辞退休
2   朱经武
教授
2001年
7月1日
2009年
8月31日
[23]
3   陈繁昌
教授
2009年
9月1日
2018年
8月31日
转任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校长而请辞[24]
4 史 维
教授
2018年
9月1日
2022年
10月18日
于2021年11月辞职[25]
5   叶玉如
教授
2022年
10月19日
前副校长(研究及发展)

创校历程

编辑

1980年代:筹办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全貌(2011年)
 
位于清水湾大学道香港科技大学正门的回旋处
 
香港科技大学的一段海滨长廊

1980年代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接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的毕业大学生配合。香港政府于1982年宣布把大学学位直至1988年的增长率定为每年百分之4,但当时香港社会有意见认为仍是过低,同时为应付1988年以后的大学学位需求,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开始探讨设立第三间大学的可行性[26]。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已分批撤走,部分军营也因此而空置。教育统筹司韩达诚于1984年11月指出政府计划把1989年至1990年的适龄中学毕业生的大学升学率增加至百分之8,同时已经找到数个合适的选址可供设立第三间大学,但筹办第三间大学的正式计划尚未落实[27]。1985年10月,香港总督尤德在施政报告中宣布香港将兴建第三间大学[28]。1986年7月,香港政府设立筹备委员会筹设香港第三间大学,由于当时新大学尚未命名,故暂名为“第三间大学筹备委员会”[29]。1987年1月,第三间大学正式名为“香港科技大学”[30],以突显新大学是配合香港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当时香港政府有数个可供兴建新大学的选址,包括屯门岭南大学现址(屯门羁留中心)、马鞍山白石羁留中心上水清河邨现址及清水湾高希马军营工地,其中前二者分别为使用中及拟建的船民禁闭营,最终选择在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已完成明山爆破工程,但告烂尾的“高希马军营”(Kohima Barracks)工地(对面岭)兴建香港科技大学。新大学的选址在动工前,香港童军总会更特意在该处举办一个大型露营“香港钻禧大露营”[31]。及后,政府亦宣布根据《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邻近部分电视城古装街20公顷土地作第三间大学校园,使面积由40公顷增至60公顷。

1980年代:兴建

编辑

1988年9月,时任旧金山州立大学吴家玮教授获委任为创校校长,临时办公室于尖沙咀启用,直至校舍兴建完成。

香港科技大学尚在兴建中,期间香港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当严重,香港赛马会善信托基金亦没有将成本控制好,只以校舍设计为首要考虑,所以出现严重超支,由1988年估算19亿升至1990年的35亿港元[32],备受各方指责,高昂的建筑开支受到当时香港立法局议员的质疑,由于大学设备的先进及奢华,因而被舆论批评为“劳斯莱斯大学”,这些批评一直持续了数年。[33]

另一方面,虽然科技大学于兴建前曾举办过设计比赛(黎锦超、关善明及严迅奇为第二阶段三位参赛者),但最终没有使用第一名(香港建筑教育学者黎锦超教授)的设计,而是选用第二名(关善明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设计(唯此设计最终在1999年UIA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获得艺术成就奖,是香港唯一获UIA奖项之建筑项目)。

1990年代:校园落成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校园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于1991年[34]和1993年[35]落成。第一期包括现时赛马会大堂、实验室楼、吴家玮学术廊、第一堂至第四堂等部分;第二期为现时罗桂祥楼、卢家聪大学中心等部分。

其后,香港赛马会及香港政府的拨款并未能够完成第三期(于2008年因应三三四学制推展而重启,由澳洲Woods Bagot事务所-刘荣广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联营,以及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所以吴家玮校长不断筹款以兴建其余未落成的部分。

现时学术大楼的扩建部分(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率先落成,起后位于其南方的郑裕彤楼亦于2008年落成。

2000年后:校园扩展

编辑
 
科大(广州)行政楼

2000年代开始学校在校园内兴建不同的建筑物,五座新的本科生舍堂相继落成、郑裕彤楼亦于2008年落成启用。2007年,李兆基捐款港币四亿元予香港科技大学作发展原电视城古装街范围的新校园,以配合大学转为四年学制。李兆基校园在2013年落成启用,占地约10公顷,包括其中的三栋建筑物:楼高7层的李兆基商业大楼、楼高5层的香港赛马会高等研究院卢家聪荟萃楼及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李本俊会议大楼。

2018年,科大校长史维公布在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庆盛站旁设立分校。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动工,科大同年亦在香港清水湾本校启动广州校区先导计划,先行招收106名研究生[36]。2022年6月,科大(广州)正式获批成立,并于同年9月开学[37]

未来发展

编辑

科技大学正在兴建及计划兴建多栋建筑物。包括计划兴建“李家诚创科大楼”及位于李兆基校园附近的三栋本科生学生舍堂。预计可增加逾4000个舍堂位置。

2023年10月,科技大学计划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另外两间分别是港大及中大),并向政府递交了计划书成立一间研究型医学院,将在一块超过12公顷新土地兴建医学院,首阶段两、三年后招收50名医学生,长远目标每年可培养200名医科生[38]

2024年10月,计划2026年落成楼高8层的“高性能数据中心”,配合人工智能及高效大数据分析研究的算力需求[39]

日出时分的科大

学术部门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现时设有四所学术学院、一个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和两个研究院,涉及科学、工程、商业教育、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不同范畴[40]。除此之外,科大还在广东省设有多个研究机构,而位于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校园亦于2022年9月开学[37]。科大共有43+个主修课程及25个副修课程,范围涵盖理学、工程、工商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范畴。

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

科大商学院是一间年轻而极强的商学院,不论是本科生课程或是硕士课程都多次击败其他世界知名商学院(如:纽约大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课程、清华大学商学院、北大商学院等)。[41][42][43][44]学生就业能力十分强劲,多次夺得大中华强第一至三名,甚至曾经讲成为全球“十大”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最强的大学[45],受到广泛国际和本地顾主赞同及尊重。[46]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全球经济欠佳和倒退的年份,科大商学院仍然有超过70%学生获得两份或更多聘书,以及超过70%学生在毕业前以获聘用。[47]聘用最多科大商学院学生的机构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包括摩根大通,汇丰银行,高盛等等。而科大商学院中最强劲的学科包括金融系,经济系,以及资讯科技系,这些学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都属全球顶尖商学院学生。[42][48][49][50]科大商学院的本科生课程以前以“环球商业管理”(Global Business)为最高人工,但近年有被金融系下的量化金融课程追过的势头。目前,科大商学院四个最高人工的本科生课程分别为“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RMBI)、“量化金融”(QFIN)、“环球商业管理”(Global Business),以及“经济及金融学”(ECOF)[51]。时至今日,科大商学院已经成为Bloomberg 2023-2024“亚洲第一”商学院[52]

