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當(?—前4年),字子思西漢晚期大臣,原籍梁國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其祖父因為家產超過百萬,被從下邑遷徒至平陵。平當以明經博士,遷升給事中,曾上奏建議暫時開放勃海郡鹽池供百姓煮鹽,來救撫幽州地區的流民,後因反對漢成帝淳于長列侯,遭貶官為鉅鹿郡太守漢哀帝年間,平當接替朱博擔任丞相,封關內侯,不久即因病去世[1][2]

生平

編輯

明習經術

編輯

平當年輕時做過大行治禮丞,依照任職的功績資歷遞補大鴻臚文學,舉孝廉順陽縣縣長栒邑縣縣令,又因通曉經學,被徵召做博士公卿大臣們因平當闡述意見通達明瞭,擢升他為給事中。每當國家災異,平當便會比附經書,分析政治得失。儘管文雅比不上蕭望之匡衡,但主旨大體相同[1]

復立寢園

編輯

漢元帝時,韋玄成擔任丞相,奏請廢除太上皇的陵園、寢廟,平當上書說[1][2]

漢元帝時採納了平當的建議,下令恢復太上皇的寢廟和陵園[1][2]

罷修昌陵

編輯

不久,平當奉命出使幽州巡視流民,向皇帝彙報以恩德招撫流民的刺史和二千的官員,並建議勃海郡的鹽池可暫時向百姓開放,允許私煮鹽來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平當所巡視的地方百姓無不稱讚,是奉命到各地巡視的十一名使者中政績最佳者,升遷為丞相司直,後因犯法獲罪,降職為朔方郡刺史,又被徵召入京,擔任太中大夫給事中,歷任長信少府大鴻臚光祿勳等職[1]

此前,太后王政君姐姐的兒子衛尉淳于長進言說昌陵難以建成,漢成帝將他的建議交給有關官員討論,其中平當以為昌陵已經營建多年,可以建成。漢成帝在廢止昌陵的修建後,認為淳于長首先說出停建的忠直之言,而下詔給公卿們商議給淳于長封爵,平當提出淳于長儘管有好的建議,但並不符合封爵的規定。平當於是因上次的議論不正而被漢成帝怪罪,遭貶職為鉅鹿郡太守,淳于長最終仍是被封侯。此後平當因精通《禹貢》,奉派巡視黃河河道,被任命為騎都尉,管理黃河大堤[1][2]

婉拒封爵

編輯

漢哀帝即位後,徵召平當為光祿大夫諸吏散騎,再次擔任光祿勳,又升任御史大夫,直至丞相,在那年冬天,賜爵為關內侯。第二年春天,漢帝派使者召見平當,準備封他為列侯。當時平當由於病情嚴重,沒有接受召見。家中有人對他說:「您難道不能勉強起身接受封侯,好為子孫打算嗎?」平當回說:「我身居高位,已經背負尸位素餐的債了,如今強撐起來接受列侯的符印,回來臥床而死,至死也無法抵其罪。我現在不起身應召,正是為了子孫著想啊!」於是上書請求告老還鄉[1][2]

漢哀帝批示說:「朕從眾臣忠選拔您做丞相,您上任沒幾天,輔助朕處理政務時間不長,現在陰陽不調和,冬天不降雪,旱氣造成災害,這都是由於朕德行淺薄,怎能是您的過錯呢?您又何必考慮那麼多,還上書請求退職、歸還關內侯的爵位和封邑呢?現在朕派遣尚書令鞫譚賞賜您一頭養牛,十石好酒。您應當盡力求醫服藥來保養自己。」又過了一個多月,平當去世。他的兒子平晏也因通曉經學,逐級升遷到大司徒,受封防鄉侯。自漢朝建立以來,只有韋賢和平當,都是父子兩代官至宰相[1][2]

延伸閱讀

編輯

[]

 漢書/卷071》,出自班固漢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資治通鑒》·漢紀
前任:
師丹
西漢光祿勳
前12年
繼任:
王根
前任:
丁望
西漢光祿勳
前5年
繼任:
賈延
前任:
趙玄
西漢御史大夫
前5年
繼任:
王嘉
前任:
朱博
西漢丞相
前5年-前4年
繼任:
王嘉