科大商学院在CEOWORLD 2024 世界商学院排名第44位,亚洲第二。[53]

学术泛论

编辑

大学排名

编辑
大学排名
香港科技大学
全球排名
ARWU世界排名[54]201–300名(2024)
QS世界排名[55]47名(2025)
泰晤士世界排名[56]64名(2024)
USNWR英语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Colleges Ranking全球排名[57]105名(2024)

香港科技大学在 QS 2025 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7位。[10]

QS 2024亚洲大学排名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第一。

香港科技大学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亚洲顶尖500+所大学排名第七(香港排名第三) 。

香港科技大学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轻大学排名》世界第二年轻大学。[58]

香港科技大学在2023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全球第29位(大中华区第三及香港第一) 由人力资源顾问公司Emerging 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 [59]

香港科技大学在多个中国政府体制内的排名位列世界50强大学内,包括上海市政府,广东省政府,国有企业等。对于有意在体制内就业的学生十分有帮助。[60]

截至2024年1月,科大商学院在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排名 2007、2009-2013、2016-2018、2020、2022-2023 全球第1位[61]。科大商学院在Bloomberg 2023-2024 位列“亚洲第一”商学院。[52]

科大商学院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全球顶尖900所商业及经济大学位列全球第30位(香港第1位,大中华区第4位以及亚洲第6位)。[62]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500所经济及经济计量学大学全球第31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华区第3位)[63]。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300所会计及金融学大学全球第34位(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华区第4位以及亚洲第6位)[64]

截至2024年1月,科大工学院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4在全球顶尖1,300所工程大学位列全球第33位(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华区第5位以及亚洲第8位)[65]科大工学院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4全球顶尖970所计算机科学大学位列第31位(位列香港第1位,大中华区第5位,以及亚洲第6位)[66] 。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520所电机及电子工程大学第36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华区第3位)[67]。CS Rankings计算机科学 (全球大学排名 34 大中华区第5位)。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680所计算机科学及资讯系统大学第40位(位列香港第1位以及大中华区第5位)[68]

截至2024年1月,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500所社会科学及管理大学第55位(位列香港第3位)[69]

截至2024年1月,科大科学院在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400所材料科学大学第45位(位列香港第1位)。[70]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600所化学大学第55位 (位列香港第1位)。[71]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500所数学大学第59位(位列香港第1位)。[72]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400所环境科学大学第50位(位列香港第2位,大中华区第5位,以及亚洲第9位)。[73]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500所自然科学大学第92位 (位列香港第2位)。[74]QS全球大学分科排名2023全球顶尖600所物理及天文学大学第101位 (位列香港第1位)[75]

截至2023年9月,科大成员共创立了1,747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9间独角兽企业和13间成功退场的公司(上市集资或被并购),合共创造了逾4,00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76]

研究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能力在亚洲区表现出众,在2018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名列第三位,在香港7间打入排名的大学中,科大更是排名最高的本地大学[77]。科大虽然于1991年成立,建校历史远不及香港多间已有半世纪的大学,但科技大学因为路向清晰,以成为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积极招聘优秀国际研究人员,添置先进研究设备,同时透过世界各地的伙伴关系建立研究基地,所以科大虽然是年轻大学,但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78]

“本科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UROP)是科大于2005年创立的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计划,参加计划的教授约九十名。参加计划的学生近年迅速上升,由最初2005年的70多位增加至现在的250多位,造就了很多本科生与教授共同研究的机会。

科大于2010年有30多位学生获得全奖学金往世界顶级大学攻读博士课程。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参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动力[79]

UROP自2012年起伙拍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推出“国际本科生研究计划”(IROP),让本科生尝试于不同环境及文化下进行研究。[80]

2024年香港政府为释放本港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潜力,促进政府、业界、大学及科研界的合作,于去年宣布推出“产学研1+计划”。香港科技大学在首轮24项目中香港科技大学占5个位列全港第二, [81]反映香港科技大学研究能力在表现出众。

学术机构

编辑

学术学院方面,目前8所成员为: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跨学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公共政策研究院, 以及广州南沙霍英东研究院 。跨学科学院提供课程范畴涵盖不同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除了四所学术学院外,香港科技大学还设有赛马会高等研究院及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多项修课式及研究式硕士及博士课程。此外,科大还在广州南沙设有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深圳设有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校园文化

编辑

社会运动

编辑

2014年雨伞革命起,代表一部分学生的科大学生会开始非常关注政治,并不时发表声明表达意见。2019年反送中运动中,科大学生会更为人熟悉,并在香港政治上有一定程度的参与。科大学生亦有自发参与各种表达渠道,如在校园不同地方张贴连侬墙和横幅。

社会运动地址

编辑

科大内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地点,包括支持社运的遗迹。

青蛙路

“青蛙路”连接科大北门巴士站和入口广场。2014年雨伞革命期间,科大学生于“青蛙路”漆上“希望在于人民 改变始于抗争”十二大字于地砖上。2015年4月,科大校方曾经欲除去有关字样,数名科大同学前来阻止有关行动。有关工程其后暂时停工,学生会指若校方仍坚持要清除有关标语,必会将雨伞运动的理念于校园各处散播。[82]及后,科大学生会不时发起为十二大字补漆的行动。[83]

2021年9月,十二大字被校方以“例行大清洗”为由清除。[84]

大字报墙

“大字报墙”位于大学内学术大楼之LG1层。与其他大学不同,科技大学并没有“民主墙”,此墙则为代替“民主墙”、让学生发声之渠道,专为科技大学成员使用。此墙常被贴上不同的大字标语,为学生或其他团体争取权益,如政治参与、校方制度透明度与反对恐怖主义、反对学生组织极权等。学生会及不同科大学生经常会在此墙贴上不同的大字、文章和便利贴,亦有不同学生在墙上发起签名运动,主要表达对政府、校方和学生会的意见。2019年7月,“大字报墙”上出现不少便利贴,不少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上对政府的诉求,亦有“科大连侬墙”的字样出现,相信学生在“大字报墙”上呼应全港各区“连侬墙”运动乃是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墙上内容与校外坑口港铁站连侬墙内容有许多重合,曾引发大学成员对于学生会对于大字报墙管理的质疑。墙上的不同意见被撕去的事件亦时有发生。[85]

香港赛马会大堂

香港赛马会大堂乃为处科大的核心地带,学生出入都经常经过此地,故此成为学生表达意见的主要地方。2019年6月至7月,科大学生会多次将宣传大字横幅悬挂于香港赛马会大堂内,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相关诉求。[86]2019年7月4日,科大学生会发表公开声明,表示拒绝与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闭门会晤,并提出使用香港赛马会大堂举行公开论坛,让社会各界发表意见。[87]

学习风气

编辑

科技大学的学习风气浓厚,李兆基图书馆是学生们温习的主要地方。学生对于学习非常重视,故香港科技大学吸引世界各地的学子前来入学。于每个学期(semester/term)中,不难看到李兆基图书馆内有很多学生温习。学校曾经把李兆基图书馆扩建,故现可容纳更多的学生和读物。学校内亦有其他的温习地方,如位于学术大楼四楼的 IPO Common Room A、位于吴家玮学术廊一楼的SCI/HOME、位于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二楼的E2I、位于李兆基商学大楼的李嘉伦学生启导中心等。

景点传闻及谣言

编辑

大学中经常广为流传不同的都市传闻,但大多都是一些没有科学证据谣言、并于学生之间广为流传。这些地方已成为科大内学生广为熟悉的景点。

智慧石

“智慧石”位于学术大楼和第一堂之间的连接桥,位处教学范围与舍堂区之间的主要道路,外型呈有正方形。据闻,只要能一次跳过它就能让成绩能够变得出类拔萃(“过三爆四”),跳不过则会因成绩退步而被踢出校。该石于不同学会的节日(festival)时亦会被用作放置大型装饰品(“大dec”),亦有不同学会会站在石上呼叫口号、宣传学会活动。智慧石旁有一雕塑名为“母子”,其外观全黑且形状怪异导致流出不少的谣言,如晚上雕塑上有时候会离奇地出现一块黑布覆盖,有学生此等现象为“母子现形”,惟此未有任何科学根据。智慧石接近偷情小径,途径楼梯即可达。

天一泉

学术大楼外有一个露天的喷泉,名为“天一泉”。学生之间流传只要在日出的时候走到喷泉里让水冲过身体就能达致“天人合一”。亦有指,此天一泉与香港中文大学之“天人合一”景点乃是互通,能够以某种方法穿越,惟此未有任何科学根据。天一泉于日照时间会喷水,其邻近学术大楼LG7层之学生饭堂,可从学生饭堂内望见。

偷情小径

智慧石旁有一条较窄的楼梯通往一条种满了树的小径,该径内经常有情侣停留、欣赏优美的海景。据闻由于该地方比较隐蔽而且景色怡人、充满气氛。该处有不少的男女在晚间偷情,故而得名。偷情小径一地较少人认识,据闻路经感觉十分心旷神怡,乃科大紧张环境的一个“绿洲”。偷情小径的一端是圆形剧场和智慧石,另一端是卢家聪大学中心和UNI-BAR餐厅。

圆形剧场

偷情小径和智慧石之间有一个剧场,由于该地方甚少有人使用,已荒废多时、长满杂草。该剧场由石块堆成、具有特色,故已成为科大学生休憩用的一个拍照胜地。该地能眺望舍堂区和海景,且能够容纳约100人,故有指成为学术学会迎新营(O'Camp)“必到之处”。圆形剧场有小路及楼梯连接学术大楼LG1层至一楼,惟因隐蔽不为人所熟悉。

荷花池

荷花池位于何善衡堂和第四堂侧,学生们大多戏称其为“蚊池”。第四堂的学生会“崭越”有“跳蚊池”的传统,每逢内阁成功“上庄”都会一起跳进荷花池。据闻第四堂的宿生生日当天会被其他宿生扔进“蚊池”,属于第四堂文化的一部分。荷花池日久失修且长期荒废,故卫生情况差、蚊虫为患。

学会传统

编辑

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有很多不同的学会,包括系会、文化学会、独立学会等。这些学会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活动、并在校内不同的位置宣传,如香港赛马会大堂、吴家玮学术廊、学术大楼LG3层至LG7层等。学会候选内阁更会在二月宣传期(Promotion Period)于香港赛马会大堂的摊位宣传自己的内阁,如设置不同的摊位游戏、举行“嗌庄”(chanting/dem-beat)、派发宣传单张及于香港赛马会大堂等地悬挂“旗海”,场面壮观。

舍堂文化

编辑

舍堂概览

编辑
 
教职员宿舍(第3-7座)
 
将军澳尚德邨对面的赛马会大楼(赛马会堂)

科大现时设有10座舍堂供本科生作住宿之用(赛马会大楼设于将军澳尚德邨对面,与香港浸会大学共用,但由科大及其委托之外判管理公司全权管理),共提供3,983个宿位;另有多座研究生宿舍(张鉴泉楼 SKCC Hall)、University Apartments、教职员宿舍及访客宿舍。[88]此外,为了解决宿位不足的问题,大学正兴建3座新学生舍堂供未来本科生作住宿之用(毗邻南闸及李兆基校园,沿位于旧电视城古装街校舍下方山坡而建),预料3座舍堂落成后,将额外增加约1,200个本科生宿位。

本科生宿舍以计分方式决定获分配机会,而本地一年级新生之中约17%可获安排一年(秋、春两个学期)宿位,其余学生亦保证一个学期宿位[89]

9座本科生舍堂中其中5座拥有各自独立的学生会,而非宿生在缴交会费后,亦可参与相关学生会活动及享受相关福利。

科技大学每一个舍堂都有其独立的文化,于学生之间广为人所熟识。其中四个舍堂(第一至四堂)历史较为悠久、建校以来已经存在,故有较传统的文化。

传统四座舍堂及第五堂

编辑
Hall I:第一堂[注 2]

第一堂位于学生宿舍一座,其宿生组织为“社一”(House One),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组织,其代表颜色为黑色。由于学生宿舍一座建筑较大,故宿生是众舍堂之中最多。第一堂的学生会有举办“社一节”的传统。[90]

Hall II:第二堂[注 3]/方树泉堂

方树泉堂位于学生宿舍二座,其宿生组织为“翱峰”(VERTEX),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组织,其代表颜色为红色。

Hall III:第三堂[注 4]

第三堂位于学生宿舍三座,其宿生组织为“冰川”(Glacier),于1994年成立并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组织,其代表颜色为蓝色。此舍堂一共有473位宿生,主要宣扬友谊、合作和其独有的文化。第三堂的学生会有举办“冰川节”等传统活动。[91]据闻第三堂的活动内容较为丰富,但有学生认为其活动较为“越界”,有具不良意识之嫌。

Hall IV:第四堂[注 5]

第四堂位于学生宿舍四座,其宿生组织为“崭越”(Vista),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组织,其代表颜色为绿色。[92]第四堂位于荷花池之旁,学生大多称其为“蚊池”。第四堂宿生会有“跳蚊池”的传统习俗,据闻每一届新的执行委员上任时都要跳进荷花池里面。亦有传闻指生日的宿生会被其他宿生扔进荷花池里面。同时亦极为注重不同体育活动,在体育方面亦是四社之最,近年来多次在科大联社体育比赛中获得全场总冠军。

Hall V:第五堂[注 6]

第五堂位于学生宿舍五座,其宿生组织为“卓毅”(Endeavour),为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属下组织,其代表颜色为黄色。学生宿舍五座前身为研究生宿舍二座,故其历史与第一至四堂相约。第五堂内的床均为“渌架床”(Bunk Beds),房间较窄。

较新六座舍堂

编辑
Hall VI:何善衡堂 S.H.Ho Hall(新堂 New Hall)

何善衡堂位于何善衡楼及赛马会楼,其宿生组织为“众城”(Unify),代表颜色为紫色、并不属于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

Hall VII:陈瑞球堂 CSK Hall

陈瑞球堂(全名为陈瑞球林满珍伉俪楼)是唯一没有统一学生组织的舍堂,其中学校于陈瑞球堂内推行Living Learning Communities计划,可让宿生之间彼此认识和了解。

Hall VIII/IX:第八堂及第九堂(相连)

第八堂及第九堂位于霍英东体育中心旁,故部分学生称其为“霍英东堂”。其学生组织为“捌玖”(HKUST UG Halls VIII & IX Organising Team) 。此堂的代表颜色为桃红色。由于此舍堂较迟成立,故没有较明显的独特文化。此堂有较多的非本地(non-local)宿生,故活动较倾向不同文化上的交融。

赛马会大楼(Jockey Club Hall)

于2017年落成,赛马会大楼是第10座本科生宿舍,舍堂位于校园以外(off campus),座落于将军澳尚德邨对面,为本科生提供512个宿位,是目前最新建立的舍堂[93]

赛马会集贤楼(Jockey Club Graduate Tower)

位于李兆基商学大楼山坡对下,在2020年落成。有望为在校研究生提供更多宿位,以配合科大长远研究发展。

教学设施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位于清水湾半岛大埔仔,占地60公顷,是全港第二大校园的高等院校。科大的设施包括教学研究设施,体育设施及宿舍等:虚拟游览校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大校园设有南闸及北闸两个校门,其中位于大学道的北闸为大学正门,连接香港赛马会大堂,大堂外广场上的“红鸟”日晷雕塑被视为科大的象征,于校内师生间有“火鸡”之名。

主校园

编辑

学术大楼相连建筑(ACAD)

编辑
 
教学大楼内之香港赛马会大堂

学术大楼包括多栋相连的大楼,“学术大楼”为相连建筑结构的统称,当中包括罗桂祥楼、正爱慈善基金翼、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吴家玮学术廊、实验室楼、图书馆建筑等。香港科技大学将大部分教学设施及实验室集中在教学大楼内;此外大学设有多间研究中心实验所

正爱慈善基金翼(SLCF Wing)

学术大楼的西北部分,内有何善衡体育馆(S.H.Ho Sports Hall)、曾肇添展艺厅(TST Art Hall)等设施,邻近李兆基图书馆(LSK Library)。

罗桂祥楼(LKS)

学术大楼中的两栋实验室大楼之一, 位于吴家玮学术廊旁,接近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由吴家玮学术廊前往,可在张安德讲堂后方进入。由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前往,则需经过蒙民伟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罗桂祥楼内设有3部升降机,可乘搭22-24号升降机前往各层。三楼以上主要为工学院的实验室。

吴家玮学术廊(C.W. Woo Conc.)

吴家玮学术廊为于学术大楼、实验室楼、罗桂祥楼和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的中间。吴家玮学术廊由一楼有盖行人轴及地库机电共同沟贯穿,是全港首幢采纳共同沟设计概念的建筑物。吴家玮学术廊共设有五个演讲厅,分别为花旗集团演讲厅、林护演讲厅、夏利莱博士及夫人演讲厅、利荣达演讲厅和张安德讲堂。吴家玮学术廊内亦设有一间咖啡室(现为Passion餐厅)。于吴家玮学术廊的前端设有邓肇坚电脑厅(Barn B)。

新翼(Annex)

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简称“创科中心”或“新翼/Annex”)位于教学大楼的东南方、邻近郑裕彤楼。[94]新翼内设有不同的课室和讲堂,有较新的设计。由吴家玮学术廊前往,可于张安德讲堂旁乘扶手电梯即可抵达。由郑裕彤楼前往,则可行经UG层的行人天桥、或由G层前往创科中心的二楼。香港赛马会创新科技中心内设有7部升降机,可乘搭27-33号升降机前往各层。

实验室楼(LAB)

学术大楼中的两栋实验室大楼之一,位于吴家玮学术廊旁。由吴家玮学术廊前往,可从林护演讲厅(LT-B)至张安德讲堂(LT-E)后方进入,并乘搭19-21号升降机前往各层。三楼以上主要为理学院的实验室。实验室楼暂时并未有因为慈善家的捐赠而命名。

李兆基图书馆(LSK Library)

编辑
 
李兆基图书馆

李兆基图书馆位于香港赛马会大堂旁,楼高5层,总楼面面积10,550平方米,馆藏约77万册,设有2,000个座位供学生、教职员及公众使用。为配合334新学制,图书馆曾进行扩建工程、向北面扩展[95],扩建部分已于2011年落成启用。以往科大图书馆对非科大师生的参观者有一定程度的开放,如在非考试时间容许参观者内进,但亦有一定程度的限制。[96]不过由2016年5月9日开始,图书馆只限6月至8月,以及1月对非科大师生开放。使用者需持有科技大学相关证件方可进入。[97]李兆基图书馆的馆藏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分类,现时为不少欧美大学图书馆所采用。

郑裕彤楼(CYT)

编辑

内有8层,为大学内一个用作上课及进行科研的地方。[98]郑裕彤楼内主要为科研实验室。郑裕彤楼现址原划作学术大楼于90年代第三期扩展的用地,但由于缺乏资金,故计划搁置。后来由于科技大学转为4年新学制,故计划重启建成郑裕彤楼。

逸夫演艺中心(SHAW)

编辑

逸夫演艺中心于2021年第三季完工,在2021年11月17日正式启用。大礼堂为科大的新地标、可成为大型活动的场地,如毕业典礼。逸夫演艺中心楼高三层、可容纳达1,300名观众、位于科大清水湾校园的南门入口附近。[99]逸夫演艺中心的前身为临时停车场和网球场,此停车场于2019年5月30日起永久关闭。

李兆基校园

编辑
 
李兆基商学大楼

李兆基楼全称李兆基商学大楼,位于李兆基校园内,主要供工商管理学院使用,是科大在旧电视城古装街范围内首幢落成的建筑物。李兆基商学大楼于2013年落成启用,位处科大校园最高点,占地约10公顷。李兆基商学大楼内设有可容纳200人的黄则翠演讲厅及约200个课室。大楼内亦设有大量研讨室、会议室、双层学生自修廊(李嘉伦学生启导中心)等。[100]

卢家骢楼(IAS)

编辑

卢家骢楼全称卢家骢荟萃楼,位于李兆基校园内,位于李兆基商学大楼东面,主要供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使用。卢家骢荟萃楼内设有高研院演讲厅多个课室,以作教学用途之用。由于卢家骢荟萃楼位置偏远,故人流甚少、亦受到部分学生批评。

未来南面建筑

编辑

李家诚创科大楼(MKSL)

编辑

李家诚创科大楼为规划中的新大楼、预计将位于郑裕彤楼与李兆基商大楼之间。

学生组织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英语: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Union,简称:HKUSTSU)是获科大校方认可的学生会组织,于1992年正式成立。科大学生会以“推广会员间社交、文化、体育及学术活动”、“培养会员公民意识”、“促进会员福利”、“于影响会员利益之事务上代表会员”及“协助大学发展”为其宗旨,设实行权力分立的四大中央架构,分别为“干事会”(“执委会”,The Executive Committee,简称ExCo)、“评议会”(The Council)、“仲裁委员会”(The Court)及“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简称EB),分掌该会的行政、立法、司法及传媒监察权。学生会下设不同属会,由评议会负责统筹,目前已有六类、总计超过100个学会[101]。科大学生会在2013年4月1日正式加入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是最后一间加入学联的本地大学学生会[102]

校园其他设施

编辑

大学设有书店、学生会合作社、便利店(7-Eleven)、超级市场(fusion)、银行(中国银行恒生银行)、发型屋、暗房、速食店(麦当劳)及烧烤场等。

体育设施

编辑

香港科技大学有各种室内外体育设施供学生、校友及教职员免费使用。

何善衡体育馆(S.H.Ho)

编辑

设有一个多功能室内何善衡体育馆(S H Ho Sports Hall),可以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例如羽毛球、篮球、手球、排球等。此外大学亦设有壁球场、乒乓球室、攀石墙、健身房及25米暖水游泳池

曾肇添体育中心(TST)

编辑

曾肇添体育中心为科技大学新建之室内体育中心,位于海边。

霍英东体育中心(FYT,Fok Ying Tung Sports Center)

编辑

霍英东体育中心为科技大学海旁的体育中心,设有一个标准的人工草地足球场及长400米的八线全天候跑道、田径运动设施及看台。它供科大学生、职员及校友使用,亦用作举办联校、联会等运动比赛的场所。

其他设施

大学亦设有室外硬地网球场、50米标准室外及室内游泳池、篮球场及小型足球场。水上活动中心一期亦于2015年尾开始兴建[103][104]

饭堂

编辑

大学内有多间餐厅营业,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膳食服务:

学术大楼(ACAD)
LG7
LG5
  • 麦当劳(科大是现时香港各大专院校中,唯一一所设有大型连锁美式快餐店之大学)
LG1
G/F
1/F
  • 学术廊 Passion(西餐厅,店铺前身为美国三文治公司)
  • Hungry Korean
  • American Diner 美国三文治公司
郑裕彤楼(CYT)
G/F
逸夫演艺中心(SHAW)
G/F
李兆基商学大楼(LSK)
  • 李兆基商学大楼餐厅 Diners@LSKBB(由美心集团营运)
  • 李兆基商学大楼Pacific Coffee(由华润创业营运)
  • 李兆基商学大楼Ebeneezer's Kebabs & Pizzeria
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李本俊会议大楼(C.Lodge)
  • UniQue(设于李兆基校园的Conference Lodge)
其他
  • Seafront Cafeteria(设于学生宿舍第六座地下,于傍晚6时至翌日凌晨2时向学生提供膳食服务)
  • University Centre Bistro & Uni-Bar(在卢家骢大学中心)

校友

编辑

文化演艺界

朱智贤:无线电视艺员、节目主持

黄启昌:无线电视配音员

吕慧仪:香港小姐季军,无线电视艺员

胡杏儿:香港小姐季军,前无线电视艺员

简慕华:香港电视女演员和节目主持,曾是无线电视艺员。

刘进图:香港资深媒体人、《明报》前总编辑

余嘉敏: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助理秘书长(卫生),前无线电视、有线电视新闻报道员

魏派贤:前亚视新闻记者、星岛日报记者

龚伟怡:前无线新闻财经记者及主播

李臻:now宽带电视主播

张坚庭:香港电影导演、编剧,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毛尖:当代海派作家

政治界

李慧琼: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立法会内部委员会主席,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

谢振中: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专员 (与政府局长同样级别)

容永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

林智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审计署署长

胥伟华: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陈恒镔:香港立法会议员

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招文亮: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政治助理

吴国才: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

何锦欣:香港教育局助理秘书长(高等教育)

余嘉敏: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助理秘书长(卫生),前无线电视、有线电视新闻报道员

Naubahar SHARIF 白立邦: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主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顾问

工商界

汪滔:大疆创新创始人、董事长

张云飞: 珠海云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罗硕瀚: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容永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

吴宗权:会德丰有限公司主席、九龙仓集团副主席

李圣泼:信义能源董事局主席

李友情:信义光能执行总裁

彭一庭:俊和发展集团董事会主席

彭一邦:俊和发展集团副主席兼执行董事

陈文博:恒隆集团及恒隆地产副董事长

赵家驹: 恒隆集团首席财务总监

沈东军:通灵珠宝总裁,法国乐朗酒庄庄主,中国珠宝首饰协会副会长

李应樵:香港万科数码集团首席执行官

陈易希:香港发明家、科技公司“Bull.B”创办人

龚耀辉:中国金融租赁集团有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

戴介明:Ipreo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主管

吴苏:中衡国际集团总裁、江苏运赢集团执行董事、国际物联网协会香港分会主席

张云飞: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戴文渊: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 徐辰:思特威董事长、总经理

杨帆:凡普金科联合创始人&爱钱进CEO

骆兴顺: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肖国伟: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谭平: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视觉首席科学家

邓小桦:电台主持、诚品书店香港分店副店长

赵海珠:法国巴黎银行上市衍生产品部联席董事

林燕玲:渣打银行股票衍生及中介销售部窝轮销售副董事

教育界

陆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于吉红: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孙斌勇: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姜国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党委统战部部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贾佳亚: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教授、IEEE Fellow、腾讯优图实验室杰出科学家

刘江川: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康飞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

史大林:厦门大学副校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周亚虹: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郭予光:香港都会大学副校长、IEEE Fellow

周望: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统计系教授、IMS Fellow

任维清: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教授、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

常鑫: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副院长(研究)、金融学教授

戴廷龙: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教授

宋舒然: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斯隆研究奖获得者

陶宇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ACM Fellow

黄继杰:伦敦大学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IET Fellow

王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

王凯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田余: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

谢江: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教授、IEEE Fellow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唐少强: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原副院长

张颖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系教授、IEEE Fellow

禤承恩: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

杨上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万国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原副院长、管理科学系特聘教授

雷乐成: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永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

李默: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IEEE Fellow

陶梅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

王井东:百度AI计算机视觉首席架构师、IEEE Fellow

杨铮: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IEEE Fellow

郁培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仲轩: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詹良通: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雷乐铭: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教授、“晨兴数学银奖”得主

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锺松发: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及院长讲座教授

陈永豪: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

孙秀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余志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张庆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

全军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范晓蕾: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正高)、博雅青年学者

蒋炜: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运营管理系主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陈冬华: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教授

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马鹏程: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周伟华: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王杰: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教授

洪伟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

熊振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教授

朱燕民: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程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郑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谈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特任教授

刘林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特任教授

杨树: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刘建钊: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长聘教授、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洪义: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路建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曾钢: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信息科学中心研究员

何庆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

李丕龙: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魏迪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侯清润: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温庭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周先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数量经济教研室主任

任肖强: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王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麻志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

朱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

张敏: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黄杜若: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

王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会计专业博士项目协调人

张海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谢真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教授

王小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

张沕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申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

才清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梁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颖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

罗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

郝盛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许志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张其磊: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方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副教授

沈晓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厚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副研究员

赵克锋: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

张杭辉: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常任副教授

高鸿灏: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李鹏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陈云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陆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董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胡玮: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助理教授

陈伟: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助理教授

陈倩: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

谢聪: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助理教授

洪玉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

祁涵: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刘进图:香港资深媒体人、《明报》前总编辑

Naubahar SHARIF 白立邦: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主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顾问

许佳龙: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署理院长

Emily Nason: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傅红波: 香港科技大学艺术与机器创造力部署理主任, 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署理院长

知名教师

编辑
  • 沈向洋: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人工智能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数位经济研究院(福田)创院理事长,微软原全球执行副总裁。
  • 叶玉如: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研究主阿兹海默症、帕金逊症等神经退化性疾病的药物有卓越成就, 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主席。
  • George Smoot:乔治·菲茨杰拉德·斯穆特三世,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暨基础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天文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而分享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Sir Christopher Antoniou Pissaride, 2010 诺贝尔经济学奖, 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杨振宁教授, 1957 诺贝尔物理学奖, 香港科技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创始主席
  • Aaron CIECHANOVER,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2008年5月至今), 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 Randy SCHEKMAN,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2019年3月起), 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 林毅夫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参事, 经济学系教授[105]
  • 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Governor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Central Bank), 亚投行理事会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106]
  • 陈家强: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前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WeLab 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兼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 杨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讲席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美国电脑协会会士(ACM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中国行动通讯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并担任首席主任, 首位华人美国人工智能协会院士, AAAI, IEEE, IAPR, AAAS, RSC, CAE, IJCAI理事会主席
  • 阎连科: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2021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 RSL 作家,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高汉安:研究对了解物质起源以及短距离物理有着重大贡献,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陆锦标:2019 未来科学大奖, 美国华裔粒子物理学家, 与中国物理学家王贻芳策划了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型的中微子震荡模式及其振荡几率,并因此获得了2014年潘诺夫斯基奖、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他还参与了DUNE项目,研究中微子扇区的质量级列问题。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盛宗亮:2001麦克阿瑟奖, 2006-2008年间任纽约市芭蕾舞团专职作曲家,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Gunther UHLMANN:2011 博赫纪念奖, 研究反问题与成像、偏微分方程、微局域分析、散射理论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主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教授。
  • 邓青云OLED之父,美籍华裔材料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工程学院院士,沃尔夫化学奖首位华人得主,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杨祥发:发现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
  • 张立纲:香港科技大学原副校长,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学院院士。
  • 朱经武: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 发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美国休士顿大学教授。
  • 吴云东:解决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机制及其立体化学, 理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主题组长。
  • 唐本忠: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
  • 张明杰:结构生物学家,研究复合物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冠名教授
  • 张统一: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 郑平:从事多孔介质传热, 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荣休教授
  • 励建书:数学家,从事李群的无穷维表示和自守型理论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

争议事件

编辑

疑与学业有关的企图自杀

编辑

科大校园的学习气氛浓厚,但同时也以课业压力著称,因学校简称“UST”,学生都以“University of Stress and Tension”或“University of Suicide and Tears/Tragedy”来自嘲[107]。创校至今,已发生多宗疑与学业有关的企图自杀事件。苹果日报在2006年发现,科大近年平均每半年即有一学生自杀死亡;而2012年下半年更有三名科大学生不堪学业压力自杀[108]。于2018年,一名博士生在学位颁授典礼进行期间,在图书馆对出的观景台一跃而下到LG7食堂外的草丛,一声巨响之下被人发现报警,并确定当场死亡。[109] 于2021年12月,正值秋季学期期末考试时,一名工学院本科一年级生因不堪学业压力,在校园内的停车场大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110] 时任科大校长朱经武在2006年毕业礼致辞时,以“生命尚存、就有希望”寄语同学,提醒年轻人“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亦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111]

学生周梓乐死亡引发学生破坏校长宿舍及校园商铺

编辑

2019年11月4日凌晨将军澳发生警民冲突,学生周梓乐堕楼重创,周被发现后,义务急救员即时召唤救护车,但有目击者指救护车怀疑遭警车阻挡[112]。另一辆救护车则被巴士和私家车等两度阻挡并须绕路,该车上救护员下车徒步前往拯救,并在接报后近20分钟才将周抬上救护车[113],周梓乐最终延至11月8日上午8时在伊利沙伯医院伤重死亡。下午时分,近千名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游行至校长宿舍,要求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谴责警暴,期间破坏校长宿舍,包括涂鸦、打破玻璃、撒溪钱和毁坏门锁。有学生代表则呼吁同学停止破坏,指香港科技大学校长不在宿舍内,且校长并非杀人凶手,希望不要吓怕校长家人[114]。之后,学生破坏校园内美心集团旗下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打破雪柜玻璃、餐具,拆毁闭路电视后,推倒桌椅,扰攘约10分钟后离去;一行人接着前往校园内美心集团旗下的学生餐厅破坏;学生及后到校园内的中国银行分行破坏,学生在外架起伞阵,以壁报板作屏障,在中银门上喷字,并以消防喉灌水[115]。破坏事件引发内地生“逃离”校园[116]。校长史维称有片段显示警车曾经阻碍抢救周梓乐的救护车,要求当局对事件进行“彻底和独立”的调查,如无满意解释“会很愤怒”[117]

2020年5月8日,科大学生会举行周梓乐逝世半周年音乐会;校方在当天突然发出电邮禁止学生举行集会,并引述限聚令条款指出聚会违法,校方亦声称会向执法部门举报学生,并将会对涉事学生作出处分[118]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科大校园实际位于新界西贡大埔仔。创校校长吴家玮认为该地址的中文很“别扭”,英文更是“唾沫横飞、不堪入耳”,故请创校副校长、曾任运输司麦法诚邮政局的旧同事帮忙将科大校园勉强纳入清水湾半岛,最后成功将科大的邮政地址定为“香港九龙清水湾”[1]
  2. ^ 翻译自英文名称"Hall I"
  3. ^ 翻译自英文名称"Hall II"
  4. ^ 翻译自英文名称"Hall III"
  5. ^ 翻译自英文名称"Hall IV"
  6. ^ 翻译自英文名称"Hall V"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吴家玮. 同创香港科技大学:初创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志.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9. ISBN 9787302159063. 
  2. ^ HKUST Brand Guidelines (PDF). 香港科技大学.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06) (英语). 
  3. ^ 數據一覽. 香港科技大学.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4. ^ 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5. ^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6-14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英语). 
  6. ^ HKUST Annual Report 2012 (PDF).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5). 
  7. ^ HKUST Annual Report 2019 (PDF).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5). 
  8. ^ 第1141章 《香港科技大學條例》. 电子版香港法例. 1998-04-10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 ^ 港科大登全球躍升最快大學榜. 文汇报. 2015-03-27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10. ^ 10.0 10.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5 [2024-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英语). 
  11. ^ University Rankings - Hong Kong 2021. www.scimagoir.com.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12. ^ 科大躍升13位 躋身全球五十強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6-05]. 
  13. ^ HKUST among World’s 50 Most Often Ci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edu.hk. [2024-08-19]. 
  14. ^ Alumni Stories - Alumni Profiles - Frank Wang. alum.hkust.edu.hk.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15. ^ 新大學建於大埔仔 命名香港科技大學. 华侨日报. 1987-01-14. 
  16. ^ 科大故事. 香港科技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17. ^ Kelly Online|科大公開徵集首支校歌 日後在不同場合奏唱. 星岛头条. 2022-11-12 [202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18. ^ 科大推出校歌 以歌聲凝聚大學社群. 大公文汇. 2023-03-31 [2023-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19. ^ 第1141章 《香港科技大學條例》. 电子版香港法例. 1998-04-10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20. ^ UGC-funded Institutions.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202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21. ^ Council of the HKUST. The Court, Council and Senate Secretariat of HKUST.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22. ^ 22.0 22.1 Senate of the HKUST. The Court, Council and Senate Secretariat of HKUST.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23. ^ 存档副本. [200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5). 
  24. ^ 存档副本 (PDF). [2009-07-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5-20). 
  25. ^ 胡家欣. 科大校長史維辭職 2022年10月19日正式離任. 香港01. 2021-11-09 [2021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9日). 
  26. ^ 政府研究成立第三间大学,工商晚报,p.8,1982-07-29
  27. ^ 香港教育制度不变韩达诚并谈及第三间大学情况,大公报,p.6,1984-11-09
  28. ^ 港督强调将兴建第三间大学,华侨日报,p.5,1985-10-31
  29. ^ 第三间大学筹委会成员名单月底公布,华侨日报,p.11,1986-07-17
  30. ^ 新大学建于大埔仔 命名香港科技大学,华侨日报,p.11,1987-01-14
  31. ^ 香港鑽禧大露營. 香港童军总会.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32. ^ 《星期五檔案》-超支神話. 无线电视. 1992-02-28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4). (粤语)
  33. ^ 籌建科大超支 被譏勞斯萊斯大學. 苹果日报 (香港). 2018-11-15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34. ^ 香港科技大學第一期,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35. ^ 香港科技大學 (PDF),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4) 
  36. ^ 敖敏辉. 科大建穗分校 獻力兩地創科. 文汇报. 2018-12-22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37. ^ 37.0 37.1 科大廣州校開學 省委書記李希出席. 明报. 2022-09-01 [202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38. ^ 文维广. 科大爭取成立第三所醫學院 兩、三年後首階段招生50人. 香港01. 2023-10-11 [2024-02-22]. 
  39. ^ 科大料2026年落成高性能數據中心 樓高8層採液冷技術 (16:26) - 20241009 - 港聞. 明报新闻网 - 即时新闻 instant news. [2024-10-10] (中文(繁体)). 
  40. ^ 學術概況. 香港科技大学. [202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41. ^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英语). 
  42. ^ 42.0 42.1 Accounting &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英语). 
  4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英语). 
  44. ^ Papadopoulos, Anna.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For 2023. CEOWORLD magazine. 2023-01-03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美国英语). 
  45. ^ HKUST 2019 Annual Report (PDF).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05). 
  46. ^ Best universities for graduate jobs: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23-24. Student. 2023-11-23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英语). 
  47. ^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 HKUST 2024 Admission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4) (中文(中国大陆)) 
  48. ^ Accounting and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英语). 
  4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Accounting & Finance 2021.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英语). 
  50. ^ QS Business Master’s Rankings 2024: Finance. Top Universities.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5) (英语). 
  51. ^ LIHKG. LIHKG 讨论区.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52. ^ 52.0 52.1 Kessenides, Dimitra. These Are the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Bloomberg.com. 2023-09-13 [202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7) (英语). 
  53. ^ Wilson, Despina. Best Business Schools In The World For 2024. CEOWORLD magazine. 2024-02-26 [2024-05-30] (美国英语). 
  54. ^ 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5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5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57.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58. ^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06-14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英语). 
  59. ^ Best universities for graduate jobs: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23-24. Student. 2023-11-23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英语). 
  60. ^ 2023年上海留学生落户政策,世界Top50、100院校名单!-上海落户网. www.vgxf.com. [202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61. ^ EMBA 2023 - 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 - FT.com. rankings.ft.com.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9). 
  62.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business and economic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2) (英语). 
  6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Business & Management Studi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英语). 
  6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Accounting & Finance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0) (英语). 
  65.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engineering.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3) (英语). 
  6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by subject: computer scienc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3-10-18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3) (英语). 
  67.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英语). 
  6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23. www.qschina.cn.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cn). 
  69.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Social Sciences & Management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英语). 
  70.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Materials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4) (英语). 
  71.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Chemistry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4) (英语). 
  72.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Mathematic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4) (英语). 
  7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英语). 
  74.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Natural Sciences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1) (英语). 
  75.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Physics & Astronomy 2023. Top Universities.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7) (英语). 
  76. ^ 科大科研實力受肯定 成立三個賽馬會創科實驗室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2). 
  77. ^ 亞洲大學排名港大首度跌出-三甲-至第5-科大成香港一哥. 香港01. 2017-10-17. 
  78. ^ 香港科技大學. 东周刊.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79. ^ 科大「本科生研究計劃」協助學生取得全獎學金往世界頂級大學攻讀博士課程. HKUST. [2010-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80. ^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生研究計劃」踏入十周年. HKUST. [2015-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81. ^ 百億助創科「從一到 N」成果轉化 「產學研1+」計劃 首輪24項目袋10億. 香港文汇网. [2024-05-30] (zh-Hans-HK). 
  82. ^ https://www.facebook.com/HKUSTSU/photos/a.288100644538118/1058917127456462/?type=1&theater
  83. ^ 存档副本. [201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84. ^ 科大「青蛙路」標語被清除 前學生會會長:在國安法下是遲早的事. 明报. 2021-09-04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中文(繁体)). 
  85. ^ 存档副本. [201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86. ^ 【逃犯條例】科大現反修例標語 促落實雙普選. 头条日报 (星岛集团). 2019-07-13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87. ^ 张美华. 【逃犯條例】林鄭邀科大學生會閉門會議遭拒 學生提三大對話條件. 香港01. 2019-07-04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88. ^ 科大住宿. [200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89. ^ 分配宿位方式[永久失效链接]
  90. ^ The UG House One SA, HKUSTSU. ugh1.su.ust.hk.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1. ^ Welcome to Glacier, HOUSE III SA, HKUSTSU. ugh3.su.ust.hk.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2. ^ Home. ugh4.su.ust.hk.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3. ^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大樓開幕推動全人教育及環保設施.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94. ^ 香港賽馬會創新科技中心成立 增強科大應用研究技術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 2007-04-17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95. ^ Facilities Management Office. Extension to Existing Academic Building.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6. ^ HKUST Library. Visitors to the Library.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0). 
  97. ^ Visitors to the Library. HKUST. 2016-05-09 [201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98. ^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鄭裕彤樓開幕典禮. 香港科技大学. 2016-02-22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99. ^ 科大獲邵氏基金會捐贈港幣一億五仟萬元 逸夫演藝中心舉行動土儀式 | 香港科技大學. www.ust.hk.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100. ^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李兆基校園及李兆基商學大樓開幕典禮 | 香港科技大學. www.ust.hk.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101. ^ Documents.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会.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en-HK). 
  102. ^ 科大學生會經公投加入學聯. 苹果日报. 2013-03-17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103. ^ 香港科技大學 網球場. [2022-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4. ^ 服務與設施. 
  105. ^ 科大前教授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5-30]. 
  106. ^ 香港科技大學委任易綱教授為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107. ^ 刘柏麟; 周颖欣. 專家:考試多壓力大 缺逆境智商 科大每半年一學生自殺死. 苹果日报. 2006-11-11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108. ^ 疑不堪學業壓力 港半年3宗大學生自殺案. 明报. 2012-11-06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通过香港中国通讯社. 
  109. ^ 【學業壓力】科大畢業典禮 研究生高處墮下送院亡. 香港01. 2018-11-16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110. ^ 男學生科大內墮樓 送院搶救不治. 明报. 2021-12-16 [202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111. ^ 科大畢業禮瀰漫愁雲. 东方日报. 2006-11-11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112. ^ 孔繁栩; 林振华; 黄伟民. 【危殆科大生.直播】兩次術後仍危殆 家人師生探望 ICU外守候. 香港01. 2019-11-05. 
  113. ^ 目擊者指白車受阻延救援 警稱科大生墮樓後才入停車場 街坊指早已進入. 明报. 2019-11-06 [2019-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114. ^ 修例風波:墮樓科大生周梓樂不治 校長宿舍被破壞. 东网.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115. ^ 【修例風波】科大生默哀後 破壞校園美心中銀. 头条日报. 2019-11-08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116. ^ “逃离”香港科技大学?3名内地生讲述亲身经历. 环球时报. 2019-11-09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通过新浪新闻. 
  117. ^ 【周梓樂逝世】科大校長史維:片段見警車阻救護 促獨立徹底調查 如無滿意解釋「會很憤怒」. 立场新闻. 2019-11-08 [201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9). 
  118. ^ 科大學生會晚上辦周梓樂追悼會 校方︰禁校內公眾集會不排除報警. 头条日报. 2020-05-08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外部链接

编辑

22°20′15″N 114°15′47″E / 22.337464°N 114.262973°E / 22.337464; 114.262973

  1. ^ 排名 | 香港科技大學. hkust.edu.hk. [202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